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六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6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七面,第一行看起:

我们将经文念一念,「复有无量夜叉王。所谓毗沙门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严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焰眼主夜叉王、金刚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著看第八尊:

【勇敌大军夜叉王。】

这段经文,是以夜叉这一类众生来代表回向法门里面第五回向,第五回向是「无尽功德藏回向」。无尽功德藏,就在这十位菩萨德号里面所示现出来,我们从这些名号细细体会它的意思,就知道如何来学习。前面说过「勇健臂」是表示眼到手到,就像观世音菩萨示现千手千眼意思相同。第八尊是『勇敌大军』,「军」是佛经里面常常讲的魔军。魔能损害人,就好比敌人的军队来侵犯我们一样,把它比喻作大军。世尊示现成道的时候降魔,也把魔比喻作军队,降伏魔军。其实魔对我们的损害远远超过这些军队,这是我们必须要能够体会得到。魔是指什么?此地专指外在的诱惑,佛经里面讲的魔王波旬是外来的诱惑。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如果被这些境界迷惑,被这些境界动摇,那这些境界全都是魔王波旬的力量。

试问问今天世间人,有几个人能够不受诱惑?不但凡夫禁不起诱惑,修道人往往也禁不起诱惑,所以道业不能成就。佛菩萨在此地示现,有能力抗拒它,有能力不受诱惑。什么能力?定慧。有定,在一切境界里能够做到如如不动;有慧,对於外面的境界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外面六尘境界正如《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佛又从比喻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法,简单的说,这个法有起有灭,或者我们说有生有灭,只要是有生有灭的都叫做有为法。我们看看,哪些法不是有为法?所有一切动物,包括我们自己这个身体,身体有生老病死,这是有为法。心里面妄想,前一个妄想灭了,后一个妄想就生起来,所以妄想也是有为法。这样说起来,物质是有为法,精神方面还是有为法。再看看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样看起来,这个世间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几乎全部都是有为法。好像只有虚空不是有为法,三千年前虚空是那个样子,三千年之后的虚空没有变化。

相宗里面,天亲菩萨根据《瑜伽师地论》,将论里面所说的六百六十法归纳为一百法,叫百法;百法展开就是一切法。百法里面一共说了五类,第一类是「心法」,法相宗称为八识心王,这是心法。我们刚才讲,起心动念、妄想分别属於心法。第二类是心法的作用,称之为「心所有法」,一共有五十一种。心心所都是属於精神的部分,都是属於心理的部分,它有生有灭。第三类是「色法」,色法就是讲我们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六根,除了意根之外,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所接触到的境界都叫做色法,所以色法包括色声香味触。因为意根对的是心法,就是心心所。色法的范围非常广大。第四类是「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法有,不能说它没有,它不是心法,不与心法相应,也不与心所相应,也不与色法相应,所以叫不相应行法。有,确实有这个东西。这一类东西,用现在的名词来说,抽象的概念,决定不是事实,但是你不能说没有这些事,它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譬如我们讲时间,时间就是不相应行法,过去、现在、未来,它不是心,也不是心所,也不是色法;我们讲空间,四方、四维、上下,也不是心心所,也不是色法,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完全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这个东西存在。可是众生偏偏执著,以为这个东西实有,这是错误的。这四类都叫做有为法。百法末后一位叫「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里面虚空是一种。而实际上,虚空并不是真正的无为法,相似;因为有为法里面,哪一类它都不相应,所以归到无为法里面。无为只有最后一个是真的无为,「真如无为」

这样说起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要提起观照的功夫,对於我们生活里面,所有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露水跟闪电,比喻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很短暂,无常的,所以它不是真的;真的永远不变,那就是真的。所以实在讲,只有真如是真的,永远不变。你能把事实真相看破,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会被迷惑。你有慧能降伏魔军,有定能够抵御魔军,能够抵抗它,不受它的伤害。有智慧就把魔军转变,把它化解掉,这才叫「勇敌大军」。所以佛陀教给我们的,千经万论,归纳到最后戒定慧三学,我们能够真正的认真努力学习戒定慧三学,你就有能力勇敌魔军,不会受魔的扰乱,不会受魔的伤害,你的生活就自在,你的受用就快乐。这是第八尊菩萨所表的。第九尊:

