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四讲)  20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4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第四句:

【净华严髻身众神,得身如虚空周遍住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相即无相,故如空遍住。空非独虚,亦遍於色。住非分住,一尘亦周。如芥子空,即不可尽。身与法性,不可分故。」注的意思很深,所以清凉《钞》里自己也有解释。我们从经跟注合起来学习,先看菩萨的德号,这些名号都是显示身众神的德行。

『净华严髻』,「华」在佛法里面都是表因行,华既然净,也就是说你的行净,你的果报当然净,这是一定的道理。清净就是庄严,髻是头顶上的发髻,代表最高、明显,表高显之意;换句话说,要修清净的善因,你才能得如来圆满的果报,名号里头含有这个意思。「净华」具体而言,华表因,菩萨的因是六度,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六度、四摄。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种,这都是讲纲领、讲原则。怎么样这三种施在一桩事里面就圆满?《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行门里面含摄一切行门,一切行门不离一门。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任何一门都如是。

从大经里面我们真正体会到,发心一定是普利众生,像前面所说的「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这个心不能有刹那际的中断,这才是真正菩萨,昼夜不舍,而且生生世世都不离本愿。那我们要问,我们与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布施什么?什么最重要?经上讲得很清楚,布施欢喜。我相信大家见过许许多多的寺院道场,你一进山门,头一个见到的是弥勒菩萨,第一眼见到的。弥勒菩萨坐在那里干什么?布施欢喜,他就是教我们这个;对於一切众生,善人恶人,一律平等,「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为什么?凡夫看人从相上看,相千差万别,你很容易起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凡夫习惯,这就是烦恼习气,总是随顺烦恼习气。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他看一切众生,他随顺法性,法性是清净的,法性是平等的,法性是真实的,法性是永恒不变,具足三个大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一切众生平等,十法界平等,那个欢喜心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真欢喜!弥勒菩萨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先修这个布施。这布施里头三种布施具足,相好,欢喜的相很好,那是属於财布施;相好里面充满了智慧,是法布施;相好里头充满了慈悲,是无畏布施。诸位想想对不对?我们有没有学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面对九法界众生,微微一笑,三种布施圆满了,这是净华严髻神,示现的是弥勒菩萨。

他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身如虚空周遍住』,这个法门好、殊胜。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相即无相,故如空遍住。」只有空才是周遍法界,我们的身怎么能周遍?再跟诸位说,诸佛菩萨的身是周遍的,周遍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很多。正报是毛孔,周遍法界,佛常常讲「坐一毛端里转大法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来在毛端,我们的汗毛尖端,是正报最小的。「转大法轮」是什么意思?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听众是尽虚空、遍法界里面的有缘众生。这一毛端多大?这一毛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看不出来,你有障碍。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清楚他明了,为什么?毛端称性,性没有大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毛端没有放大;佛的道场,虚空法界没有缩小,这叫小大无碍,这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个境界其他经里头没有说,《华严》独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大师讲得好:「相即无相」。身是相,毛端也是相,《金刚经》上说一个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时候你要觅形相了不可得,你就觉悟了。原来这个形相就是虚空、就是法界,原本就是圆圆满满的。你以为这个相是真的,你完全错了。这个说法很不好懂,难道所有一切色相都是假的吗?你要说假的,佛摇头,你说错了;你要说真的,佛也摇头,你也错了;你说亦真亦假,非真非假,四句百非,你没有见到真相。为什么?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真正放下了,真相大白,你就见到了。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用的名词叫「真空妙色」,真空跟妙色是一不是二。身是色相,用现代话讲,科学家讲的能与质,说到一个彷佛,还不是佛经里头的意思,但是很接近了。

