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二讲)  2002/03/0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3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法界普明慧菩萨偈颂第四首:

【大智诸菩萨,深入於法海,佛力所加持,能知此方便。】

从第四首往下有七首偈颂,是说「菩萨能入」,入就是讲的入佛境界。第四跟第五这两首偈,是菩萨具备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我们一般讲修行功夫达到这个水平了。『大智诸菩萨』,我们要特别注重「智」。修行求什么?求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要懂得。凡夫这个性德为什么不显?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烦恼习气障碍了,就是大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最严重的是习气,为什么?习气是你自己不能觉察,已经养成习惯了,绝对不知道那是错误,自己不觉得,所以自己没有办法改进。自己不觉就是愚迷,愚迷到了极处,这个事情麻烦!菩萨跟一般人不一样,菩萨觉,觉而不迷,念念都能保持高度的警觉,所以他能成就智慧,累积智慧就变成大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凡夫累积的是烦恼,烦恼是什么?依照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凡夫起心动念念念所累积的,我们想想是不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六道凡夫天天累积这些东西,无量劫来从来没有中断过,他怎么能成就?听经研教不能开悟,听多了死在字里行间,所谓是不开窍,劝导他都没有用处。为什么?他听不懂,讲得再白、再明显,还是听不懂。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明白了,佛在经上常讲业障深重,我们对「深重」这两个字体会不到。什么叫深重?深重是什么样子?深重到什么程度?我们很难体会。实在讲如果你细心去观察,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周边许许多多人事物,你能看到。看到之后,最可贵的是回光返照,我自己是不是这样?这就得受用;如果不能回光返照,帮助你开智慧,但是你自己不得受用,你自己入不了佛境界。像此地讲『深入於法海』,这一句你做不到,一定要回光返照。孟夫子讲「反求诸己」,我们一般人讲反省、忏悔改过,自己得受用,消业障长菩提。

消业障从哪里看?烦恼轻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少了,比从前少了,比去年少了,比上个月少了,比上个星期少了,那你就进步很快。可是我仔细观察,常常在我身边的同学,一丝毫的进步都没有。什么原因?他不懂得回光返照,虽然天天生活在一起,天天听我讲经,都没有用处,只可以说阿赖耶里种一点善根而已。古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是没有这个功夫、没有真学问,有真学问真功夫的人,这个缘已经尽了。就是不管你怎么讲,人家天天在你面前听,听了不开悟、听了不得真实利益,这是缘尽了。缘尽了怎么样?该走了。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入般涅盘,什么原因?缘尽了。古来祖师大德有实学、有真功夫的,皆是作如是示现。可是现代由於科技发达,有所谓远程教学,我听到从海外、从中国来的一些讯息,他们在网路、在电视机看录像带跟光碟,得受用。

由此可知,修行证果要不要跟在老师的身边?要!跟在老师身边怎么跟法?不是身跟著。佛在经上曾经讲了一个小故事,佛家讲的是公案因缘。有两个出家人,发心亲近释迦牟尼佛,走在路上很渴没有水喝,好不容易遇到小溪有一点水。有一个出家人看到这小溪里有虫,没有经过过滤,不敢喝,这是遵守佛陀的教诫,不敢喝这个水,死了,渴死了。另外一个人他就不顾了,喝了水继续走路,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释迦牟尼佛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了。他说路上他的同伴因为不敢喝没有过滤的水,他渴死了。佛笑笑说,「你那个同伴见到我了,你没有见到。」你们想想佛说话这个意思,真正亲近佛陀、不离开佛陀的,是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阳奉阴违,身体天天跟佛在一起,没有见到佛。你见到佛的肉身,没有见到佛的法身,没有见到佛的智身,没有见到佛的三昧身。《华严经》上讲的十种身,你见到的是肉身,其余九种身你没有见到。那个依教奉行的人,才见到佛的真身、才见到佛的圆满身,他能「深入於法海」

