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二集)  2011/5/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零一面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净修捷要》

「又《净修捷要》赞念佛法门云: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赞叹念佛法门。「六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统摄万法」,前面已经详细的说过。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最后都归到这一句名号,即使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法门,到最后也是归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门」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就是普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一门也统摄。「全事即理」,事是指我们发心念佛这桩事,理是自性,这桩事情与性体相应,因为这句名号是自性的德号,无量觉。一切诸佛如来的德号,正像《华严经》上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全妄归真」,妄是指阿赖耶,阿赖耶所变现的万事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阿赖耶变的。阿赖耶有没有离开自性?没有,阿赖耶所变的依正庄严没有一样离开自性。所以教下常讲万法归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性是一切万法的理体,没有理体就没有现象,所以现象是从理体里面流出来的。「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是一,性修不二。什么时候我们能见到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这是说,弥陀名号、净宗法门跟性相的关系,它是一不是二。

「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这两句话说得很好。广学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明心见性,这才叫深入;如果广学,目的不是在明心见性,那你就学杂、学乱了,愈学愈远。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最后的目的是一个,全都是明心见性。包括我们老实念佛,这是一个方法,是法门之一,这个法门的终极目标也是见性。如果学习最后的目标不是明心见性,这就不是佛法,决定不是大乘,这个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传统学术讲圣学,圣学最后的目标是成圣人,比圣人低一级的是贤人,再低一级的是君子。就像佛法里面的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一个意思。再认真、再努力的学习,终极的目标达不到,我们就修学错了。学佛,前面讲得很清楚,学佛的目标就是成佛,佛成不了要成菩萨,我们真的学到了。真学到了,就像前面所说的,智能、福德圆满了,佛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真得到了。为什么能得到?因为圆满的智慧、究竟的德相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法性,法性里面圆满具足,讲佛性是法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向外求,外面没有东西。我们要深深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佛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心就是心性、就是自性。学佛最后的目标是明心见性。

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了,确实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了、丰富了,儒也讲明心见性,道也讲明心见性。学儒他也学佛,学道的他也学佛,儒释道这三样东西,在中国成为普遍共同修学的课程。学佛的人没有离开传统文化,不但没有离开,用传统文化代替戒律,做为我们基础的课程,扎根教育。所以,佛教在中国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两千多年来至少成就三千以上的人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惠能大师最为突出,这是因为他不认识字,他没学过。在五祖忍和尚会下,一席谈话就大彻大悟,这个是利根当中的上上根。这种人只有他一个,六祖之前没听说过,六祖之后没看见过。但是三五年开悟的、七八年开悟的、十年二十年开悟的很多!

开悟的时间虽然不一样,悟入的境界是相同的,至少《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大彻大悟的人,他超越十法界了,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在六道十法界里头一尘不染,所以他智慧现前。世间人有智慧,因为染污把智慧变成烦恼、变成妄想、变成执着。大经里常说「烦恼即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叫烦恼,悟的时候叫菩提,一桩事情。「转烦恼为菩提」这句话是决定正确,不会让人误会;「断烦恼证菩提」,烦恼真的断了,菩提就没有了,你证什么菩提?只是迷悟的差别,从迷转到悟,那就是烦恼断了,菩提生了,就这么个意思。由此可知,烦恼是永远断不了的,菩提是永远出生无尽,就是智慧。不放下,烦恼就转不过来;要转过来,才真正享受到和谐、幸福、美满的一生。转不过来没有,假的,再大的福报、再高的地位都没有幸福可言。这是我们亲眼看见的,这个社会上有很高地位的人,拥有很多财富的人,他不快乐,他有烦恼、他有忧虑、他有牵挂;换句话说,他没有幸福可言,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幸福、美满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与地位、与财富不相干。真能够在六道、在十法界,六根接触六种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究竟圆满的幸福人生。你超越了,你脱离了,脱离之后,你看这个世间人就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古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跳出这个圈子就是旁观的,那你比什么都看得清楚。他今天出了事情,来向你请教,你就可以教他。为什么?因为你是局外人,你看得清楚,他迷在里头他看不清楚,你一指点,他觉悟了。如果我们也在六道里头,也跟他们一样迷惑颠倒,那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怎么能帮助别人?这就是古大德所谓的,必须要跳出红尘,红尘是六道轮回,你才能够帮助红尘里苦难众生;你自己没有跳出,你就没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一切众生个个都有。

