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0集)  2010/8/7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一十六面,倒数第五行看起,我们从这个地方念: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上两句初赞诸大士之实德。无量者,其多其大,无法称量」,就是说不出来,「名曰无量」《摄大乘论释》云,不可以譬类得知」,譬喻能够知道的,譬喻也没有办法譬喻得那么样的恰当,这称之为「无量」。无量行愿,「行谓六度四摄等大行」,前面我们报告过了。「愿谓四弘誓与十大愿等胜愿」,四弘誓愿是大乘教里面一切诸佛菩萨的总愿,只说了四句,四句把菩萨在因地里面无量的大愿全都包括了。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成就他们。众生无量无边,经教里面所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佛菩萨决定不会舍弃,为什么?菩萨们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比一家还要亲。一个众生有苦有难,怎么可以舍弃!既然一个众生都不舍弃,现在苦难的众生这么多,佛为什么不度他?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经上有解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三无差别的意思很广,不是一个意思。第一个解释,这三个是平等的,一而三、三而一,众生、佛、心,是一桩事情,不是三桩事情,是一不是三。第二个解释,这三种力量是相等的,众生的业力、诸佛的愿力、心的力量是平等的。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作用,一个是正面的作用,佛是正面的,众生是负面的作用。也可以说,佛是善的作用,众生是不善的作用,力量均等。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罪业没有消除,佛的力量加不上,就是心的力量也加不上。心、佛、众生,必须众生不善的业力能消除,佛的力量就帮得上忙。这个心,它无所谓善恶,它是本体,但是无论是真,无论是妄,都是从体而起的作用。心是随缘的,能随染净缘,众生造罪业,它随染缘现六道轮回,现三途果报,它随缘。诸佛菩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它也随缘。华藏世界是心的随缘,极乐世界也是心的随缘,它能随染净缘,它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所以佛才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指的是我们的念头,现代人讲心态,它来作主,主宰这个千变万化,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四弘誓愿,第一愿是度众生的本愿,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业障没消除,帮助他消除业障。消除业障又不能勉强,要恒顺众生,众生几时觉悟,悟有小悟、有大悟,等级差别太多了。菩萨对于没有觉悟的众生,总是以善巧方便帮助他觉悟。开始觉悟之后,也以善巧方便帮助他提升,希望他的觉悟愈深愈广,一直达到圆满。圆满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佛,成佛就圆满了,这是度众生的这一愿。实在说,真正讲到愿就是这一条,后面三条是完成这一愿。我们今天也发了这个愿,愿是发了,没有能力帮助众生,所以后面三愿是成就自己。你看,教别人得先教自己,度众生也是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是佛在经上讲的,没这个道理。你要想帮助别人,一定先成就自己。所以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习气得要断除。断除是什么?成就自己的德行,这一点很重要。古今中外圣贤的教育都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人要没有德行,他愚痴一点还好一点,不造大罪业;他要是聪明,那他害人就害得多了。所以把品德教育摆在第一。

品德成就了,再底下一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就是讲要求知识,要求智能;没有知识,没有智能,帮不了自己,也帮不了别人。最后一愿,智慧跟学术都要达到究竟圆满,你才能普度众生。所以末后一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成佛就是好像我们现在念书拿到最高的学位,博士学位。佛、菩萨、阿罗汉是佛门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称为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阿罗汉觉悟了,小悟,菩萨大悟,佛是大彻大悟,就这么回事情。这个佛学常识我们也知道。所以四弘誓愿,晓得我们愿要发,为什么?愿是个动力。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为什么要断烦恼?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力量太大了!我烦恼早一天断掉,我就早一天帮助众生,众生就早一天得利益,他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懒惰一点没有关系,我迟个两年,迟个一、二劫无所谓。你看到这么多苦难众生,你于心何忍!所以这是大慈大悲的动力来推动,愿力来推动,希望自己赶快把烦恼习气放下。

