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0讲)  2000/7/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30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长行,第一句:

【复次善慧光明天紧那罗王,得普生一切喜乐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世喜乐业,皆因佛生」。这一个事实真相确实很少人能体会到,如果不是在佛法上有相当深度的体悟,很难接受这个说法,深入义趣的人,他听到这个说法会点头。为什么一般世间人难接受?主要是对於「佛」这个字的定义,没有透彻理解。我们听到「佛」这个名称,看到这个字,就想到佛的偶像,而不知道「佛」这个字的真正含义。佛是什么?佛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是什么?佛是见性之人。皆因佛生,都是从自性里头生的。明白这个道理,当然清凉讲的话你就肯定了。

『一切喜乐业』,一切喜乐业,包括世间跟出世间,真正欢喜。「业」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常生欢喜,这是从真性的流露。如果不是从真性的流露,那个喜乐是世间苦乐相对的乐,那个乐不是真的,所谓是「乐极生悲」,乐会变成悲,喜会变成恼,它不是真的。佛家讲的喜乐是永恒不变的,这叫真正的喜乐。我们怎么晓得经文是这样的标准?只要观察这一部是什么经?大乘圆教;修学、说法的是些什么人?法身大士。紧那罗王也是诸佛如来的化现,前面说过很多遍,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所以这个地方的标准,绝对不是世法的标准,而确确实实是大乘法的标准。大乘的喜乐不是感情的,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业,包括你的思想、你的言语、你的行为;换句话说,三业称性,他怎么不欢喜?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说的「法喜充满」,这个喜悦是从里面生出来的,不是外面境界的刺激。凡夫苦乐是由外头境界而来的,所以它不是真的,真的是从心性里头往外流。

『普生』,「普」是平等的意思,决不因境缘的好坏;换句话说,不会因环境的顺逆,也不会因人事的好恶,不受外界影响,内心常生欢喜心。这个要不属於自性,哪里能办得到?这一个法门也能成无上道,为什么?「喜乐业」必定是真正的善法,人要作恶,决定没有喜乐,作恶里面的喜乐,那是环境的刺激,不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流出来的决定是善业。连中国从前小朋友念的第一本书,《三字经》,开头就是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绝对的善,不是善恶的善,你要把它看成善恶的善,那就看错了,自性本具的德行。这个善就是儒家讲的「止於至善」,佛法里面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是这个意思。第二句话说「性相近,习相远」,这也就是讲习性。六道众生用习性,不知道用真性,这个地方是讲法身菩萨,他们用真性,所以世出世间一切喜乐业都是止於至善,都与性德圆满的相应,这显示出来门门皆成无上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真正学习不用妄心,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不用妄心,用真心,真心自然出生一切喜乐业。用妄心,那你所造作的业不外乎善业跟恶业,这相对的,善业生三善道,恶业堕三恶道,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因为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量窄小,只顾自己的利益,只顾这小小团体的利益,你的家庭利益,你的公司利益,你纵然得利益了,你很快乐,快乐当中有隐忧。隐忧从哪里来?你得利益,他没有得利益,不得利益的人眼睛当中看著你,处心积虑要夺你的利益,你又要想如何保卫你的利益,冲突就发生了,战争是从这儿来的。所以这个不是真乐,真乐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心决定没有界限,确确实实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虚空法界任何一个众生都不冲突。利益是共同的,利益不是自己独占的,是共同的,这叫真乐。这个乐里头决定不会起副作用,我们总要懂这个道理。

换句话说,修道之人,尤其是希望自己在这一生成就的人,你要不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十二个字彻底放下,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如来,你没有把握。什么人有把握?肯放下的人有把握,对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是利益世间一切众生,没有个人利益掺杂在其中。有个人丝毫利益掺杂在其中,就是夹杂不善,你的善业不纯。纯善之人决定得解脱,这是解脱的一个门径,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所以能够常生欢喜心,清凉讲的这句话意思很深很深。接著我们再看第二位:

【妙华幢紧那罗王,得能生无上法喜令一切受安乐解脱门。】

紧那罗这一类是帝释天的乐神,所以他带给人都是喜乐,乐神就好像国家的乐队一样,他是这个乐队的总指挥、乐队的领导人。干闼婆也是乐队,这是两个不同的乐队。他得的法门『能生无上法喜』,比前面的意思更清楚、更鲜明,这是同一类的。我们在这里看到「无上法喜」,就想到前面「一切喜乐」,必定也是一切无上喜乐,他是一类的。『令一切受安乐』,「一切」是平等的。前面善慧王讲「一切喜乐」,这里「一切受安乐」。由此可知,佛菩萨的心是多么清净,真正平等,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他们做到了,圆圆满满的做到了。他们用音乐、舞蹈,今天讲文艺,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众生。古时候这一类的艺术,都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