世尊当年在世教导学生,启蒙就是持戒。戒律里头最难持的是名、利、财、色,这四个字沾上一个字,去佛远之远矣!去善知识亦复如是。印光大师常常教诫人,这是菩萨再来,距离我们最近,对於现代人的毛病了解得最清楚、最透彻。他老人家曾说,「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一个是财,一个是色,难断。「尘寰扰扰」,这是讲我们世间红尘这个社会,「易犯唯有邪淫」,最容易犯的。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最极普遍的,电视节目里头有黄色的、有灰色的,网路里面比电视还要严重。这些东西在教,教什么?教邪淫、教贪财、教争名逐利,天天在教你,多少人乐此不疲!这个社会哪有安定的日子?印祖在比喻里头讲得好,说拔山盖世的英雄因此而丧身亡国者很多,我们在历史上能看到。绣口锦心之士,这是讲有才华的文人、智士,因此而败节损名,「古今同窥,贤愚共辙」,同一条路。看看近代,印光大师说那个近代是六十年以前,欲念愈来愈滋长,淫念愈来愈狂妄,世界难免末日。这个风气不仅是弥漫整个社会,出家修道人也波及,也被它毁掉,多少善根深厚的青年才俊都因此而丧亡,多么可惜!

我们同学当中,年轻的同学不少,有在家的、有出家的,你们很用功,晚上功课做到两三点钟、三四点钟,做的什么功课?网路上看黄色的色情,看这些东西,我清楚、我明白。我常常在劝导大家,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你是忍不过,转眼之间阿鼻地狱就现前,得不偿失。如果你能够晚上工作到三、四点钟,你在佛法上你亲近诸佛如来,你是在积功累德。你如果离不开这些色情、离不开名闻利养的诱惑,你是加速度的堕地狱。你们的状况我清楚、我明了,还有人告诉我,谁告诉我?鬼神告诉我。你们看看我的摄影棚,我摄影棚里面供的是九法界一切尊神,还供著有城隍菩萨。这些尊神常常给我一些讯息,一般人听起来这是迷信,不知道这是事实真相,他们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在《华严经》「世主妙严品」里面看到,佛在华严会上所讲的宇宙,宇宙是重叠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现在科学家所讲多维次的空间。每一个不同维次空间里面都有生物,我们称这些生物为神灵。如果你具足真诚恭敬,心地清净不染,就能够跟这些神灵沟通。一切宗教典籍里面都讲到感应道交,我们有感,诸佛菩萨有应,一切神灵也有应。我们明白、清楚了,更应当勉励自己,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不能不真干,远离一切杂染。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要常记在心中。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念念都能提得起。只要是不善,我们决定远离。不但这些杀盗淫妄是不善,凡是对自己道业,这个道业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有障碍的都是不善,都应当远离。如何成就自己纯净纯善,这个重要。

凡人修道,古今中外是一个道理,没有例外的,总不免魔来障碍。一个月前,达尔文有一位居士来看我,他修定,定中有许多境界,特别来告诉我,这个世间有灾难,这个世界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妖魔。我告诉他,我清楚、我明了。百分之八十五是魔,这句话的意思很深,真正懂得的人不多。百分之八十五是怎么说法的?我们自己的身心,不是外头境界,我们自己的身心百分之八十五是魔,你懂吗?佛在《八大人觉经》上就说到五阴是魔,我们这个身是色受想行识五阴身;烦恼是魔,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无明烦恼,烦恼是魔。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两大类占到我们整个身心的比例,不只百分之八十五。外面的魔是天魔,天魔是讲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也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修行难!你为什么会受诱惑?我听到这些讯息,一点都不感觉得奇怪,内魔跟外魔交感,自自然然你就堕落了。

在现前这个时代能够不堕落,还能够勇猛精进,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在古晋建个念佛堂,我请忍师到那边去负责,特别交代他,这个念佛堂如果真正有成就,就一个方法:进入这个道场就不说话。你进去,到那里去报到,发一个牌子给你,「止语」,下面写上你的名字。你在这里住一个月,一个月不说话,住一年,一年不说话,不跟任何人说话。这个道场没有电话、没有传真,没有报纸也没有电视,什么都没有,每天就是念佛。你在这里住一段时期,你心地清净,外缘全部隔绝,这是我们帮助一个真正发心想念佛成就的一个增上缘。我们非常乐意提供四事供养,你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我们愿意提供供养你。人只要不说话,他就不会起心动念,妄想就减少,道心就增长。杂心闲话你所有的功德都从口里流掉、漏失,你说多可怕!你怎么能「入於法海」?不要说深,一寸一分你都入不进去,哪里还能谈到深?这个深是心愈清净,慧愈增长,你才能入於法海。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海是形容。入是什么意思?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通达明了,这叫入。通达明了自自然然是你性德的起用,决定不是识心起用,识心是带著烦恼的。

