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二集)  2010/5/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十三面,我们从最后一行念起:

「慨夫,圣德难思,佛恩难报。弥陀悲心至极,圣智无伦,从而流现此凡夫易生之同居净土,行人不须断惑消业,只要信愿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横出三界,永离诸苦,位登不退,一生补佛。」昨天我们学到此地。这段话非常重要,让我们对于念佛往生充满了信心。特别是讲到「不须断惑消业,只要信愿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这几句话多重要!前面我们看到黄老引用蕅益大师《要解》里面所讲的几句话,他说「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无量寿经》第十八愿里面,愿文有这么几句话,「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阿弥陀佛发的愿,祖师大德完全根据第十八愿来说的。可是后面有两句,「唯除五逆,毁谤正法」,换句话说,五逆十恶只要能信正法,不再怀疑、不再毁谤,十念就必生。这是说临命终时,这种情形我们亲眼见到。

早年我在美国遇到一个,现在算是我们的同学,他真的往生,在华盛顿DC的周广大先生,一生不信仰宗教,任何宗教都不相信。他在那边开了个面包店,人忠厚老成,没有接触过宗教,以后得了癌症,在临命终时家里人束手无策,找到我们佛教会,华府佛教会。那个时候我在那里挂名做会长,我们有几个同学就到他家里去看看,看他实在不行了,劝他求往生,告诉他这个世间很苦,不值得留恋,把西方极乐世界状况大致告诉他。他一听就欢喜,就叫他的家人不要去求医,不要求他病好,统统念阿弥陀佛帮助他求往生,三天的时间,真的往生了,瑞相稀有。当时在那边的同修亲眼所见,把这个状况转告给我。我们从这个现象里面能够观察得到,他在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不胡涂,这是头一个条件。如果是迷惑颠倒,那就很难说。这是福报,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选择到哪里去,他有这个能力。第二个条件,遇到善友帮助他,劝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三个,他一听他就能信,他就理解,他就真干,他成功了。这很不容易,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绝对不是侥幸。所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开这同居净土,太难能可贵!同居净土不异实报净土,真正是难信之法,不用断惑,也不用消业,只要信愿持名,三个条件,信愿行,持名是行,真信、真发愿、真干。下至十念,那是病很重,最后十念他就断气了,也能往生。横出三界,这不是竖出,竖出不了。竖出,别说往生极乐世界,生欲界天都不容易、都非常难,要具足上品十善才能生欲界天。永远就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六道就没有了。那边虽然是同居土,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净土只有人天两道,这两道的大众也都是诸上善人。所以生到那边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位登不退。这个不退是三种不退统统具足,决定在一生当中证得等觉菩萨的地位,一生补处,等觉菩萨。

这个法门跟《华严》《法华》《楞严》「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超是超越,情是情执、第七识,见是邪见、第六识;超情离见,就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成佛了。法相宗里面说得好,「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是什么人?《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但是此地经上告诉我们,他是生同居净土,同居净土里面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等于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是乃十方世界之所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方诸佛剎土里头,释迦牟尼佛没有这种说法,只有西方弥陀净土。「故为千经万论所同赞者也」,这个道理在此地。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道理就是在此地,它太殊胜、太圆满了。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诸位要知道是平等的,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佛佛道同,没有丝毫差别。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这么殊胜的净土,那别的佛说我们也建一个,行不行?行,不是不行;那些诸佛如来他为什么不发这个心?阿弥陀佛建得很好,都到他那里去吧!这什么意思?这里面的含义太深太深了,显示出诸佛如来烦恼习气断得干干净净。

