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九集)  2011/7/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9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二十面,我们从倒数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其所结得之大愿,自然契理契机,照真达俗。契理照真,故其大愿,实相为体,究竟了义,力用无量。契机达俗,故善契机宜。」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接着看下面,『礼义都合』。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义之邦,这是在全世界真正少有的。这个国家,这个族群,这块宝地上的居民有礼有义,实在是太可贵。我们现在把礼义疏忽、忘掉了,忘了多久?大概一百五十年。这个时间不很长,但是也不短。今天我们的社会遭难,原因在哪里?老祖宗的教诲疏忽了,受到老祖宗的惩罚。祖宗没有不爱子孙的,没有不照顾后代的,这些灾难它的目的在哪里?大概是让我们觉悟,是逼着我们回头,我们要不回头,我们束手无策,没办法了,一定要把礼义找回来。礼义是什么?「礼义者,仁义礼智信,世间道德也」,这五个字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叫五常。我们传统文化四个根本,五伦是第一,五常是第二,四维是第三,八德是第四,中国千万年来就靠这四样东西,让这个国家长治久安,太平盛世,礼义之邦,和谐社会都从这来的。

老祖宗的东西用了千万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是四千五百年,文字是四千五百年前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以前没有文字。有没有文化?肯定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我相信决定超过一万年。为什么?印度婆罗门的文化有一万三千年,我们不会输给它。所以我们从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谈话当中他所说的,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说得太好!「述而不作」是说他只是叙述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祖宗的东西。对老祖宗的东西他相信,一点都不怀疑,很喜欢,「信而好古」。这种求学的态度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我们今天看看这个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学习的态度与这个完全相反。相反学不到东西,学相反了你学习的是皮毛,你得到的是垃圾,不管用,换句话说,有害而没有利。也许大家看到眼前有利,但是十几、二十年之后问题出来了。就正像现在的美容一样,好像很有效果,一美化马上就改变,十年、二十年就苦不堪言,毛病都出来了。为什么?它不是自然的,美容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你自找苦吃。所以我们要相信老祖宗。

这个信心怎么建立?我提出的建议是学佛,在佛法上建立信心,然后回过头去学老祖宗。为什么?没有信心,没有诚敬,老祖宗的东西学不到。靠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信心,那要从小扎根。我们学习的机会错过了,现在只有找佛,从佛这个地方去找信心。佛家是「信为道元功德母」,佛是很善于教人建立信心。信什么?佛不是叫你信他,佛要叫我们信他我们不服,佛叫我们信自己,这个妙绝了。先信自己再信他,佛家的信是这么建立的,头一个相信自己,第二个相信他。所以它不同于宗教,宗教头一个要信神,你不能信自己,可是佛不是的,佛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是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跟我们古人教学是一个道理,我们古人教学头一个教人信,信什么?信本性本善,你看《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这个。其实本善跟我们本来是佛,意思很相像、很接近。

所以这是教育,最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家,他教学第一个就把教学的宗旨告诉你,教育的目标告诉你,你来学,学到最后是什么?学到最后是本性本善开发出来,学佛到最后你成佛了,这个教育才算圆满。如果学佛你永远做不到佛,永远做佛的弟子,佛的教育就全盘失败了。圣贤教育总希望下一代超过自己,跟自己一样都不光荣、不光彩;超过我,我的学生超过我,这是光彩,这是什么?这是进步!一切都要超过自己,智慧超过自己,德能超过自己,福报超过自己,样样都超过自己,我的教育成功了。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昌盛,这是东方圣贤人教育的理念,决定没有自私,决定不会吝法,这些理念与性德完全相应。

我们学佛,对于儒家这个四德我们佩服,我们要学,它是学佛的根基,特别是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仁是爱人,推己及人,这是两个人,想到别人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也同时想到别人。我们有福同享,不是独享,独享是圣贤人认为可耻的,那不是好事、不是善事,真正的善好是与一切众生共享,现在人常常说的共存共荣。这是佛法,这是中国传统的理念,人人平等,在佛法讲万物平等。这个意思好,这第一个意思,仁者爱人。我爱自己,我就爱别人;我不愿意伤害自己,我不可以伤害别人,一切都是将自己去比别人。我希望我有智慧,我希望我有福报,我也希望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福报,这个世界才祥和,这个世界就真正有福。少数人有福报,多数人没有福报,那个多数人会要搞革命、会要造反,那你少数人的福报也享不成,所以一定要大家都有福报。这个思想,诸位想想,这是共产的思想。所以真正的共产是谁?是佛教。这个东西共产不容易做到,佛教是真做到了,佛教是一切众生都站在平等的位子上。所以它的口号是生佛一体、生佛不二。你看看它把众生摆在第一个,佛摆在第二个,它不是说佛生不二,生佛不二,尊重别人,生佛平等。