放下之后才能够成就法门,智慧才能成就。如果烦恼习气没有放下,就来广学多闻,那你所学习的全是知识,不是智能,智能跟知识的差别就在此地。知识里头没有烦恼习气,就是智慧;还带着烦恼习气,那就叫知识。所以知识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肯定还有后遗症。现代这个社会,我们就看得很清楚,有人说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一点都不错,人人都在求知识,可是不懂得伦理道德。也有人说,现在人会做事,不会做人,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尊长,甚至于年轻的父母不知道怎样来教儿女,这就是烦恼习气没断。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家庭教育(从前的私塾是家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把伦理道德摆在第一位,伦理道德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把它摆在第一位。人没有知识没有关系,会做人,知道孝悌忠信,知道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他是个好人,他不会造罪业。他对国家社会纵然没有贡献,他不会伤害,这个教育你就想它多重要!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求知识,那个知识就是智能。烦恼习气断尽,在佛法里面讲,这叫根本智,你的智慧有根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是根;所求的知识全变成智能,叫后得智,后得智的作用就叫善巧方便。这个智慧它不用来求自己的利益,它用来为一切众生谋福祉,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不成佛,你的德行、智慧没达到圆满。没达到圆满,你度众生就不圆满,为什么?你只能帮助福慧比你低的,你能帮助他;福慧比你高的,你就帮不上他。所以发愿要成佛,成佛能够帮等觉菩萨,只有成佛才帮得上他;不成佛,帮不上等觉菩萨。你是等觉菩萨,你帮不上等觉菩萨;如果你是十地菩萨,那你连十地、等觉都帮不上。这是四弘誓愿里头的大意,一定要要求究竟圆满,我们中国人叫完美,完美就是没有缺陷,到佛陀才没有缺陷,等觉菩萨还缺了一角。

与十大愿等。十大愿在前面略说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等,等是等其余,像法藏比丘在这一会里面所发的四十八愿,诸菩萨们他们在因地上发无量无边的殊胜大愿。「愿以导行,行以满愿」,愿是引导你修行,如果没有愿,你的行就不能成就,为什么?它没有方向,它没有目标。好像在大海里面行船一样,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我们知道这很危险,不但达不到目的地,随时有灭顶的危险。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所以人不能没有愿,在佛法里讲愿,在中国一般世俗里面讲志,人不能没有志,所以志跟愿常常合起来,佛家叫愿。一切诸佛菩萨共同的一个愿就是度众生,普度众生,普是平等的意思,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的意思。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什么?就是为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种种帮助的行动当中,有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太重要了。佛菩萨晓得众生所有一切的苦难、果报,不善的果报,他的根源都是迷失了本性,迷而不觉,这是一切苦难根源果报的总源头。佛菩萨的教学从这里开始,从根本抓起,才能产生殊胜的效果,所以救苦救难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样我们就明白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每天没有间断过,只要遇到他,都是有缘人。遇到一个人就教一个人,遇到两个人就教两个人,他的教学没有时间性,也没有一定的处所,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了他就会教人。这样的老师,古往今来很少见,那么样的热心,为什么?他知道人跟自己的关系,他知道。这是佛家的伦理,伦理也讲到圆圆满满。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体,遇到了,他迷了,他造作不善,那怎么能不教!不但要教,一定要帮助他觉悟,这叫不舍一人。所以愿非常重要,愿正确,方向目标正确,我们的行就正,思想言行就正了。思想言行不正,换句话说,他的志愿没有立,志愿不坚固,所以在日常思想行为他才有偏差。

行以满愿,一定要修行才能满足你的愿望。我们要断烦恼,要学法门。烦恼没有断,法门怎么个学法?法门一定要帮助你断烦恼,为什么?你在这个阶段,断烦恼是为主,烦恼不断,法门不能成就。断烦恼的方法,学法门的方法,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可是在断烦恼,只能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选择几种,不能太多,太多又惹一大堆烦恼,不但断不掉,反而增长了。这种现象很普遍,古今中外都有,没有例外的。所以读诵大乘,这也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一个法门。我读诵的目的在哪里?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这个目的,是帮助我断烦恼。烦恼里面最麻烦的是妄念妄想,你看,前念灭,后念就生,它绝对不会终止,当然更不会断掉。妄念纷飞,许许多多不善的念头,用什么方法?无量的法门归纳起来只有几种,持戒是个方法,修定是个方法,作观是个方法,就是止观,念佛是个方法,读经也是个方法。读经要怎样读?用读经的方法把我们的妄念打掉,不读经妄念就很多,读经就是要把心集中在一处,制心一处。也就是说,把所有的念头统统放下,恭恭敬敬来念这部经。像《无量寿经》,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让妄想渗透不进去,以这个为目标。我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大概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这就是你修行修一个半小时、修两个小时。读经是断烦恼的,一定要晓得这个目标。所以一部经读下来之后,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功夫不错了!读一部经,两个小时不起一个妄念,这很好的功夫。两个小时不起一个妄念,在一般讲要训练多久?大概训练三年到五年,才能达到这个程度。所以这一部经念下去,起个十个、二十个妄想是正常的。如果到起二、三个妄想大概是三年功夫,没有三年功夫做不到;能够起一个妄想,大概到五年的功夫。你心得定了,定久了就开智慧,读诵是这样的读诵方法。