孔老夫子不仅是中国的教育家,他是全世界的教育家,我们在《论语》里面读到,他说「诗三百」,古时候诗,可以唱、可以表演,在舞台上表演,歌舞,「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它的乐章、它的内容、它的演奏是寓教於乐,歌舞里面内容是什么?内容是教化众生,教人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人明了业因果报的事实真相,教人断恶修善,教人破迷开悟。中国古时候,音乐、舞蹈、戏剧,内容是这个。这就是紧那罗王他们上演的,「闻深适神」,你看多了,你听多了,就在这里头接受教育,所以「法喜无上」

中国幅员这么大,在古时候交通不方便,古代这些帝王用什么方法教化老百姓?没有这么多学校,也没有这么多师资,用歌舞,哪个村庄上农夫、樵夫不唱歌?现在所谓是民族舞蹈、民谣,民族的歌谣,古时候就用这些,用唱歌、用舞蹈、用戏剧表演,用这个来教化众生。逢年过节,大家在休假的期间,休假期间接受教育。不像近代,近代这些歌剧纯是娱乐的,仔细观察它的内容,反教育,教人杀盗淫妄,鼓励人干杀盗淫妄,所以今天社会动乱。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什么?社会教育。大家不知道歌舞、戏剧、音乐、表演,这是属於社会教育,它教的是什么东西?现在没有人管,一切讲民主自由人权。民主自由人权名字很好听,结果是什么?世界末日。古时候真正有智慧的人、有远见的人,这些帝王、宰官他们用心良苦,对於这些社会教材的内容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保护社会的安全,保障人民的正知正见,好事情,不是坏事情。

今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新加坡政府还负责任,但是比古时候宽松得太多,没有从前那么严格的审查了。外地到这个地方来讲演、来演奏、来表演,内容对於我们这个地方,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的观念,是有帮助还是有损害?有没有从这些角度来审查?这就看政府对人民是不是真正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在这个地方体现到。清凉末后两句说得好,「终得涅盘,无尽安乐」。可见得紧那罗王的表演,确确实实是以「思无邪」为准则,用文艺的手段落实佛陀的教诲,这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现代大众传播非常发达,卫星电视,我们课堂的教学,永远上不了电视,什么原因?大家看到,你这一个画面,太呆板,叫观众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坐著,呆呆板板看一个画面,他们不耐烦,他们不能接受。电视台目的是在营利,营利必须一切恒顺顾客,一定要投顾客之所好。今天顾客好什么?好杀盗淫妄,於是极力表演这一类的内容,迎合顾客。小朋友生下来,眼睛张开就看到这个萤幕,「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社会的动乱不安,其来有自,谁造成的?从事大众传播有责任,责任太大了,整个世界人民的吉凶祸福、社会安危、国家存亡,这个地球有没有末日,都操纵在他们手上,都抉择在他们一念之间。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坚持断恶修善,这种人少了,很难见!

我们这一次在古晋弘法,看到古晋丹斯里・李金友「别庄」,他虽然是个营利机构,他坚持素食,坚持不杀生,你住到他的酒店,一律是素食,你不愿意吃素食,你可以到别家去住,这个酒店供养你的纯粹是正法,不是正法的这个酒店都不要,我们看看他这个酒店将来有没有生意、有没有顾客?这个坚持好,人都想得个美名,将来住他酒店是正人君子,都是好人,都是有慈悲心的;觉得他那个酒店住不惯,住其他的,那就不是正人君子。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以匡正社会风气为目的,这个老板是佛陀,员工是菩萨,不是凡人,这值得我们赞叹,值得我们宣扬。

现在这个社会所谓是黄色、黑色的东西,他那里面全部没有,电影里头不播这些东西。他里面也有小型的电影院,播什么?播宗教节目。所以他现在非常欢迎我们提供他,因为我们这边每一个星期天,各个宗教在这里讲经说法,我们要把这一些录像带提供给他。他标榜的三条,住在他的山庄,他提供最新鲜的空气、最清洁的水、最健康的饮食,素食,他的蔬菜全是自己种的;我上去之后,再给他加一条:最清净的心。这个山庄是菩萨道场,到这里面住,无论时间长短,都受到「思无邪」的薰修。长期在这个地方居住,接受这个薰陶,那就像清凉所说的,「终得涅盘,无尽安乐」,从无上的法喜,你会得到永恒的安乐。「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灭」,灭烦恼,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灭尽了,叫做涅盘。再看第三位:

【种种庄严紧那罗王,得一切功德满足广大清净信解藏解脱门。】

这一句在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所谓是「人无信则不立」,中国几千年的教学,这个字看得很重。人与人往来,一定要讲信用,要守信。庄严王『得一切功德满足广大清净信解藏』,这句话怎么讲?「得一切功德」,这一句是总说。「一切功德」是圆满功德,圆满功德是谁得到?如来果地上才圆满,等觉菩萨还欠缺一分,还不能叫圆满,「一切」是一个都不漏,圆满功德。圆满功德从哪个地方得来的?从「清净信解」,我们今天要学。我们学习里面最大的障碍,我们对佛法、对圣贤教诲信不信?不能说不信,但是信心不清净,有疑惑。解不解?不能说不了解,解得不透彻,所以不能够落实,实在说也不懂得怎样落实,这里头就有障碍,疑虑重重。

这问题怎么解决?学得不够,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广学多闻,多闻去疑。我们要不能够广学多闻,那怎么行?广学多闻有两个意思,对初学的人来说一门深入,扎根。我们今天颠倒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个世间有些人说,做学问要像金字塔,金字塔怎么样?底大,慢慢慢慢再小。我的看法,死的,为什么?到尖端不能再向上了,死的。在中国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教育,像一棵树一样,活的,它不是死的。它是先从根,慢慢再博大,跟这个恰恰相反。首先教你一门深入,这个教学教了几千年,在中国发挥了无比的大用。

我常常想中国从汉武帝制定教育政策,两千多年来改朝换代,唯独教育政策始终不变。蒙古人入主中国没有改变,满清人入主中国也不改变,你们想想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许许多多制度都随著朝代的转移来改变,唯独教育政策不变?圣贤之道,超越时空。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说,二十一世纪的问题麻烦,解决之道,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现在英国学校教科书有佛经,从小学、中学、大学课程里头有佛经,这是受汤恩比博士的影响。真正有学问的人,他明白、他懂得,这人有认识了。

我们学的人要怎样才能学得成功?自古以来,古人遗留下来的教诲,四个字:「尊师重道」,你才能够契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成就大小,关键的因素决定在我们自己对尊师重道的成分,我们能有几分,就能有几分成就。这个道理要懂得,绝对不是老师要求你尊敬;老师要求学生尊敬,这个老师不是好老师。这里头有大道理,所谓是「诚於中而形於外」,唯有诚敬才能接受大法,你内心诚敬,外面一定有所表现。所以老师观察学生,这个学生恭敬,对老师恭敬,对同学恭敬,对一切办事他都很认真、都很恭敬,这是个法器,这在传道里面是被选择的对象。对老师、对同学、对一般大众毫无恭敬心,做事情不认真、不负责,这不是传法对象。

古时候教学,教尊师重道是父母,父母天天教导,父母做出榜样给你看。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小朋友看不到了。我这个年龄上过私塾,我上私塾大概只有两、三个月,看到这种表演。七岁的时候,也记得事了,私塾设立在祠堂里面,当地的一个祠堂,老师带了十几个学生,学生不多,我父亲带我去上学,在殿堂里面见面。这个祠堂有一个大堂,大堂通常是祭祖的时候用的,这个时候大堂里面供一个大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神位,首先向孔夫子的牌位行最敬礼,那个时候的礼节是三跪九叩首,要行大礼;我父亲在前面,我跟在后头。拜完孔老夫子牌位之后,请老师上座,我父亲带著我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礼,我们作小朋友看到父母对老师这样,我们怎么敢不尊敬?再送上礼物给老师,那个时候没有学费的,上学不需要缴学费的,家长送礼物给老师。看你家境的环境,你家境富裕礼物多送一点,家境清寒少送一点。所以老师绝对不会说是有收学费的,没有这个道理!因为这不是买卖,这是传道。这样尊重!