所以记住,「广学原为深入」。但是广学绝对不是初学人能做到的,初学就广学就错了,那广学变成了严重的所知障。初学应该着重在底下这一句,「专修即是总持」,要用这个方法,专修修到开悟了再广学。善财给我们表演,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专修,一门深入。他修什么法门?现在我们知道,他修念佛法门。为什么?文殊菩萨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善财是文殊得意门生,入室的弟子,怎么可能跟老师相违背?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在教下讲,成就了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根本智是什么?是一心、是一念,最极清净心,这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叫后得智,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广学,无知是专修;无知是见性,无所不知是从性起用。起用,记住,不是自受用,没有自受用,全是为他的。

法身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能够普遍应化在十方世界,与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这特别指六道,六道里头有缘众生。经上讲的这个话我们要记住,「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什么?他不接受你,他不相信你,不听你的,这个佛就度不了。有缘,全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并不是只有这个地球,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不是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太空当中无量的星系我们都曾经住过,都曾经在那边生活过,所以我们的有缘众生遍在法界里头。不管是善缘、是恶缘,他们有求救的念头,有求帮助的这个意愿,你要是法身菩萨,就是初住以上,你统统知道。他念头还没起来,那个波动的现象就周遍法界,你就收到了。你跟他有缘,自自然然你就会现身,就会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

他起心动念来求帮助,求佛、求神,佛菩萨应化到世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怎么应?我们用一个比较容易懂的名词,佛家的名词叫感应,一般讲响应、反应。像江本博士做水实验,这一瓶水,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确实具足这个能力,见闻觉知、受想行识,真具足。我们一个善念对它,我喜欢你、我爱你,它是不是起心动念来回答我?不是的,它没有起心动念,直捷回应给你。佛在经典里面举的比喻,像敲鼓、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我们叩的人有心、有分别执着,它响应没有分别执着,也没有起心动念。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没起心没动念,这个要知道;他要起心动念他堕落了,他变成凡夫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他怎么会有分别执着?他能把我们的问题解决得那么圆满、那么自在,那是自性的性德。他帮助我们,如果我们自性里头没有这个性德,他帮不上忙。他晓得,他的性德跟我们的性德是一不是二,他才能帮得上,如果是二帮不上,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个是广学跟专修,也是一不是二。

善财童子在老师文殊师利会下得根本智,用净宗的术语,得理一心不乱,那就是根本智,那就是自性本定。起作用是后得智,应化在十法界起作用,显示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表演给我们看的,怕的是我们看不懂,故意做出这个样子出来给我们看,这样子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什么意思一定要懂,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是在家出家统有,有帝王大臣、有贩夫走卒,就是社会现象。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是定。天天经历,定慧是天天增长,这是智能,不是知识。现在人学佛,碰到最大的一个难关是什么?把佛法当作知识去求,错了。知识纵然你听得多、读得多,还是古人所说的记问之学。下头一句话就不好听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为什么?没开悟。博闻强记,这是世间的学术,知识,不是智能,智慧是大彻大悟。

有人从广学大彻大悟,有人从专修大彻大悟,都行,都可以做到大彻大悟。为什么?大彻大悟基本的条件是放下,你能放得下,就大彻大悟。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学了十二年,印度大概所有的高人他统统都见过,都跟他们学过了,再找不到老师了。他不是再继续去参学,他放下了,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这才开悟。放下所知障!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了王位,舍弃了宫廷的生活,那是放下烦恼障,十二年的求学是放下所知障,二障没有了,开悟了。开悟之后,过去广学多闻的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变成什么?变成后得智,无所不知。真正根本智得到了,还要去修后得智,那就是五十三参。那很容易,一点都不难,就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一看就明了,一听、一接触全都通达明了。