佛教化众生,希望众生都能觉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是教学头一个目标。如何帮助他离苦得乐?教学。这跟我们中国老祖宗认知相同,我们中国老祖宗他把教育摆在第一,你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家庭也是如此,家庭里把教育摆在第一,人都教好了,这家庭就幸福;国民教好了,这个国家昌盛,国运昌隆。所以教育摆在第一。佛是把教育摆在第一,释迦牟尼佛一生他不是喊口号,他真干了,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没有一天休息。这一点不能不细心去体会,他为什么要这样干法?那就是救度苦难众生,众生太苦了。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于是他想错了、看错了,也说错了,也干错了,全都错了。错了怎么样?错了就造孽,造孽后面就受果报,苦报,因为他所造作的都不善,都跟本善相违背,都与性德相违背,就是与仁义礼智信相违背。不仁,自私自利,不晓得爱人;不义,义是合情合理合法,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所以无礼、无智、无信,全都违背了,灾难就来了。

五个字统统没有了,果报就是现在的地球灾难,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就这么来的。这五个字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贪瞋痴慢疑。不仁变成贪,贪婪;不义变成瞋恚,贡高我慢;无礼变成疑惑,疑惑应该是无智,傲慢应该是无礼,无礼变成傲慢,无智变成愚痴,无信变成怀疑,贪瞋痴慢疑,变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是病因。于是在情绪上它就变成怨恨恼怒烦,在行为上它就变成杀盗淫妄,就干这个,于是灾难来了,天灾人祸同时就出现。怎么对治?这问题现前了,怎么解救?救苦救难怎么解救?仁义礼智信可以救。圣贤教育教什么?就教这个东西,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原则,佛教的经典也不离这个原则。仁义礼智信,在佛法里是什么?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不就是仁义礼智信吗?五戒!佛法五戒是它的根,中国传统文化这五个字是传统文化的根之根。你说《弟子规》学什么?不就学这五个字吗?《感应篇》也不例外,也是学这五个字,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这个东西是普世教育,说「世间道德也」,特别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就这五个字。

礼义,「但此二字不但代表当时古印度之社会道德,实泛指后世种种社会各个时代之社会道德与规律」。全世界各个宗教共同具足的四重戒,我们看许多宗教经典里面都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个四条没有一个宗教不讲。只是佛家讲戒酒,不饮酒,别的宗教不戒这个。杀盗淫妄,统统都认为这是坏事,这不是好事。在这个地方,「礼义都合」。不同族群的圣贤,不同宗教的创始人,他们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交流交流,没有,但是见解都一样,这是中国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古圣先贤统统都是一样的看法、一样的想法,这就不能违背,这不是一个人创造发明,是大家共同的,共同的知见不就是性德吗?我们今天听到也不反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了许多国家地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我们提出来跟大家谈谈,没有一个反对,没有碰到反对的。我们原先以为还要跟人辩论,这十几年来找不到一个辩论的机会,大家都接受、都点头,都认为这对的。大家都认为对的,我们再不去做它,问题就出来了。大家既然以为对,咱们就赶紧做,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不要希望别人,希望别人你会失望,希望自己。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这个小团体、小圈圈做起,慢慢影响扩大,就能救这个地区,救此一方,再扩大,就能救国家民族,就能救世界。

