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九讲)  2002/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9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众表教:

【其一切法胜音菩萨,了深法界,生大欢喜。】

往下总共有十句,显示菩萨教化的德业。「主教是宗」,主持教化的这个人,就是『一切法胜音菩萨』。在这十句里面,就把「一切法」这个意思圆满的显示出来了。十句,清凉做两种解释。前面一种配十地,一句是一地,说明菩萨「普摄十地功德」。第二段是「横就极位」来解释,就是说以等觉位来看,看菩萨圆满的德行。我们先看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的欢喜地,初地。『了深法界』,「法界」是所证之如,「了」是能证之智,这个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现在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我们读经听经,往往把意思错解了。所以必须智慧开了才行,然后你听经读经才能够真正了解如来所说的真实义。要开智慧,心不清净开不了智慧。要想心清净,不持净戒你的心就清净不了,烦恼习气除不掉。

我现在看到讲堂里面的听众,画面很清楚,没有几个人在听。念佛的时候我也看到,在家众比出家众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学院是处在筹备状况之下,我们还没有开幕,规矩是同学们订的,自己订的规矩自己做不到,实在是很难为情。不是我给你们订的,我是叫你们自己订的,这个规矩订得好,发表出去之后没有人不赞叹,但是一定要名副其实,如果做不到,就担任护法。但是护法,也尽可能抽出时间来听经,为什么?不听经,护法不如法,不如法,往往破坏佛法自己不知道。所以,弘法护法都要依佛陀的教诲,你不听经怎么行?不念佛怎么行?听经是明理,道理不明,肯定随顺自己的烦恼妄想分别执著,自己破坏佛法,还以为自己有功德,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如法,错在这里。

我今天下午,到教堂里面去看了一下,我看了真的生欢喜心,这是福地。我不在此地讲经的时候,我看书。从明天起,我就在教堂这个图书馆看书。我已经选了个座位,最后的一个座位。我坐在那边,哪些人在这里用功,我能看得到。你们念佛,我也尽量参加,跟你们一起念佛。你们护法、护持,我来修行。这个道场决定有弘法的、有护法的,护法要尽你自己的职责,把你护持的工作做好,弘法的人一定要认真研习经教,要认真念佛。护法的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如何分配时间。你懂得分配时间,你就会有空闲的时候。这个空闲,一天一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好,要听教,要听讲。将来我们所有工程完毕开幕之后,我们招收学生,学生不参加常住任何工作,他在这个地方就是真正要做到八个小时研教,八个小时念佛。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不收。将来有人欢喜到我们这个道场进修,我们的条件就是如此,你能够遵守规矩,我们欢迎你来,你觉得你受不了,你到别的道场去。我们家里人觉得受不了,你就为常住服务,常住分配你的工作,你好好去做,这里头决定不能误会。

学教的人一定要讲经,希望你在学习的时候,都到图书馆来,在图书馆自己用功。到你们小教室是干什么的?研究讨论。研究讨论要分组,我们这个大图书馆要是有好几个组在研究讨论,彼此有干扰。书籍是属於常住的,你们看看《沙弥律仪》就晓得,毁损常住物是什么样的果报,要清楚,要明了。我今天到图书馆看,有一本《中文大辞典》第九册放在后头,单独的一册。什么人拿的我不晓得,你用完之后一定要放在原处,否则的话,这一套中文大辞典有十册,你用完之后随便丢,这一套当中将来就缺掉了。这不是读书人,这是糟蹋图书,护法神看到都难过。我自己的图书,我用完之后一定归回原位。尤其是成套的丛书,不归原位很容易散失,到以后自己要找都找不到。要懂得爱惜常住物,这是个学院,常住物里头最重要的是图书,法宝。

