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二集)  2012/6/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四页倒数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七觉支的大意:

「此七觉支之义为: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三十七道品末后的七觉支、八正道通大小乘,这都是重要修学的纲领。七觉,觉是觉悟,也就是本经经题所说的清净平等觉。七觉支也是这里头觉的意思。觉就不迷,就能够做出最有智慧、最如法的选择。所以第一条择法,这是说出世间修行的法门。有人选择世间法,这非常之多,有人选择小乘法,有人选择大乘法,有人选择一乘法。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智慧,没有智慧就没有能力选择。法里面有真的、有假的,什么是真正的法?我们能够证得圆满菩提,这个法是真的;不能证得无上菩提,这个法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个标准。大乘都能证得无上菩提,是真法。那还得要看自己的根性,自己根性适不适合修这些法门,这都是关键。如果自己是上根利智,那个没有问题,一切法,任何一法都能帮助他证无上菩提。如果自己善根福德不足,修学这些法门就会有困难,你的德达不到,德达不到就是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智达不到,对于这些大法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是不能够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没有办法落实,你做不到。

但是一乘法里头有净土,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是靠自力,全靠他力,这个道理要懂,要真正信得过,完全靠阿弥陀佛的威力加持、威神加持,而一生可以圆满成就,所以这是一个不思议法门。世尊告诉我们,这个法门难信易行,真正能信,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当生成就,不要等到来生。我们这里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一生。离开娑婆世界,这个身体不要了、身体放弃了,坐上莲台,莲花化生。在莲台的时间虽然不长,刹那之间就到极乐世界,在这刹那之间,在莲花里头就产生蜕变,真正是所谓脱胎换骨,将我们血肉之身转化成法性身。因为极乐世界全是法性变现的,所有往生的人,身是法性身,住的是法性土。法性不可思议,唯有法性是真的,为什么?它永恒不变,不衰不变。在那个世界决定是一生证得无上菩提,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而且所费的时间确实不多,依照《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天到六天,根性大利,愿心太强,他成就那么快。末后第七天,这个七字不是数目字,七代表圆满,哪一天念成功了,那一天就叫第七天,所以它是表法。《弥陀经》上用七表法,样样都说七这个数字,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加上当中,所以这是圆满的意思。总之,决定成就。所以今天择法觉支我们有了,选择大乘、选择净宗,这个没错。

第二个,「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那能不能成就?选择没错误,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精进。菩萨善根只有一条,就是精进。世间人的善根有三条,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可是诸位要晓得,出世,真正出世间修行的人,世间善根早就具足了。如果不具足,就不能修学佛法,不但大乘不行,小乘也不行。为什么?小乘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头有贪瞋痴慢疑,那是三毒,必须转三毒为三善根,才能证果。初果就断了五种见惑,从第二果到四果,将八十一品思惑断尽,这才证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精进就非常重要。勇猛之心离邪行,邪行就是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五种,心的邪行,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五种思惑统统断干净,这叫离邪行,行真法。邪的离了,真的就现前。在净宗,真法就是三个条件,真信、真求往生、真念佛号,这就是行真法。这个真法千万不要看轻了,它是正中之正、真中之真,没有比这个更殊胜。

第三个,「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这就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为什么?他得到真法了。修学真法决定得阿弥陀佛、得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加持,所以他得法喜。第四,「轻安觉支」,他的身心柔和。「断除身心粗重」,这个粗重就是见思烦恼,见思是粗重,无明是微细,见思、尘沙、无明,「使身心轻利安适」。我们说有压力,身有压力,疲劳,工作量太大;精神有压力,这心有压力,有忧虑、有烦恼。如果一个人,他粗重烦恼全放下了,他就得轻安。轻安,经上常常有这个名词,这里解释得很清楚,身心轻利安适。身心轻,说明压力完全排除,没有压力了,这就是利益。安适,非常舒适。

第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念,念念与定相应、与慧相应。定就是清净平等,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是定。清净,阿罗汉的境界;平等,菩萨境界。念念跟定慧相应,好!而且常常让定慧均等,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这是佛家所讲的禅定。有定没有慧,这是外道讲的定。有慧没有定,这不是真智慧,我们现在所说的世智辩聪,这是世间的智慧,它没有定。定慧均等,才是真定、真智慧,这是一而二,二而一,定是体、慧是用,慧是体、定是用,互为体用,决定不能够分开,分开就错了。这念觉支。