【富资财夜叉王。】

回向位的菩萨,所谓回向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我们要想帮助别人,『资财』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我们想帮人忙,自己没有力量,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帮助人最重要的还是财富。所以佛成佛了,要兑现他在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之后要去帮助他们,那要没有财富怎么行?财富从哪里来?修。佛在经上常讲,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百劫修福,所以佛称为「二足尊」,足就是圆满、满足,二就是智慧、福报;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这才称为二足尊。

也许有同修听了这话有疑问,成了佛,佛不是证得大圆满了吗?还得要去修福?对,还得要修福。可是你要懂得佛有四种佛,给你讲百劫修福,这是藏教的佛;我们在经上看到八相成道,那是藏教的佛,他要修福。通教的佛也要修福,为什么?没有见性。别教跟圆教不必要修,为什么?见性了。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那是真的无量无边,所以他不需要了。但是藏教、通教没有见性,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现在想帮助别人,我们没见性,自性里面无量的财宝,一文钱都拿不出来,好比什么?你的财宝很多,钱财很多,都在银行里面,身上一文都没有,肚子饿了讨饭,很可怜,去讨饭,再不然就做小工,赚个一点钱去吃一顿饭。我们自性的智慧宝藏就像银行一样,关了门拿不出来。怎样去开发?见性就开发了。我们没有见性,所以一定要临时打工。藏教佛、通教佛没有见性,所以成佛要百劫修福。一般讲成佛要懂得,他成的是什么佛?佛有好多种,要搞清楚。

特别是在我们现前境界当中,我们是凡夫,我们也发慈悲心,也想时时刻刻帮助别人,那就一定要得财富。佛在经里面说得太多,财富从哪里来?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的财富源源不断,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这个财源才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你一定要懂得舍,你要不懂布施那就不行,这个道理很重要。佛在经论里面,这些事情讲得太多,我们也看得多、也听得多,可是境界现前还是舍不得,境界一现前马上就迷了。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那个时候智慧开,听完之后又迷了,这个难!所以佛劝导我们,经不可不读,这个话就很有道理。常常读、常常听,印象慢慢就深刻,在境界里面才提得起观照,那才管用。见到有需要帮忙的人,你自自然然就肯伸出援手,全心全力的帮助别人。你肯布施,欢喜布施,你能够真正得布施的果报,那就是财富源源不断而来。源源不断而来,你就源源不断的布施,决定不可以贪财,决定不可以吝啬,这一点非常重要。

除了财富之外,我们要帮助别人,形相非常重要,才能够帮助别人发心。佛成佛之后,为什么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福报就是无量的相好。佛经里面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娑婆世界人审美的标准;每一个世界审美标准并不相同,娑婆世界众生一般审美是这么一个标准。所以菩萨一定要修福,有智慧、有能力、有财富,又有好的形相,好的形相能摄受一切众生,令众生接触之后生仰慕之心。你又肯慈悲去帮助他,他怎么不欢喜?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有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布施」,跟他结缘。这个众生你跟他不认识,甚至於他看你就讨厌,看你就不高兴,但是你送一份厚礼,他也会笑笑,也会接受。改善关系,常常送礼物给他,布施是第一个手段。第二个手段是「爱语」,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是真正爱护他的话。真的爱护,打他、骂他也是爱护,他能够体会到,真正爱护他。第三个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有真正的利益,有真正的好处,这是必要的手段。第四个是「同事」,他喜欢什么,我们都能够随喜,这样的人很容易亲近,能够亲近你、信任你、欢喜你,你跟他讲经说法他会接受、他会听。我们要想帮助人,违背这四个原则,你的智慧再高,能力再强,讲经说法天花乱坠,人家不喜欢听,跟你没有缘。一定要跟大众广结法缘。