无论在家出家,我们这个地方共同的科目一定要学习,这个功课没学好,不能够学其他的课程。《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这三种基本课程,《弟子规》是儒家的,《十善业道经》通世出世间法,《沙弥律仪》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兼顾了,在这里头奠定根基。希望大家认真好好的学,这是我们的根本,希望在最近这几个月把它完成。下一次我来的时候,除了我讲经,我抽出时间,我要来考考你们。怎么考法?抽签上台讲给大众听,这个方法很公平。每一个人上台讲一个小时,我们也给你录像,是你的成绩。我们在新加坡培训班,每一个学生上台讲,都给他录像,他一部经讲完了,他有一套完整的录像带,这是他的成绩报告,所以用不著考试。你要不真正用功努力,你上台就下不了台。无论是弘法护法,基本的东西要会,这三样是基本东西,其他东西不会没有关系,你做护持的工作,你多听你懂,你不会讲没有关系。这三样东西要熟,要理解,要会讲,我来听,你讲给我听,讲给大家听。

所以我们看到菩萨教化众生,第一桩事情,清凉大师讲的「得智证如」,智慧开了。「如」是什么?如是心性。初地菩萨明心见性。此地讲的「如」就是讲的法界,法界的体是自性,法界的相是虚空、刹土、众生。怎样才是真正证得?性相是一不是二,理事是一不是二,因果是一不是二,这你证得了。欢喜地,『生大欢喜』。第二句:

【入佛所行,智无疑滞。】

这是二地。十地菩萨,初地修的是布施,二地修的是持戒。诸位要知道,一修一切修。虽然是一切修,它有一个是主。初地菩萨修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统统具足。二地菩萨以持戒为主,持戒里头有布施波罗蜜,有忍辱波罗蜜,有精进、禅定、般若,有方便、愿、力、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不是专一,是任一,任何一法都可以作主,任何一法都可以作宾。《华严经》里面讲主伴,伴就是帮助。所以,任何一法要不具足一切法,这一法就不圆满。《华严经》任何一法具足一切佛法,这叫圆满的法轮。

『入佛所行』,佛的行就是戒。佛的心是禅,佛的语是教,佛的行是戒。法身菩萨,我们这里讲的是地上菩萨摩诃萨,他们持的戒是性戒,自性本具的,在佛门也叫「道共戒」,他证了果,自自然然不会犯一切过失。比这个次一点的,有「定共戒」,人在入定的时候不会犯过失,那叫定共戒。证果的道共戒,道共戒称为性戒,佛之所行,菩萨摩诃萨行佛所行。我们今天是凡夫,一品无明都没有破,不但是无明没有破,见思烦恼最粗的见惑,我们一品都没有断,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律仪戒」学起。律仪戒就是佛为我们制定的,律仪戒入门就是「沙弥律仪」。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讲得很高很玄,我们脚踏实地。

古时候受大戒之后,半月半月诵戒,初一、十五把戒律大家在一起温习一遍,怕忘掉了。从前人有这个能力,念一遍能够保持两个星期。现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学的这些佛菩萨的教诲,三天不温习,忘得干干净净。三天恐怕太长了,一天都保不住,在课堂里面给你讲的,给你学的,下课就忘掉了,这怎么办?这怎么能成就!如果是这种根性,这个根性是鲁钝到了极处,就跟《弥陀经》里面讲的周利盘陀伽,一点记性都没有,一点悟性也没有,那我们要怎样救自己?学周利盘陀伽,我天天读。周利盘陀伽成功了,以后他老人家也是大彻大悟,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这个方法也就是常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它就起作用了。

