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九讲)  2002/07/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9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三段地面香海,长行别显庄严。长行的第二段,别显庄严第一句:

【一切妙宝庄严其底。】

从这一句读起。向下总有二十句,前面十句是说明香海之体,后面十句是讲其他的庄严。清凉大师的注解很简单,我们要体会表法的意思,在经文里面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地面香海,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实际上它所表的是藏识里面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实在讲是无量无边。大师跟我们讲一一种子都不离藏识海,这是当然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所以说有很多的香海。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就像前面我们所读过的,一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这个种子一一都称性,称性当然就有庄严。从下面来看,一一种子也很不可思议,它的根源,根源是性德,性德本来就不可思议。

经文第一句,『一切妙宝庄严其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示我们,他说「准后总结,应云,一一香海,各有若干庄严,今文略无」,这是文字上的省略,如果「按文取义,一切之言,即一切海,总以妙宝而为其底」。第一句是这个意思,下面每一句都应该是这个意思,这是先给我们介绍一切香海。地面上一切香海,都是以「妙宝庄严其底」。这是华藏世界,我们在这里看到。

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讲七宝莲池,金沙为底;金沙是妙宝庄严,没错。这是说的果报,果当然有因。诸佛如来刹土跟我们现前住的这个地球,确实是不一样。不一样的原因,我们总要记住,佛在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居住的环境是依报,正报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住的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常常讲是五浊恶世。前面也跟诸位说过,五浊恶世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心染著,我们的行不善,所以变成这样的报土。

心行不善到极处,必然是否定了诸佛菩萨,否定了往昔的圣贤。这根本已经否定掉了,佛菩萨的经教,圣贤的教诲,他怎么会接受?於是完全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人定胜天,有能力改变一切。现在科学技术已经达到能够改变动植物的基因,破坏了自然的法则。我们应当要知道,我们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这些山川树木,结果造成了天然的灾害,因为这样子破坏了地球上植物的生态平衡,还包括动物。我们任意捕杀动物,任意的砍伐森林,使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失掉了。这个后果,现在有人发现了。如果再改变基因,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现在没有人知道。

圣贤常常教诲我们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为什么?自然是性德的流露,破坏自然,就是破坏性德,反性德。那会遭什么样的果报?佛经上讲的,三途地狱。我们今天说这些话,从事於科学研究的人说我们腐化,跟不上时代,这样的人早应当被时代淘汰掉,我们今天还会相信佛菩萨?还会相信古圣先贤?这个是当前社会的现象。可是灾难,我们眼看就在眼前。

一九九九年,两千年,东西方古老的预言都说在这个时候世界上有大灾难,人口会大幅度的消失,也有人说可能人类全部毁灭。所以在那个时候,我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宗教,这些信仰宗教的人们,都是虔诚的祈祷,认真的在忏悔。同在一个时段里头有这么多人修忏悔,诚心诚意在祈祷,这个力量很大!这个灾难延后了,没消除。怎么知道没有消除?因没有消除,缘没有消除,果报怎么会消除!因是阿赖耶里面含藏不善的种子,缘是什么?缘是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大众,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他在做什么?这些是善还是恶,你从这一点去看。如果所想的、说的、做的都不善,这个缘就很可怕,把他阿赖耶识里含藏不善的种子再引发出来,果报就现前。

所以两千年的灾难究竟延长了多久?我们冷静仔细观察,这个时间不太长。我们不能不认真来看这个问题,不要以为灾难没有了,九九年两千年平安度过,以为古老的预言传说是不可靠的;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这一桩事情他讲错了,没有能够兑现。我们对於圣贤教诲的信心动摇了,觉得还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是对的,这是一个误导。这个误导恐怕要引导大灾难又提前来了,本来可能延后几十年,可能又提前到几年当中就会发生。

这种情形实在讲不难理解。古人这些预言里头,他所讲的是个常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事情确确实实是这样演变的。尤其是西方人,好像根本没有改变的可能,但是在东方古人典籍里面,那就不是这个说法。古人(东方里面)讲的,人的念头,善恶念头起伏,这里头产生了加减乘除。善念善行多,灾消福来;恶念恶行多,福反变成祸害。《了凡四训》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实在讲太多太多了。我们只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思惟,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总能够体会得几分。我们要改造自己的命运,纵然灾难真的降临,我们也不惊不怖,不贪生不怕死,我们知道来生到哪里去,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刚才我收到澳洲钟茂森居士寄来的两份资料,好像还附著有录相带,就是讲生死轮回的这些例子。他说的,这是西方人的,肯定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有过去今生;既有过去今生,必定就有来世。人在六道里轮回,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是很平常的一桩事情。我们希望这个衣服愈换愈好,料子愈换愈好,样子也愈换愈好,那就对了;不要愈换愈差。这个身体舍掉,我们换一个天身,生天,生欲界天,生色界天,愈换愈好。千万不能够这个身舍掉,换一个畜生身,换一个饿鬼身,那你就错了。既然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应当断恶修善,为什么?修善,往上升;造恶是往下坠落,恶事决定不能做。

