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七讲)  2000/2/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6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长行,第九句:

【无边净华眼鸠盘茶王,得开示不退转大悲藏解脱门。】

清凉在这一句有个简单的提示,「多劫修悲,究竟灭苦,为不退转。悲多方便,故复名藏。为安众生,所以开示」。大师言语不多,把重点都给我们提示出来了。菩萨所修学的法门与他的名号一定相应,『无边净华眼』,这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应以鬼王身得度就现鬼王身而为说法。「多劫修悲」,诸位在此地一定要明了,并不是多劫是鬼王身,你这样想法,你就完全错了。多劫当中,如果没有修行证果,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像我们这个经上前面所讲的,色界天王身、欲界天王身、天众身、人身,乃至於三途身,都曾经受过,这才是多劫修悲。证果之后,「果」在佛法里面讲,必须要超越六道才叫果。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不算果报,这个一定要懂得的。佛家的小果是阿罗汉,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这叫小果;大果一定是证得一真法界;换句话说,超越十法界是大果,佛法所谓是大乘、小乘,也是这个意思。证得小果之后,他也要经历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是多劫修悲。

每一个人修学,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修学的重点不相同,这是在中国大乘宗派里面,诸位都能够觉察得到。像法华修止观,重点在止观,贤首重点在法界观,都是偏重在禅定;法相唯识,乃至於南山的律宗,都有个修学的重点。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他修的是慈悲,偏重在悲;悲决定跟慈分不开家,偏重在悲。慈跟悲怎么区别?两个字都是现在讲的爱心,而慈爱偏重在帮助他得乐,悲心是偏重帮助他拔苦。诸位想想这两个字的意思,与乐当然他就没有苦了,拔苦当然他就乐了,所以这两个字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偏重不一样。这是小有差别,我们一般讲「大同小异」,所以慈悲常常连在一起。

由此可知,菩萨的修行非常接近地藏菩萨行。我们要用观音跟地藏来代表,这两位都是修慈悲法门,观音菩萨偏重在慈,地藏菩萨偏重在悲,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一位菩萨也是修这个行门,所以这个行门是多劫修成的。我们现在一般人缺乏慈悲心,不但是世间人缺乏慈悲心,修道人也缺乏慈悲心。我们看佛门许许多多长老,口里面说慈悲,慈悲不能落实,於是我们就想到什么原因?他修的时间不够长。多生多劫,永远不舍弃。这个意思就是像诸位前几时听到许哲居士的话,李木源问她:你到底信什么宗教?许居士说:我信的宗教就是爱的宗教。爱一切人,爱一切众生,这就是慈悲。

这是我们现前见到的,她所修学的成果,她今年一百零一岁,我们看起来,她只是四、五十岁的人而已,甚至於今天四、五十岁的人,体力都不能跟她相比。这是实实在在的,耳不聋、眼不花,我很仔细观察,她只掉一个牙齿,耳目聪明,行步如飞,四、五十岁的人真的比不上她。她修的是什么?修慈悲。虽然没有接触佛教,没有听过经,但是她那个慈悲心,在我们想像当中不是一生修的,多生多劫修慈悲,所以没有接触佛法,心地还是一片慈悲。只知道帮助一些苦难的人,为老人、为病人、为苦难人服务,不知道有自己。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怪过别人,心里头从来没有有个念头说别人不是,没有这个念头。跟人家交往遇到有逆境现前,她回来反省自己不好,自己做人不好,做得不够圆满,从来不责怪别人过。这岂不是《坛经》上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她统统做到了。

真实的爱心对待一切众生,这叫多劫修悲,究竟灭苦。我们从许哲居士身上看到了,真的是究竟灭苦,她得大自在。一百零一岁还想办养老院,她那一天告诉我们,她要办个养老院,跟社会上所有养老院不一样。她要办个什么养老院?她要办个像家庭一样的养老院;老人住在这里面,就像住在家里面,有家庭的温暖,这个了不起!人有善愿,天必定帮助她圆满。她一生当中,过去办过十几个养老院,都办得非常成功,她还是不满意,还想办一个更好的养老院,这是悲心。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我回答她:你是标准的佛弟子,真佛弟子。我给她传授三皈五戒,她统统做到了,净业三福里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她十善修圆满了,确确实实没有贪瞋痴,没有是非人我。要以《金刚经》标准来说,她已经做到「无我相」,起心动念她想别人、想社会、想那些苦难的人,只要自己有时间、有空闲,她每天去帮助这些人。自己生活那么样的简单,真正是个修行人的生活。