如果我们把「沙弥律仪」每天读,每天来研究讨论、来讲,研究怎样落实,将我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言行,以这个为标准,认真努力,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这个我们的修行有了根。现在没有根,没有根是真正的凡夫,这个凡夫很麻烦,为什么?今天披上了袈裟做佛的代表,世间人看到这种形象,误以为诸佛如来就是这个样子,你晓得你犯的过失有多大?诸佛如来最低的代表,初入门的代表,就是沙弥律仪、比丘戒、比丘的律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世尊常随弟子的代表,住持佛法。所以佛法,佛交给比丘,不交给菩萨,为什么?就是比丘的行止完全学佛,菩萨不一定,因为菩萨要接触广大群众,要跟广大群众和光同尘,所以菩萨多半现在家相,菩萨所持的性戒:道共戒,处处是为利益众生著想,自己清净不染。道共戒,那个高,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功夫到家。比丘功夫没到家,小心谨慎,样样学佛,他是如来真正的代表,这就形式上来说,他是真的形象,佛的形象,所以佛把住持正法这个事情交给比丘。我们能不能做个真真实实的代表?太难了!

我早年读蕅益大师的书,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生在明朝末年,圆寂在清朝。蕅益大师精通戒律,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所以比丘戒得不到,比丘戒一定要比丘传,没有比丘,你从哪里得戒?佛讲,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由此可知,佛法衰微了。现在,南宋以后比丘没有了,这么多年来这些出家人受的比丘戒,要知道是名字比丘,其实是得不到戒的。还要不要受?蕅益大师跟弘一天师都这样教导我们,要受,受,自己心里要明白,受了之后不可以称比丘,称比丘你就打妄语,这个罪过很重。受了之后,学比丘戒,学一条就得到一条,学两条就得到两条。如果你不受,你学比丘戒,别人会讥嫌你,是为这个原因。真正发惭愧心!我们生在没有真正比丘的时代。蕅益大师受比丘戒之后,他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老人家一生持沙弥戒,沙弥律仪,所以有不少著作他的题名都是「菩萨戒沙弥」。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行,能得到,因为沙弥戒跟菩萨戒自己可以在佛像面前发愿去求,都能得到。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律,告诉我,戒律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什么?三坛大戒是形式,那个不重要。重要是什么?你要做到。所以他老人家那个时候教给我,因为那个时候在家,五戒十善、菩萨戒本,叫我学。「学一条,真正做到,这一条你就得到」,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没有做到的,你完全没有得到。」所以,为了学戒方便起见,不妨受这种形式的戒律,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戒是佛行,我们学佛,佛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佛的大慈大悲,学佛的真诚清净,学佛的平等心,学佛一切善行,善行就是戒律。

『智无疑滞』,「疑」是疑惑,「滞」是障碍。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戒律是佛的真实教诲,别人做不做,不关我的事情,决定不批评别人,但是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没有做,我看到了,我要做。所以看到别人不持戒,看到别人破戒,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持戒?我有没有破戒?那是一面镜子,马上照到自己。如果我们自己依教奉行,我们生欢喜心,真正做到,确实有护戒神、有护法神。受了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要真的受三皈,不是形式,形式没有用。

鬼神来求受三皈,我们如何帮助他?今天如果是有鬼神来皈依,今天晚上我们一定要把三皈传授的录音带或是录像带,为鬼神播放一遍,他才能真正得到皈依。我们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它播放一遍。我们每天晚上都放录像带,有放《地藏经》,有放《十善业道经》,供养鬼神的,今天有鬼神皈依,我们就用一个小时把「三皈传授」播放一遍。他们比我们厉害,他们听了真干,确确实实他能够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染为净,确确实实从迷邪染里头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所以他得护法神保佑。

反而我们错了,我们只搞一个形式,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还是依迷邪染,把觉正净忘得干干净净,皈依完全是搞形式,搞表面,不得受用。所以现在说实在话,鬼神在讥笑我们,瞧不起我们。鬼神听法,他能听得懂意思,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不要说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我跟大家讲话,就有不少人把我所讲的话也会错意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难!不容易。「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有疑一定要问,去求证:我听讲的有没有把意思听错?你要不问,错在你这边。第三句: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