「一切妙宝庄严其底」,这句话提示我们,他说的是地面上香海的底。我们今天这个世间大大小小的海洋很多,海洋里面确确实实有数不尽的珍宝,这是一切妙宝。我们学佛的宝是什么?诸位都知道佛法僧三宝,戒定慧是三宝;尤其是圣人的教诲,我们尊称为法宝。由这些法宝,把我们的性德引发出来,他真的是宝。世间法里头,天天在引发我们的是烦恼。烦恼恶业的种子也含藏在藏识海里头,藏识海里头什么都收藏,世间法引发的是这一部分,恶习种子,佛法圣教引发是善业种子。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懂了之后,你就知道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要亲近佛法,知道佛法是「妙宝庄严」。这个「底」是我们德行的根基。第二句:

【妙香摩尼庄严其岸。】

这个是大海的周边,海岸,用什么庄严?『妙香摩尼』。「香」,现在说出这个,诸位能不能够立刻就体会到香表什么?香的意义是普薰;换句话说,它有传播的意思,它有影响的意思。「妙香」是戒定慧香,是德香。孔老夫子的德是温良恭俭让香,释迦牟尼佛的大德是清净平等觉香,法身菩萨是六波罗蜜香;就是讲到最低的人天,五戒十善四无量心香。这个海比我们的心,我们心里头要有宝。这个岸边,岸边是我们的身,要具足戒定慧三学,五分法身。这是「妙香摩尼,庄严其岸」的意思。

【毗卢遮那摩尼宝王以为其网。】

『网』是罗网,罗网不但是庄严,而且有防卫的意思,保护自己。古时候宫殿的建筑都是高度的艺术,建成之后,外面他用罗网把它包起来,我们现在在日本常常看见,中国比较少见。这个罗网是用铜丝编成的,它防止人去触摸,怕人破坏了。你可以隔著这个罗网,你去欣赏它的美,欣赏它的艺术,你不要去摸它,不要去碰它,这是对游客的防止。另外防止小鸟到这里面去蓄窝,所以这个网是防止染污,作用在此地。

用什么防止?『毗卢遮那摩尼宝王』,这个意思长。「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这个话怎么讲法?可不可以说做拓开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真的是这个意思。凡夫很容易受染污,原因是什么?心量太小,斤斤计较。佛菩萨不但是小事不放在心上,再大的事情他也不放在心上。为什么?没事。他的心跟虚空法界完全一样。《坛经》上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可以做这一句经文的注解。「毗卢遮那摩尼宝王网」,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是你会不会用?你有没有发现?心量不能不拓开。

再看这个海里面,这个海里面有水。当然有水,没有水就不能叫海。

【香水映彻,具众宝色,充满其中。】

这个海叫香海,水是香水。如果水要不香的话,这个海就不能叫香水海。香跟水合起来,水是流动的,海里面的水也是流动的。一般航海的人都知道,海水流动的速度,流动的方向,它有规则,随著季节的变化。所以航海他懂得,也懂得风向的变化。特别是在从前,航海用帆船,老船长的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对於航程预测的才准确。

香是性德,水是流注,我们心里面所流注的是性德,这就对了;这个人才算是个修行人,这个人才叫做行菩萨道。凡夫错了,凡夫是把许许多多妄想分别执著的习气放在心上,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五欲六尘,他把这个东西放在自己藏识海里头,这就坏了,心坏了。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哪里只是毫分不善?他几几乎乎把所有的不善充满其中,那就没有法子。菩萨比我们高明,就是他藏识海里面所含藏的跟我们相反,我们所藏的是恶念恶作,他们含藏的是善念善行,这就不一样。凡夫能够转恶为善,这个凡夫就作菩萨就作佛,我们应当知道,应当学习。第五句:

【种种宝华旋布其上。】

这是『华』,华表修因。内心里头含藏是性德,表现在外面的就是『宝华』。菩萨心里面觉正净,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表现在外面,我们今天是讲了五句,真诚,后面加一个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是四摄六度,这哪里要教!四摄六度是宝华。它不是一种,所以加上『种种』,『旋布其上』,好像这个香海上面的庄严。这个宝华是在水上面,那我们想,当然是莲花。

【栴檀细末澄垽其下。】

『澄垽』,就是沉淀,『栴檀』是香,是阎浮提中最殊胜的香,这是表性德,沉淀在海底。前面第一句讲「种种妙宝庄严其底」,现在有「栴檀细末」,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得。栴檀是表修德,前面一切「妙宝庄严其底」是性德,性修不二。我们现在是凡夫,每天沉淀在藏识海里头是什么?这一句栴檀细末,实在讲,就是我们法相唯识里面讲「落谢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叫业。纵然是起心动念,还没有造作,有没有业?有!你只要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在阿赖耶识里头就好像细末一样,沉淀在阿赖耶识里头。栴檀,当然是最好的,不是恶念,善念、善行、善因。阿赖耶识落谢的时候,纯净纯善,这个就是比喻的「栴檀」

我们今天落在阿赖耶识的是恶,恶念、恶作、恶业,这个就不是栴檀。这个是什么东西?染污。把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都染污。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留意。为什么菩萨阿赖耶里头落谢种子纯净纯善,我们是不净不善,为什么?我们没有看破,我们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明了,彻底明了当然是做不到,那是八地以上;我们能够有少分的明了,就得受用,不再受染污了。

这个世间染污我们心性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六根所接触的很少不被污染;换句话说,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阿赖耶识里头落谢的影子(或者说落谢的种子,意思都一样的)到底是善是恶?是染是净?你要是能够明了,你就真的看破,看破而后自然能够放下;你没有看破,你怎么能放得下?第七句:

【演佛言音。】

这个很妙,这个海里面的海水还会说法。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水说法,华藏世界地面上的香海水也说法,这是说明了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没有一样不说法,华藏世界亦复如是。我们这个世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的六尘说不说法?说!不是不说。只是非常可惜,我们有眼不见,有耳不闻,好像六根跟六境绝缘;也不能说它是绝缘,绝缘应当是善恶影响都没有,我们善的影响没有,恶的影响太多太多。说个不好听,只有用佛家一句术语来讲,业障太重。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八句:

【放宝光明。】

这个是讲香海放光。实际上就是讲的一一种子,它有这么多的庄严,是因为它称性。种种庄严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像佛在前面所说的法如是尔,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法尔如是,自性流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理由可以说的,自自然然。一一种子它放光,光是般若德,它既然称性,自性本具有般若、法身、解脱,我们也常讲智慧、德能、相好,这三种都有光,般若有光,德能有光,相好也有光。在相上讲,你很光彩,有光。『放宝光明』,这个「宝」就是自性本具的性德。我们这样说起来,说的是很清楚、很明显,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相好。第九句:

【无边菩萨持种种盖,现神通力。】

这个香海里面依报现正报。连到下面一句看,这个意思明显:

【一切世界所有庄严,悉於中现。】

我们想想看,前面讲的微尘,讲的毛孔毛端,其中能现世界海微尘数佛刹;这一一香海亦复如是,这一一香海就是一一种子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种子不是物质。讲微尘,讲毛端毛孔,还是物质。这不是物质。物质里面能现物质。这个纯粹讲的是心理,不是物理。心理能够现心理、能够现心物;物理里头也能现心物。心是正报,物是依报,重重无尽,这个是法界的真相。所以他现『菩萨持种种盖,现神通力』,这举一个例子。「神通力」就是展现他的德能,我们一般人讲多才多艺,展示他的才艺。

末后这一句这是总结。二十句,前面十句跟后面十句有差别。前面十句是讲海体的状况,香海之体。末后这句总结是『一切世界所有庄严』,这「一切世界」就是前面所讲的世界海微尘数世界,不只是一个华藏世界,在这个香海里头统统现出来了。任何一个香海都如是,没有两样。现在我们知道,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这是「心华之内,摄诸种子」,心华就是藏识,就是阿赖耶识;摄诸种子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种子。一一种子,就是一个香海,所以地面香海无量无边。实际上,海是表深广无际,这个境界确确实实不好想,没有法子想像。

我们再看后面的十句。后面十句,清凉大师说这是「摄异庄严」。第一句:

【十宝阶陛,行列分布。】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摄异庄严,唯白莲华当於水中,余皆在岸」。这个十句里面,只有白莲华这一句是在水里面,其余都是讲岸上的事情。我们来看这个经文。第二句是讲「栏楯」,我们一般人讲栏杆;横的叫栏,竖的叫楯。