读诵决定不要想经里头是什么意思,因为你一想意思,意思是妄想,妄想又渗透进去了。只是念,没有意思,用这个来把妄想打掉。念佛、修定、持戒都是用这个方法,目标是相同,用意是一样的。所以读诵这个方法对于知识分子最有效,我这么多年来就用这个办法。我念佛不行,念佛一天念个一万声佛号,照样打妄想,但是看经行,读经,所以这是个人根性不相同。开始学的时候都可以试试看,持咒、持戒都可以试试看,哪一个方法适合自己,用起来很方便,自己也很欢喜,那就用这个方法。所以我现在每天,通常客人少的时候,我读经的时间不会少过四个小时,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念头打掉。绝不想经里的意思,想是属于求解,那是另一个法门的。我现在读经,我的目的是修定,是要把妄念给它止住,功夫在此地。研究求解,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境界,帮助自己的止观,止观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人生观,提升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境界。另一方面,我们在大众当中分享学习的心得,也帮助大家对经义能够了解。了解之后,知道自己在日常当中怎样去生活,那就是修行,修行是生活。换句话说,我们不过六道轮回的生活,我们在此地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会得到清凉自在,世间人所讲的幸福美满,佛菩萨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换句话说,用经典指导我们怎样生活,是这个意思。所以行才能满愿,把我们错误的行为,包括思想、见解、言语、造作,用一个行把它包括了。我们想错、看错、说错、做错,依照经教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哪里?修行是一切时、一切处。真的,在起心动念之处,这是行的根。起心动念善,你的言行肯定善;起心动念不善,言行当然就不善,它的根源是在念头。所以行以满愿。「行如足,愿如目,互相依持」,这是说行跟愿的关系,愿是领导你的,指导你一个正确的方向目标,你才能走得到。

「具足」,这是佛经里常常用的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意思,这里解释得很好,「圆满无余」,就是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叫具足,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行愿品》云」《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说,「闻此愿王」,你听到普贤菩萨这十大愿王,这十条大概的意思你也能够明白,能懂了。「读、诵、书写」,这都是做功夫。读,对着经典叫读;诵是背诵,念得很熟,不必看经本也能背得下来,这叫诵。读诵之外,书写,书写是我们现在讲的默写;但是书写的时候也可以看着经本来写,我们讲抄经,不看经本,那是默写,书写是这两种。「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这几句话诸位想想,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一心称念,这效果就没有。《遗教经》里面所讲的「制心一处」,一心称念跟制心一处是一个意思,我们世间人讲专心,在做功课的时候,修行的时候,心无二念,经文在自己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个时候,这十愿愿愿具足,皆得成就。一愿里面圆满其它的九愿,愿愿如是,你看,十愿就变成一百愿。所以把它配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再把它配到九世,九世都从时间讲的,过去过去,过去现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现在现在,现在未来;未来未来,未来现在,未来过去。你这样一分析,这十愿就变成上千条愿。所以菩萨十善为什么能够辗转到八万四千细行,就从这个地方扩展出去的。普贤十愿当然也是八万四千细行,再扩张,真的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华严经》上总结的一句话。都在一念心中,念念如是,不可思议!