龙树菩萨给我们表演那一招,用意很深。他证到初地,实在讲他那个初地是别教,不是圆教,就是圆教的初住菩萨。什么功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成佛了,真成佛,不是假的。只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破了,还有习气在。习气什么时候断掉?到妙觉才断掉,习气没有了;习气没有了,实报庄严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知道,实报庄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它是真正的净土,它这里头没有变化,要知道,所有一切变化都是分别执着,他们没有分别执着,连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没有。所以他那个境界里头都是永恒的,人没有生老病死,树木花草没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没有成住坏空。

我们这边一切的一切是无常的,他们那边是真常的,所以叫一真法界。时间很久,称之为无量寿。古大德说得好,无量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量的无量,一个是无量的无量。一真法界,诸佛实报土的寿命是有量的无量,常寂光是真正无量的无量。常寂光只有一位,妙觉。实报庄严土有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他们住实报土。在实报土里头三个阿僧祇劫,才能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掉。无始无明习气断掉,完全没有了,那就叫妙觉,实报土不见了,常寂光土现前,回归常寂光。常寂光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诸佛菩萨现身说法在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楞严》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他没有来去,不是我求,他来了,他教导我之后他就走了,他没有来去;换句话说,他没有生灭。我们用佛经的术语,他只有隐现不同,缘具足你就看见,现身了,缘不具足,没有了。没有了,他也没有灭,他也没有去;现身,他也没有来,他也没有生,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初学,从专修比较妥当,为什么?专修就是持戒,守规矩,一门深入。哪怕经典都丢掉,没有关系,我这一门就是一句佛号。用一句佛号成就的人在历史上很多,而且时间不长,一般都是三年,三年不到。根性利的二、三个月,根性很钝的大概三年,他就行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的时候不生病,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瑞相稀有。《圣贤录》里头、《往生传》里面的记载我们看见过,现前念佛的往生人,在我们面前,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假的。倓虚老法师晚年在香港度过的,这个老人说话不骗人,常常说念佛好,念佛求生净土无比殊胜的法门。他一生亲眼看见的十几个,听说的很多很多。亲眼看见的,他举了个很好的例子,黑龙江哈尔滨市修无法师。哈尔滨的极乐寺是他建的,东北他建了十几所寺庙,他老人家对东北佛教贡献非常大,真可以说是第一人。极乐寺建成,他请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传一堂戒做为纪念。道场盖成功了,修无法师就在这个道场往生的。亲眼看到的,没有一个不赞叹。

修无法师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以后出家也没有办法学经教,在常住里面做苦工。不怕吃苦,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他干,一点怨气都没有,无论什么人见到他都是满面笑容,欢欢喜喜,什么吃力的事情、苦差事他全干。极乐寺传戒需要义工,他不是极乐寺的,他是外地的和尚,听说这儿传戒,他报名来当义工。老和尚问他,你能做什么?他说他愿意照顾病人。那个时候传戒是三个月,时间很长,难免没有伤风感冒的,生病的人他发心照顾。就报名,就住下来,分配他的工作。大概住了没多久,正式开戒还没开始,他就给倓老法师告假,他要走了。倓老有修养,来去自由,不过问。定西法师,当家师,他就没有老和尚那么厚道,就责备他,你这个出家人没有道心,传戒时间不长,你都不能坚持到底吗?怎么来了几天就想走了?怎么这么没有恒心?他跟这两位法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一听,「真的吗?」「真的。」「几时?」「不出十天。」请老和尚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柴,准备火化。定西法师马上就吩咐,替他准备。

到第二天又来了,跟老和尚说,我明天就走了。匆匆忙忙给他准备。他要求找几个人帮他助念,那个喜欢去助念看他往生的人可就多了,大家都喜欢。走的时候潇洒,没病,临时在小房间里搭了个床铺,他盘腿坐在上面,大家念佛送他往生。送往生的人跟他说,跟他讲:「修无师,你今天到极乐世界去了。在过去往生的人,像这么潇洒自在的,总得留一点纪念给我们。」请他作几首诗、作几个偈子给我们。他说:「我是老粗出身,一生都是做苦力、苦工,我也不会作诗,我也不会作偈,你们大家都来找我,我有一句话告诉你,留给你们做个纪念。」「什么话?」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留这句话。他自己不能说,他真干,真放下了。真正修福,常住里头粗活、重活,人家不肯干的他干,他在修福,福慧双修,修慧就一句佛号。他什么都不会,就念阿弥陀佛,佛号不间断,走的时候那么自在、那么潇洒。