下面,下面是「定觉支」。从念才得定,这个定觉支是从念来的。「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这叫定。儒家讲知止,知止而后有定,止什么?止在一个地方。止于一处,心就定了;没有这一处,你心是散乱的。我们今天止于弥陀圣号,我们把心放在这个地方,放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心一定要定在这上面,而不散乱。一心念佛,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称这个事业叫大事业?因为这个事业的背后是大成就。什么大成就?往生不退成佛。还有什么成就比这个更大的?没有了。八万四千法门,成佛难,很复杂,不容易修。这个法门直截了当,简单容易,确确实实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话是善导大师说的。

可是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不像善导大师所说的。我们要知道,善导大师那个时代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相信善导大师当年所说是真话,真的是万修万人去,除非你不相信、你不想修。为什么?那时候人心厚道,那个时候人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五伦八德念念不舍,心地淳厚,万修万人去。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早年我们常说一世不如一世,中国人讲一世是三十年,这个世字是三个十,三十年、三十年比较是滑坡,不是前进,是后退。这二、三年,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退得太快了。一年一年来比,是退,但是还没有让我们感觉到;到三十年,跟前面一比,真退了。

我在讲席里头提到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我很感激,不知道是哪一位同修听到了,替我找了大概有二、三十本。我昨天翻翻看,感触非常深!我一看,这个书什么时候印的?大概民国三年到十年,我还没出世。那个时候大概也不过是小学,十岁左右小朋友写的文章,真的,现在大学生看不懂。这个让我们想起古人所说的,我们国文程度的水平一落千丈,这个话是一点都不错,真的叫一落千丈。文言文写的,里面还有几本高等小学,高等小学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确实就像方东美先生早年所说的,他那个时候是讲,高等小学五、六年级写的作文,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写不出来。我们读了感慨万千。古人的心,小孩从小就培养他定,不让他散乱,所以家教规矩很严。你们看看《弟子规》《弟子规》是家教里面共同必修的科目,小朋友一定要做到。他怎么会做到?他的父母、他的长辈统统做到了,他能不做到吗?父母长辈做给他看的,身教。家里长辈都做到了,所以他一定很容易做到,也欢喜做到。从小就把这个标准建立了,根就扎下去了,所以他心定,他不容易散乱。

七,「行舍觉支」,行舍,舍是放下。放下就是觉,放不下就是迷,迷觉的现象就从这里看。释迦牟尼佛放下了,把觉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一定要懂、要明了。行舍,「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妄是虚妄。所有一切虚妄,所有一切错误的,统统要舍,这是总纲领。然后告诉你舍一切法,为什么?一切法都是假的,一切法不是真的,这叫妄。《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句话,今天量子力学家给我们证明了。物质现象,假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起心动念也是假的。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现象是阿赖耶的见分,全是假的。什么东西是真的?阿赖耶的证自证分是真的,阿赖耶的自证分是真的。真妄和合,妄中有真,真中有妄,你得把它辨别清楚,这叫择法。妄从哪来的?妄从真来的。真是本有的,真是不生不灭,妄是有生有灭。证自证分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来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一切法。它要不具足一切法,怎么能现一切法?这个要细细去参究。

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本自具足,跟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这三样东西,相好,物质现象,德能,精神现象,智慧,勉强我们给它分配到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体了不可得。我们这个经上说了三句话,真实之际是讲的体,真实智慧是讲的相,真实利益是讲的作用,体相用,因为它不属于波动现象,所以它不生不灭。凡是经过阿赖耶产生变化的,都叫虚妄的现象。虚妄的现象,可以受用,不能占有、不能控制、不能支配。你把这些念头统统放下,你就是过的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真快乐!烦恼从哪里来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分别执著是烦恼的本,从这个根本就生枝叶,枝叶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这来的。会断烦恼的人从哪里断?从根上断。根上不起心、不动念,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耳听声听得清清楚楚,听了、看到了,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事就来了。分别执著,麻烦来了。为什么不能起心动念?因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再告诉你,真也是假。真正觉悟的人,真也是假,为什么?真的不可得。自性清净心当中,一法不立,这不可得。假亦是真,这话意思懂不懂?假里头有真的,为什么?假是从真变现出来的,它里头带着有真。你在假里头认识它的真,这叫明心见性。问题都在我们会不会?会的,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不是什么?无有一法不是自己,无有一法不是真性。迷的人样样都对立。对立,烦恼生了,罪业成就了,这个亏就吃大了。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明白之后,我们才真正感恩佛菩萨,如果不是他们的教诲,我们怎么会觉悟?不觉悟就继续干傻事,果报在三途,辗转轮回,无有出期。