这是三地菩萨,多闻。「三地多闻,入法身海」。你看看这种配法,是不是跟四弘誓愿相应?二地菩萨持戒,「烦恼无尽誓愿断」,三地菩萨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它有次第的。烦恼不断,学法门往往把意思错解了,为什么?随著我自己的意思来解释,就会错会佛的意思。所以,不修德行怎么行?德行就是戒律,德行成就清净心,成就真诚清净平等。学法门,成就正知正觉。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不可测」,没有方法测度,实在讲就是不可思议。由此可知,「多闻」,闻的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法身海」,法身海的真实相就是佛法。通达明了,这个人就称为佛陀。通达明了还没有达到圆满究竟,这个人称为菩萨摩诃萨。你怎么能够通达?怎么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要靠戒德。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千万不要以为小小戒没有关系。这个话很多人说:小小戒无所谓,那就是《十善业道经》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小小戒就是毫分不善,你依旧夹杂,许许多多毫分不善就变成大不善,变成众多的不善,不是毫分,在这个世间连个善人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学佛?

你看佛经,我们常常展开经卷,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学佛得要是世间善人才行,心行不善,你怎么能学佛?善男子善女人在经教里面有三个等级,你看看这个经是什么经。《华严经》上看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是小乘经,须陀洹以上,确确实实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这个以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天小法要具足十善业道,我们一般凡夫五戒十善具足了,这是善男子善女人,最低的,我们今天讲善人。所以我们看经教,你就晓得善男子善女人是与哪一个标准相应,这个说法跟净业三福相应。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最低的善男子善女人,人天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二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净业三福,很明显的讲出这三个标准。我们展开经卷,这个经是不是为我讲的?佛在经上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想一想:有没有我的分?我在不在其中?我在其中是哪一个等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句:

【往一切刹诸如来所。】

这一句是说修学一定要有个依靠,在佛法里面讲依止,现在我们一般讲依靠。第一要依靠一个好老师,第二要依靠一个好的道场,也就是学习的环境,第三要依靠好的同参道友。这一条就是讲的场所,很好的一个修学的场所、修学的环境。那是什么地方?『一切刹诸如来所』。「刹」通常也就是指佛教的道场,寺院、庵堂。我们尊敬别人的道场,常常称它作「宝刹」,言语文字之间的称赞。所以道场,它有道风,它有学风,这就是如法的道场,这是「诸如来所」。诸佛教学的科目很多,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一处。像现在一些大的国家有大学城,这个大学就是一个城市,我们在美国看到好几处,所有一切科系都集中在这个地方。

多,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佛教传到中国,一直到唐朝,马祖道一和尚、百丈禅师他们两个人联手,才创办丛林,丛林就是大学,我们今天讲佛教大学,正规的建立大的学校。这里面开许许多多的科系,不同的宗派科目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是首座和尚,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印度没有。在这之前,大多数一个法师他专精某一门经论,他在一个地方建一个寺院,建一个庵堂,专门学习这个法门,专门教导这部经典,所以变成什么样子?就像现在的专科学校。佛教自古相传,专科的道场很多,於是我们要想学哪一个法门,就要找到那个道场。古时候我们想学《华严》,到哪里学?五台山去学,五台山是华严道场。我要学《法华经》呢?那你得到浙江天台山去学,天台山是《法华经》的道场。我要学法相唯识呢?你到大慈恩寺去学,长安,现在的西安。变成专科学校,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在从前建立完整的大学不容易,那要集合全国,今天讲全世界一流的专家大德,这个大学才能建得成功。所以佛法的修学,最有利益的,自利利他最殊胜的,还是专科大学。