倓老说,像这样往生的,他亲眼看到的,一生看到十几个人。这哪里是假的?这装不出来的。听别人讲的那就更多了,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像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站着走的,也是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站三天,你看真有本事,他不倒。所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专修成功的。他们这些人要不要广学?当然要广学。什么时候广学?到极乐世界再广学,高明!在这个地方怕乱了念头,我只一门深入,一个念头。到极乐世界不要紧,无量寿,有的是时间。这个地方的时间不长,纵然活上一百年,也是一剎那,这一百年是一剎那,时间过得好快,不够用。所以那才叫真正有智慧,一切放下,专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再广学多闻,容易。

极乐世界修一天,我们这个地方学一万劫都比不上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华严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有能力分身,有能力化身。分多少身?化多少身?能够分身无量无边无数无尽。十方诸佛如来有多少佛,你可以分多少身,同时每一个身你去拜这尊佛。你供佛是修福,你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你一天所学的,在娑婆世界无量劫都学不到,你到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了。天天这样干还得了!所以,极乐世界成佛快,就快在这个地方,他可以同时学。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的讲堂没动,分身,每一尊佛面前都有你的身,你全都学到了,同时学到,无量的法门一次完成。这种殊胜的道场、殊胜的学习机缘,他方世界没有,遍法界虚空界找不到,只有这一家。所以诸佛称赞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等于说是这个称号是诸佛如来共同赠送给阿弥陀佛的。

我们今天有缘遇到了,能不抓住吗?能不成就吗?如果空过了,那叫真可惜!特别是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环境,这个环境是整个地球、社会动荡不安,史无前例。又遇到地球的灾变频繁,过去没有这样的记录。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就是一句六字洪名,这问题全都化解了。众生的共业我们没有能力化解,我们的别业化解了。灾难要是临到我们身上,我们欢喜接受。我欢喜,诸佛菩萨也欢喜,为什么?正好接引往生,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如果你还有任务,你走不了,灾难在你面前你也平安度过。那是什么?你要留下来收拾灾难的残局,你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你有任务。往生成佛去好,留在这个世间救苦救难也好,这辛苦一些。

下面这两句,「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这叫相应。古德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本尊是阿弥陀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换掉,早年李老师教我们这些年轻人常说换心。怎么换法?心里面这些拉拉杂杂东西清除掉,放下,把阿弥陀佛放进去。就是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还能不往生吗?心是阿弥陀佛,口当然念阿弥陀佛,声声唤醒自己,自己是阿弥陀佛了,这个不是假的。前面我们读过阿阇王子,他们这个小团体,听佛讲《无量寿经》听到欢喜,心里面都发愿:我们决定要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要成佛,我们要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才起心动念,佛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说出阿阇王子这些人,过去生中跟释迦牟尼佛的缘分,为他们授记,他们将来必定往生、必定满愿。这是来给我们做榜样的、做模范的,学阿弥陀佛就得学像,要像阿弥陀佛,都变成阿弥陀佛的分身,这就对了。