我到新加坡,甚至到全世界各个地区,他们请我去讲经,请我去讲演,我人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大量都到了。先跟大家结缘,然后我再登坛讲经,先结缘。结缘也要有缘才行,没有缘就不行。新加坡这个地方,结的缘结得多、结得殊胜。其实我们结缘的心、结缘的事是平等的做,世界各个地区我们都同样在做,虽然是平等在做,对方众生那边的缘不相同。在美国我们送去的结缘品不能说不多,一年也是有几百箱的东西寄过去,当然美国地方太大,每个地方分的量就少了;有的时候送去他未必欢喜,很难接受。新加坡这个地方小,念佛的同修居住比较密集,新加坡就这么大,从东到西开车不过一个小时,恐怕不到。所以到这个地方来讲经,我们大量东西送到此地结缘,它就产生效果。法缘好是这么来的,不结缘怎么行?这个结缘就是布施。

我这么多年来,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年了,我是三十三岁出来讲经。这四十年来,如果大家给我的这些供养,我要去盖几个大庙不难,也能盖得像样。可是我没有盖庙,我把这些钱统统印经,这些年来做录相带、录音带、CD、现在还有VCD,普遍跟全世界的同修们结缘,所以庙没有了。今天还有同修问我,法师你住在哪里?我没地方住。今天居士林请我讲经,我就住居士林,我自己没有地方。我有法缘,我的缘结得太多,所有供养这里来了,那个地方就去了,还是这个样子,清净自在,没有烦恼。钱多了真的麻烦,天天在那里盘算,现在货币在贬值,麻烦!怎么能不操心?还是什么都没有好,什么股票、经济衰退、贬值与我统统不相干,你说这个多自在。而且我的这些供养还源源不断而来,没少,跟居士林一样,有增无减,这都是真正的例子。团体,居士林;个人,我在此地做个样子给大家看。我现在每一年的收入,大家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最保守的估计有一百万美金,只有超过,不会比这个少,多的可能达到三、四百万,每年这么多。身上一分钱没有,流水流去了,从我面前流过的有这么多。

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你这「富资财」就不缺乏。富有不一定要你积蓄,你能够用这么多,不必据为己有,这就好。财要大家去享受,一切众生共同享受,这个财就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看到大家受用,生无量的欢喜心,个人如果去享受,麻烦就大了。如果你一年有一百万美金的收入,你这一年把它享受掉,怎么享法?总不能说一天吃十顿?天天去进补,我看补不了两年,老命就补掉了,这真的,不是假的。特别是有钱的人,有钱的人很多老年痴呆症,为什么?享福。他那个钱用不完,躺在床上,三班护士,他那么样享受法,那个享受法不怎么好,不怎么舒服,有的时候就那样要享个一、二十年他才断气。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有钱还是舍好,舍才是真正得到享受,理与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白。这是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末后一尊:

【力坏高山夜叉王。】

佛经里面以『高山』比喻我慢,我慢高山,这是很大的烦恼,对於我们修学是严重的障碍。我们要问问,谁没有傲慢?特别是要自己反省、自己检点,这个事难!人看别人的过失容易,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怎么样学?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学谦虚,谦虚就是对治傲慢的。换句话说,你没有谦虚你就傲慢,你不能说我谦虚是没有,傲慢也没有,已经傲慢的架子显出来了,他还傲慢没有。傲慢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积带来的,不要学,哪个人没有?这是佛法里面讲的根本烦恼,贪瞋痴下面就是慢,再就是疑,疑是对於圣贤的教诲怀疑,这五个都是根本烦恼。儒家孔孟的教学他教的是世间法,没有教人了生死、脱轮回,所以对於傲慢他只是说「傲不可长」,意思就是傲慢不可以再增长,他没有教人断。佛法教学的目标是要脱离三界六道,傲慢要不能够消除,六道轮回出不去。小乘法里头所说,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这就入圣人之流;证得位不退,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有没有离开六道?没有。他不退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会再退转做凡夫,绝对不会退转到三恶道。断八十八品见惑,保证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因由、缘断掉了,所以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的出生轮回人天两道,在人天两道,须陀洹。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断这个。根本烦恼有六个,最后那个是恶见,恶见就是见惑,初果断掉了;剩下来的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这五种断尽了,证四果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慢不断,那还行吗?