「此正显从果向因,以弥陀之善巧方便加持回向,成就无量超出十地诸圣之行愿」《行愿品》里面这一小段经文,显示如来从果向因。普贤菩萨已经证得究竟果位,他是妙觉位,在华严会上他示现的身分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因位,妙觉是果位,换句话说,这叫众生有感,自性常寂光有应,应身这个相就是等觉菩萨。这就是从果向因,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叫倒驾慈航,他又回来了,他慢慢往上升,现在退下来,下来帮助我们。他不下来,他在那个上位,我们上不去;他来去自由,我们不自由,所以他必须下来帮助我们。他怎么帮助?你看,以弥陀之善巧方便加持回向,倒驾慈航的普贤菩萨,还要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的善巧方便加持回向,这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看到,明白了,能不依靠阿弥陀佛吗?已经证得妙觉位,回头做这种示现,没有别的,就是劝告我们一定要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这一部经就是阿弥陀佛,这要懂得。我们天天供养阿弥陀佛的像,如果每天烧香磕头求他保佑,那是迷信,那就对不起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当作神仙去看待,错了!供像是什么意思?供像是提醒我们,常常想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训全在这部经典上,听到名号想到经典,见到形像也想到经典,它的作用在此地。时时刻刻用它来提醒我们,教我们念念不要忘记,学佛人供养佛菩萨形像意思在此地。这要知道,要不然就搞迷信了。为什么你们学佛的人供养那么多佛像?我们的性德无量无边,用一个名号、一个形像没有办法把我们性德圆满的显示。

所以阿弥陀佛代表的是《无量寿经》,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普门品》,普贤菩萨代表的是《行愿品》,文殊菩萨代表的是《般若经》,地藏菩萨代表的是《本愿经》,我们看到这些形像,就会想到这些经典里面的教训。这经典教什么?《无量寿经》代表的是大圆满,观音菩萨代表的是慈悲。听到这个名号,看到这些像,就要想到我要像观音菩萨一样,以大慈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不能搞错。地藏菩萨代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教学的根本。世出世间圣贤教育从哪里生的?从孝亲尊师生的。所以菩萨的名号叫地藏,地是大地,藏是宝藏。现在你看,探测大地里面的矿产。这个地是讲的心地,心地的宝藏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用什么方法去开采?用孝亲、尊师这两个方法就把自性里面的宝藏开发出来,它取这个意思。听到名号、看到这个形像立刻就能想到,你看,你的性德常常往外面透,这是好事情。文殊菩萨表智慧,普贤菩萨表真干,用这个名词就好懂,普贤菩萨是真干,都是开发自性性德的。这些设施,这些艺术品,都是佛家的善巧方便,它一点迷信都没有。所以真正懂得、搞清楚了,我们会对佛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讲什么?艺术化的教学。艺术化是在近代二战之后,这社会我们听到很多艺术化的名词,样样讲求艺术,连战争也讲求艺术,政治也是艺术,工商也是艺术,都讲求艺术化。佛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在做艺术化,统统进入艺术化的教学,我们不能不佩服;三千年后,人才想起,才来追求艺术。所以佛法里头非常重视这些雕塑、绘画、音乐、美术、建筑,样样都是表法的,样样都是教学。你真正懂得,不用说一句话,寺庙走一遍,你那一课就很丰富、就很圆满的收获了。这都是讲的善巧方便、加持回向,所有一切都是加持。

末后说普皆回向,我们的心量恢复正常了。正常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本来的心量比虚空法界还大,这是你本来的。现在我们要把原本找回来,要把自性找回来,回向就达到圆满,圆圆满满的找回来。平常怎么练法?要练习,现在练习,现在心量很小,在平常日用之中,起心动念不为自己想,常常为众生想,心量就拓开了。真的,智慧现前,福报也大了。念念为自己想,做生意想发财,念念为自己想发财,这财有限,为什么?命中有一定的,你没有办法超过。可是你念头一转,我发财不为我自己,发财为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那个不得了,那就不是你命中的财,为什么?你性德透出来了,你的财会无量无边,为什么?所有苦难众生都得到你的福,这是真的。