质就是物质,物质是相。现在科学家懂得,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能变现的,能它确实存在,它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称它为空。我们今天讲光、讲电,实在讲还是物质;电跟光从哪里来的?还是从能变现出来的,它还是属於物质。佛学里面讲科学讲得很精致、讲得很微妙,非常可惜这些大科学家没有读佛经,我相信他们如果有这个缘分,中国人讲有这个福分,能够闻到佛法,我相信他们比我们聪明,悟性比我们高,他们的成就一定也高出我们很多,这些都是我们能肯定的。

能可以变成质,质可以变成能,能跟质可以交换、可以互相转变,就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质跟能是一不是二,能周遍法界,质又何尝不周遍法界?本来就是周遍法界。现在在此地聚集成一个形相,缘聚则现,缘散则灭,这是佛通常跟我们凡夫讲的,随顺俗谛而说,我们能懂,佛要说真话我们就不懂。真话是什么?我们这个色身色相、毛孔,这个色周遍法界,我们不懂得;我们这个身周遍法界,我们也不懂得。佛说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我们凡夫的相,依正庄严,这个「凡夫」可以说到九法界;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外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叫外凡,为什么?都没见性。佛这个说法不但我们没有法子理解,四圣法界里面的圣人也不懂,谁能够懂?超越十法界的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佛跟他们说,他们懂得、他们明了。为什么?他入这个境界了。我们只是常常听到,大乘经里面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一体,它是一不是二。证得这个境界,我们通常称法身菩萨,他证得了清净法身。什么是清净法身?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是自己,这个时候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慈博爱。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爱护,那个爱护就跟爱护自己的头目脑髓没有两样,那是真爱;对於恶道众生也是这样清净平等的热爱,热爱当中怜悯恶道众生。为什么怜悯他?他迷失了自性。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他迷失了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他不知道。

迷失了自性,这个自性就变成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称为烦恼。迷失了自性是烦恼当家,妄想当家,分别当家,执著当家,这个麻烦大了,把一真法界搞乱了。告诉你,不是一真法界真的乱了,是你自己乱了,一真法界怎么会搞乱?自己乱了。这个乱了麻烦就大了,随业受报,乱了之后你的境界是业报变现的,「唯识所变」,把「唯心所现」的境界就在里头改变,改变的时候,你自己在里头受用,六道三途是这么来的。所以佛把这个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从心想生」,也就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无有一法可得。永嘉大师《证道歌》里头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宗门里面常讲「粉碎虚空」,都是说这个意思。所以身确确实实等虚空法界。然后我们不难想到,我念念为虚空法界众生服务,不是一个空话,不是一个空想,是实质的。怎么服务?随顺法性就是服务,随顺性德就是服务,周遍法界。

性德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是性德的总纲领,慧是自性般若,戒是自性的解脱,定是清净法身。所以我们要想明心见性,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佛告诉我们,随顺戒定慧三学,你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无量劫来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真的是久远劫都堕落在六道轮回。佛在经上有一句很感叹的话,对我们的批评:「生死疲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永远在干这个傻事情,不觉悟。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轮回、生死疲劳是梦中的事,《金刚经》上说得好:「梦幻泡影」。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醒悟过来,不再干这个傻事,不再随顺烦恼习气?起心动念为九法界众生,这就不随顺烦恼习气。

烦恼习气是起心动念是「我」「我的家」「我的名闻利养」,这是迷,这种思想永远不能够脱六道轮回,永远生活在烦恼之中;换句话说,你活得很辛苦。即使你过去今生修积大福报,你在这个世间做大官、做帝王,发大财,聚集亿万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自在;换句话说,你一生当中没有快乐,也就是古德常讲的「贵而不乐」,做了帝王、做了将相是贵,生活不快乐;「富而不乐」,你聚集再多的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乐。这样的人生远远比不上贫而乐、贱而乐,贱是什么?没有地位,贫民,在社会上一点地位都没有,他快乐;贫是没有财富,生活非常清苦,他有乐。他乐的是什么?道,他随顺法性。