我们到她住处去参观,住的房间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张床铺,一个小桌子,简简单单的几件换洗衣服。生活在新加坡容易,热带,不需要很多衣服。而且衣服,你们大家都听说,从垃圾堆里头捡来的,有破损的补一补,她穿这个衣服,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她说得好,「我要穿一件新衣服,自己心里不安,世界上还有许多没有衣服穿的人、没有饭吃的人,我穿上这个衣服,我觉得对不起那些人」,这是修悲心。她说,「我要跟他们一样过苦日子」,她生活安乐。我们从她的生活行持当中观察到,她究竟灭苦,她身心自在,一个妄念都没有。

「悲多方便」,这叫「藏」。藏,世法、佛法都用宝藏来解释。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所以这个藏是什么?佛家讲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法身难,般若、解脱就比较上容易。我们从许居士这个人来看,法身、般若这两条我们暂且不谈,解脱她得到了。我们真看出来,这个境界最低限度是小乘声闻、缘觉的境界,我们一般人不能够相比。法身,那是要破一品无明才能够证得,这个不容易,《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般若,也在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里面智慧开了;解脱,那是见思烦恼尽了,生死自在。我们在这个地方亲眼见到,她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那就要问问,她一生不生瞋恚心,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遇到不好的环境、遇到不好的人缘,能不能不起瞋恚心?修行就在这儿修,用功就在这个地方用。

人家要问你:什么叫修行?修行最低的限度,如何能跟一切人事物和睦相处,这是初步功夫。顺境、善缘不生贪爱,你的心是平静的;逆境、恶缘没有瞋恚。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缘当中修。《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清凉大师判的「历事炼心」,这叫修行。就在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日常生活当中,把自己的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统统给修掉,这叫修行。还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些念头在,叫造业。造的什么业?轮回业。我们生活在世间,物质环境顺境,遇到一些善人,你生起贪爱,贪爱是饿鬼道的业因,你将来到哪里去?鬼道去;如果遇到的是逆境、恶缘,你心里生瞋恚心,瞋恚是恶业,地狱道的业因,将来死了堕地狱;是非、邪正不能辨别是愚痴,愚痴是恶业,畜生道的业因。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切人事物的环境,我们动什么念头?念念都在三恶道,这还得了吗?菩萨为我们示现,教导我们在一切境缘之中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是不染著,顺境、善缘不生贪爱,逆境、恶缘不起瞋恚,这叫修行。这个功夫修成了,决定不堕三恶道。功夫再向上提升,大家《般若经》虽然念得不多,《金刚经》都念过,要记住佛在般若会上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得大自在,攀缘就起妄想分别执著,就苦了。

经教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智慧,最善的良导,引导我们破迷开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苦乐不是世间人所讲的苦乐,世间人的乐还是苦,我们能懂吗?世间人在顺境、善缘里面乐,乐生贪爱,用心不善,这种乐你能享几天?死了以后堕三途,哪里叫乐?佛法对苦乐的讲法:现前乐,将来还乐,后世还乐,永远都乐,那叫做乐;现在乐,来生受苦,这不是乐;这是佛法里头讲的标准。现在苦,受一点苦难,来生得乐,这是真乐。现在我们舍弃名闻利养、舍弃五欲六尘,一心念佛,看起来好像很苦,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晓得这是真乐。真妄我们要有能力辨别,邪正、善恶、是非只要你有能力辨别,你智慧就开了,你才晓得怎样去修学。

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就是二六时中,执持名号而不间断,这是真实。有一念落在是非里面,落在烦恼里面,落在习气里面,就又回到六道轮回,又回到三恶道去了。现在我们处的环境不善,这个要知道,我们走上街头,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是诱惑,让你动贪瞋痴慢。这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善,这个缘不好,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回避,如何在环境里面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佛法修学最后的三大纲领:觉、正、净,这三条只要得到一条,三条统统都得到。禅宗、性宗修觉悟,觉而不迷;教下,修正知正见;净土宗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就本宗,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修清净心,这个重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正法不是邪法,这是纯善,这不是恶,我们要辨别清楚。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坚守自己的本位,本位就是清净心,决定不污染,我们才能够究竟灭苦。物质生活差一点,这个无所谓,精神生活充沛。