过去我们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学了也有几年,我也出家,也在外面讲经,佛学院教学了。有一年「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合办了一个佛学研究班,它叫「内典研究班」,修学期间四年,跟研究所一样,学生大学毕业。对於佛学很有兴趣,大学毕业,专门在这里学四年。这个班经费是美国沈家桢居士支持的,在当时开这个班经费总共台币四百万,沈家桢居士拿三百万,台中莲社一百万,每一年的开销是一百万,四年,只办一届。老师设定一些课程,同时请了六个老师。六个老师,除李老师自己之外,其他的五个都是他的学生,也包括我在内。开学的那一天,因为这是佛学班,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后,请老师上座,李炳南老居士代表学生家长,让我们五个人坐在上面,李老师带著这一群学生在下面顶礼三拜。诸位想想,我们要不认真努力教学,怎么对得起老师?这是古礼,表演、教导我们要懂得尊师重道。实在讲这是给老师的压力,你要不认真、不努力教学,你对不起学生家长,你对不起学生。如果他对於道业不太尊重,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大家混日子就好了,可以不认真。所以师道在这个时代已经亡了,没有了。孝道没有了,师道哪里会存在?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

过去有很多人问我,佛法怎样推动?首先推动孝道。早年有一些法师到美国去弘法,有些跟我很熟,来问我如何在外国推动佛法,我跟他讲不要建庙,建祠堂,首先推动孝道,孝亲而后知道尊师,人不孝父母怎么可能尊重老师?没有这个道理的。不孝父母而去巴结老师,那他一定别有作用,居心不良,不正常。今天我们看这个社会,中国、外国,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天下焉能不乱?社会怎么可能有秩序?古时候作官贪污是耻辱,现在作官贪污是荣耀,显出自己有本事,「你们都没有我贪得多」,社会大众普遍赞扬,这还得了吗?广大社会,大众传播的教学鼓励人贪,还说「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换句话,人要不贪,社会就没有进步,鼓励大家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每一个人都贪,就会发生冲突,冲突到最后就导致天灾人祸。

灾难的根源,从贪、瞋、痴来的,佛说这叫「三毒烦恼」。哪有贪瞋痴会带给一切众生快乐,会带给众生幸福?没有这个道理。他带给你那些,那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刀头舐蜜」,甜头有一点,后面的损失太大了。利刀锋刃上涂一点蜂蜜,你用舌头去舔,甜头是尝到了,舌头没有了,被割掉了。由此可知,贪瞋痴推动社会,就是刀头舐蜜。后果是什么?许许多多预言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推动这个教学,推动这桩事,佛在经上早就说得很清楚,三千年前就讲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是邪师?凡是推动这样教学、传播这种教学,都属於邪师,太多太多了,所以佛说如恒河沙。於是他对这个产生信心,圣贤之道没人讲,讲了也没用,没有人相信。

今天人为什么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为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教育的问题,没有人教。我们今天能在这个地方展开经卷,我们还能说说,很不容易!你走遍全世界,像我们这样一个小道场,你能找到几个?今天不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走遍全世界,你能找到几个道场?然后你才知道这个问题严重。我们今天是极力的希望,正法道场能够在社会上多几处,可是问题正如古德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去讲?谁肯发心去讲?讲的人要具备什么条件?舍己为人。今天社会人之所好,我能够不好,人所不好的,我能够好,这才行。烦恼习气不能放下,纵然讲,效果不大,但是讲总比不讲好。要能产生效果,这个效果第一个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自己得度而后才能度人,这一定的道理。自己要得度,常讲是一个好方法,为什么常讲?每天亲近佛菩萨,你展开经卷,你看佛菩萨的思想、佛菩萨的言论、佛菩萨的行持。天天不离开,天天在学习,果然长时薰修,它就产生效果,就自己不知不觉,所谓的是「潜移默化」,会契入佳境。这个道理是从前章嘉大师传给我的。

自己是个业障深重凡夫不怕!怕的是不好学;只要好学,都能有补助。我算是比较幸运,小时候的基础太薄了,我的增上缘也不错,生活在苦难之中,生活非常艰难,痛苦不堪,所以在这个世间没有人帮助,一定要靠自己独立,那就不学不行。生活环境告诉我,必须要认真努力学习,我们在这个世间才能活得下去,所以这是属於逆增上缘。如果年轻生活过得很富裕,对这个没兴趣,佛家常讲「富贵学道难」,不会认真努力去修学了。