佛经里面,特别是在课诵、在行法里面,各种忏悔法,你常常念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这就是谦虚。我们常常念,念完之后好像就没事了,真的念完就忘掉了。有没有在生活里面,对人、对事、对物真的做到一切恭敬?一切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一切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要恭敬,平等的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有一法不存恭敬心,这叫学佛。不但这是学佛,实实在在跟诸位讲,这是学佛最初入门之处。学佛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儒家教学,教人做人也从这里学,你看《礼记》,诸位打开《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跟我们佛法讲的「一切恭敬」一个意思,儒家教学从这里开始。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从这里开始,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佛两个字怎么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诸佛,我们在《华严》会上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很清楚了。我们对人、对事稍稍有一点不高兴,我慢心就起来,就成了障碍。佛法里面说得很好,「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障碍都来了。再说,这都是佛经上讲的,你好不容易修积的功德,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你修的功德都完了。所以积功累德谈何容易!心里稍稍有一点不高兴,功德就烧光了。因此我们要想想自己究竟积累多少功德,想想从什么时候发了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就这么一点功德,前面烧光了。谁把你烧光?魔帮助你烧光。这一切人事物引起你不高兴,那个人事物就是魔。魔最嫉妒你的功德,但是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魔只有劝你:发脾气,发脾气,赶快烧,赶快烧!你就很听话,你就真的发脾气,你就把它烧掉了。魔在那里鼓掌欢喜。所以你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心里想发脾气马上就要觉悟到,魔又再来找我的麻烦了,绝不上当。你把心平下来,心平气和压住,你的功德才能保存。所以功德,布施、持戒;保持功德,忍辱!你能忍就不会发脾气,你忍不住那你就上当,你把你的功德全部毁掉。功德没有了,还好还有一点福德,福德不要紧,瞋恚之火烧不掉,为什么?福德是有漏的,功德是无漏的。所以说是你无漏的功德毁掉,剩下那些有漏的福德,你来生就享福去。享福,到哪一道享福可就不定,不一定在人天两道,畜生、饿鬼里面享福的很多,这是我们要晓得。你要有智慧、有能力破除我慢的高山,你才能够保持你的功德。这个地方是「无尽功德藏回向」,所以这十位上首,末后这一位表法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体会。下面经文: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是总结夜叉王这一类,参与华严法会的大众人数无量无边。末后一句叹德:

【皆勤守护一切众生。】

夜叉、罗刹都是凶猛的恶鬼,在我们讲不是善类。古时候笔记小说里面常常提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也有好几则提到夜叉、罗刹。夜叉、罗刹这两类的恶鬼都是属於毗沙门天王管辖的。天王是慈悲,他下面的小鬼很凶恶,不慈悲。於是诸佛菩萨示现为鬼王,这些夜叉王都是大鬼王,菩萨示现的,示现为他们的领袖,才能够约束这些恶鬼,不准他们害人,这就是守护的意思。经文里面所讲的『皆勤守护一切众生』,这句话里面实在讲是双关语,守护一切众生不受这些恶鬼的伤害,也守护这些恶鬼不要去害人,不要去做恶业,两重意思在里面,这是从事上说。如果从表法上说,守护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要让这些烦恼、邪见把我们的法身慧命破坏了。我们从经文表法的义趣里面去观察,它是以罗刹、夜叉来比喻邪知邪见;夜叉比喻邪知邪见,罗刹比喻十恶业,五逆十恶,那是罗刹。必须具足戒定、智慧,才能够护持法身慧命,不受邪见、恶业之害,而能够远离恶业,能够远离邪见,取这个意思。再看底下经文,第三十八面: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