这两三年,台湾翻译了一本书,描写澳洲土著的,书名叫《旷野的声音》。澳洲土著,贫贱到了极处、到底了,一无所有!晚上睡觉是露天,睡在地上,只有一块兽皮,一半垫一半盖,他们快乐。这本书我看过,为什么他这么快乐?他随顺法性,在这个世间确实是来游戏的,来观光旅游的、来玩的,真正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两句话他是圆满的、百分之百的做到。如果你与人有争有求,你的生活当然就苦;换句话说,你过的不是真正人的生活,你过的是迷惑颠倒的生活。他们懂得身如虚空,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要从念头上转,起心动念把我们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在一起就是的,把我们的身扩大到国土众生,这个国土是刹土,我们今天讲的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系里头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的身跟这些星球合而为一,跟这些众生合而为一。

佛不是讲过吗?「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能常作如是观,跟诸位说就是《华严经》里面修行的妙法,叫「入法界观」。你常常这样想,自自然然身心都了不可得,身心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合而为一。想久了,这个事情真的就变成事实,那你就成了法身菩萨,这是大乘法里头的微妙法门。如果实在不能,还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比这个法子还要巧妙,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生到净土就是生到华藏,生到净土就是法身菩萨。这个法门妙极了,所以蒙十方诸佛赞叹,一切如来提倡。众生如果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一生当中肯定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清凉注解里面讲「空非独虚,亦遍於色」,说明空跟色确实是一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空不是无,什么叫空?什么都没有叫空,这叫「顽空」,这是错误的。空能现色相,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法子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佛经上常常举比喻,而且这个比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佛经上讲得最多的是如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试问问梦中有没有色?有!刚刚睡醒的时候,想想昨天晚上的梦,清清楚楚的,那色在哪里?不要说你梦醒了这个色没有了,正在作梦的时候色在哪里?我们多多去想想、细心来观察,然后你就会觉悟到,我们现在实在是在梦中,这一点都不假。人生如梦,人生确实是个梦,《金刚经》上讲的决定没有错误,「如梦幻泡影」。这个梦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跟你讲真相是刹那际;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存在,怎么能遍虚空法界?不存在它才能遍虚空法界。

佛法里面讲的「不生不灭」是讲相,那不是讲性;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是妙色,妙相庄严。它的真相是什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都是形容事实真相。我们初听佛法,听了一头雾水,根本不懂,不要紧!多听。这部《华严经》从头到尾,这些话可能要讲上几百遍,你要真有兴趣、真有耐心,你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听过一遍,你就觉悟了;纵然不觉悟,也到觉悟的边缘,会带给你真实、幸福、美满的人生,你这一生没有空过。然后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决定得生。为什么?这一部《华严经》听下去,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部《华严经》听圆满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你能够把这部经听圆满,就是证明你有善根福德。听圆满之后,你的善根福德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因缘,是你遇到净土这个机缘,你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本经吉祥云比丘为你示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劝导你移民极乐世界。你要是能信、能愿、能行,你就功德圆满了。所以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这话说得有道理,这部经最后是归净土的。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里说「空非独虚,亦遍於色」,我们要能懂这个意思,《心经》完全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

下面这个注子是「住非分住」,不是说我住在这里我就不能住那个地方,这就叫「分住」,入华严境界,住是周遍的。底下举个比喻说:「一尘亦周」,尘是微尘,周是周遍法界,一尘亦周。他举个比喻,在经上佛常讲的,「如芥子空,即不可尽」,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那么一点大的空,空性周遍,不可穷尽。性周遍,相也不例外,相是性显出来的,唯心所现。「身与法性不可分故」,这个总结结得好,你懂得身与法性不可分,你就要知道一切现相跟法性不能分。性相一如,理事一如,因果一如,无有一法不如,这才能见性,这才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才能够稍稍体会得《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契入这个境界,跟诸佛、法身菩萨可以说非常接近,世出世间一切法还会放在心上吗?