中国大陆有一些同修到此地来参访,看到我们这边的生活,他们都很叹息!他说:这样的生活能有成就吗?生活过得太好了。也来跟我谈过,我说:我不管生活,我只管教学,生活是李木源居士的事情,你们去跟他谈去。像这些地方实实在在的,与我们道业成败有密切关系,最要紧的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确确实实要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如果烦恼习气不能克服,淘汰的比率很大。在这个世间,我知道有真正好学、苦学之人,不在此地,所以我们用网路来传播,用录像、用VCD来传播。因此这个讲堂虽然小,听众不少。听众,外头人估计告诉我,至少也是在百万以上。我相信这么多人当中,决定会有真正好学、真正克服自己烦恼、真正有成就的人。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小道场,还是非常认真努力在讲解,不是看眼前这些,眼睛看不到的,这不是鬼神,这是许许多多在那里修学的众生,他们在网路上、在VCD上所看到的。利用现在科技的方便,传达我们修学的讯息,希望人人都能得「一切功德」,都能够「满足广大清净信」

「信解」后面加个「藏」,这个意思更深。清净信心,大开圆解,这才能称为「藏」,藏是像仓库一样。这个仓库里藏的什么东西?藏的清净信心,藏的清净圆解,它起作用的时候就是「一切功德」。所以我们的修学关键在「信解」,在现前首先第一对於经典要有信心。前天有一位同修送一篇文字给我看,是郑松音居士写的。郑松音居士我跟他见过两次面,在上海,他写的是关於夏莲居会集本的看法,写得很好,说明如果有人说经本不可以会集,他说这个没有理论根据,说这个话没有理论根据。他说,会集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必须通宗通教,真正有修为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做不到。印光大师对从前会集本的批评,不是批评不能会集,是批评会集的人改动了经本的原文,他是批评这个。夏莲居居士这个本子,没有改动原文一个字,那这就值得赞叹,他这个说法很正确。这一篇文章确确实实能够帮助许许多多听信一些批评的人,心地动摇,会有一个安定的帮助。我不知道我们这一次的《佛陀教育杂志》里头,有没有刊登这一篇,如果这一期没有的话,希望下一期能把这篇文字刊登出来。

第一个要相信法,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之前,传给后人的四依法,头一条就是「依法不依人」。我们对於佛的经典要具足清净信心,对於翻译经典的人决定没有疑惑,我们才能得到利益。经典里面很深的部分,自己一定要认知,是我们自己理解力不够,不能深入,决不是翻译有问题。佛经,我们常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能不能契入就在清净信解。具足清净信解之后,最重要的是落实,要把它做到,要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落实在自己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这叫行。信解后头要行,我们才得受用。如果我相信,我也理解,我不肯做,那有什么用处?你的清净信解都等於白费,生活依旧随顺烦恼习气,那有什么用?还是继续不断去搞生死轮回,这叫白学了。

古人勉励我们,「解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你解得再多,总不如老老实实修行的人,这个事实非常明显。讲经说法的法师,信解具足,很多人不能往生,继续搞轮回,不如乡下这些老阿公、老太婆,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都不放松,他往生的时候瑞相希有,那就是人家「行得一寸」;讲经法师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无济於事。所以解贵在解行相应,要跟行相应,解在行中,你才得利益;行在解中,解行不二,这样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佛菩萨的境界就是此地讲的『解脱门』,「解」的什么?解六道十法界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解除;「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这叫「解脱」「门」是方法、是门径,庄严王提供我们这个方法,「广大清净信解」,提供这个方法,希望我们也能够从「广大清净信解」里面获得解脱。那获得解脱,你要不落实,这是决定办不到的。落实一定要做出来,做出来不但自利,实在讲是度化许许多多众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人不知道尊师重道,李炳南老居士表演给我们看,率领学生,他代表学生家长行古礼,做给我们看,我们见到了。非常可惜,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录像机,没有把这个镜头录下来,这是非常希有、珍贵的镜头。

我们再来看看,十月份我们的「培训班」开学,有这么个机会可以表演一下,我们要做,这是教学。李木源居士跟我可以代表同学家长,我们举行真正拜师礼。你们老同学都是老师,你们十位老师上座,我们恭恭敬敬在底下礼拜,当老师的人不能客气、不能谦虚,不能说「一拜就可以了」,不可以,一定三拜。从我们本身做起,要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让社会大众觉悟,一个年轻人是怎样成就的,不是偶然的。父母什么样的态度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儿女?决不是放纵,决不是轻慢师长,轻慢师长是糟蹋自己的儿女,伤害自己儿女,今天几个人懂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