你们学过一些唯识,八识五十一心所每一个识、每一个心所都带烦恼,都带著习气。法相宗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转识成智,实在讲也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舍识用根的最初方便就是不说话,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最初方便,在这上用功夫,真功夫。晚上用功夜以继日这叫真精进,用什么功?依旧是念佛,口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句话,见一切人遇一切物,合掌阿弥陀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总是一句阿弥陀佛,心口相应,心里是佛,口里是佛,不夹杂丝毫不净,不夹杂丝毫不善,你成就了。这个样子你才能「深入於法海」,这个样子你才能得『佛力所加持』,我们讲佛菩萨保佑。有人担心,「我这样学佛,那不是愈学愈愚痴吗?这个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什么我都不知道!」你起这个心、动这个念,你还是妄想在做主宰,你依旧是随顺烦恼习气,你何必来学佛?学佛就要遵从佛菩萨的教诲,就要把烦恼习气放下,我这佛才能学得好。学佛带著妄想分别这些烦恼习气,佛怎么能学得好?不但学不好,这根本不能成就,根本就不能入门,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一切行为没有人知道,那你错了。《无量寿经》所说的,不要说阿弥陀佛了,西方世界诸大菩萨不必说了,单单说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大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人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包括我们在内,包括我们地球,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没有不知道的,你能瞒得过谁?你能瞒的只是愚人而已,跟你一样愚痴,在这个世间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你都瞒不过,何况天地鬼神?诸位如果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也能够体会到为什么我教导初学第一门功课不是佛法,《了凡四训》从头到尾读三百遍,我多少年来都是这样教人,我自己学佛就是这样入门的。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这一本《了凡四训》,我看了不只三百遍。这个书你要是读透,你才真正相信因果报应,你才真正会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真心:我想改过自新。

我从这个小册子知道善恶的标准,能够认清吉凶的徵兆,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用这个来挽救今天的劫运。我们要把《了凡四训》当作经典来读,尊重它认真向它学习。现在为了帮助初学,我们把它制作成连续剧。早年这个连续剧是两个小时,实在讲两个小时很好,时间不长,每天看一遍,一年不要中断。如果有时间,看两遍、看三遍,看的遍数愈多愈好。为什么?长时薰修才能成为种子,强有力的种子。我们不被这些圣教薰习,决定就会被烦恼薰习。所以在一天当中二十四小时,我们想想我们接受烦恼薰习的时间是多少,接受圣教薰习的时间是多少,不成比例。纵然你们很发心,每天听我讲《华严经》,在电视机面前一天听四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听《华严经》,还有二十个小时被烦恼习气所薰习,这四个小时的《华严经》抵不过。

你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我为什么要求净宗学院的同学们,无论是在家出家,为什么一天劝导你们听经八个小时、念佛八个小时,十六个小时的薰修。你得要认真,你不能够敷衍,这个薰习才能够产生力量,这个力量能够帮助你断烦恼。你要不肯这样作法,那就难了,太难了。佛法薰修有力,就得佛力加持;烦恼薰修有力,你就得妖魔鬼怪的加持,我跟同学们讲的都是事实。菩萨念念不离佛法,菩萨心里确确实实不夹杂毫分世间法,虽然应化在九法界,与九法界众生和光同尘,但是人家丝毫不染。像宗门所说的,这个身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丛中过是五欲六尘的社会,他到这地方来,片叶不沾身,所以他舍离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还要到百花丛中过?那是要广度有情众生。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不会沾染。他为什么不会沾染?他很清楚,《八大人觉经》就讲得很明白,「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身是苦本,心是罪薮」,他明了,所以能够做到丝毫不沾染。凡夫无知,迷惑不觉,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欺骗。菩萨『能知此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那个意思很深很广,第一个对自己修学最方便,第二个教化众生最方便。这个最方便从哪儿来?从大智,从深入,佛力加持。在一首偈里头我们注重这六个字,「大智」「深入」「佛加」

普明慧菩萨偈颂第五首:

【若有已安住,普贤诸行愿,见彼众国土,一切佛神力。】

这一首偈颂说得好,前面一首说菩萨具备的大德是大智、是深入、是佛加。第二首安住普贤行愿。什么叫安住?当年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求见达摩祖师,为什么事情?心不安,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观察这个因缘成熟,於是手伸出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就点醒了,慧可回光返照,很久他说了一句话:「觅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把心拿出来给你看,我回过头来仔细去观察、去找,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於汝安心竟」。你不是要我替你安心吗?那我就把你的心安好了,心了不可得。慧可大师从这一句豁然大悟,这一念转过来就转凡成圣,法身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大师讲的分证位的佛果。传法是这个传的,不是传衣钵的,衣钵有什么用处?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了百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从此以后再没事了。三种圆满立刻就恢复,智慧、德能、相好一时具足,就安住了。

我们今天安住在哪里?安住在烦恼习气,这个东西麻烦!起心动念无不是妄想分别执著,哪一天你才能把它舍掉?此地所说的都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法身大士,都是等觉菩萨。安是自自然然,丝毫没有勉强。我们念佛人如果能够安住在净宗法门,他肯定成就;如果他心里还想学习世出世间其他的法门,他没有安住,换句话说,我们肯定他净宗不能成就。他学再多的法门,也只是学一点佛法的皮毛常识,学得好,可以换取世间一点名闻利养,人家可以称你一个佛学博士、佛学家,混个头衔,名!聘请你去讲经说法,给你一点供养,利!你还能得什么?断烦恼、长智慧、了生死、证菩提,毫不相关。这种学佛,阿赖耶里种一点佛法种子,除此以外,你还能得到什么?

听教、学法,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读过《大乘起信论》的人不少,谁懂得这个方法?谁能够运用这个方法?如果你真懂得这个方法,会用这个方法,你这一生当中能成无上道,不在慧可之下。非常可惜,这个论你是念了,你没有懂,你不会用,可惜!马鸣菩萨对得起你,你对不起马鸣菩萨。苦口婆心教你,对你怎么样?不起作用,你说多可惜!我们念佛人应当把心安住在《无量寿经》或者是安住在四十八愿,最简单的,安住在六字洪名,没有丝毫不净夹杂,这个人肯定成就,例子很多。我们常在讲席提起的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徒弟,他就是安住在六字洪名,三年成就了,永远脱离苦海,大英雄!真豪杰!什么人跟他相比?没有人能比!他一个字不认识,人生吃尽了苦头,那是他的增上缘。因为不认识字,所以不能学东西,把所有学东西的妄念放下了;认识几个字,这样想学、那样想学,糟蹋了。

不认识字,好!在社会上没有谋生能力,吃尽了苦头,才真正想找出路,这就是他的善根。他的福德是老师给他的增上缘,他对老师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他怎么会有成就?他对老师的信心真的是百分之百,一点折扣都没有。老师教他的方法我们听起来很平常,但是那是了不起的方法,教他放下万缘,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日夜不间断。这个方法好,对自己身心一点压力都没有,也没有什么仪规,什么规矩都不加,重实质不重形式,他就成功了。我们听到了,我们读到这种报导,心里无尽的感动。我也很想学,没有福报,怎么说没有福报?是因为我学了经教,学了经教有弘扬经教的使命任务,我不能把这个抛弃掉不干了。我也用三年功夫,我真能成就,我决定不在他之下。但是这一个使命是舍己为人,这是我的苦难。假如今天有人来弘法利生,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会向他磕响头,这个任务就交给他了,我就好退下来去学锅漏匠了。

这就是印祖所讲的「敦伦尽分」,伦是类别。我今天入了出家的僧伦,僧伦里面我走进弘扬圣教的这一伦,伦中还有伦,我要敦伦尽分。从敦伦尽分里面学习闲邪存诚,邪是指邪知、邪见、邪行,闲是防止,自己知道防止,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常存一片真诚。我学佛五十年的心得,总结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五十年的修学,四十四年的讲席,总不离这二十个字。由此可知,锅漏匠的福报比我大,我不如他,他那个路子走的是纯正,纯净纯善纯正。那么短的时间,有不思议的成就展现给我们,为我们作证,安住六字洪名。《华严》是大教,法身菩萨所修的,所以菩萨们『若有已安住,普贤诸行愿』。当然圆教初住以上都是已经安住普贤诸行愿,我们没有证得菩萨的果位,向菩萨学习。