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凡夫芝麻粒的小事情都放在心上,严重的分别执著,坏了自己的大事。法身菩萨了解事实真相,即使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随类化身,随心应量,痕迹都不著,所以他得大自在。他给我们呈现的是游戏神通,我们世间人对他的看法是游戏神通;在他自分上说,得真解脱、大自在,自性里面的般若、解脱、法身圆圆满满,在点点滴滴里面示现出来。我们实在讲粗心大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知,我们的病多重多深!这个病就是迷惑颠倒、分别执著。今天晓得病根了,就应当把病除掉,学净华严髻神,要真正知道这个身之理与事,都是如虚空不可得。

诸位同学,请看身众神第五句:

【无量威仪身众神,得示一切众生诸佛境界解脱门。】

这一尊身众神提醒我们、教导我们威仪重要。佛家常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就是『诸佛境界』。菩萨为一切众生作如是的示现,实在说这就是戒行圆满,这从因上说的;戒德圆现,是从果上讲的。戒德圆满显现,就是诸佛境界现前。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感觉到力不从心,心里头真的是有善愿,就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在我们初学忽略了戒律。谚语有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话什么意思?初心可贵,初发心的时候,成佛有余!发心是真心,而且发心勇猛;学久了学疲了,就是经论里常讲的疲厌、疲倦,厌倦了,佛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一年,那个一年没有认真学,没有学好,以后一生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再也回不到那个初心。菩萨成佛怎么成的?没有别的,永远保持初心而不退转,这个人一生成就,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是对什么人说的?懈怠懒散的人说的,他不能成就。

真正是勇猛精进,无不是一生成就。《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示范,一生圆满成佛;《法华经》上更殊胜,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不是人道,八岁是童年,不是成人,童女!什么原因?保持初心。我们今天难,怎么劝都没有用,但是又不能不劝;不劝我的责任没有尽到,劝了你不听,责任是你自己负,这里面因果分明。我们做这一桩事情,那就得要尽职,要尽到责任,一定要讲清楚、要讲明白。尤其是年轻的同学们,发心要学讲经的,无论你是出家身分或是在家身分,发心讲经都称为法师;「法师」,这两个字怎么讲?依法为师。换句话说,首先我们要做到。从哪里学起?从威仪学起。威仪在哪里?沙弥戒里面给我们列出的不算多,二十四门威仪。你要想成佛、要想作祖,你不从这个地方认真学习,你的愿望就落空,你的愿是虚愿,永远不能够兑现,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在《沙弥律仪》里讲过,「不学小乘而学大乘者,无有是处」,这两句话我们懂不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小乘法在中国隋唐初期,曾经流行过短暂的时期,唐朝中叶以后,小乘教就不兴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懂得,在中国儒跟道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都有儒学的基础、道家的基础。诸位要知道,道家不是道教,有老庄的基础、有孔孟的基础,入大乘没有问题。现在儒跟道没有了,小乘也不肯学了,一入门就想学大乘,学一辈子,学得四不像。果报到哪里去?大多数都在三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仔细观察你就明白了。因此学佛不能不重视戒律,疏忽戒律什么都学不成。

戒律从哪里学起?印光大师真正是慈悲示现,特别怜悯这一个时代的四众同学,老人家以身作则,教我们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入手。敦伦是什么?就是六和敬。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要和睦相处;伦也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不是要求别人对我,要求我对别人,我对自然生活环境,我对天地鬼神,这是敦伦,要和睦相处。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事不习惯,这四个字就不能落实。尽分就是持戒,要尽我们自己做人的本分,我现在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分,自己在这个世间从事什么行业,你要尽本分、要尽职责。我们今天的身分是出家佛弟子,出家佛弟子这个行业,干什么是我们的本分?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一生所为的就是本分。