释迦牟尼佛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我们常常在经教里念到,「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圆满,二是什么意思?智慧圆满,福报圆满。如来有究竟圆满的福报,这福报在哪里?《华严经》看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我们读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圆满的福报。可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物质生活可以说是贫困到极处,他什么都没有。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在我们世间人看起来,这是什么福报?没有福报!智慧我们肯定他有,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说了这么多大道理出来,这真有智慧,福报没有。这是我们肉眼凡夫的看法,没有看出他的福报,其实他是究竟圆满的福报。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如果我们一下子悟不过来,你听听许哲居士的话,你就会恍然大悟了。许哲居士不是没有能力过好的生活,不是没有能力做几件好衣服穿,她为什么?她要过跟世间贫苦人一样的生活,她快乐,心安理得。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作斯示现?过我们这个世间人最苦的生活,让世间最苦的这些人心里面得到安慰。看到释迦牟尼佛,我们很苦,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一样!我很苦,释迦牟尼佛比我更苦。度苦难众生,这就是此地讲的方便,「悲多方便」。世间人有苦乐的感受,佛菩萨没有苦乐的感受;六道凡夫,佛讲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圣人没有这个受,苦乐忧喜舍都没有了。所以诸佛菩萨纵然示现在阿鼻地狱,他没有苦受,示现在天堂他没有乐受,他的心永远清净平等觉。我们从这个地方也体会到我们要修什么?我们在境缘当中修清净平等觉,你就真正懂得佛法,你也会成就佛法。如果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实在讲在所不免,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的恶习气,你没有能力断掉。这一生虽然得人身、闻佛法,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不过是在这一生当中,又有一个短时间薰习而已,你不能成就。要成就,一定要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才会有成就。

人有福报,福报过去生中修的。出家人往往在中年以后有福报,出家人都很清苦,过去生中没修福,可是学佛出家之后修福,修福福报现前,如果一贪图享受又完了,这种情形太多太多了。我自己过去生中没修福,年轻时候非常困苦,今天在座有我一个老同参,静定老法师,他从台湾来看我,我年轻时候受的苦难,他见到。这些年来修积一点福报,可以说是很不错了,我可以享福;但是我知道,一享福,六道就出不了。所以一生随缘,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真正发心修行,弘法利生,这一生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安排顺境,我们就顺受,安排逆境也顺受,顺逆当中都得自在,佛替我安排的,我得佛菩萨的善护。佛菩萨安排有弘法度生的缘,那我一定要去做,我不能说不做了,到个山林,中国人讲风水好的地方,自己去一个人进修,去享福。我今天是有这个机会,这种机会很多很多,不敢。为什么不敢?苦难的众生太多了。中国古礼里面,《礼记》「曲礼」里头就有,「安安而能迁」。我现在确实可以心安、身安,能够去享净福,但是看看世界众生,灾难频繁,苦不堪言,我们怎么能忍心去过安稳的日子?所以还是要不辞辛劳,帮助一切众生。

明天我到香港,到香港是希望帮助那一边念佛同修,建一个小道场。我劝勉他们建居士林,香港没有佛教居士林,希望他们建立一个「香港佛教居士林」,大家在一起好好的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缘看起来是可能成就的。我帮助别人,我不干涉他们,我也不会到居士林去作林长,也不会去作住持,只是他请我去讲经我会去,他请我们去领导念佛,我可以派一些同学们去。名闻利养,我边都不沾,我们自己才能得身心清净。这是章嘉大师,我认识他老人家头一天,他就教我放下,彻底放下。可是愈放下愈多,佛法讲「舍得」,你舍,舍是因,得是果报;舍财得财富,舍法得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这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以财、法、无畏布施供养一切众生。我做了几十年,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一年。我记得我学佛七年才上台讲经,所以从学佛到今天四十八年,遵守老师的教诲。四十八年当中深信不疑,感应不可思议,於是信心十足。上个月,我到美国去了一次,在旧金山住了两天,洛杉矶住了四天,我六天收的供养收了八万多。在旧金山收的全部供养旧金山道场,在洛杉矶收的全部供养洛杉矶道场,我一分钱没带回来。诸位要晓得,愈施愈多,跟那个地方的同修们结法缘。钱财不能要,一要麻烦就来了,贪瞋痴都来了;换句话说,后面跟的是三恶道。舍尽了,你就把三恶道舍掉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慈悲心从这里入门,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慈悲心是偏重在福德上,谚语有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现前的时候,智慧开了,心灵。所以这叫「藏」,如来果地上称二足尊: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圆满的智慧、福德不是自己享受,是要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去享受,这才是真实的智慧、福德。以福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以智慧帮助他觉悟,提升他的境界。这里面就是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随类化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这都是事实。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有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佛说的是什么法?为众生解决障难之法。众生要没有障难,佛就没有法可说;只要众生有障有难,佛就有法可说,所说之法无非是帮助他消灾免难而已,消灾免难的理论方法。