「所发之愿,必须与之相契」,这个与之就是此地讲的礼义都合,你的愿不能与礼义相违背,你这个愿叫善愿;说得详细一点,不能跟仁义礼智信相违背,不能跟五戒相违背,这个愿是善愿。「始能为当时社会之所容」,我们在这个十年当中,提倡世界宗教是一家,确实得到很好的回响。每年国际上有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目的都在此,希望宗教能团结,希望宗教能互相学习,这么多年来极力提倡。从我自己本身做起,我学习宗教的,这就是《世界宗教是一家》,这里面我抄写的是世界十大宗教的经典,值得我们现前社会迫切需要学习的,我全都抄在这本里面,抛砖引玉,赠送给不同的宗教,恭恭敬敬请大家指教。我首先学习,我尊重别人的宗教,敬他们宗教所供奉的神,我们尊敬,读他们宗教的经典,跟佛教经典不分上下,不是我的好、你比我不如,不,一律平等。

我跟宗教往来,我肯定,用他们的话来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造物主。在佛教里面,佛教里没有真神,佛教没有说到这个,但是佛教讲到造物主,什么是造物主?阿赖耶是造物主。这桩事情,现代的科学家发现了,现代科学里面讲,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其它全是假的,就三样东西,第一个物质,第二个信息,第三个能量。这三个东西是什么?这三个东西是造物主,整个宇宙就这三样东西变现出来的,佛家讲这三样东西叫阿赖耶,这是佛教名词。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被科学家发现了,我们佩服到极处。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谁能见到阿赖耶?八地菩萨能见到阿赖耶。那么现在科学家是不是八地菩萨?不是,但是他见到了。他所见到的跟八地菩萨见到的不一样,八地菩萨是从定功当中亲自见到,他是用数学、用科学的仪器观察发现的。发现,现在是物质搞清楚了,那两个没搞清楚。信息,知道物质是信息变现的,就是意念变现的,但意念从哪里来的不晓得,没有搞清楚,八地菩萨清楚,他还是差一点。但是能够找到这个边缘,不是一桩容易事情。科学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信心,因为我们不是八地菩萨,我们也没有见到,我们只是在佛经上看到。现在看到科学报告跟佛经对起来一对照,我们佩服,我们佩服科学家,也佩服释迦牟尼佛,我们都佩服。

那么佛说了,科学家、哲学家大概他们的极限就到此为止,信息从哪里来的?能量从哪里来的?他找不到,这个事情一定要唯证方知。怎么样证?要把念头放下。他们现在是用思考、用研究,研究是用第六意识。佛说第六意识的能量非常广大,对外它能够缘虚空法界,对内它可以缘到阿赖耶,但是缘不到自性,佛家讲的真如本性它缘不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它缘不到。那个要什么?那就唯证方知,那用真心,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这就叫证。谁放下,谁就见到,比科学家的报告还要清楚,还要肯定,没有丝毫怀疑。禅定当中,时间、空间都不见了,你才看到事实真相。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决定是与自性相应,与现代众生、现代社会也能相应,这个道才能行得通,「方能宏扬教义,普利众生」。如果不契机,跟现代社会众生所需求的不相应,你好东西他不接受、他不肯学,这个教学就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要做到契机契理,普利众生。

「苞罗表里」,这个简单讲就是世界宗教是一家。表是外表,就是现前的社会大众;里是自性、是真心,那是里。能生能现,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那是里。要苞罗表里,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体相用统统苞罗,体是里,相用是表。「苞,同包」,同这个「包」,是一个意思。「罗,《嘉祥疏》曰:罗之言摄」,就是含摄,这些字都不难懂,「故知苞罗即包容含摄之义」「表指事相,里指理体」,理体是自性、是法性。「故知苞罗表里者,即事理双圆,真俗并照,众妙齐收,万类普摄。」这意思好,你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你没有偏爱、没有偏心、没有邪念,你才能包容。如果你有偏执,你就不能包容,你执着一个主观观念,不能容纳别人,错了。佛法没有自己,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甚至于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所以它能包罗,没有不包含的,像虚空一样。所以理圆了,事也圆了,理是能生能现,事是所生所现。「事理双圆,真俗并照」,这个并照是讲智慧起作用,对于真(就是理)完全了解;对于俗,俗就是事,就是事相,也是通达明了,没有障碍。于是「众妙齐收」,这个妙是善。