在二千五百年前,春秋的时代,吴越春秋时代,你看看范蠡,范蠡做生意不为自己,很快,几年就发大财。发了之后,看到这些穷苦贫苦人家,帮助他,统统散掉,分给大家,让大家的日子能过下去。自己再从小本生意做起,命里头也有,而且又做这么大的好事,他真的会生财,生财有大道,布施!从小本生意做起,没做二、三年,又发了,发得比前面还大,立刻就分。分掉之后,再从头做起,灵得很!三聚三散,所以中国人以后把他供为财神。中国人供财神是谁?范蠡,这很有道理,他是一个菩萨商人,教你怎么样经商,不为自己,为众生。你自己修的福,生生世世享不尽,你看你救济多少人?你布施恩惠,将来你家的儿孙个个都是孝子贤孙,为什么?他来报恩的,他不是来报怨的,他不是来讨债的。范蠡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特别是在现代这个世界,一切讲究科学,科学就是拿证据来,我们也要把榜样做出来。散财不吃亏,散财是赚大便宜,这个事没有人知道。

到回向才真正圆满,所以他成就无量超出十地诸圣之行愿。他做得彻底,他做得圆满,这些菩萨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不是为自己,于自己名闻利养边都沾不上。是为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来,在极乐世界做一个最适合修行成就的道场,欢迎他们来。不需要太高的条件,很简单的条件,你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你能把十善业道做到了,你相信这个法门,你愿意往生,他就来接引你。信愿持名,你看多简单!可是我们不要忘掉,重要一个条件不要疏忽了,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重要。你有信、有愿、有行,最后你不能往生,你说佛骗了我。佛没骗你,佛讲得很清楚,你少善根福德因缘,你就不能去,去的人一定要多善根。善根是什么?善根是信愿,你真信切愿,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干,我真的把十善业道落实了,因为那个地方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善的标准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个条件做到几分之几就行,这十个条件做圆满就成佛,我们能做到百分之一就行了,就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十愿不能不修,十愿怎么个修法?我讲得很多,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就是修十善业道。因为《十善业道》只提出一个纲领,没细说,《感应篇》《弟子规》就是它的细目,这十条是总纲。你把这两样东西做到,《弟子规》做到,《十善业》做到,你就是诸上善人。虽然是小善,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先佛光注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的小善变成大善,提升了,这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是相对的,你有多少,他加多少;我们修得多,他加得就多,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无尽功德」。我们一般讲,圆满称性就是一切功德,这是真的,也不稀奇,为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一切众生个个有分,不是说佛他有,我们没有。我们有,有怎么样?有,现在有障碍,虽有拿不出来。譬如你有亿万财产,都在银行里面,存在里头,现在你在外面想吃一餐饭,口袋没钱,你还得临时打点工,人家才给你吃一餐饭。你不是没有,你现在拿不出来,有障碍,就这么个道理。佛与法身菩萨他没有障碍,所以他圆满的性德,他可以自在的起用,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他能自在的起作用,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把障碍除掉,佛讲得很清楚,我们的障碍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分这三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这三大类。佛说得很清楚,这三大类完全除掉,你就成佛,你跟阿弥陀佛没两样,自性的智慧德相圆满现前。没有能力完全除掉,除掉一分,一共三分,三部分除掉一分,起作用了,这个除是从外面往里面除,先除外头的,外头的这一分就是执着。如果真的,我们把执着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自性里面的一切功德透出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已经是神通广大,咱们中国人看《西游记》的人很多,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阿罗汉比孙悟空超过万倍都不止,孙悟空跟他不能比。这你就晓得,这能力恢复了,神通恢复了。如果再去一分,再去一分是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诸位要晓得,不执着得清净心,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阿罗汉;不分别,平等心现前,菩萨不分别,阿罗汉还有分别,他不执着,他有分别,菩萨分别都没有了,自性的性德透三分之二;最后大彻大悟,那就是觉,清净平等觉,那个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障碍完全没有了,全部透出来了。

这个地方讲的无尽功德,佛果无尽功德,那就是圆满称性,清净平等觉都得到了。如果他不是这样的解释,单讲一切功德法,声闻、缘觉、菩萨、佛统统都可以说。后头加这一句,指佛果之无尽功德,那就不是讲声闻、缘觉、菩萨,不是讲他们,是讲如来果地上的,真正圆满证得清净平等觉才是这个境界。这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这是鼓励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凡圣同居土里面,实在讲我们的享受充其量达到声闻,不圆满;可是这个世界特殊,跟别的世界不一样,阿弥陀佛在第二十愿里面告诉我们,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太重要了,这句话在十方诸佛剎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虽然没断,你的智慧、神通、道力等于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佛,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那边的待遇,享受的是佛果上的待遇,这到哪里去找!也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这个成佛不是真的成佛,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你的那种待遇是阿弥陀佛加给你,不是你自己,自己还要修。不过自己修很容易,而且时间会大幅度的缩短。你看,在这个世界修行要无量劫,住这无量劫;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我们讲最低的果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修行,修到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要多长的时间?十二劫。你看,无量劫一下缩短变成十二劫,这个学习环境你能不去吗?遍法界虚空界,再找像这样一个地方找不到了,只有这么一个示范点,太可贵了。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都在劝导我们要去,我们还不想去,你说你业障多重!多少菩萨想去没有这个缘分,遇不到这个缘分;我们缘分今天遇到了,不想去,这真正叫大错了。这是究竟圆满,一生成就。