释迦牟尼佛待人接物、奉事诸天鬼神、十法界众生,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本分。他的身分我们很清楚、很明了,终身从事於社会教育。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地区、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教导,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干这个。更难得的,他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生活极其简单,一生表现出的威仪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为人和蔼可亲,人人看到他生欢喜心,连动物、植物看到他都生欢喜心。这是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充满了虚空法界。威仪是性德自然流露,以戒行威仪供养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展现出诸佛境界,我们要明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怎么劝我们也很不乐意去学习;果然真正明了,你就会很喜欢学习,真的如《论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乎」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法喜充满,你真的得快乐、真的得自在;「时习」是时时刻刻落实,把你所学的东西统统落实,习是落实,真的做到了。

我们从哪里做起?净宗同修,我提出修行的五个科目,我们下手之处。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从这里下手。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接著「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所以把亲跟师首先端出来,孝亲尊师。不孝父母、背师叛道,哪里会有成就?不但没有成就,罪过就重了,这个罪业等於无间业。孝亲、尊师、慈心怎么落实?落实在十善业,换句话说,落实在《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就是这四句广说,这四句是纲领,《十善业道经》讲细目、讲细行。不能够完全落实在十善业,这一福就没有了,你还修什么行?无量无边的行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

心里头有十善,念头里头有十善,行为里头有十善,这就是世尊在经上讲的昼夜常念十善、思惟十善、观察十善,我们修行才有基础。把这四句真正做到、真正落实,念佛求生净土,我说得很多,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修的是小福报,人天小福,所以你是凡夫,你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再把三福第二条做到,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无量威仪』身众神,具体说明这一条的经典。我举的是《沙弥律仪增注》,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课程。《沙弥律仪增注》你要是不懂的话,你要是做不到的话,这一条第二福你没有。第二福是二乘福,真正做到了,一生持戒,不犯威仪,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你升级了,不在同居土。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显示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地藏经》的道理懂得了,地藏的行法你落实了,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你三福都具备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法的启蒙教科书,「地藏」我们称它为心理建设,心地,心地里面的宝藏就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三部经典是我们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禅也好、密也好、净也好,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舍掉,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假的,一事无成。新加坡培训班的同学们,如果不是以这个为基础真正深入、信解奉行,你在培训班学教,你也学不好;纵然能讲一点,不免堕落名闻利养,帮助你趣向三途,不是佛道。以这个做基础的,那是真正佛道。所以我们学佛,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这一桩事情重要,一定要发心认真努力的来学习。《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增注》《地藏经》过去都曾经讲过;《沙弥律仪增注》我记得好像没有录像,有录音带,同学们可以做参考。

先学《十善业道经》,不要躐等,你的修学进步就很快。不要同时学三样,一样一样的学习,务必要落实,要真正做到。落实十善业道,你是人天里面的好人;落实《沙弥律仪》,你是出家众里面的好人;落实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你是菩萨里面的好人,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有你一份,你不学怎么行!我们自己这样修行,诸位要晓得,就是示范一切众生,自行化他在里头,我们要做给九法界众生看,让这一切众生看看佛的威仪。佛的威仪在哪里?从我们身体上表现出来。佛的境界从我们心地上、心波上表现出来,从我们言行上表演出来。为人演说,演就是威仪的示现,可见得威仪的示现不是为自己,是慈悲度世,是庄严世间。

我们最近这几年在各处讲经弘法,我们用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这个意思,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虽然是身心清净一念不生,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好:「威仪施化,无心顿现。斯即佛境,难以言思」,这几句话说得好!我们不是有意装模作样,功夫已经到了纯熟、自然而然,没有丝毫造作的痕迹在里头,我们通常讲学佛学到家了。初学的人总是有心在造作,装模作样;到家的时候一切纯熟,一切都自然。譬如十善业不杀生这一条,对於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丝毫伤害它的念头,自然了。极其小的动物,蚊虫蚂蚁,它来干扰你,也没有丝毫伤害它的念头,真做到!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看蚊虫蚂蚁,蚊虫蚂蚁也是佛菩萨,跟它可以沟通,彼此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人真做到了,很有成绩,来告诉我,佛在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不虚!