「礼敬诸佛」,要记住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三善道的众生是诸佛,三恶道的众生还是诸佛,我们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礼敬。从礼敬这个行为显示出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真诚清净平等是性德,你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虚伪染污,心有高下,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这是烦恼、是习气。学佛决定不再随顺烦恼习气,决定要随顺性德,经教里头所说的全是性德。世出世间圣人教初学,都是从礼敬入门。儒家教人,《礼记》「曲礼」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常在佛门许许多多仪规里面看到「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些词句我们念得很熟,但是不解其义。这些道理太深了,不懂,不能落实,依旧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见到别人,总觉得自己比人家要高一等,错了!所以我们读这种经句,马上能想到我自己安住在烦恼习气里头,没有安住在圣教当中。

普贤行愿第二条是「称赞如来」,我们什么时候肯称赞人?总是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个念头是傲慢的念头,瞋恚烦恼里面的一分。这些错误,要不能把它修正过来,别说大乘佛法你不得其门而入,小乘你也没有分。你想想看,小乘初果须陀洹也得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念佛带著这些烦恼习气,不能往生。所以,为什么不认识字、什么能力什么知识都没有的那种老太婆老阿公,念佛容易成就?他自卑,他谦虚,他对人恭敬,他心念当中「我样样都不如人,哪个人都比我好」,他成就了,这个与性德相应。我们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了不起,念念与烦恼相应,不一样!

普贤行愿第三条:「广修供养」,广修供养落实在孝养父母,这个「父母」意思要展开。《菩萨戒经》里面佛常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个我是谁?我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眼睛看一切众生是这样看法的,所以恭敬供养,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从出生、八相成道到示现入般涅盘,这一生八十年当中,确确实实他所作所为是在孝养父母,是在广修供养,他做到了。

昨天我听说我们此地,有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非常难得,发心照顾重病的人,医院已经放弃医疗,他把他接回来照顾他、安慰他,希望他走的时候心情愉快、没有恐怖,这了不起!这样的心行,我们立刻就想到新加坡的许哲。他特地到我们学院来拜访,把他那些资料送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现在还没看到他的资料。我们应当去拜访他,他有些什么困难,我们要帮助他,广修供养!垂危的这些病患,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开导。对於这些人,我们不能够学基督教,基督教遇到人临命终时,马上就给他受洗,就拉入是他的信徒。我们不可以,我们要问他他信不信神?他是学哪种宗教的?用他的宗教来帮助他,这才叫大慈大悲。你叫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固然是好,他对於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太陌生了,很难接受;他一生心目当中都是上帝、都是天堂,这也是好事情,劝他把心定下来,万缘放下,一心想上帝,一心想天堂。佛在经上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要放下对这个世界上的贪恋,这个世间一切统统放下,没有丝毫贪恋,一心去想你的天主、想你的上帝、想你的天堂,肯定得生。

教他忏悔,人在世间难免犯有过失,这个时候要真心忏悔,求神、求主原谅。中国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古圣先贤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他那个不善是他的习气、是他的烦恼在作祟,他的性是本善,他是本净。所以最后一念决定他的来生,最后一念是念上帝、是念天堂,他肯定得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去跟他交谈、去安慰他;有需要帮忙的,我们也非常乐意帮助他。给诸位说,这都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面有法布施,你劝导他是法布施,带点礼物送给他财布施。这是什么?这叫行菩萨道,这叫落实普贤行愿。普贤行愿不是天天在佛堂里念念的,那个没有用处,要做到。我再过几天,要有时间我会去看看,我会去帮助他。

行愿第四条:「忏除业障」。忏除业障要在念念之中、起心动念之处,一个念头错误,马上就要忏悔,这一个错误的念头马上放下。善念要增长,「三十七道品」里头四正勤,四正勤是真正忏除业障。已生的善念,要教它增长;没有生的善念,要帮助它生;已经生的恶念要断,立刻就要断;没生的恶念要叫它永远不生,这是真正的忏悔业障。所以功夫是在念头起处去用,功夫才能够得力。到已经现行,那迟了;现行觉察还不知道悔改,那就大错特错!下面我们就省略了。诸位同修要多想想,你看看法身菩萨安住普贤行愿,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安住普贤行愿。