《仁王经疏》云:施物名功」,这是功德,功德两个字怎么解释?这地方有了,「归己曰德」。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千万不要把修福当作功德,那你全搞错了。功是施物,这个物不是讲施人,讲施物。人,在十法界里只有人道,他讲物,把十法界全都包括了。对我们平辈的讲布施,对我们上面的诸天,我们讲供养。供养也是布施,名称尊敬一点,上供诸佛菩萨、诸天善神;下面供养九界众生,这统统叫物。这物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布施的对象,我们今天讲一切人物;第二个讲我们布施的内容,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我们用这三种东西布施供养,上面到天神,下面到地狱众生,这个心量多大!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那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不同维次空间。不同维次空间里面统统有生物,没有开悟的六道众生,虽开悟不圆满的四圣法界的众生,统统都是我们布施供养的对象,你这才叫修功。你修的功一定得利益,这利益是什么?归己曰德。你施财得财富。给你说,愈施愈多!

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我建议李木源居士,那个时候他是居士林的总务,林长是陈光别,但是他等于是个执行的董事,居士林里面的一切都是他总管。我劝他施食,就是饮食,怎么做?免费提供大家到居士林来吃饭,不分别他是什么宗教,他信不信教没关系,只要来吃饭,我们都欢迎,欢迎他来吃饭。而且这个饮食是不中断的,自助餐,什么时候去都能吃得到,夜晚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晚上都开放。晚上的时候有馒头、有面包、有点心、有稀饭、小菜、茶水,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每天到居士林吃饭的大概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热闹非凡。那时居士林收入还不错,我们来做。做了不到一个月,居士林一分钱都不要拿了,为什么?新加坡人都知道了,佛门这些弟子天天米往那里送,油也往那里送,蔬菜往那里送,什么都不要买了。送得太多,吃得人太少,一天几千人,吃得人太少,这个东西不能留,留了它就会变坏,特别是蔬菜,这怎么办?居士林找了两个小货车,每天往外面去布施,去送,送到哪里?各个不同的宗教,他们办有老人院、有孤儿院、有学校,统统去送。所有宗教我们都布施,统统布施,愈施愈多!所以这些宗教我们都很熟。到居士林来吃饭,菜不少,我们自助餐的菜十五个菜到二十个菜,每天都是这样的,都是煮热的。黄金辉,以前新加坡的总统,有一天他到居士林来吃饭,我们在一起,他跟李木源说,你们真了不起,我家里吃饭才五个菜,你们二十多个菜。因为他来了,那天特别加菜,加了几个菜。太富有了,你们钱从哪里来的?那些宗教师,各个宗教到这里来吃饭的时候也都来问,看这么多人,你们钱从哪里来的?李木源说,我们后台有老板。他说:老板是谁?阿弥陀佛。证明佛的话没错,愈施愈多,布施什么,什么东西就都来,一点都不要操心。