贤首大师《还源观》跟我们讲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那就是此地四句话,随缘妙用。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随缘妙用。众生心是什么?是念头,随着众生起心动念而现相跟它相应;虽相应,这些能现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这叫妙!如果在起作用的时候,现相作用有了分别、有了执着就不妙。为什么?有分别一定有你我他,我们前面讲仁义礼智信,仁破坏了。佛法解释这个仁,高明!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是仁,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但是凡夫还是有分别、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他就有好恶,有喜欢的,有讨厌的。喜欢、讨厌,生烦恼!喜欢的念头跟天堂相应,讨厌的念头跟地狱相应,这两头,他两头都有,一个念头里头两头都有。两头都有,果报在哪一头?就看哪一头重,先受报,轻的后受报,不是说受这个报不受那个报,不是的,统统都要受,只有先后不同。这些事情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不敢起念头,知道什么?起念头是错误。可是不起念头又做不到,你没有办法控制。

净宗法门就妙!净宗法门教什么?你换,你把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个办法太高明了。不起,不行,换,行,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换过来,真妙,这妙中之妙,叫我们换念头。无论是善念恶念统统都有报,只是先后不同,没有不报的,六道轮回就是我们受报的地方,善念三善道,恶念三恶道,我们统统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果报就在极乐世界。三善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理总要搞清楚,事我们就不会违背,我们会做得很如法。这才能够万类普摄,也就是万类普度,你统统都帮上忙。

「上智下愚,悉得度脱。」上智善根深厚,悟性很高,帮助他高登品位;下愚的人善根不厚,智慧不高,也能帮助他往生同居净土。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只要往生,无论是哪个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这不是你修成的,你到极乐世界享阿弥陀佛的福报,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福报统统加持给你,你到那里享受到了。享受这个福报起什么作用?这个作用不可思议,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像法身菩萨一样,与十法界有缘众生感应道交,有缘众生求你帮忙,你就能现身、就能给他说法,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在十方世界诸佛报土里头,凡圣同居土里面不可能,你做不到,那是什么?那是六道的凡夫,六道哪有这个能力,而是什么?而是实报庄严土里的菩萨才有这个能力。换句话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具有实报土菩萨的这种能力,智慧能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净土无比的殊胜。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赞扬,大家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弥陀弟子备受十方如来的尊重,十方如来一看阿弥陀佛的弟子,这人特别照顾。所以要做弥陀的好弟子,不能丢阿弥陀佛的人。「世出世间,融通无碍也。」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法界。六道是世间的秽土,染污严重。四圣法界是世间的净土,那个里面住的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在那个地方修行,它是净土。

『过度』,这两个字怎么讲?《吴译》经题为《过度人道经》,就是《无量寿经》有这个经题,叫《过度人道经》「过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义」,这个解释我们就懂了,自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也能够帮助别人了生死出三界,这叫过度。谁有这个本事?阿罗汉就有,四圣法界里头的这些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有这个能力,这是能力低的,那高的就更不必说了。『解脱』,「解惑业之缚,脱三业之苦」「解」我们念「谢」,念去声,当动词用,就是把它解开,不是名词,是动词,把它解开。解开什么?迷惑,就是破迷开悟,解惑是破迷开悟。迷就像绳索一样,把你捆缚住了,你不能动弹,你不能自由,现在把这些绳子给你解开,是这么个意思。「惑业」两个字包含的范围很大,惑是迷,迷了你才造业,造业就受报,那个缚就是受报。把你的迷惑、恶业解开,你才能够脱三业之苦。三业是什么?身、口、意。三业之苦就能够离开。

《唯识述记》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跟前面意思都相同,解是离开系缚,脱是脱离三苦,你得自在。「又曰: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这是解脱两个字的意思,有浅深不一样,浅的是讲你断烦恼、开智慧,深的来讲是了生死、出三界,再深的意思是破无明、证菩提,那是究竟解脱。大乘教里面讲阿罗汉、辟支佛,于三德秘藏,他只有一个解脱,解脱叫半个解脱,就是一半解脱一半他还在,其余的法身他没有证得,般若没有证得,只有解脱得了一点点。这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为什么?他没有能力超越十法界。只有超越十法界的人,这个三德秘藏他统统得到,法身证得,般若证得,解脱证得,这三个都证得。这三个是属于自性的性德,一切众生本来有的,只要你把障碍去掉,障碍就是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在《华严经》里面这三个名词不是这么说法的,《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是一个意思,但是名词不一样。两个名词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我们能够体会得到。