所以我们感恩佛菩萨,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又把净宗这个方法,出离的方法,这个出离是无条件的,只要你肯,你就能超越,无量法门里面的第一法。无量法门摆在我们面前,叫我们自己挑,我们挑不出来,不知道哪个法是最好的法,不知道哪个法适合我学习,挑不出。佛菩萨慈悲,阿弥陀佛慈悲,替我们挑出来了。不但替我们挑出来,还把这个典型建造出来,修学的环境,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参学十方佛刹,总结成四十八愿。这样殊胜功德成就,不是为他自己,是为我们!为我们建立一个修学的环境,为我们建的,我们只要肯去,到那里就能成就。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讲三十七品,七觉支、八正道,在极乐世界,人家统统做到了。你去看看极乐世界的人,哪个人不是?从下下品到上上品,个个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圆圆满满。

真正的虚妄放下了,一切法也放下了,「平心坦怀,更不追忆」,不追忆就是心的念头停止了,不会想过去,也不会想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来,这话意思很深,就是活在当下。古人有公案,出家人遇到一个老婆婆,大概是卖点心的,出家人化缘,向她化一点点心。这个老太太很厉害,《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你点哪个心?你能说得出来,我供养你;说不出来,那别怪我,我不供养你。这个法师大概没开悟,也没办法回答,人家不供养他。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时间从哪里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之后,时间了不可得,就在当下,这一念就对了。不但时间不可得,空间也不可得。时间不可得,没有前后;空间不可得,没有来去,就是没有远近。佛在《楞严经》上说的,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处也就是当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话也被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的报告里面讲这个念头,念头从哪来的,他们发现了,念头突然蹦出来,没有理由,找不到原因,突然蹦出来,但是立刻就消失、就不见了。这个现象他们观察到了,不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头如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相分亦如是。相分知道它的原因,是见分变现出来的。但是见分是什么原因,他还没有找出来。

佛讲得很清楚,见分是从阿赖耶的业相变现出来的。那个业相是什么?业相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业相,从业相变成转相,从转相变成境界相。只要是有生有灭全都是假的,真的是不生不灭。所以阿赖耶的三细相都不是真的,那是一切虚妄的根本。这些虚妄都是以自性为基础,它才能现相;没有自性,它就没法子变,它变不出来了。这就是妄中有真,真中有妄,一定把真妄搞清楚,要与真相应,不能与妄相应,与真相应是智慧,与妄相应是烦恼。这样你就能够把它活学活用,用在生活里头,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用在工作上,这才叫菩萨道、菩萨行。菩萨道、菩萨行活活泼泼,一点都不呆板,妙极了!你看敦煌的壁画,我是没去看过,但是看到很多照片。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空中天人唱歌跳舞,这就显示活泼,并不是很严肃的,它有歌有舞。那个歌舞表演也是佛法,什么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那么样的自在、那么样的活泼,一点都不呆板。所以这个地方,平心坦怀,更不追忆。追忆,追是想过去,忆是想未来,想过去是妄想,想未来也是妄想,全是妄想。菩萨怎么?菩萨没有妄想,这个厉害。没有妄想,全是智慧。智慧里头夹杂一点点妄想,全都变成妄想了。

「又《会疏》曰」《会疏》里头对于七菩提分的解释。「七觉支者,一、择法觉分。智惠」,它的原文,这个惠是恩惠的惠,在古时候跟括号里头的慧通用,它不是错字,古时候通用。「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这个善就是智慧的运用,他能够拣别哪是真、哪是假,他不会去取虚妄的假法,这叫择法。六根里头,取六根的根性,这是真的;要取六根的六识,那就是假的。《楞严经》佛教给我们,《楞严》是佛门里头智慧第一。古大德有说,「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楞严经》能帮助我们开智慧,《法华经》帮助你成佛。《楞严经》佛教给我们「舍识用根」,这就是择法。让我们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要用识,眼见色不用眼识,用根中之性。用什么看?用见性去见,不要用眼识去看,这就是会择法。这一种择法的人,可不是普通人。真正能用这个方法择法的,法身菩萨,他明心见性了,他用见性。用见性见的什么?见色性,就不是色相。听声音,用耳根的闻性,闻外面的声性。这个一转过来,楞严会上佛确实如是说,舍识用根。不要用六识,用六根当中的根性,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没错,讲得真好,那不是一般人的境界。