现在你们在国内看到的,你们看到东天目山齐素萍居士,她那里是荒山,一无所有,发心布施,这十几年来愈施愈多。真的是佛门里面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你搞清楚了,你就放心大胆去布施,你就不会害怕,你晓得这是真实的福慧,从布施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看这三样东西,哪个不想要!财富从哪里来的?命中有的财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不是老天给你注定的,也不是佛菩萨给你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一个人如此,一个家庭如此,一国也是如此。美国国家领导人要是懂这个道理,何必发动战争?用不着,你还是有求必应。而且发动战争得不偿失,中东发生战争为什么?还不是为石油。你国家有钱,为什么不去买石油,要去花那么多军费?那么多军费去占领那个地方,什么也没得到,花的钱比买石油的钱不知道多多少倍,还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还惹起了个大麻烦。这个大麻烦是什么?叫恐怖战争。我还让同学们到网络上去查,我看到一则消息,没有留意,美国每年用在恐怖战争的费用超过第一次、第二次大战的总合,这还得了,这不是自己找麻烦找来的!我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上把这个消息下载下来,我来仔细看看。他们学佛就好了,没学佛!学佛就明白了,要什么有什么,不会造罪业。所以佛法这个求,真的,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有道理在,有理论、有方法,如理如法,有求必应,这里头不是迷信。何必去造罪业?造罪业只有缺德,只有把你命中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下降,不会提升。所以圣贤的教诲有价值、有用处,不能不把它找回来。不但要把它找回来,还要身体力行,把它发扬光大。

《净影疏》里面给我们解释功德,「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诸行,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这是讲的诸行,都有利益之功。如果随顺你性德,那就是功;违背性德,就是造孽,那就有罪。跟着圣贤走,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西方各个宗教的圣贤,那全是功;违背圣贤的教诲,那就是罪。「此功是善行家德」,我们把这个字换一换,大家就好懂,是行善人家之德,这就好懂,善行家德就是这个意思,行善人家之德。这个德也是得到的得,你得到财富,得到聪明智慧,得到健康长寿。「故名功德」,这对功德的解释,解释得很好。「德体名法」,这德从哪里来的?就是法,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法」,法这个字,再解释这个法字,「梵云达磨」,达磨是印度话,梵语称达磨,中国人把它翻成法,「通于一切」,这是万事万物的一个总代名词。「无论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总而言之,用一个字来称呼就叫做法,这是对法的称呼。在整个宇宙里,大乘教里通常用六个字,把宇宙之间一切全包括了。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在哲学里面讲是宇宙的本体,相是宇宙的现象,佛经用这个名词,现在哲学里也用这个名词。第二个叫「理事」,理是理论,事就是所有一切的造作、变化。《还源观》上所讲的出生无尽,这是属于事,变化,十法界依正庄严;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理。所以理是体,事是相,特别重视它的变化。后面两个字就是「因果」。性相、理事、因果就把整个宇宙全都包括尽了,一法都不漏,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

《唯识论》曰」,这是举这些经论里面对于这个名相的解释,「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这个轨是轨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秩序。整个宇宙,你看星系、星河,我们讲银河,这些星球在太空的运行都有轨道,虽然很多,也是无数无量。它有一定的秩序,它不会发生碰撞,这称之为轨,所以这是我们今天讲自然的法则。在一个地球上,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共存共荣,彼此有关系、有联系,才造成地球生态的平衡,地球健康的成长,你不能破坏。人要随顺大自然,那就是最健康的;破坏大自然,灾难就来了。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例子,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这是自然的,我们随顺这个大自然,好好爱这个身体,你这一生健康幸福。你要不喜欢这个,要去做美容,要把你这个自然的面孔变成你自己想象的样子,可不可以?可以,美容之后,大概过个几年,你要苦一辈子,你痛苦一辈子,那是你自己找来的。我们在澳洲学院有一位义工女居士,年轻的时候隆鼻,鼻梁给它加高,四十岁以后痛苦不堪,天天在受罪,遇到我,讲她这个事情。我说妳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妳现在要受这个灾难。

科学技术发达,大家把古人一句话错会了,「人定胜天」,这古人说的,现在把它用在什么?人一定可以胜天,就是战胜自然,搞错了。从前人讲「人定胜天」,人要定下来,这是讲修禅定,有甚深禅定,定生智慧,这个能力可以胜天,是这么个意思。你今天心浮气躁,学这一点科学技术,就以为你万能了。你能胜天吗?你看你今天改变了自然的生态,惹得地球生气、发怒了,它要来报复你,轻轻摇一摇,你这高楼大厦全就垮掉,你能斗得过它吗?古人讲得没错,现在很多意思都被扭曲、曲解了。所以大自然,在古人是敬天地、敬鬼神。孔夫子也不例外,「敬鬼神而远之」,远之是什么?不能听鬼神操纵。其实跟我们十大愿王相应,礼敬诸佛包括天地鬼神,包括山河大地,毋不敬。鬼神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善的,我们可以接受;不善的,违背大自然的法则,我们就不必接受它。与大自然法则相应的,我们可以接受,可以采纳。天地鬼神里头,善良的有,不是没有,不善的也不少,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要用定力,不要心浮气躁,不要感情冲动,用理智来接待就不会有过失了。