这也是《唯识述记》里所说的,说得比较深。解脱,体就是圆寂,圆寂是自性,圆是圆满,寂是寂灭。什么东西圆满?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举个例子来说,佛常常用三种东西,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德能,一个是相好,这三个全包了,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寂是什么?寂是寂灭,烦恼都灭掉,见思烦恼寂灭了,尘沙烦恼寂灭了,无明烦恼也灭了。所以寂是从灭来说,寂灭。所以叫圆寂,烦恼习气统统没有叫寂,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出来叫圆。我们看这底下讲,烦恼障缚诸有情,烦恼障碍了。这个烦恼,三种烦恼都在里头,见思、尘沙、无明都是烦恼。「缚诸有情」,有情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统统都有这三种烦恼,而且非常严重。所以「恒处生死」,恒是讲永恒,他在六道里搞生死,他没有办法出头,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那叫苦不堪言。六道里面搞什么?都搞的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报恩报怨,恩又会变成怨,怨又会变成爱,搅和得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不要说你一生,你就一天,你好好想想,你那个念头,喜怒哀乐在那里头翻滚。佛看到这个现象叫可怜悯者,你在里头煎熬。这是讲六道众生。「证圆寂已」,这是讲修行证果,真正证到圆寂,证到圆寂是法身菩萨,「能离彼缚」,这就是你三种烦恼都离开了,这叫解脱,这是究竟的解脱。

「盖谓圣众大愿」,这是讲圣众,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都称为圣众,他们发的大愿。怎么发的?个个都学阿弥陀佛,前面我们读过,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他们统统都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给他,弥陀四十八愿用五劫时间修行,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愿愿圆满,这种功德加持给大家,大家一发四十八愿,那个效果就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相应。沾阿弥陀佛的光,阿弥陀佛用五劫时间修行,你不要用五劫,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光就沾上,起的作用跟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一样的作用,真正不可思议!

「能令自出生死」,自己永远离开生死,证得不生不灭,「并摄一切有情出离生死」,你能够教化一切有情众生。这一切有情众生一定跟你有缘,所以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哪些是有缘的?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当中跟你是有恩有怨,或者是有债务关系,这都是有缘众生;曾经跟你点过头的,曾经瞪你一眼的,都是有缘人,他们还在六道,还在那里挣扎。他们这些信息,心里想有人来救我,像佛菩萨来救我,你收到这个信息,你立刻就有应身,就有响应,这个回应就是现身说法。如果这个地区有缘的人多,你就应身,你看释迦牟尼佛应身,也到这里示现投胎,住个几十年慢慢去教化他们。如果只有一、二个人,用化身,就不是应身,你求他的时候佛菩萨真来了,来了告诉你怎么修行方法,你依教奉行,他就不见了,叫化身。真的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才一动心他就知道,不但知道,马上就现身来帮助你,决定不会空过。

但是佛菩萨给我们现身、给我们说法,有隐有显。显是什么?你看到,你感觉到,那是显;冥应是你感觉不到,他确实帮你忙,你自己没有感觉。应化有四种缘,隐显有四种,显感显应,明显的应;显感冥应,你不觉察的,他应了;有冥感,自己的信息发出去自己不知道,但是佛菩萨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这四种感应随时随地都有,如果我们粗心大意就不容易遇到。有些人与佛的缘深,他见到了,见到怎么样?不相信,认为我眼花了;听到了,他说耳背了,怎么会听到这个声音?大概是假的不是真的。已经有应,应对你不起作用。这是什么?你的业障深,你的业在障碍着你,那就等第二次、等第三次。不是没有感应,真有感应。每一个人明白这个道理,他感应就会常常有,你才发现经上所讲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能帮助有情众生出离生死,「永得解脱,故云过度解脱」,这过度两个字的意思,自己能得解脱,也能帮助别人解脱。这个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我们看底下一段: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显自性的妙用。经文上告诉我们,『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自然保守是什么意思?念老批注里告诉我们就是宗门,宗门是禅宗,禅宗里面所谓「保任」。保是保守,任是什么意思?「任者任运」,也就是自然的意思。下面举个比喻,「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这自然的,你没有去考虑它,想坐就坐,想行就行,这把自然保守的样子给你说出来。这个保,「保者,念念不异也」,这个话很难,我们现在的麻烦就是念念不一样,前念跟后念不相同,前念跟后念是一样,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们细心冷静去观察,观察自己的念头,想东想西、想前想后,杂念纷飞,从早到晚妄念纷飞,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个现象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轮回的现象剎那之间变化无穷,一念善三善道,一念恶三恶道。如何能保住念念不异?用在念佛法门那最好,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我们要是能够自然保守,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就是自然保守。这要功夫,这种功夫浅而言之,净宗里叫它做功夫成片,念佛确确实实念到一片,就是自然保守。这里头讲自然就是任运的意思,「故任运保守即是保任」,禅宗里面讲保任。