《楞严》传到中国,是受到印度的高僧透了一个信息,这是印度高僧说的。当年印度人把《楞严经》看成国宝,对外人不传,所以中国很多到印度去留学的这些法师,在印度没有看到过《楞严经》,他不给你看。而是般剌蜜帝法师闯关偷渡,把这个经送到中国来。偷渡,前面两次都被海关查到,查得很严。最后一次他想的办法,他把这部经用小字,那不知道写在什么,应该不是纸张,很薄的东西写出来的。把自己手臂划开,把经藏在里面,再用针缝起来,让伤口好了,这样偷渡出来的。他是坐船到广州,上岸之后,就把这部经取出来。

因为这部经的名声中国人知道。天台大师创立三止三观的修行方法,这个印度高僧到天台山去访问,看到了,告诉智者大师,你这个三止三观的修行方法,很像《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奢摩他、三摩、禅那」。所以《楞严经》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非常欢喜,完全用天台三止三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但是天台宗的三止三观用心意识,不是舍识用根,所以《楞严》的注解,一直到明朝都没有离开天台止观。明朝的晚年,《楞严经正脉》出来了,这本书里面提倡的就是舍识用根。当然是很好,没错,可是几个人能做到?这是《楞严》的新疏。在明朝就有新、旧两派,旧派以长水为代表,长水大师宋朝时候人,以他的注疏为代表,新疏就是《楞严经正脉》,讲得非常之好。

所以转识成智,法相宗所说的,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就是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没转过来;如果转过来,他就离开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场梦,不是真的,他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这个诸佛如来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他把识放下了,八识五十一心所全放下了,《百法》里面所讲的九十四种有为法统统放下了,明白了,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了。这是什么人?《华严》圆教初住以上,一般大乘别教初地以上。所以这些人统统是住实报庄严土的,这真正舍掉了,行舍,真修行。

真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得清净心,证阿罗汉果。放下尘沙烦恼,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证法身菩萨果位。法身是真佛,分证即佛,因为他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他在实报土就是断习气。习气断尽了,他就成无上正等正觉,《华严经》称为妙觉如来,实报土不见了。什么出现?常寂光出现。常寂光就是自性,证常寂光净土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叫大圆满、叫大解脱。常寂光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这三种就是阿赖耶的三种现象,常寂光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相分;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见分;也没有自然现象,没有业相。用常寂光这三个字来形容自性的本体。常,不生不灭,它是永恒的,它不是生灭的,它本来就有的,叫常。寂是寂灭,它本来不动的,如如不动,它本来没有染污,惠能大师讲的,清净没有染污。不生不灭是常,没有染污是寂。没有动摇是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还本自具足,因为本自具足,你不能说它是个空的。所以它确实是空寂,空不当作无讲,它遇到缘,能生万法。可见得没有缘的时候,本自具足是在隐的状态,有这个缘是显的状态,隐显不二。

今天科学家讲宇宙,想到可能有一个暗宇宙,我们看不见的,暗宇宙跟这个明的宇宙重叠在一起。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看到不少的这物质现象,怎么会突然不见了?从这个现象里面想想,一定有个暗宇宙,它到那里面去了,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它。现在科学家承认,宇宙之间有一种天体叫黑洞,大概黑洞就是属于暗宇宙。它里头没有光,光到它那里去,也被它吸收了,不见了。这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没有解开,谁也说不出它的真相。

所以这个行舍,修行说实在话就是放下,放得愈多愈好。一定晓得,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都不是真的。只是实报土里头没有识变,因为都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实报土里面的现象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虽然无量寿,没有老的相、没有衰的相,不衰不变,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会疏》里头说,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故名择法。这个虚伪,五欲、七情、名利,这全是虚伪的,一定要放下。