我们今天在大乘教里面学了这么多年,证悟虽然没有,解悟有一些,我们理解、我们明白了,怎么明白的?不是开悟的,经教念多了,听世尊所说的,听菩萨所说的,听祖师大德这么讲的,我们从这里明白了。见思烦恼完全断掉了,佛佛不但道同,佛佛是一体。弥陀做了,咱们统统都把这些未能得度的众生全部都送到极乐世界,这是好事!所以,十方三世诸佛如来都变成西方极乐世界的宣传员,都帮助阿弥陀佛去招生,去介绍、推荐,都干这种事情。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把这种殊胜状况告诉我们,劝导我们统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皈依阿弥陀佛,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他不嫉妒,他不障碍,不但没有嫉妒障碍,还成全你。你们想想这意思多深,这个意思多微妙,来教导我们,为什么?嫉妒障碍是非常严重的烦恼,哪个人没有?各个都有,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你说你没有嫉妒,那你就成法身菩萨;阿罗汉、权教菩萨虽然没有嫉妒,那个嫉妒的习气有,嫉妒的行为没有了,习气还有。贡高我慢、嫉妒习气都断尽了,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个时候,分别执着的习气断尽了,生实报庄严土,他还有无明的习气,这就是实报土里面的四十一个阶级。你要晓得,这里面决定没有见思的习气,决定没有尘沙的习气,只有无明的习气,那个不重要,那不碍事。要知道嫉妒、傲慢这个习气碍事,它造业,它感得的果报是三途,所以这很可怕。

诸佛如来这个表演让我们真正看到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体,哪个人做都一样!别人做,他还挺辛苦的、挺累的,我们在旁边随喜赞叹,修随喜功德,你说这个多自在。不必那么辛劳,功德是平等的,为什么平等?自他不二,生佛不二。阿弥陀佛自性弥陀,我们今天这个业报身是自性业报,没离开自性,是一不是二,弥陀做跟我做有什么两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你还造业。所以《地藏经》上,菩萨讲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再说得不好听,「无不是罪」,你造作是罪;不造作,你起心动念都是罪。这什么念头?那个念头是烦恼习气,是贪瞋痴慢,是嫉妒障碍,他有这种习气在。如果不是真修行,习气现行,果报就现前。真修行是什么?在生活当中把这些不善的习气磨掉,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的历事炼心。事,世俗这些事情,你在这个地方去磨炼,把你的真心磨出来,实在就是烦恼习气统统放下,磨这个。烦恼习气淘汰尽了,你的真性就现出来,真性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德相,这是你自己本有的,你并没有丢掉,现在只是迷失而已。佛菩萨大慈大悲,把我们唤醒,还帮助我们恢复。所以念公在此地讲的话对!「圣德难思,佛恩难报」。怎样报法?依教修行就是真报恩。你们不肯真修,情有可原,我今天不真修,那就不得了!我害怕,我恐惧!为什么?我现在才真正了解,许许多多人在做三时系念佛事,做超度佛事,甚至于打佛七,疏文里都用净空法师做主法,我要不认真修行,这个帐不得了!这些众生没得度的话,帐都算在我头上。我看到这个害怕,只有认真修行,把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你们,回向给一切众生,冥阳两利。我现在知道,你们每做一场佛事都给我带来压力,这个压力也好,逼着我不能不真干,全心全力的真干。

「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华严经》上所说的,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看到,所以《华严经》古大德称为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说,细讲《无量寿经》就是《华严》。我们这一次用长一点的时间把《净土大经解》细说一遍也是等同《华严》。这部经讲圆满了,那《华严》可以略说,不用那么详细讲,为什么?详细已经在这部经上,这是一不是二。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在极乐世界看到了。「证位不退,亦即圆证三不退」,诸位要知道,证三不退是圆教初住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都证得了,但是不能说圆。加一个「圆」字,这地位就高了。古大德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是什么阶级?七地以上才能称为圆证三不退,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真正不可思议。博地凡夫临终十念一念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够圆证三不退。这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享受的待遇是七地以上的菩萨,叫人怎么能相信?可是世间也有这种例子,我们从这个例子上去想,能想得通这个道理。譬如人到世间来投胎,如果这个灵体他选择是帝王家,一投胎出生他就是太子,他的享受待遇就超过那些大臣,甚至于超过宰相,你相不相信?那个待遇绝对不是他的智慧能力做到的,他的父王给他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像这个例子一样,我们选择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儿女,享受阿弥陀佛的智能德能,就这么个意思,不是普通待遇,特殊待遇!