我们一心专念,一心就求生往生的事,除这个没有第二个念头。什么念头都放弃了,我们做的善、做的恶全不想它,别人做善做恶更不用放在心上,与我不相干,我从早到晚就一句佛号,抽一部分时间出来读经、听教。为什么?它帮助我们觉悟。很容易觉悟,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一般人听经学教为什么不开悟?他心是乱的。如果心定在一处,大小乘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最可贵的就是把心定在一处,就是此地讲的「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这个是非常难得,这是真功夫!你要说这个功夫,我们要用多少时间来修成?这个没有一定,如果你真干,真能放得下,一般讲三年决定得到。得到这个功夫你就能往生,你有寿命可以不要,我现在走,阿弥陀佛真来接你。为什么?功夫成片了。你要在这个世间再长住几年不碍事,换句话说,你生死自在,想住可以住,想走可以走,你说你多自在。这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比这更高,这是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最低级的,从这个提升叫事一心不乱,再提升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宗门的明心见性同一个级别,同等级,事一心不乱跟阿罗汉同等级。所以事一心不乱往生生方便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肯定是中品以上,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

下面,「真者,即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妙明真心」,这些名词大乘经上讲的,一真法界是《华严经》上讲的,真如本性所有大乘经上都说,妙明真心是《楞严经》上所讲的,与本经真实之际当中这个真字完全相同。这个真不是世间真假之真,真假二边都离开,真真就现前。所以他用真真两个字,说明这个真不是真假的真,真实之际。「今云真真者,表非对妄而说之真,盖为绝待(即绝对)之真,乃真中之真」,自性!真如本性,这是真真。「洁,无垢,白,无染。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桩事情惠能大师见到了,也就是说他证得,他见到自性本自清净。我们听到了,有什么样的体会?一定要觉悟。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本自清净,只是没见到,见到的是什么?全是染污。那个染污是什么?染污意,阿赖耶里头的意识,那不是我们的真心,叫妄心。真心本自清净,没染污,染污是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没有生灭。所以惠能大师第二句就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我们说自爱,所以现在我们讲人不自爱,这自爱是什么?你要爱你的清净,本自清净。你被外面境界染污就不自爱,我们起了烦恼,我们违背五伦、违背仁义礼智信,违背四维八德,就是不自爱。为什么?那些东西是我们自性本有的,那叫本善,那是性德,这些性德里头清净无染。

「亦即百丈禅语」,百丈大师的话,「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圆满成就,本来是这样的,跟惠能大师的本自清净是一个意思。「所保任者,正是此无染本净之绝待真心。」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来保任?禅宗用参究、用参话头、用观心,它也有很多方法,真难,真不容易。现在这些方法几乎没有人能够成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黄念老跟我讲的。他跟我讲禅、讲密,他说现代人没有这种根性了,你去学这个东西有名无实。净宗的保任就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怎样保任?念佛号,声声佛号里头没有杂念渗透进来,你就保住;念佛还会起妄念就破坏了,你就保不住。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记数的方法,提倡三个清楚。第一个,你的佛号从心里生出来,口里念出来,心里头真有佛,心是根,心是清净的,从心里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不要念得太快,念得清清楚楚。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耳朵不要听别的,听我自己念佛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而且每一句佛号是我这十声佛号里的第几声,记得清清楚楚。