第二个,精进,「精进觉分,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之苦行,常勤行在真法中,故名精进」,说得也非常之好,那些错误、无益的苦行,没有必要。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人很重视苦行,对于修苦行的人非常崇拜。释迦牟尼佛也修苦行,经典上有记载六年苦行。苦行不能开悟,这是做给大家看,我修了,修六年,不能开悟。把苦行放弃了,接受一个女孩子的供养,那供养的是饮食,他接受之后,体力慢慢恢复。这是告诉人,这个苦行是无益的。最后他到菩提树下,就是毕钵罗树下入定,所谓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就是有利益的。这棵树以后就称它作菩提树,佛在这个树下开悟的,纪念这棵树,称它为菩提。开悟之后,在定中没有起座,说出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根据什么说的?根据他在定中开悟的那个境界里头说出来的,把开悟的境界全说出来了,说得非常详细。惠能大师开悟,只说了五句话二十个字,跟释迦牟尼佛开悟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样的,不增不减。世尊细说,能大师略说,广略不同,义理不二,同一个境界。

说完之后,释迦牟尼佛出定,开始教学。教学,定中所看到的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说出来,没有人懂,也没人相信。怎么办?不说,讲阿含。等于说办学校,你们程度不够,慢慢提升,先办小学。十二年毕业,再办中学,方等八年。方等毕业了,大家学了二十年,这个时候真东西可以听一点了,慢慢来,讲般若,般若讲真的了。般若讲二十二年。四十九年教学,这一门用二十二年,由此可知佛法是以智慧为主,是求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真实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怎样才能把真实智慧开发出来?那要修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放下万缘,就叫禅;把心定在一处,这就是定。无论是哪一处,只要是定在一处,一就通了。一才叫纯真无妄,二念就是妄念,不许你有二念。真纯到极处,就豁然开悟,智慧就现前,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不学就通了。为什么?因为它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这是最高明学习的方法。

所以佛法教学的时候三个阶段: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世尊告诉我们,这个方法不仅是他走的,十方三世诸佛修因证果,都依照这个方法,所以戒定慧变成成佛的方法。戒,守规矩,听话、守规矩,定就是制心一处,智慧自然就开了。修净宗不例外。净宗比其他宗派方便,因为其他宗派它不是指方立相,你下手很困难,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净宗行,净宗方向清清楚楚,西方;立相,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指方立相。你就把心定在西方,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个是方便太多了,方便中的方便,决定不能怀疑,要真信,要真愿。只要干真的,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感应!真干,佛就来为你示现。佛的示现是什么?安慰你,增长你的信心。你真见到佛了,这还能不相信吗?现前见佛,是佛来安慰你,佛来鼓励你。临终见佛,是佛来接引你。这是佛的大愿,佛一定来接引,时间绝对不会差错,这个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现前见佛不见佛没关系,临终一定佛来接引。都在真诚,真诚心就有感应。缘成熟自己知道。

东晋时候,慧远大师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念佛堂,在庐山,东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共修。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你说这还得了!往生就是去作佛去了,这个道场一百二十三尊佛,太稀有了!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一生念佛过程当中,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定中见到的,念佛的时候止静,在止静的时候见到,从来没有给人说过,见如不见。临终的时候,这个现象又现前了,佛来接引,告诉大家,这一次我真的往生,这极乐世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有人问他,你见到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告诉大家,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这个经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见到莲社早往生的这些同学,都跟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一同来接引他,看到非常欢喜。看到无量诸佛、声闻大众,这个景观是上品往生。这决定不是假的,全是阿弥陀佛不思议功德之所成就,弥陀这个方法巧妙绝了。佛佛虽然道同,但是每一尊佛的愿力不一样,所以成佛度生也有差别。唯独弥陀心量发得太大、太慈悲了,他所展现的是自性圆满的功德。

我们再看第三,「喜觉分」,法喜充满,「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欢喜,住真法喜,故名喜」。还有假的喜欢吗?有,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中国人所讲的七情五欲,也是喜事,但是这种喜事出不了六道轮回,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喜,帮助我们超越六道轮回,帮助我们出离三界,帮助我们成佛作祖,这真喜欢。我们走这个路子,不能够贪图名闻利养的享受,这要用智慧来辨别。心得法喜,说明什么?说明你的修学有受用,你尝到法味了,你对于佛法才真正的爱好、喜欢,深入经藏,不疲不厌,甚至于吃饭睡觉都忘掉了,没有感觉到疲倦。为什么?法喜充满,中国古人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欢喜,精神就来了,这法喜,这个好,这种精神固然是自己性德,我们肯定佛菩萨加持。