佛为什么会有这个本事?这就是圆满智慧。佛知道你的障难从哪里来的,所以说法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换句话说,就看对方有没有听懂,能不能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真正肯依教奉行的,没有一个不得度。可是我们要明了,愈是在末法时期,这是中国谚语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事实。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累积的习气愈累积愈多,烦恼愈重,习气愈多,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所以像法不如正法,末法不如像法。佛当年在世,说我们这个世间为五浊恶世,我在四十多年前刚刚接触佛法,我听到这一句话还不服,可是现在听到这一句话,那没有话讲。现在这个浊恶,浊是什么?污染,大家都晓得,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严重的污染,这浊;现在人也逐渐逐渐意识到了,人类的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愈来愈严重,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叫恶。所以这个世间,佛讲得一点都没错,五浊恶世,那个果报就太苦了。

所以外教许多宗教讲世界末日,世界末日的因是什么?就是严重的浊恶,浊恶到极处,世界末日就现前了。诸位要晓得,世界末日是花报,果报是地狱。我们听到齐素萍居士她父亲附在她儿子所说的话,他堕了地狱,他堕那个地狱不是严重的地狱,因为他造的罪业还不是极重的罪业,所以他那个地狱是小地狱,已经是苦不堪言。现在人造的业那比他重太多了,我们读读《地藏经》就知道这个事情的可怕,千万不要以为佛说这些事情是吓唬人的,无非是劝善而已,你这个想法就全错了。《金刚经》佛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就是不虚,不虚伪;「如语者」,如语是说的与事实完全相同,决定没有过分,实话实说,不增不减,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佛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对佛的话要深信不疑。

所以修行第一步:培养慈悲心。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什么叫方便?把慈悲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以真诚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里面诸位必须要记住,要有高度的智慧,帮助别人,爱护别人,如果这里头生了感情,完了,堕落了。所以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那是什么原因?没有智慧的慈悲就是祸害,这里面产生了感情的纠纷,必定堕落。方便里面没有智慧,就变成我们现在所讲的手段,造作种种罪业。流是往下去流了,人下面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你就往下流了,这还得了吗?

所以帮助人,要有高度的理性,要有真实的智慧,决定明了通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处事待人接物,成就功德,不造罪业。什么是功德?增长自己的戒定慧是功德;什么是罪业?增长自己的贪瞋痴是罪业。所以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自己一定要很冷静的观察,我是增长戒定慧,还是增长贪瞋痴?如果增长戒定慧是正法,要是增长贪瞋痴是邪法,邪正就看出来了,你要认真仔细反省;你不反省,以为增长贪瞋痴,还认为做了好事,还认为自己天天在积功累德,错了。这是关键的所在,我们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帮助苦难众生,不要被卷入漩涡里头去;你不能帮助别人,自己要毁掉了,这就全错了。所以在大乘法里面为什么一定要先修小乘?今天我们的修学确实产生严重问题,小乘法舍弃了,直接入大乘,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过失。小乘法是巩固自己,在戒定慧的基础上站住脚,然后大乘接触一切广大众生,才有真实智慧,才有善巧方便,不至於堕落。因为接触群众,产生许许多多副作用,名闻利养都摆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动心?五欲六尘天天围绕著你,你用什么心态去应付?稍一不谨慎,就堕落了。这是「方便出下流」

古时候是循序渐进的,先学小乘,再学大乘。密宗尤其如此,密宗是先学显教,再学密教,根深。唐朝中叶以后,小乘在中国衰弱了,那是有原因的。古时候出家人都是知识分子;换句话说,都念过儒书,中国的诸子百家都涉猎过,所以以儒、道代替了小乘,这个行。现在我们修学,儒也不学了,道也不学了,小乘也不学了,直接入大乘,就变成没有根,所以我们修持不得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用不上力,依旧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修行成就比不上古人,原因在此地。