像我们今天在此地建立的是净宗学院,专科的,顾名思义,我们是专修净土的。为什么我的想法,将来也要开各个不同宗派的学科?是因为现在各个宗派都没有传人,如果我们有能力,应当把佛教大小乘所有宗派都复兴起来。我们这个学院,可以分成很多个学系,不同的学系就不同的宗派,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愿望,能不能落实要看时节因缘。确实有人想修,也真正能找得到好的老师,我们就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让他在那边专修专弘,我们净宗学会负责来照顾他,算是我们的附属道场。但是他这个道场,学风跟道风是独立的,决不能混在一起,要给他另建道场。这是我们为佛弟子应当要做的,这是协助其他宗派,希望整个佛法全面复兴。不是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就杂了,把我们修行的功夫完全破坏了。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那我们是多门齐修,把这一门深入破坏了,戒定慧破坏了,你可以成就佛学,你不能成就定慧。你可以博得世间的荣耀,在世间你是个佛学家,你到外国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学位,甚至於拿到很多个博士学位,与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这不是佛的教学。

佛的教学目标,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果,绝对不是教你取得世间的名闻利养。我们懂得佛的意思,佛当年说出这么多的法门,原因是弟子当中各个不同根性,对哪一个人是哪一种教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门深入。人家虽然是一门深入,但是佛教别人,他也旁听,他也做影响众,这就是自行化他。虽然旁听,听到的东西都在自己一门里面受用。我修净土,我依《无量寿经》,我听所有一切法门都会归到《无量寿经》,都在《无量寿经》一门发挥出来。符合华严教义「一即一切」,我这一部《无量寿经》包括所有一切法门,所有一切法门都入《无量寿经》。所以可以听,听了要融会自己本修的法门,这就对了。如果不能融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不能听,听了之后把自己的法门搞乱了。有能力融会的时候可以听,什么时候?大乘佛法里面的标准,也就是古大德的标准,要开悟,要见性,宗门里头要明心见性,教下要大开圆解,念佛要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你有能力融会贯通,你才可以出去参学,你才能够广学多闻。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乖乖的学自己一门,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本宗道场,不能离开老师,也就是你在学,你没有毕业。到一定的标准叫出师,现在话就是你毕业了,你有能力参学了。

我们在这十句里面统统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住净道场,四地。住净道场,三种依止都得到了。道场里头有好老师,是你所依靠的。道场里面是个好的修学环境,你得到了。第三个,道场里面有许多同参道友,清凉大师讲,「行道品,善友是依」。善友包括老师跟同学,都叫做善友,对你修学有帮助。总而言之,要真干,你要不真干,你虽然住在这个道场,你还是不会成就。

有不少同学知道我,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住在他的慈光图书馆,有道场,有老师。同学虽然很多,我们有七个同学志同道合,好像是一个小组一样。我们七个同学,每一个星期有一天,晚上有三个小时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方式,是把老师所讲的经覆讲一遍。李老师过去在台中讲经,一个星期只讲一次,星期三他老人家讲经,我们同学们聚会是星期四,在台中莲社小教室,我们七个人推一位同学,把老师昨天讲的东西重复讲一遍,讲完之后我们七个人研究讨论,十年如一日,真干!我们那个时候对於这种修学环境非常珍惜,为什么?不容易找到。

但是今天在我们这个道场,因缘比我那个时候求学,不晓得殊胜多少倍。你们同学今天住在一起,没有工作。我们那个时候上班,每天上班八个小时,所有的同学都是在家居士,都有家庭,都有事业,你就知道多难!多不容易!你们今天,天天住在一起,每天都可以在一起讨论研究,你们今天这个缘,我年轻的时候作梦都不敢想,哪有这样殊胜的法缘,有这么完备的道场,这么好的设施,这么多的图书典籍,什么都不缺乏。你们要是真肯学,像我那个时候的学法,你们一年等於我七年,你们在这上面真正干上三年五年,你们就超过我了,我比不上你们。我在台中苦学十年,你们在这个地方两年就超过,两年二七是十四年,你要是不能够好好利用这个环境,你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这里头的善友,同学是最重要的,真正找到志同道合,就是时间订下来,能够在约定的时间一定参加研究讨论、参加听讲。讨论之前,自己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心都在经教上,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心不在经教上,要想断妄想杂念,难!