下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你光享受,你不尽义务不行,底下这两句那就是你的义务,你必须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同,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心是「念念普利群生」,没有一念是空过的,这个念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普利群生,我们得有这个念头,念念没有自己。「心心流入觉海」,心里面是什么?心里面是觉,没有丝毫迷惑,海是比喻是自性,自性本觉。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的,阿赖耶不觉,自性本觉。心心,心心跟念念的意思是相同,念念是真心起用,心心是真心的本体;说心,从体上讲的,说念,从用上讲的。体是什么?体是大觉。在菩提心里面,这个觉,心心流入觉海,就是真诚。《观经》上所讲的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觉海;《起信论》上讲的直心,形容这心里没有丝毫委曲之相。或者我们再说得白一点,没有扭曲的现象,这是觉海。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觉海里面就变现出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讲的灵魂。在四圣法界里面称为灵性,六道里头称为灵魂,灵魂是迷了,灵性是觉悟了,虽觉悟,没有圆满。觉悟的人不造业,善恶业都不造;迷的人造业,造善业生三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有很清晰的概念。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以这两句我们现在就要用心来学习,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这叫真修行,觉而不迷。

怎么样才能做到?你看末后一句话,「是为本经之趣」,这就明白了,这部经的宗是讲修行,修行之所归,你看看归到普利群生,流入觉海。那咱们怎么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古大德讲得好,就是发作佛的心、成佛的心,要发这个心。成佛是什么意思?成佛是度众生的心,换句话说,就是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四德。我们一定要行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妙是什么?妙是随缘,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妙用。这个不容易做到,佛菩萨告诉我们有次第,按部就班来,先学习在随缘里头不执着。真学成功了,你就成正觉,你就证阿罗汉果,在《华严经》上,你就证七信位以上的菩萨,七信、八信、九信、十信都是这个阶位,正觉。再向上提升一步,不但不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执着心没有了,你的清净心出现,执着是染污,是末那识,染污。染污去了,清净心恢复,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的清净心透出来了,但是不圆满,那很管用,清净心生智慧。再能够不分别,进一步不分别,你就成正等正觉,菩萨,从阿罗汉升级升到菩萨。再能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达到最高的地位。在《华严经》上,那你是圆教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阿罗汉超越六道,佛超越十法界,你就住实报庄严土,你在实报土里面修行。实报土修什么行?给诸位说,实报土修五十三参,那真是念念普利众生,同时心心流入觉海,这两句没有先后的,一念当中就圆满了,这叫真修。《华严》是修这个,《无量寿经》也是修这个,所以古大德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话讲得一点都不错,《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有大中小三本。宗趣,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四段,「方便力用」。我们看经文,「如《大毘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力,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能量,现在科学上讲的能量,这是力;用,它起的作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的方法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所以方便不止一种,方便无量无边!举其纲领来说,因人不同、因时不同、因地不同、因事不同,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叫神通方便,不是一个方法。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佛无有定法,那就是方便法,方便法不是一定的方法,随人、随事、随时它起变化的,活活泼泼,现在人所谓活学活用,就这个意思,它不是死呆板的。所以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才叫方便。

经上讲得好,菩提是因,菩提是觉,觉悟是因,觉是明了,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这是因。明了之后,你要是无动于衷,这虽然是明了了,许许多多众生在受苦受难,你毫不关心,或者关心只关心几个有缘的人,跟自己有关系的人,那些没有关系的不再关心,这种人在佛法称为小乘,佛菩萨对他们常常呵斥,就是责备他们,有智慧、有能力不肯帮助别人。大乘菩萨不一样,大乘菩萨有大悲心,这个大悲是同情心、怜悯心,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智慧,同样的德能。力,这讲的力用,如来果地上十力、四无畏,也完全相同。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决定没有说众生有感,佛菩萨不来应,没有这个道理。阿罗汉不来应,有,佛菩萨不来应的话,这讲不通。那我们今天有苦有难,我们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佛菩萨来了,不是不来,来了怎么样?来了你不知道,佛菩萨来帮助你帮不上!就在你的身边,为什么帮不上?你有业障,障碍佛菩萨的帮助。