「又云」,这还是《净修捷要》上说的,「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光是智慧,寿是福报,无量的光寿,那就是说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本觉。世出世法,十法界依正庄严,谁有究竟圆满的智慧、福报?找不到一个。大梵天王没有,摩酰首罗天王也没有,只有诸佛如来具足。诸佛如来是我们修成的,怎么修法?放下就成就了。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但是问题在哪里?问题放不下。我们必须要记住,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放不下就不是真学佛。要放下身见,从哪里放起?从自私自利放起。要知道,我们无量劫来被自私自利害惨了,要不然早就成佛,早到极乐世界了。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贪恋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稍稍不小心就搞到三途地狱去了。堕三恶道太容易,一个不小心就下去,下去之后再出来很难。三恶道,我在讲经的时候说过很多次,是消我们罪业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消罪业。要把我们无始劫来那些罪业消尽了,你才能出来,罪业没有消尽出不来。就是说我们这一身的染污、肮脏,到那里去洗干净,洗干净就出来了。可是出来不久又被染污了,再堕下去再重新再洗一道,就干这傻事。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没有真正觉悟,真正觉悟,出来之后不再干傻事了,那就是说,不再搞自私自利,不再搞名闻利养了。真的把这个东西放下,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彻底放下,求生净土,真叫「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因此,这个经不能不读。烦恼现行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状况了,怎么办?读经。万缘放下,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个一、二遍,你问题就解决了。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解决,真正解决问题的,佛菩萨给你做增上缘,谁解决的?是你自己的性德解决的。借着佛菩萨这个缘,把自己性德里头的智慧、德能引出来,问题解决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从初发心到圆满成佛,他不居功,说他做得多好,没有。为什么?是你自己成就的,他只是给你做个增上缘。亲因缘是你具足的,所缘缘、无间缘都是你自己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就像现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完全相同。好老师只能把他成功的经验讲给你听,你觉悟了、你明白了,你自己晓得怎么做,能够做到圆满成功的境界。老师的恩德是指示我们方向、指示我们目标,告诉我们这些方法,成功与失败就看你自己是不是真干,真听话、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功。

起心念佛这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本觉跟始觉是一个觉,无二无别。你觉的是什么?觉的是你本觉,你自性里头本来有,因为迷了就不觉,现在把迷惑放下了就觉悟了。用什么方法?念佛的方法最好!为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本觉的德号。无量觉,阿弥陀佛翻成中国字是无量觉,无量觉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我现在不觉,迷了,从今天起天天念无量觉,就把自己的本觉给念出来,就是这么回事情。

「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现在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依报,就是极乐世界,我们要到那里去,那个地方是最理想的修学环境;正报是阿弥陀佛,老师。好老师、好的学习处所,我们要依靠它,依靠它显我自心。依正庄严都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我心跟阿弥陀佛的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自他不二。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这是伦理关系。要晓得,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个心,是一体。这关系多密切,不是一家人,是一体!我们一体里面,外面是眼耳鼻舌身,里面是五脏六腑,一体。从这个地方认知,然后你就觉悟到,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为什么?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自心,就是《还源观》里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剎土全是它变现的。学大乘,一定要认知,你要认识、你要知道、你要承认,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真明白、真懂得了,你对任何一个人就像对自己一样,这是大乘,这是一切法里头无与伦比的第一法。哲学里头没有说到,科学里头也没有说到,一般宗教里头也没有说到,只有佛法大乘教里头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讲伦理,伦理是讲关系,只有大乘讲得透彻、讲得究竟、讲得圆满。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这个觉路就是梵文里面所讲的萨婆若海,这就是直趋自性。自性是觉,不是迷,自性确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迷了自性。什么时候直趋觉路?法身菩萨,始本不离,法身菩萨才做到。今天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菩萨统统做到,连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他都能做到。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阿弥陀佛说,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的,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也到了,等于到了。这就是念不退。三种不退,第一个是地位不退,绝不退到三恶道,决定不退到六道轮回;第二个是行不退,决定是大乘菩萨,不会退到二乘,不会去作阿罗汉、作辟支佛;第三个叫念不退,念念都向着萨婆若海,就是念念直趋觉路。萨婆若海,实际上在极乐世界就是常寂光,念念趋向常寂光净土,那就是圆满的回归自性。都是讲的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底下两句话很重要,「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所以说不小心,暂尔就是不小心,这不小心堕落,堕落到地狱去了。真的叫一念不觉,错了。功夫就在如何保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三皈依。为什么一进佛门,佛就先把这桩事情教给我们?方向、目标教给你了。你皈依三宝,为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觉、正、净。这八个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又《无量寿经起信论》云:须知持名一法」,持是保持,不能够间断,名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方法「最为简要」,简单、重要,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而且成就又最高,这个不可思议。成就最高,因为它跟一心相应,这是自分,他力的时候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就无比的殊胜。「行者(念佛人)初发心时,贵有定课」。因为一般六道众生,说实在话,根性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最重要是老实,老实就定课,每天定一千声,或者一万声,或者十万声。最好是「从少至多,由散入定」,这教你方法。开始不要定太多,每天早课念一部《弥陀经》《弥陀经》短,好念,几分钟就念完了,念一千声佛号。晚课也是这么做法,早晚一样,简单,容易做,贵在坚持不断,天天不能断。念个二、三年,功夫得力了再增加,一天念二千或者三千,慢慢往上加,这就对了,绝不好高骛远。除了定课之外,这就有散课,散课就是想起来就念,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只要不扰乱别人。人多的地方,自己静下来默念,心里面念佛不要出声,就不干扰别人。