所以我们做给众生看,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师大德。我们的样子不好,形象不好,威仪就是形象,让别人看到起厌恶的念头,我们就对不起佛菩萨,给佛菩萨丢人,让众生造业,我们有因果责任。他对三宝起轻慢心,言语行为上有侮辱、有误会,我们造成的,不可以说我们没有责任,那就错了。凡事要如孟夫子所说的「反求诸己」,回过头来想自己,自己是如何引发别人对我们的不善的观感?回头多想想,然后你才能发现,发现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觉悟了。悟后起修,修正,把我的错误修正,那叫修行,那叫功夫。

一个人不知道反省,怎么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过失,不能够立刻改正过来,那就不是修行。你错误的行为没有修正过来,佛法里面所说的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一毫一分都得不到。得不到事小,你对於社会、对於一切众生不良的影响,这个事情大了!使我们不能不想到古人谚语里面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是对我们当头一棒,我们造的是什么业,自己一定要知道。你看看这个世间,善心学佛的在家同学很多,真正修行得很好的、很如法的这些同修们,生活状况都不好,他们能够省吃俭用,到道场来供养。我们在这里享受,凭什么!古大德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我们大概早已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以为是应该受的供养,饭菜不如意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

我们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时候,介绍安世高,这是译经的大师。他的神迹很多,[共+阝]亭湖的龙王是他过去生中的同学,两个人都是出家人,都是修道。安世高精进努力,他这个同学就是因为托钵托的饭菜不好,心里难过,就这么一点点缺陷,堕畜生道,当龙王去了。因为他在修道的时候明经,是讲经说法的法师,所以他有智慧,有智慧就变成神,这个神很灵验,那是过去讲经的福报;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的缘很广,信徒很多,周围一千里路的人都来拜他,香火鼎盛。但是当了龙王,毛病习气更严重了,稍稍得罪他的他就瞋恨,累积的瞋恨,死了以后必堕地狱。我们想想我们能跟他比吗?明经好施,这一项比不过他;接受供养不如意,瞋恨心超过他太多。他死了以后当龙王,我们死了以后干什么?恐怕是[共+阝]亭湖里作小鱼、作虾米,没有福报。

古人这些事迹,我们看了能不警惕吗?疏忽了戒律,疏忽了威仪,不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过失。都以为自己没有过失,一天到晚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过失,这还得了吗?我在讲席当中曾经提过,两种人没有过失,一种是如来没有过失,真没有过失;另外一种是狂妄的人没有过失,愚痴到极处,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习以为常,养成习惯,不知道那是过失,你跟他讲他也不会接受,转过头来还恨你、讨厌你。所以六祖大师讲得好,遇到这种人合掌令欢喜,不说他的过失,他是愚人。绝对不是佛不慈悲,而是他自己有业障,他不能够接受善法,道理在此地。

佛法当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话是佛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真实说,真正是慈悲。方便里面讲「不度无缘之人」,是根没有成熟,也就是说他不接受,不是佛不教他,佛非常热心,他不肯接受有什么法子?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但是佛总是慈悲,根熟的帮助他这一生作佛,往生净土就是作佛;没有成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善根增长,你看佛多慈悲!确实是普度,平等的普度,度众生而不著度众生的相。

示现威仪,像清凉大师所讲的「无心顿现」,有心现是菩萨境界,无心顿现是佛的境界。这个地方讲得高:『得示一切众生诸佛境界解脱门』,由此可知,这就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无心顿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自自然然把佛陀的教诲全部从自己的身行威仪上表演出来了。为人演说,著重在演。我们常常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自然表演出来,没有一丝毫做作的痕迹,这就是「诸佛境界」,这就是菩萨的生活,过菩萨的生活。

袁黄听云谷大师的开示明白了,他原来的号叫「学海」,把学海改成「了凡」,了是明了,明了之后不愿意再作凡夫,他要去作圣人。他学圣人还没有学到家,发心还不够圆满。诸位同学沐浴在如来大法之中,不能不发心,一定要遵守经教上常常教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必定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的果报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