有人问我,我在这个时代,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没有被污染?这个话问得很好,我之所以没有被污染,我天天这个心在经教上。没有讲经的时候,学讲。在台中十年,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有六天的时间准备听讲,听讲完之后准备覆讲,我们心在这里。离开老师之后,我就上了讲台,一个星期至少讲三次,最少的,平均差不多一个星期至少要讲六次。早年讲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天天都要读经,天天都要参考古大德的注解,要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从上讲台到今天,四十四年了,诸位晓得,我往年很幸运遇到韩馆长,所有一切事务她一个人承担,这真正护法。她是早年听我讲经听了十年,她听经的时候很认真写笔记,常常拿著她的笔记本来问我,她听出味道出来了。一家人欢喜弘护,帮我三十年,我什么心都不操,除了讲经研究经教之外,我什么事也没有。哪个地方请讲经,得闲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往年在国外,我都是一个人走,无论到哪个国家、到哪个地区都是一个人。因为这样一个缘故,所以能保持清净,没有被世俗污染,心有专注,心得法喜。如果心不在经教上,你要说是不被世法染污,那你是圣人,你决定不是凡夫,你是佛菩萨再来的。

我用的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虽然对戒律没有那么样的严格执持,也算是道共戒。道共戒严格讲是证果,我们没证果,天天在学习,是道共戒里面的相似法,产生了效果。因为天天在学教,天天在讲经,天天在劝人,劝人也就是劝自己,劝的遍数多了,自自然然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就跟经教上相应,遍数不多不行。我四十四年没有中断没有休息,愈到晚年愈契入,愈得三宝加持。求三宝加持,从初发心那一天就诚诚恳恳的哀求。李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传给我的法,至诚心求感应,我得力他这四个字的教诲。第五句:

【身诸毛孔悉现神通。】

清凉大师大师说:「五地双行,现通利物。」这又提升一级了。第五句是五地菩萨,「双行」是自行化他,显现神通。『身诸毛孔悉现神通』,这句话我们怎么修?菩萨行,他真的毛孔放光,光中出现无量的菩萨,我们怎么做?我们应该要学习最圆满的形象。从全身耳目显示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身表现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是你全身在现神通。这二十个字,是我学佛五十年的心得。你要问:佛法是什么?佛法不外这二十个字,我们要表现在形象上,做出来给人看。要是用佛法的名词,就比较多一点。就《华严经》来说,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完全表现在我们全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你就能入佛境界。净宗学人,要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显现在身心,心里头有,身上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不但往生,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毫无障碍。换句话说,自行即是利他。自行,你自自然然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为什么?一定得三宝加持。第六句:

【念念普观一切法界。】

清凉大师说这一句是智慧现前。你看这个顺序,自行化他,智慧才能现前。你自己修得再好,不肯讲经说法,说老实话,你这个智慧是很难现前。你要想智慧早一点现前,快一点现前,上讲台到处介绍佛法给别人,随时随处,欢喜说法,不怕别人问难。别人提出问题,我懂得的,我答覆他,我不懂得,就说我还没有学到这个地方,教学相长。菩萨怎么成佛的?阿罗汉、辟支佛为什么成不了佛?不肯教人。不肯教人,永远成不了佛。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菩萨开智慧,二乘没有听说开智慧的,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念念普观一切法界』,这是弘法利生,智慧现前。「普观」是平等观,宇宙人生实相明白了。第七句:

【十方诸佛共与其力。】

这就是我常说的得佛加持。你看看前面所具备的,你不肯自行化他,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把你自己所学的落实在你自己形象之中,你怎么能得到佛力加持?当年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开经学班,他那个经学班,就是我们现在在新加坡办的弘法人才培训班,他不叫这个名词,他叫经学班,培训弘法讲经的人才。老师天天讲,天天嘱咐:「你们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为什么?有真的得三宝加持,有虽然求也没有得到三宝加持,什么原因?你没有真诚心。「我是很诚心诚意」,你那个诚心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是真的?依教奉行是真的。你学的这部经,老师叫你讲这部经,你有没有真的搞明白搞清楚?解了经义,经义明白、了解,你有没有去做?「我只想学著讲,我还没有想去做」,得不到加持。你把你所学的,把你所讲的,统统做到,肯定得三宝加持,你不求加持,三宝也会加持。你要是不能依教奉行,你每天在佛像前面磕三千个大头,佛也不会加持你。如果你学教是为了名闻利养,为了自私自利,怎么可能得到佛加持你?