摄心很难,摄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师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用意很深,这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教给我们的方法,那就是现代人可行的方法,他出生在这个时代。用他那样的十念法,念得清楚,念四个字也行、六个字也行。四个字,「阿、弥、陀、佛」,要这样念。印光大师念佛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念,念得清楚,字字清楚,听得清楚。还要什么?记得清楚,不要用念珠,老法师告诉我们,用念珠分心、分神,心力很难集中。完全用心记,只记十个数,从第一句到第十句,知道这一句是十句里头的第几句,很清楚;十句念完了,再从一到十、一到十,就这样念下去。容易摄心,也就是杂念不会起来。因为一起杂念,你就记不清楚了,这个十句就记不清楚了,记不清楚不算,重来。这个方法好,一定要记得清清楚楚才算数。初学,十句真难,不容易,念到六、七句就乱了。老法师告诉我们,你可以分为两段,第一句到第五句。有人问我,我念到第五句了,我再从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不行。从第一句到第五句,第二个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要这样记法。乃至于用三三四都可以,第一句、第二句、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你要这样记法才行,才能摄心。你要是我三句,一二三,再过再记一二三,这个不行,这个不能摄心。胡小林用这个方法,用了四个月他来告诉我,很有受用。以前念佛就是杂念太多,这四个月训练之后杂念就少了,没有了,欢喜无量。念几个小时不知道疲倦,也没有感觉到好像好长的时间,念三、四个小时就像几分钟一样,就这种感觉。祖师传下来这个方法,大家不妨试验试验看。后面说,「从少至多,由散入定」,慢慢确确实实你就自然成就念佛三昧。「随其念力,俱可往生」,念佛的目的只有一个,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个愿望一定可以达到。

「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称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念佛,重要的是专至,就是本经上所说的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决定得生,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才开始遇到这个法门,不是的,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底蕴,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也可能是过去临终的时候遇缘不善,一念相违背,又搞轮回了,在这一生当中又遇到,跟过去的善根接上了。这一生如果再疏忽,那要等来生后世,来生后世不知道要经过多长时间,那得受苦受难。如果真正觉悟,我不愿意再受苦,不愿意再受难,我希望这一生当中成就,你就相续不断,你这一生决定得生。

后面说,「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这是祖师大德劝勉后代的学人,如果要想融会二谛,二谛是真俗、是空有,你要能够融会,但知念念不可得,这是智慧门。念不念?念,念得很认真。虽然念,不着相,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分别、不执着,净念相继。这是什么?这是第二重的功夫。第一重要念到净念,印光法师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得净念。净念现前了,要不要记数?不要了,清净心现前了。我们记数,目的是把杂念打掉,你要这十句记得不清楚,杂念来干扰你。所以,这个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咱们六根摄不住,用这个方法能够都摄六根。六根真都能够摄住了,眼把色放下,耳把声放下,鼻把嗅放下,一切都得到平等,清净心现前,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现前,这不是凡夫,这是菩萨。菩萨向上一着,把烦恼、所知彻底放下,智慧开了。