我们看看出家人,你看《高僧传》《比丘尼传》,在家人你看看《居士传》,过去修行证果的人有多少,现在在这个时代,修行证果还没听说!神通、特异功能我们常常听说,那不是修行,那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现在这一类,在这个世间很流行、很多,我们清楚,佛在《楞严经》上说过,五十种阴魔出现在世间。在这个时代,「清净明诲章」里面说得那么清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师,我们要清楚、要明了。神通、感应是很能够吸引人的,佛不用,佛用正法。什么是正法?教学、念佛、诵经、持咒,正法。佛不用神通,不用特异功能,为什么?因为妖魔鬼怪都有特异功能、都有神通,如果佛菩萨也用,我们对於佛跟魔不能辨别,无法辨别了,会把魔当作佛,那我们的亏就吃大了,所以佛不用。佛有能力,而且这个能力比他还要超过。如果我们坚持遵守正法,这就对了,不会误自己,也不会误别人。偶尔这些神通感应,可以给我们做佐证,做一个增上缘,不是主修的。主修的,还是在经教,还是在念佛。

我们本宗依《无量寿经》的教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历代祖师大德都作斯示现。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不能错了方向,不能错了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净宗五经一论,无论依哪一部经都行。《无量寿经》现在流通的总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其中五种是原译本,三种:两种会集本,一种节校本,都可以,都是劝你念佛,不必去问哪个本子好,哪个本子不好。《金刚经》上说得最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佛说的。所以说每一个本子都好,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可以依哪个本子。只要能够念到功夫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你功德就圆满了。不必去怀疑,不必去分别执著,那个对於念佛往生是有障碍的。你要问什么障碍?你心不清净就是障碍,你不能够念到一心。《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这是往生的条件。要想到一心不乱,必须把分别执著放下,别人争论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知道争论,无论是胜是负,对於往生都产生了障碍。

清凉大师末后这一句话说得好,「为安众生,所以开示」。这个开示里面,就包含现身说法。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以种种不同的色身接引根熟的众生。这个根熟的众生不定在哪一道,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佛菩萨看得出来。什么叫根熟?听到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能行,这个人根熟了,他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第一对象。第二对象,有善根没成熟,佛菩萨为他示现,帮助他成熟,这就是为他讲经说法,劝导他,诱导他,这一生不能成就,希望来生善根成熟,这是第二类的对象。第三类,过去生中没修过,没有善根的;换句话说,佛菩萨讲经说法,他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於还排斥,这没善根。没有善根,佛菩萨也不舍弃,才真正与「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相应。没有善根是为他做善根,给他种善根,他见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听到说法的音声,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种善根。他不相信,不相信他也听进去了,阿赖耶识里头也落种子,这个种子多生多劫之后一定慢慢会成熟。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没有一个众生不度,真的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开导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的缘分无比的殊胜。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毫无疑问业力来的,我们是业报受这个身;虽然是业力来投胎的,还不错,过去生中我们的善根深厚,所以有这个缘分闻到佛法。闻到之后,能信、能解、能行,这就证明我们善根相当深厚。但是我们今天解得不透彻,行得不得力,虽然信,这里面还有疑惑,这是说明我们这三种善根有,但是不够厚。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重要,这一句说得太好太好了。如果我们这一生遇到的缘殊胜,这就是有好的同参道友,有好的修学环境,就能够弥补我们过去生中信愿行的不足,都把它补足起来,这一生就成就了,不必再到来生。

今天新加坡这个缘殊胜,我们的讲堂天天讲经说法,没有一天间断,我们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四事供养不缺,这一种殊胜的缘,自古至今都不容易遇到。我们今天遇到了,你才晓得这是多么大的善根福德。在这里头一切不要操心,万缘放下,一心向道,成就自己的道业。然后一定要知道报佛恩、报众生恩,天天念的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两句话要落实,那我们就有真实的成就了。这两句话天天口头上喊到,不能落实,我们这一生往生就有问题。我们接受佛恩,接受善知识恩,接受四众供养之恩,我们不懂得怎么报;只有享受,没有回报,这问题就大了,就严重了。

如何回报?真实修行就是回报。我念佛,念到将来能往生,这是回报;弘法利生是回报。所以回报不外乎两桩事情:第一个真实修行,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毫无疑惑,这是报恩。这个身体还在世间,随缘随分,弘法利生,这是报佛恩、报众生恩,四恩总报。只要能报恩,就能够拔济三途之苦。你们诸位看到,齐素萍居士修得不错,自己能够认真修行,又能够护持正法,她的父母在地狱里头超生了。从地狱超生到人道,不错了。这种感应给我们做了证明,功不唐捐,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这是天王给我们的启示,他的修学方法提供我们做参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