『见彼众国土,一切佛神力』,这两句话很难懂,很不容易体会到,要不读《华严经》,不能够「深入於法海」,你就没有办法体会这两句的境界。唯有真正落实普贤行愿的人,他见到了,他能够体会到。「一切佛神力」跟前面「佛力所加持」,前后相呼应。这一首偈关键在「见」字,见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你见到一切刹土里面的真相,器世间、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第六首:

【若人有信解,及以诸大愿,具足深智慧,通达一切法。】

这些都是说菩萨具足的大德,这个地方的大德就是信、解、愿,我们统统没有。如果真正有信心,试问问你还有时间去贪恋世法吗?你还喜欢贪恋世法,还不能舍弃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虽然学佛,佛法在你生活当中所占时间比例不大,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搞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你不信!你为什么不信?你不解。信是入佛门第一个条件,信了之后,他退心了。为什么会退心?他没有了解。所以有信心入佛门,这个信心要培养。信心入佛门,那个信心是属於善根,他对於佛法生欢喜心。遇到善知识,善知识有责任培养他,培养的方法决定不能离开经教。《三字经》上讲的「苟不教,性乃迁」,他就会被诱惑,名闻利养在诱惑你,五欲六尘在诱惑你,你禁不起诱惑就随他去了,是你不信佛法、不解佛法。

我这一生给大家做了一个榜样,我没有被诱惑,我没有退心,靠什么?靠天天读经、天天讲经。昨天韩馆长往生五周年,我在纪念会上做了简短的报告,我感她的恩德,她督促我、成就我。早年我在她家住十七年,几乎她每天都不放过,我讲经她听,听了回来她要问。她没有懂的地方,她有疑惑的地方,天天问,十七年,我们真的是教学相长,她对於佛法是从那个时候奠定的根基。往后这十几年经营「华藏图书馆」,那是她的示现。世间人不懂,没有慧眼,是她的示现。那种喜怒哀乐,都在那里表演,明眼人清清楚楚;世俗人,才说「她对佛法有功,但是也有过,功过参半」,世俗人!俗眼所见。慧眼所见,她只有功,她没有过。

我的佛法从老师那里学得的,是从她护持三十年成就的,没有这个有力的护持,天天督促你,天天找你麻烦,成就你六波罗蜜,你所学的没有用。你所学来的,完全是口头的,完全是表面的,你不能够契入。如果我禁不起折磨,那就惨败了。要禁得起折磨,从折磨当中成就自己戒定慧、成就自己的六波罗蜜,生起感恩之心!绝对不会有丝毫怨恨的念头,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个心情多愉快、多快乐,法喜充满。这种高度的精神生活,馆长帮助我、成就我的,谁懂?我要不说出来,没有人能懂。像李老师、章嘉大师这样的人能懂,普通的人不懂。

修学说实在话,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自己没有深厚的善根,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你们跟著我,学习内典讲座,我在内典讲座里也有一篇心得报告,我的心得报告老师看过,「内典研学纲要」。我在纲要里面提出四点,第二点就是修学的心态。修学的成败,心态要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顶多只能占百分之十。说个老实话,方法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是修学的心态,这是成败的关键。现代一般人修学的心态没有了,修学心态根本的教学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怎样做一个好儿女。你拿那个展开来看一看、对一对,我们做到几条?几条没有做到?立刻就晓得了。那是一面镜子,照一照我是不是个好学生?我是不是一个好子弟?佛法修学有没有成就,根在这个地方。所以信了要求解,解又帮助你信,帮助你入正信,帮助你到真信。解了之后得要落实,如果不落实,你的解是空的,虚而不实。我真正了解多少,我就做多少,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跟行永远是相辅相成,一直到无上道。

普萨对这桩事情真的叫乐此不疲,一分一秒都不会空过,他真干。『及以诸大愿』,这个地方讲的「大愿」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具足深智慧,通达一切法』,「深智慧」是从解行当中得来的。清凉大师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一定要解行相应,解跟行相辅相成,这样才具足深智慧。智慧开了,就通达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你就自在无碍。然后又具足像普贤菩萨的大愿,真正能够舍己为人,不求自己的安乐,常念众生的疾苦,这才是佛菩萨的弘愿、佛菩萨的弘业。念念行行无不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苦难众生就是还没有觉悟的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