这桩事情,我在年轻初学佛的时候,我二十六岁才接触佛法,也是那一年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对我非常好,有大恩大德!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有求不应,那哪里是佛菩萨!佛菩萨的数量比人多,我们一个念头一动,所有佛菩萨都感应到,我们自己无法觉察到是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那怎么办?必须把自己的业障化解掉,佛菩萨感应就现前。业障怎么个化解法?大师教给我,忏除业障,普贤菩萨十愿的第四愿,你天天要知道忏悔。怎么忏悔法?老师告诉我,不必要去学那些规矩、那些忏仪,这就讲到方便。那些仪规是做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看到感动,启发他回头,是这个意思,这是舞台表演。真正忏悔,没有仪式,只有一句话「后不再造」,你知道这个念头是错的,这个言语是错的,行为是错的,下一次永远不犯这个过失,这叫真忏悔。我ㄧ听,这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不贰过」吗?对。孔子赞叹颜回,他的学生当中只有颜回能做到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他明白了,以后不会犯同样的过失。儒家也讲到,跟佛法用的语言不相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忏除业障就是不贰过,没有任何形式。

讲到超度亡灵,有没有这回事情?有,真超度了,也不是仪规。我们在倓虚老法师的传记《影尘回忆录》里面看到的,早年老法师没出家的时候,他中年出家的,跟几个朋友开了一个小中药铺。其中有个朋友姓刘的,是个虔诚佛教徒,每天读《楞严经》,一天念一部,念了八年,叫八载寒窗读《楞严》,有一点功夫。所以超度要有超度的功夫才行,没有功夫拿什么超度?他有天中午,店里没有顾客,没有人到店里来买东西,他在柜台上打瞌睡,似梦非梦,就看到有两个人走进来,到他店里来,他就起来招呼他们。一看,这两个人是他的冤亲债主,是为了财务上的事情争执打官司,这两个人输了,判决他们输了,输了之后,这两个人上吊自杀。他也非常后悔,不该为这么一点点小事断送两条人命。现在看他们来了,他心里害怕,可是看他们走进来的态度很温和,好像没有恶意,心里面就稍微平静一点,问他们:你们两个人到这里来有什么事?他们说求超度。这他就放心了,来求超度的。你要我怎么做法?只要你答应就行了。行,我答应你。就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踩着他的肩膀,升天了,就这么容易,什么仪规都没有。这两个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又来两个,是他过去的太太跟他的小孩,这都死了,走到面前来也是求超度。同样的这个方法,就答应他,看到这两个鬼魂也是踩着肩膀、踩着膝盖升天去了。没有功夫不行!他这个功力就是八年,佛法里常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力用是这么得来的,八载寒窗读《楞严》成就他的方便力。你看冤亲债主、家亲眷属居然就用上,就能从恶道送他到天道去,那比人好多了。这是说明功力。

所以菩萨有大悲心、有方便,方便才叫究竟。方便是最适当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方便为究竟是什么?念佛是方便,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也要记住,念念要普利众生,不要为自己,范围要大,念念为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心量这么大,能做得到吗?做得到,只要你用真诚心,你就做到了。如果这里头掺杂一点自私自利,掺杂一点烦恼习气,那你就做不到,把你的功力全都破坏了,一点都不能掺杂。每天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练什么?练放下执着、放下分别,练这个,这叫真功夫。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马上转归阿弥陀佛。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善念、恶念都不是真的,都是妄念,立刻转变成阿弥陀佛这叫正念。念念普利群生就是念念阿弥陀佛,我把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祝福他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和、天下太平。这个愿好!要知道每个念头都遍法界虚空界,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每个念头都「出生无尽」,每个念头都「含容空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种心念才叫大乘菩萨。「随缘妙用」那是最高的原则,「威仪有则」是现前要做的榜样,不是为我,为整个社会做好榜样,凡是不好的样子决定不能做。起心动念自己想想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整个社会都像我这个念头,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要想想。如果是自私自利,如果是贪瞋痴慢,那还得了吗?这世界会毁掉。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迷惑!觉悟就不会了。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最好的样子,给社会大众做榜样。那就一定要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把《沙弥律仪》做到,这是最基本的。这些东西都能做到,这是好样子。