这一句是标数辨类,给我们说明这个团体,龙王这个团体,数量也是无量无边。这些地方我们都不能够疏忽,因为『无量』这两个字就告诉我们,华严法会是在一真法界里面开的,所以它与会的大众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各个不同种类的团体全部都到齐了,来参加这个法会。

【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焰口海光龙王。普高云幢龙王。德叉迦龙王。无边步龙王。清净色龙王。普运大声龙王。无热恼龙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这一段,『龙王』这个名称中国人很熟悉,在中国许多地方,甚至於农村里面都有龙王庙,我们知道这是水神。龙王有海龙王,江河乃至於井里面都有龙王,属於水神。此地说的龙王是八部鬼神里面的一类,也是佛门的护法神。龙善於变化,能够变大、能够变小,能现形、能隐形,是一个很善变的。他代表我们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变化多端,就像善变的龙一样。所以十位上首,第一位上首『毗楼博叉』,毗楼博叉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广目,四大天王的西方天王,西方天王是广目天王。八部鬼神,他也管两类,一类就是龙,广目天王我们看塑的形像,手上拿著龙,他是大龙王;另外管的一类叫富单那,富单那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热病鬼。都是鬼神的首领,这是大鬼王。第一位这是四大天王之一。前面大夜叉王是毗沙门,是北方多闻天王,大龙王是西方广目天王。他表法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在此地代表第六回向,第六回向是「随顺坚固回向」,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要不退心那才能坚固,我们凡夫恒顺众生,遇到不顺的境缘,我们顺众生,众生不顺我们,你就起烦恼,往往就退心。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永远不退心,所以他才能成就无量功德。要随顺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我们没有办法随顺一切众生,就是因为没有智慧。凡夫感情用事,不是智慧用事,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难了,怎么能够不退转?怎么能不退心?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学得跟菩萨一样?转烦恼成菩提,转情识为智慧,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那个时候就行了,你随顺这个愿就坚固,就不会退转。

广目天王跟多闻天王,都是教导我们求学的方法。他们所代表的,我们把它归纳简单的来说,广学多闻。广目是多看,多闻是多听,两个意思都很深、都很广。多看,要看古圣先贤的典籍,你要多看;也要看现在人的一些生活状况,才能够博古通今。知古不知今不能度众生,知今不知古也不能度众生,一定要通达。还得多听,听听古人怎么讲,再听听现代人的意见。所以这两尊天王是教我们多看多听,中国成语里面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广学多闻。古时候老师教学,他的确是用这个方法,现在见不到了。古时候老师教导的这些课程,如果课程里面涉及古代的历史、地理,往往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去旅游,实地去考察,去了解历史,了解地理环境。老师带著学生去,等於老师当导游,到达一个地区向学生详细的解释,加深学习的印象,加深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悟入。所以古时候读书乐,学习是最快乐的一桩事情。不像现在人,现在人念书念得好苦,从前读书乐。朱夫子,宋朝朱熹,作了四首诗叫「四时读书乐」,春夏秋冬四时读书乐,人生的享受没有比读书更快乐。所以有人说读书读得很辛苦,那是不会读书,会读书的人很快乐。

有些同修也好心,对我的生活很怜悯,法师天天讲经好苦,每天都要讲两个小时,好苦!一个礼拜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不知道我最快乐是在讲台上,下了讲台快乐就减少了,讲台上是最快乐的。一天两个小时的快乐,不够!最好多几个小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没有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才晓得,最快乐。也有同修,有一些同修来给我说,他说:法师,你在讲台上讲经容貌跟在台下不一样,好像讲经的时候特别好看。为什么?快乐!不讲经就不快乐,那相貌就难看,一定的道理。如果讲经讲得很累、讲得很苦,应该在讲台上相貌很难看,不好看,不如在台下。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是一种享受。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一天才享受两个小时,你们怎么忍心还叫我去减少,这怎么可以?有很多人来劝我,两个钟点太长,讲一个半钟点就好了,要把我的快乐削减四分之一,这些人都不怀好意。