这个方法印祖用了一生,他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念佛,用这个方法有效。这十句佛号清清楚楚是第几念,可是你心里不要去暗记,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那就不行,那就错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必去记,但是清楚。为什么?你摄心在这个地方,外头杂念不容易进来。只念十声,到十,然后再从一、二、三、四、五到十,每到十就再来,不要用二十、三十、四十,不要这样念法,就是一到十。目的何在?目的是不容杂念渗透进来,是这个意思。这个方法是有效,胡小林做实验,做了三个月,一百二十天,告诉我很有效,以前念佛有杂念,现在念佛杂念少了。他做了报告,很多人学习,学习个三、四天,效果就发现了。印祖是我们众生感应他来的,我们众生有感,而且不是一个人感,很多很多人都出了问题,他来了,为我们做出示现,教我们这些方法,帮助这个时代的念佛人怎样保任,保任你功夫成片,念佛的功夫就得力。

『无上』,《往生论注》曰: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此道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对于宇宙万物之理讲得透彻叫穷理。尽性也是穷理,理是什么理?性理。因为菩萨依照大乘方法去修学,最后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此地的穷理尽性,是一个意思。穷是穷尽,尽是尽到底,真正把根找到,所以再没有超过的。佛法到明心见性就是穷理尽性,还有没有更高的?没有了,就到此为止,这叫大圆满,究竟圆满。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一个事实真相,众生平等,万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对于一切万物不敢轻视,我们对蚊虫蚂蚁不敢轻视,牠的性跟我们的性是一样,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包括牠。不但包括这些小动物,还包括植物,花草树木,还包括山河大地。我们每天早晨拜佛,最后一定要拜「十方剎土微尘法界」,为什么?同一个自性变的,同一个自性生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本来是佛。那对于我们上面的天人,鬼神、天神、诸佛菩萨,我们自然生起恭敬心,但是自己没有自卑感,无需要自卑,为什么?平等的。恭敬是我们的性德,最好这种恭敬心也平等,对下也平等,对蚊虫蚂蚁平等,对树木花草平等,对山河大地平等,那就是普贤行。

普贤行第一条「礼敬诸佛」,什么是诸佛?我刚才所说的全是诸佛。现在这种说法大乘教上有说,但是不多说,为什么?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只有在一乘圆教经典里面看到,佛说真话。这个境界被现代科学家发现,发现到什么?微尘里面,我们叫微尘,他叫粒子、叫量子、叫电子、叫中微子,他是用这些名词。都是很小很小的物质,普通显微镜看不到,要用科学家专用的那个特殊的显微镜才能够发现。发现到这最小的物质里面有受想行识,就是说它会看、会听、会懂得人的意思,最小的物质。那我们要问,我们现在这本书,这一堆的纸,它会不会看?它会;它会不会听?它会;它懂不懂我们的意思?懂。我们给它的信息它有反应,它的反应我们现在看不到、听不到,但是用科学仪器能侦察到。所以整个宇宙,用现在的话说,全是有机体。换句话说,它都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们起心动念,起个善念、起个恶念全知道。不但鬼神知道,佛菩萨知道,树木花草知道,山河大地知道,我们住的房子墙壁知道、地板知道,桌椅板凳它全知道,你能瞒谁?你以为没有人知道,错了,你全错了,它全知道,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这个在现在讲属于高等科学。

我们以前读《心经》、讲《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我们都把人来当作,人肉体是色;我们的感受这是受,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我们有思想,能够想过去、想未来,这是想;行是相续不断,这个念头不断;识是阿赖耶,含藏这些种子。现在我们晓得,所有一切物质的现象全都有阿赖耶。所以一粒尘沙、一根汗毛,别说一根,汗毛里头的一点点、一端,统统具足受想行识。江本博士用一滴水来做实验,一滴水,就是一滴,里头有受想行识,水会看、会听、会懂得我们的意思。他用科学的实验,让它结成冰、结成雪花,看它的反应,善的念头反应非常之美,不善的念头就很难看、很丑陋。做几万次的实验一点都不差。里头最美的图案就是爱、感谢、感恩,这个图案最美。他告诉我,他说爱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说是的,没错,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这个为中心。

中国人的教育,中国文化实在讲就是教育,这个教育是以父子有亲那种亲爱做原点,那是性德的核心。所以仁是仁爱,是性德的中心,就是这个东西。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如何将父子这种亲爱永远保持而不变质,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要把这个爱,这是真爱,是从自性里生的,把它发扬光大,爱你的家人,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所以佛法讲中国的东西是世间法,因为只讲到人,「凡是人,皆须爱」。佛法的爱更大,它爱虚空法界,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它都爱,这个心量就太大太大了!中国这个爱只到人,人没有离开地球,它这个爱没出地球;佛法超越了,遍法界虚空界一个爱。