我们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祝福,那不是口号,真正能够实现。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的态度,「柔和质直」。无论对什么人,言语要柔和,态度要诚敬,质直是真诚恭敬,自己要学谦卑有礼,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这个心非常重要,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那个人造五逆十恶罪是一时迷惑,不是真心,是他那个妄心、不善的习气所造成。他的真心本善,他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他的真心,没有发出来,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只要把障碍去掉,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他是佛心,他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不能不知道的。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没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我们的心多美好。经上一再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所受用的环境多美好,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关系。如果有关系,那诸佛如来的环境就不好。为什么?诸佛如来永远住实报土,跟我们在一起,他还是住实报土,决定不会受十法界六道的干扰,这才叫得大自在,这才叫证大神通。所以他具足无量神通方便来教化众生。

四德末后一句「代众生苦」,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迷得太重、迷的时间太长,我们跟他在一起和光同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从十九岁出家,到八十岁圆寂,六十年的时间,住世,用什么方式?苦行僧,示现那个样子,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十二年求学,四十九年教学,这是代众生苦,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真放下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边都不沾,他真做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们,我们自己衡量,体力不行,他那种生活方式我们做不到,我们要常常生惭愧心,生活需求不能太过分,太过分怎么对得起佛陀!我们有没有想到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临走的时候还给学生说法,还给后人交代。知恩才真正懂得报恩,不知恩他不晓得报恩。怎么报法?依教奉行。果觉,无始无明断尽了,证到究竟圆满的果报,《华严经》上称为妙觉位。成就这个地位,他得到大圆满,圆满之后,完全为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像自己一样证得大圆满,这叫究竟处。

「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这是这一章的由来,这是先把「方便力用」这个名词含义说出来。下面再看本经力用,「如《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垢,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佛到世间,出现在世间,给世间人带来三种殊胜的利益。第一种利益是什么?是教学,言教,身行言教。身要做出样子出来,做出榜样给众生看;再用言说去教化他,说十二部经。这是佛讲经用十二种不同的方式,现在文学里面所讲的体裁,佛讲经有十二种体裁,这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施利益,这是法布施,这个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垢,暗垢是烦恼,见思烦恼是垢,尘沙烦恼是暗,无明,这一句里面三大类的烦恼统统包括。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被这三种烦恼缠缚住,没法子超越。《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是垢,分别是暗,妄想是无明,这三样东西害得我们无量劫来搞六道生死轮回,苦不堪言!诸位一定要知道,在六道里面,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要知道。以寿命来讲,人间时间很短,一生能活到一百岁的人不多;纵然活到一百岁,要跟天上相比,跟忉利天相比,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人间活一百岁,忉利天一天。如果跟四王天相比,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也不过是两天,四王天的两天。这是跟上面比。跟下面比,跟鬼道比,鬼的寿命长。鬼道里面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所以人间祭祀鬼神,初一、十五去祭祀供养,正好是早餐、晚餐,他十五天一次供养,我们人间一个月他们一天。他们的寿命大概活一千岁很平常,你就晓得在鬼道里头不容易出来。那要是堕地狱更麻烦,地狱时差很大,普通的地狱,不是很严重的,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给我们说,大概是人间二千七百年,地狱的一天,这还不是最长的,你说你想出来多难。时间实在讲,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是个抽象概念,都是从你意识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不同的感受。我们在苦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在欢乐的时候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怎么一下就过去了。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对时间观念都是这种性质,苦日子很难熬。