「除觉分」,就是轻安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前面第四是讲轻安,这个地方用除,这两个名词在大乘教里头都看到,轻安就是除,除了则轻安。这是断除诸见烦恼,诸见,五种见惑断掉了。这善能觉了,对于真妄有拣别的能力,不损害真正善根。真正的善根,世间的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世出世间的善根都保持得很好,没有损伤,这叫除,这叫得轻安。轻安是一种享受,轻是所有一切今天讲的压力全没有了,感觉得很轻快;安是安定、安乐。

「舍」,前面讲行舍,「若舍所见念着之境时,善能觉了」。你所见的、你所念的、你所执著的这一些境界,境界很多,举几个例子,所有境界都要放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个在大乘经里头讲得很多。《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一部经分量不多,只有五千多个字,可以代表《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六百卷,分量很大,《金刚经》真正懂得了,六百卷全就明了了,所说的用一句话来说,《金刚经》上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明宇宙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一定要认识清楚。

认识清楚之后,在一切现象里,你会如如不动。六根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接触得清楚,那是什么?那叫智慧,无所不知。明白是智慧,心怎么样?心没动,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这是自性本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之时,那一念,一心一念之间,定慧平等。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定慧均等,得大自在。大自在是什么?你不会再有过失了。示现跟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平常人造业,你不造业。为什么平常人造业?平常人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在这些妄相里头起贪瞋痴慢,想控制、想占有,争名夺利,那就造业了。造的善业,三善道受报;造的恶业,三恶道受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造业,肯定跟众生结缘,有善、恶缘,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后头有这么一大堆的麻烦。菩萨没有,菩萨干净利落,这些我们要学,学会了真管用。管什么用?事情照干,不造业、不结业。不结业就是你没有心在里面,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不造业。如果做这些事情有贪心,造业了,有瞋恚,造业了。

所以真要有智慧,把相(假相)看穿了,叫看破,可以受用,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你离开境界,没有地方修。清净平等觉就在这个事上修,特别人事上修。人事是最不平的地方,这个地方修平等了,其他的像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那很容易,自然它就平了。所以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这是最高的纲领、最高的原则,于清净平等觉有帮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平等是不分别,清净是不染污。没有自私自利的染污,没有名闻利养的染污,没有贪瞋痴慢的染污,这清净心,这功夫有进步。如果还有染污、还有分别,那就错了,学得再多、学得再好,世间法。把佛法变成世间法,这就错了。现在人把佛法变成哲学,世间法;变成知识,佛门的知识、佛教的知识,错了,这个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干。一定于清净平等觉有了帮助,这真正的佛法。

「所舍之境」,知道「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这桩事情,好像三月二十一,美国修.蓝博士到这来访问。这是一个用意念治疗的很有名望的人,给人治病不用医药,也不用打针,连推拿都不要,只要病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在什么地方,还有病历,害了什么病,他只要这几种资料。病人可以不要见面,相距几千里都没有关系,他用观想。他的方法很简单,把病人跟自己观想成一体,自他不二,他的病就是我现在哪里的病况,用我的意念把我的病治好了,对方就好了。每天观想半个小时,大概一个月问题就解决了,非常神奇。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就是清净心。他告诉我,必须把记忆里头你所记得的东西,不善的记忆统统清除掉,善的记忆也清除掉。这个东西有道理,善的跟不善的统统都是垃圾,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你看,善的记忆,三善道的果报,不善的记忆,三恶道的果报,那是轮回。把轮回的因把它清理出去,我们说放下,他说清理,这是他能够治病的基本的理论根据。没有清净心,你就没办法做到。这就是我们此地讲的,舍觉分。真能舍掉,把你的记忆舍掉,让你恢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你的真心。不管什么记忆都是妄心,对于佛法记忆也是妄心,你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法需要清净平等觉才能超越。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学佛真的要学放下。经教学太多了麻烦,为什么?知见太多、妄想太多了,佛法也是妄,变成妄想,你不得受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是正确的,念到无念,你就毕业了。念很多东西,到无念很难,毕不了业,念一桩事情容易毕业,念太多了毕不了业。一门东西通了,门门都通;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了,一切法门都通了,总得相信这个道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舍觉分。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