得佛力加持,最快的条件是什么?「我想成佛」。就像《坛经》里面说的惠能大师,他到黄梅去参五祖,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年轻人,五祖问他:「你到这个地方来想做什么?」他说:「我想作佛。」我相信五祖在一生接触许多出家在家信徒,那个时候惠能是在家人,可能头一次听到这个愿望,来作佛的。在黄梅住八个月,衣钵就传给他,他是来作佛的,得佛力加持。没有心作佛,还想作凡夫,做个富贵的凡夫,这个怎么能得佛加持?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念头错了,你不能舍世间的福报,你怎么会成就?释迦牟尼佛,世间福报现成的,人家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的,就是他最后留给我们的遗教「以苦为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我们不能吃苦,稍稍有一点不方便,面孔就显露出来,一脸的不高兴,这怎么能得佛力加持?我们看看古人传记,佛门史书山志里面所记载的,多半是苦行的这些大德,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真正行道修苦行的,得佛力加持的很多。我们一般人讲感应,李老师教给我的「至诚感通」,通就是应,我们以真诚心感,佛来加持就通了。所以我们读到这一句,『十方诸佛共与其力』,不是一尊佛加持你。

所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希望做得如法,真正如法就是大家都能够依教奉行。每一个人,只要是住在道场的人,无论是在家出家,都能够真正修《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这个道场十方诸佛一定加持,不求佛都会加持,为什么?我这一生当中所看到、所听到的,没有一个道场里头住众真干。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只看到一个道场,我五体投地的佩服。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的道场,它是禅宗道场,每天依照禅宗的规矩坐香,禅堂坐香四十多个人。圣一法师邀请我去,我看了之后非常惊讶,从来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真干的道场。圣一法师现在年岁大,八十多岁了,这两年来身体不好,我去看过他。他那个道场也是很不幸,风水破坏了。本来那个地方是清净道场,人迹罕至。他没有开路,到那里去一定走小路,要步行,车不能进去。现在他那个山下面,大屿上的背后建了一个飞机场,飞机场把它道场的风水磁场破坏了,很遗憾。原来没有机场的时候非常宁静,那个后山没人去。

修行的环境,对於初学的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地,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在图文巴这个地方?你看看,许多法师到澳洲来,都是选择大都市,雪梨、墨尔本、黄金海岸、布里斯本,都是选择大城市,我为什么找到这个小地方来?他们选择的大城市,人口都是百万、几百万以上,我们这个地方人口只有八万人。我们的希求是成就道业,不求别的。我们希望道场的环境宁静,是一个读书修行的场所,希望选择一个文化水平高的地区。我们看中这个地方,人口很少,环境宁静,没有娱乐场所,下午五、六点钟以后,街道上冷冷清清,住在这个地方,心不敢讲容易得定,容易得清净,五欲六尘诱惑的少,我们找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读书养道,希望能成就自己。这个地方佛力加持,只要自己真干,不但「十方诸佛共与其力」来加持你,十方菩萨加持你,十方护法善神都加持你,就看你怎么作法。佛菩萨、许多善神都在等著,都在看,我跟大家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住在此地,不只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止!无量无边诸佛菩萨、法界众生都在这里看著。我们同学当中,有少数人好像是觉察到了。这个事情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自己要发愤。既然出家了,一定要为佛争光,不能丢佛的人,要叫佛菩萨因我而有面子,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所以不能不依教奉行,不能不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断除自己一切障缘,成就道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