说到这两位天王,我们就联想到广学多闻。毗楼博叉他是四天王之一,这是大龙王。下面九尊那就不是天王,确确实实是龙王,这是八部鬼神里面的领导人,他们都是广目天王所统辖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底下所讲的九尊龙王,都是广目天王的部属,是他的部下。

请接著看下面,『娑竭罗龙王』。娑竭罗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大海,这个名称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海龙王。水里面最大的是海,所以龙王里面是以海龙王最尊贵,也就是他的福报最大。他表法的意思,「海」有双关的意思,就凡夫来讲「业海」《地藏经》上常讲,凡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地藏经》上给我们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真的。为什么说起心动念都是罪业?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就是业。我们冷静的去想想,哪一个人起心动念不为自己?都是为一个「我」,为「我所有」,从来没有放下过。不但没有放下,「放下」这个念头都没有起过,那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天天不断在造业,你怎么能够脱离轮回?你在轮回里愈陷愈深。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头出头没」,你很幸运到三善道来受生,这就好比头出,在苦海里面伸出头来吸一口新鲜空气,再一会儿又沉到海底去了,海底是比喻三恶道。所以我们必须要明了,必须要警觉到,六道众生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佛在经里有个比喻说,三恶道是六道众生的家乡,三善道是你出来旅游观光度假,你度假能有几天?这个比喻,比喻得好。这个比喻使我们听了很恐怖!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立刻就要想到用什么方法脱离苦海、脱离轮回,警觉性高的他就动这个念头。只要生起这个念头,哪怕这个念头很微弱,时间很短暂,就能感动诸佛菩萨,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为什么?你有缘。动了这个念头,与佛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切众生连这个念头都还没有动一下,佛对他无可奈何,没有法子帮助他。如果动这一念,好!动这一念,机缘虽不是完全成熟,有成熟的可能,佛不会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意思就在此地。这个人他这一生能不能得度?能不能真的出离六道?那就要看他的缘分,这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他才动这么一个念头,假如他的缘非常殊胜,他这一生很可能就成就。

什么是最殊胜的缘?今天我们这个道场的缘就殊胜。每天有讲经,你来听两个小时,天天不间断,有个三年五载你就明白了,天天听就明白了,你就有悟处。可是有很多同修跟我,听了二、三十年都不开悟,什么原因?他不会听。怎么说他不会听?一面听一面打妄想,就不行了。要知道听经是修行,听经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就在这两个小时当中完成,同时具足戒定慧。你听经坐在那里,端端正正、规规矩矩,这是持戒。遵照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怎么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能够坚持遵守,持戒。所以听经你只是用心去听,经上常讲「谛听,谛听」,仔细听,用心听,听了不打妄想,听懂就懂,听不懂不要去想;不懂没有关系,明天还要讲。这部《华严经》这么大,每一桩事情、每一个道理、每一个方法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这个地方没听清楚还有底下,所以用不著去想。为什么?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面去,就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我们胡思乱想怎么能想明白?哪有这种道理!真正明白了,现在人讲直觉,你一听立刻就懂,那叫悟处,你就明白了。如果说想一想,想一想没有明白,愈想愈糟糕,愈想愈远,想不得,这叫会听。这是持戒,听经属於持戒。一心去听就是修定;听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这是慧,这是根本智。所以两个小时坐在这里,两个小时我们在此地修戒定慧。

如果一面听一面想我讲的意思,还要想法师讲的意思对不对?这更糟糕,不晓得岔到哪里去了!说实实在在的话,法师讲两个小时没有意思,有意思你才可以想,没有意思你想它干什么?我在上台讲经之前没有预备,没有说今天想讲什么,不知道。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什么,我也不知道。你还说我有什么意思,那怪了!那是你的意思,绝不是我的意思,我没有意思;你听了有意思,我没有意思。所以不可以打妄想,不必去研究,听懂了就懂,听不懂没有关系。听不懂你有戒有定,实在讲慧就在其中,不过慧没有能现前就是了,常常这样修就决定开智慧。所以古人三年五载他听经能开悟,我们现在听经不开悟,不懂这个方法,完全落在意识里就糟了。宗门提倡的是离心意识参,教下也不例外,也要离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落印象;意是末那,执著;识是第六意识,分别。离心意识,简单的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是你真的会听了。所谓「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就真会听了,你才会开悟;听经也能入定,也会开悟。这是讲这个道场的殊胜,缘殊胜,你每天都来听经。