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讲经说法,能帮助众生断烦恼、生智慧。烦恼要不断,智慧不会生,你学习的东西再多是知识,不是智能。知识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不能提升灵性;智慧能,智慧要从清净心生,要从平等心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只生烦恼不生智慧。听经学教也不例外,你是不是真的听懂,真的得利益,高明的这些大德一看就清楚,从哪里看?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标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看你的清净心。从哪里看?看你自私自利的程度,看你对名闻利养这种程度。如果你自私自利看得很淡,名闻利养看得很淡,那肯定你听东西真正听到里面的精髓,你得受用。如果你名利心很重,就是佛在这里讲经说法,你也没听进去,为什么?那个障碍障碍住了。不是佛不平等,是每个人自己业障厚薄不一样,业障轻的很容易入门,他听懂,他真得受用,业障深的不行。像我们这业障深重的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长时熏修,天天听,听到二十年、三十年,懂了,入门了。听上四十年、五十年,慢慢契入了,产生法喜,那得受用。现代这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不行,他什么都听不进去,你看听经听一遍,这个经我听过了;讲第二遍,这个我不要听,这个我听过了。根本就没听懂!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要是听经听一千遍,哪有不开悟的道理!为什么?一千遍听下来,他心定了,他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他就开悟了,他就真能入境界。能入境界浅深,那就是他清净心的程度,他有一分清净他就入一分,有十分清净他就入十分。为什么?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自性流露的,听懂了是你契入自性,是这么回事情。佛的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自性,佛所行的就是自己,佛所说的也是自己的,一定要用自性清净心才能契入。所以断烦恼开智慧,开智慧,还得要怎样?还得要生佛前,你要想稳当快速成就,生佛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快速成就。你不需要无量劫,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很快就成就,早得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你看看这个利益,如果不是佛出世在这个世间,你得不到。

第二个利益,「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前面是说,这第一条是佛的口业利益众生,这第二条是佛的身业利益众生。诸佛如来身相光明,现在人讲什么?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氛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磁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氛围。你看有人磁场好,我们接触到他的磁场就感受到祥和,能叫你的心安定,妄念就少,头脑就清楚了,这是磁场摄受人。真正有修行、有德行的人不一样。章嘉大师的磁场好,非常明显感触到,进入他住宅的大门,气氛就不一样,进入他的客厅就感到非常安详,非常的舒适,你就有这种感觉,你就不想离开。纵然他一句话不说,也愿意在这里多坐几分钟,享受他的磁场,这就是佛法里面讲身相光明,气功里面是讲气场,他有个场让你感受到。诸佛菩萨他们的身相确实是有利于一切众生的磁场,磁场也会变化,前面说过,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不一样,都能叫你感觉得妙好,无量妙好,这是自然的,能摄受一切众生。