现在人科学进步之后,真的,我们对不起地球,对不起山河大地,任意的去开采,任意去破坏,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在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树木花草都有灵性。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树木有一个人这样的高,佛说这个树就有树神。不是树成神了,是有灵附在树的身上,他以这个为他居住的地方,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从前出家人在山上修行,砍几棵树木,搭个小茅蓬,佛许可,但是三天之前,你要砍这个树,三天之前要去祭祀他,诵经回向给他,要请他,三天之后我来砍树,请你搬走搬家,得通知打招呼。哪像现在一砍一大片,招呼都不打,你说这些树神生不生气?他会找你麻烦。挖矿,适可而止,不能有贪心,有贪心,你的麻烦就来了。现在做得多过分,太过分了,所以山河大地变异就多,明显了。到极处,很可能大陆整个沉到海底。

过去曾经有过这个事情,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大概在五万年之前,科学技术也相当发达,这个世界上有个大西国,也是做得太过分,伦理、道德、因果都不要,相信人定胜天,任意的糟蹋地球,随便改变这些山河大地,糟蹋到整个大陆沉到海底。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大西洋,古代时候的大西国。是不是真有这个事情?现代很多探险家乘着潜水艇到海底去观察,发现真的有城市的遗迹在海底下,证明这个事情不是假的,边界地区跟美国、跟巴西很靠近。地球过去有过这个例子,现在人要是做得太过分,也可能有这个例子。这些事情,佛法透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要重视,佛菩萨不说假话。做人要规矩,要守住自己的轨道,要给大众做一个典范。所以一切法都有它的轨范,可生物解,这个物是指众生,让众生看到这个现象能够理解,知道它的事与理,能够理解。

「例如无常」,无常是个名相。「使人生起无常之解」,这个名词能够引起一些人对于世间所有一切法,生起一个无常的理解,知道佛经上讲的一切法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无常的,它不能永恒存在,剎那剎那都在变化。剎那剎那变化,不仅仅指一个地球,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剎那剎那在变化,现在的科学家发现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剎那变化是什么人在做主宰?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主宰的就是念头,就是意念。这桩事情被现代量子学家发现了,佛在经中讲这样深的一个道理,一般人很难懂,如果被量子力学证明,那佛法就很管用了。果然证实大乘经教讲的都是事实,这对于佛法、对于宗教的教学会起很大作用,人们不再看宗教是迷信。宗教教育对人类会起很大的作用,真的能够化解一切灾难,帮助社会恢复到安定和谐。我们要肯定古圣先贤,他们不是无知,他们不是迷信,他们比我们聪明多了,我们跟他们比相差太远了。

「持谓住持,不舍自相,一切诸法,各有其相」,这是讲一切诸法它能保持一段时间。实际上它剎那在变,变化很微小,我们看不出来。譬如人,人天天变,剎那剎那在衰老、在变化,但是我们在很近几天看不出他衰老。也许过了一年、二年,他真的有一点变,他不是突然变的,剎那剎那在变。这个现象叫持,叫保持。下面是「安住一切」《会疏》说,「安住者,不动义」,这个不动不是真的不动,「德成不退,故曰安住」,这句话说得很好。「无德不具,故云一切」,这意思也非常好。修德有成,阿赖耶接近真心,这是四圣法界的现象,没有真正转识成智,但是都能够遵从圣贤教诲,严守圣贤的教诫,他有这个德。这个德的体是性德,修德跟性德相应,所以虽然无常,它的速度缓慢。现在科学是把无常的速度加快了,圣人教诲是把无常缓慢下来,你看,这两种效果不相同。所以圣贤教诲带给社会是安住,平安和谐,科学带给我们的是社会动乱。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不甘心、不情愿,但是无可奈何,都在想着怎样能恢复正常,这是大事。但是如果大家都有这个念头要想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不难,恢复正常一定要靠圣贤教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