更殊胜的是我们这里还有念佛堂,每天还有十二个小时念佛。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脱离六道轮回的意念,你要遇到这个缘,真的就很容易成就。将来弥陀村建好了,我本来听说李木源居士二号回来,大概他著急要赶快建弥陀村,他明天就回来了。他不是为别的事情,他告诉我晚上睡觉作梦都是弥陀村,日夜都是念弥陀村,一定要把弥陀村念成功。大因缘!这是在这一个大时代中,佛门第一桩盛事。诸位要想到弥陀村里面来念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问题是你肯不肯求?新加坡政府不准我移民,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阿弥陀佛加持你,新加坡政府一看到你就很欢喜,就准许你移民了。因为你来新加坡干什么的?来新加坡作佛的,这还得了!果然有这个心愿,决定能够如愿以偿,一点都不假,愿要真实才能有愿必成。这是龙王表业海。

另外一个意思龙王也表「性海」,那是佛菩萨的境界。性海里面就跟大海一样,我们知道大海里面无尽的宝藏,所以入海要取宝。我们性海里面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才艺,乃至无尽的财富,见性之后性德才现前。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这是见性之人,我们称他为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一类的菩萨则称法身菩萨。他们的性德显露出来了,能够在尽虚空遍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说法里面也含著表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海龙王有这两重意思,业海我们要有决心离开,要离开它;性海我们要有愿心去求证。娑竭罗龙王表这个意思。

下面这一尊,『云音妙幢龙王』。这个德号我们一看很容易体会,这一定是说法,他有「音」、他有「妙」,他有音这是说法。「幢」是事相、现相。他有两个意思在里头:一个说法,一个现相。说法是音声,现相是形色,如果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这就是所谓言教、身教;音是言教,幢比身教。不但是用言语教导,而且要做出榜样,要示范给众生看,这是幢的意思。但是他上面,音上加个「云」,幢上加个「妙」,这意思就深了。如果只有音跟幢,这是世间法,世间善法,有漏的善法;加上这两个字就是佛法,真正是微妙之法。云音,「云」在佛经里面用得非常之多,这个字用得多;妙也用得多,这两个字用得最多。两个字的用意都是代表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非有非无。你不能执著它有,你也不能执著它无,这是事实真相。云彩,我们远远看去有,接近的时候就没有了。现在我们常常乘飞机,飞到云彩的时候没有障碍,那是一团雾气,表非有非无。

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法就像这个样子,所以法不能执著,你执著,错了。《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舍的意思就是不执著。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可以执著它的言说,这叫离言说相。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说实在的话,还不能分别,分别也是过失。这事情就难了,又不能不要。我们是凡夫,如果离开佛法就没有依靠了,还得要它。这正是经上常举筏喻的比喻,过河我们要坐船,是工具,可是到达对岸,船就不能要了,如果你再要它,你就上不了岸。把船筏比作佛法,佛法我们要用它,但是不能执著它,执著到不了彼岸。所以你知道,我要利用它,我不执著它。那我们要问:是不是等到我们哪一天开悟,我才把佛法舍掉,才不执著它?现在我没开悟,我一定要执著它,你就永远都不能开悟,为什么不能开悟?你老待在船上,你怎么会上得了岸?所以佛教我们法尚应舍,念念要舍。念念要舍,《华严经》还是没有离开,还是天天念它。天天念它,念念舍它,这个法子妙!为什么?境界一天比一天高。昨天我读《华严经》,我体会到一些意思,我舍掉了,今天再读《华严经》,意思比昨天更妙了。你要不舍昨天的,今天那个妙就妙不出来了。今天觉得更妙是从昨天基础上往上提升的,像我们爬楼梯一样,你不舍弃你现在所爬的阶级,你就不能爬上更高的一层,道理在此地。诸位要晓得,离即是同时的,不是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你怎么能悟入?我现在读它,现在就离它;现在我讲它,现在就离它,你的境界才不断向上提升,境界之深广是无尽的。诸佛菩萨之所以善学,他就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所以人家是微妙到极处。云表这个意思,表有无同时、离即同时,我们细细去思惟,细心的去体会。佛讲经说法的音声如是,今天我们读诵经本,白纸黑字亦复如是,决定不要执著。执著,死在句下,死在固执当中,那你就错了。