「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成就自己的功德,同时成就利他的功德。要知道,你在这儿念佛、在这儿用功,有形的众生,人看到你,畜生看到你,受你的加持,他会有所感动。没发心的人看到,发心了,已经发心的人看到,他向你学习,他真修。还有无形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里头有天神、有鬼神,他们的人数更多,多到你无法计算。这些人看到了,恭敬你、赞叹你、拥护你,向你学习。所以,功德成就是自他两利。「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功德、智慧是不能分开的,功是功夫,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意思相同。也就是谚语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是功,你有功夫了,你就有一分收获,也是古大德常讲的「功不唐捐」的意思,它不会失掉的。成就自己,利益众生,系念相续不断。

菩萨修行,修身先修其心,心正,言行没有不正的;心邪,想学正他也正不了。为什么?他带着邪恶的习气,把自己这个正的功夫都破坏了。这是现在真正修行的难处,他不是有意的,无意的,成习惯了。这一点,我们真正想在一生成就的人,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熏习成一个坏的习惯。如何能养成好习惯?那就必须要遵守、要真正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功夫,真的基础。不下这个功夫,这个功德很不容易成就,会被这些不良的习气破坏了。这些习气你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觉,以为我自己做得不错,做得很好。到最后临命终时,往生的时候才发生了障碍,去不了,这个时候后悔就迟了。

我们深究它的根本原因,总不外乎「我」,我见很麻烦,我没有放下。我没有放下,跟着我来的就是自私自利,利害摆在面前,你是想利自己还是利别人?这就是考试。先利益自己再利益别人就不行,在大乘的机会你错过了。古人所说的,高名厚利你动不动心?必须要认识真、假。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名闻利养假的,五欲六尘假的,七情五欲也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还是假的,假的应该放下。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天天练,天天接触,天天练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先要练到什么?练到不执着,执着放下了,执着放下就是见思烦恼放下了,再练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这真干,把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生活当中做出来。那是什么?那是威仪有则,那是你真正在修福、修慧,福慧就是这么成就的。为别人做好样子,真实的福慧。首先真有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学佛确实是为度苦难众生而学佛的,不是为自己,自他不二。因为一切是为自己,很难成就,为什么?我执不能破。我起心动念为别人,没有我,先把我执破掉、我相破掉。

下面说,「若始学者」,初学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没破相就不要破相,没有关系,着相行,着相只要专至。这两个字很重要,专就是专一,专一到极处就是专至,也就是我们讲的至诚。做到至诚,自然就感通,感应就现前,一向专至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无不往生,不须疑也」,相没破,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你决定往生。如果相破了,我相破了,生方便有余土。但是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有,事上有,理上没有。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事上有而没有。有没有?真有。为什么说没有?佛力加持你,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一样,没有差别。但是那不是你自己断烦恼证得的,不是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你的;也就是说,享阿弥陀佛的福报,自己没有福报,享他的福。

所以,有人问蕅益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说你老人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蕅益大师说得好,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他真能去,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没有差别。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它平等。平等的样子,就是你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四土的人都在一起,你都能看见。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有隔碍、障碍,我们见不到阿罗汉,我们跟他是不同维次空间;阿罗汉见不到菩萨,菩萨也见不到佛,不在一处。西方极乐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在一处,在一个讲堂。在一起上课,在一起生活,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

而且上课,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你看,古人画的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阿弥陀佛的大讲堂,佛在当中讲经说法,大众都在听闻,没有看到人拿经本,你有没有看到哪个画的画上有经本,有没有阿弥陀佛拿着经本?没有。为什么?不需要。佛所说的是从自性流出,听众听了之后流入自性,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业障深重,才需要经本,西方世界不需要这个东西。无量无边的大众,同学是太多了,他是从十方世界去的,十方世界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往生到极乐世界人都不可以计算,数量太多了。所以极乐世界很热闹,全都是菩萨,只要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物质受用、一切所需,随念就现前,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制造,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是最完美的。不但我们无法想象,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也想不到,想不出来,这样一个美好的修学环境。在极乐世界,不但见阿弥陀佛见性了,见到西方世界一切庄严统统见性,它跟自性完全相同。这是教我们「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决定不能怀疑,怀疑的麻烦就太大了。

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还没学完,怀疑问题的严重,我们下一堂再学习。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