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称是称名,像我们念佛菩萨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称;念是忆念,没有出声,心里面想着,心里面想佛,《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心里真有。观察,观察是有佛菩萨形相。若总相,若别相。总相是看到佛菩萨全身的相,别相是看他的一部分,或者看他肉髻相,肉髻的无见顶相;或者是看白毫相,眉毛当中有两根白毫卷在一起,像一个珠子一样;或者是观察佛菩萨手印相,这是看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这都不必问他,现在,是佛菩萨住世;过去,那我们可以塑造佛菩萨形像,或者是彩画,画的佛菩萨形像。现在最方便的用照相,我们看到很庄严的佛菩萨像,看得很欢喜,我们把它做成照片,回家一样供养,把这个道场佛菩萨形像带回家供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这什么道理?还不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把你不善的念头转变了。「四重」是讲的戒,四重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重戒,这四重罪都是地狱。「五逆」是阿鼻地狱,五逆是罪,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佛是杀不了,他福报太大,但是破佛身血。这是提婆达多当年在世想害释迦牟尼佛,他知道佛每天托钵要从一个悬崖下面走过,他就在上面放很大的石头,佛走过这个地方,他把石头推下去,想把佛砸死。佛的福报大,韦陀菩萨护法,在当中就把石头用金刚杵接住,接住石头破碎了,碎片把佛的脚砸破了,流血,那叫出佛身血。最后一条,破和合僧,这也是阿鼻地狱。所以今天破坏佛教形象,那都是破和合僧这条的罪。我们今天出家的形相,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我们做得不如法,让社会大众批评佛教、毁谤佛教、侮辱佛教,我们就犯罪了。所以四众弟子要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面子问题,不能让释迦牟尼佛丢人。古德常讲我们应当向佛面上贴金,这是功德;依教奉行,让别人赞叹佛、恭敬佛,这是对佛脸上贴金。如果我们做得不如法,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贪瞋痴慢,还是损人利己,那就等于给佛脸上涂粪,让社会大众提起佛就怨恨,提起佛就毁谤,这还得了!所以破坏佛教形象,这个五逆罪是堕阿鼻地狱,最重的果报。

我们常常能看佛像,佛的三十二相是什么意思得要懂,三十二相是果报,三十二种善行感得这个果报。这在佛学大辞典能查到,过去我讲《金刚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讲得很详细,三十二相的业因一条一条说出来,八十种随形好。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叫广长舌相,因是什么?生生世世不妄语。佛在经上讲,如果一个人能够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尖,舌头伸出来能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语。佛是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他舌头很薄,伸出来之后可以把脸盖住。相好修成的,佛展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教我们要修好因。好因就有好的果报,人心好,相就好,行为好,身体就好。身心是我们修行的代表,你是不是真修行,修得怎么样,一看你的相、看你的身体就知道了,什么都不用问,清清楚楚。你的功夫就在你脸上、就在你行为上,你怎么能骗人?所以常常称念观察佛像,这是什么?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十六观。你真的能修,能修就是仰慕佛陀、恭敬佛陀、喜爱佛陀,向佛陀学习,我自己要跟他一样,那你四重罪、五逆罪都能够化解。永背三途,你永远不会堕三恶道。「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这是讲利益,能随你自己的意思,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肯定能满所愿。常生净土,一直到成佛。这是佛身业的利益。

再看后面第三种,这第三种是意业的利益,「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这是劝一切众生修念佛法门。他用什么方法劝?你看他劝他父亲,父子关系太亲切了,父子有亲,他劝他父亲修这个法门,一定是最高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供养父母!供养父母用什么法门?念佛法门,他不劝他修别的,修念佛三昧,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所以佛出现在世间,身口意三种利益。下面有解释,「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这是如来果地上真正的成就,你为什么不叫你的学生去修学?「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好,这什么人证得的?法身菩萨证得。为什么?他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了,连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没有了,只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断尽,他们的修行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在哪里?在实报庄严土,不是在十法界,更不是在六道。所以佛对他的父王讲得好,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都在实报土展现。展现在什么地方?展现在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这些都是法身菩萨,应化在遍法界虚空界里诸佛剎土的十法界。为十法界众生做上面所讲的三种利益,帮众生灭罪,帮助众生得福,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归自性。那不是凡夫所行境界,十法界,四圣法界也是凡夫,那是外凡,他们还做不到,何况六道的内凡。

所以佛劝他父王行念佛三昧,为什么?念佛三昧稳当、方便、快速,容易修学,成就又无比殊胜。烦恼习气没有断,只要在临命终时你真能把它伏住,这烦恼暂时不起作用,他就能往生。一念伏住、十念伏住,他就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这烦恼习气永远不会再发,这多难得。而且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能够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真不可思议!他把这无比殊胜的法门供养他的父母,劝导父母来修学,也劝导一切有缘的大众。什么叫有缘?他肯相信,他肯发愿真干,这叫有缘人,有缘人一定一生得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