「妙幢」,刚才说幢是高显,高而明显,这从形相上说的,正是我们现前所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我们有心要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有心要做大众的模范,那就不妙了。为什么不妙?著相。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众生做典型、做模范不著相,不著相就妙了。根性利的人,聪明人,他能够觉察到佛菩萨住世。根性不利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一定要等佛菩萨走了,恍然大悟,这才明了那是佛菩萨再来的。像从前永明延寿,他老人家那时候示现谁知道?没人晓得。等到走了之后才知道,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非常后悔那个时候没有对他恭敬,没有去供养佛,往往还得罪他,他已经走了。这就叫妙,现相而不著相,说法而能够离一切法,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学。为什么?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是真清净,那是真的示现。有一丝毫分别执著,你还是凡夫,你要示现那不过是装模作样而已,不是真的,是假的。真的决定与妙与云相应,那是真的。

这个德号归根结柢,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决定是认真努力的学习,认真努力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是说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事情就不做,那就错了,那就落空。你很认真努力在做,但是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落在有边。所以凡夫不是落在空边,就是落在有边,这不是菩萨。菩萨是讲中道,空有二边不住。诸位细细去体会二边不住的味道,「云音妙幢龙王」表的意思你就能体会到。

第四尊,『焰口海光龙王』。这一尊菩萨的德号,华严会上全是菩萨,决定不是真正的龙王,真正龙王是鬼神道,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这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形相,应以龙王身得度,则现龙王身而为说法。所以他是示现的,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我们说法身大士。「焰口」「海光」都是表智慧,焰是火焰,光是光明。这个地方海光是比喻,智慧光明的深广如同大海,能为一切众生宣演妙法。所以他那个口是智慧之口,称之为焰口,这个焰口跟饿鬼里头的焰口可不一样。饿鬼里面有焰口鬼,那是业障很重,得不到食物,饿鬼里面最苦的,一滴浆水都得不到。你给水给他喝,他水喝下去就变成火,往外面吐,所以说饿鬼里面最苦的无过於焰口鬼。佛法里面放焰口,以佛的法力消除他的业障,使他能得一点浆水,得到一点饮食,帮助他,焰口施食是这个意思。在此地跟那个完全不一样,此地的焰口是口放光明,比喻宣说妙法。口能宣说,妙法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来的,从海光来的。海,前面说过,比喻性海。跟前面我们讲的「娑竭罗龙王」,那个海龙王意思很多。这个地方只有性海,而不能说之为业海;说业海讲不通,这是性海。自性里面本具无量无尽的智慧,这才能说,这是能说的真因缘。口是说法的工具,自性无尽的智慧光明,从你口中吐出来,宣扬出来,这个口才称之为焰口,所以此地焰口是表智慧的;落实在现相上,就是我们常常读到的无碍辩才。无碍辩才是智慧之口,辩才的根源是性德的光明。表法的意思我们懂了,要怎样学习?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发我们自性的光明?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明心见性的方法。在这许许多多方法当中,一切诸佛劝导我们的,介绍给我们的,无过於念佛的方法。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你只一味去念,几时念到功夫成片,智慧就现前,就有一点小智慧。念到一心不乱,你的智慧就圆满现前,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