《往生论注》曰:无上,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如宗门《宝镜三昧》曰: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这个意思很深。禅宗里《宝镜三昧》说潜行密用,潜跟密都是深的意思。你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到了,用什么?你所保任的真心、本性。这就是禅宗参究的秘诀,这个秘诀说穿了就是世尊常说的「制心一处」,大家就懂了。把心完全集中在无染本净的真心上,你就保守在这个地方,把心就定在这个地方,这叫潜行密用。表现在外面如愚如鲁,是一个愚、鲁钝没有聪明智慧的人,一般人看到痴痴呆呆的,人傻呼呼的,没有念头,没有聪明智慧,表现是这个样子。实际上绝顶的聪明智慧,超越一般的聪明智慧,叫什么?叫大智若愚,就这种人,大智若愚。一般不是真正大智做不到,也就是讲装胡涂,他不胡涂,古人所谓「难得胡涂」就是指这些人。

宗门难,其它法门也难,我们明白宗门修行这个秘诀,我们换一个方法,换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心里都是阿弥陀佛,心里阿弥陀佛不能断,口里断没关系,口念累了可以不念,心里不断。人也念佛念得痴痴呆呆的,跟他讲什么他都阿弥陀佛,好像没听见一样。所以时间久了也好,「这人不要跟他讲话,他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过个一年、两年,人家自在往生了,别人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情,这就是潜行密用。谁能发现你的潜跟密?必须是有真正智慧的人,心地清净的人,他能看见,他懂得,一般别人不知道,所以叫密用。也不必跟人解释,解释就错了。

有一些同学体会到这点意思,真用功夫。所以他具备的条件,这是古今中外真正用潜行密用的功夫,他们一定具备老实、听话、真干;不具备这三个条件,这种功夫他用不上。可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有几个人?一万人当中一个都找不到,十万人中、百万人中、千万人中也许找到一个,真难得!为什么?他要真放下。我们常常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七情五欲,一向专念,相续不断,他才行,他才能用这个功夫。用这个功夫可了不得,叫主中主。主是什么?真如自性。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如自性,跟自己真如自性完全相应。净宗的殊胜,所以阿弥陀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持名念佛,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这个方法,佛说这是无上深妙禅,跟禅宗比的时候这是无上深妙禅,不是假的。念佛能不能大彻大悟?能不能明心见性?能!怎么不能?这个才真正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能明心见性,那其它就不必说了,真正是无事不办。

「此正不堕法身数中,毘卢顶上行走」,这些话都是禅宗的术语。不堕法身数中,法身有数吗?有,《华严经》上法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就有数吗?不堕法身数中就是超越了,他不必通过这四十一个阶级一级一级慢慢上去,他一下就通过了,通到上面是什么?妙觉如来,那就太快了,这就是一门直超,在这个法门直接就到毘卢顶上,妙觉如来。「禅宗极则事,净宗之寂光上上品也。以此为志愿,故云无上。」这个愿真正是到极处了。谁敢发这个愿?学佛人当中没听说过。我们在典籍里面所看到的,只看到六祖惠能一个人,他到黄梅见五祖,五祖问他,你来想要什么?想求什么?你看现在这些信徒,要到寺庙见老和尚,老和尚问要求什么?要求升官发财、求保平安,不都求这些吗?五祖问惠能,惠能说我想成佛。这个不容易,他是想来成佛的,他不是干别的。忍和尚没有辜负他,八个月真的帮他成佛了。叫他到碓房里舂米破柴来干什么?叫修行,那就是此地所讲的潜行密用,他行。所以五祖用这个方法,别人不知道,那八个月是他在练功。所以听五祖说法,几句话就开悟了。他那个潜行密用就是制心一处,这是用宗门的方法。每天干什么?就舂米破柴,师父叫我干的,我就干这个,除这个之外一念不生,妄想分别都没有,不起心不动念,他在干这个。我们如果不是在大乘教里面这么多年的熏习,我们看《坛经》看不懂,不知道人家八个月是真在用功,真在那个地方历炼、磨炼,烦恼习气全磨掉了,自性现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