【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这是属於庄严。『栏楯』不但有庄严的意思,而且还有表法的意思。你看西方世界,《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七重栏楯,七重罗网」,都是用七。《华严》上讲十,我们一定要明了,他所讲的十也不是数量,不是数字,这一点修学大乘的同学要特别留意。十跟七都是代表圆满,十是数目字,从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七是讲方位,四方上下这是六,加上当中,所以也是说的圆满。我们明白这个意思,读经文才真正能够有所领会。

前面一句是『阶陛,行列分布』。「阶」是台阶,排列得很整齐。这种建筑在大型的宫殿建筑里面就非常的明显。像我们在北京去游览故宫,你看看太和殿,那个建筑非常雄伟,前面有台阶。这些台阶都代表著阶级,从前讲品级。什么样的品级,他的位次在哪一边,表秩序,一点都不乱。「行列分布」,整整齐齐,有条理,有层次,有秩序,不乱。

从这些地方我们自自然然能体会到,我们怎么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我们的思想要有条理,要有次序,要不乱。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你的言语,表现在你的动作,表现在你的文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古德常常教给我们要与大自然相应,这是一个道人的生活,修道人的生活。大自然有秩序,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活要能跟自然合一是最健康的。你为什么会生病?你与自然相悖,自然就是性德的流露,你与性德相悖,麻烦就出来,相状则是病苦,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学佛的人,不论是在家出家,尤其是出家。现在的出家人跟从前不一样,从前出家人是真学佛,为什么?确确实实放下,一无所有。无论到什么地方,他的行李是什么?一个小背包。世尊在世,三衣一钵,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他的身心与自然相应。到中国,佛法传到中国,中国在印度的北面,纬度相差很大,气候不一样。三衣一钵,我们凡夫不能够保暖御寒,所以中国出家人容许你多准备几件衣服。春夏秋冬,四季衣裳,但是最多也只是两套,够换洗就行,不能再多。多是什么?多则增长贪心。你的财物多了,怕到临终的时候,你放不下。不是为别的,临终有一样放不下,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尤其是对念佛人,念佛人是求生净土,临终时候心里还有牵挂,这个障碍就大,把你这一生往生的机缘打断了。放下是不是在临终?不是,在平时。平时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

从前道场是公有的,只要是出家人到道场来挂单,这个道场没有拒绝的,决定收留。所以古时候出家人是一钵千家饭,他生活很自在,到处都有寺院庵堂,不怕没有栖身之所;换句话说,吃住都没有问题。现在道场跟从前不一样,现在道场变成私有的,你跟这个道场常住得有交情,他欢迎你;你跟道场没有交情、没有关系,他不收留你。

你要问,何以现在这个制度变成这个样子?然后你就会想到印光老法师为什么老是骂清朝的顺治皇帝。《文钞》里头我们常常看到,顺治皇帝把出家的制度破坏了,这是破坏考试制度结果的现象。出家人在社会上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尊敬,没有人护持你,变成这个样子。在古代出家人要经过考试,谁来做主考?皇帝做主考,皇帝要看看你的品德,你的学问,够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因为你一出家,他就要称你法师,你有没有能力做他的老师?这里面当然真正的意思,是你有没有资格教化百姓,佛家讲教化众生。你没有能力教化众生,他不让你出家,不准你出家。

由此可知,只要你是出家人,你有度牒,你都是经过考试及格的,经过皇上认可的,你哪里是坏人!你到哪个道场,哪有不收留的道理!是在此地。这个制度废弃之后,到今天三百多年了,现在中国佛教出家人的素质,真的是一落千丈,把十方丛林变成了子孙庙。出家人自己也不争气,确确实实在品德在学问上,没有在这上面用功。所以出家的时候,到底为什么出家?出了家之后怎么办?这条路子怎么个走法?没有细细去想想。

所以我常说,我们许多同学们,大家在一起共修,为什么出家的?真的是糊里糊涂出了家。每一个人出家因缘不一样,糊涂出家没有关系,也是因缘,出家之后要好好的学,这个重要!要好好的修。真正修,自自然然能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但是苦行,那是决定不能避免,决定不怕吃苦。再苦也能活得下去,也要拼命去学道。道学成就,帮助众生,弘法利生,不辞艰苦,续佛慧命。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总要记住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

再看看历代的祖师大德,这在中国,最近的印光大师,去我们不远,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到中国大陆你去参访还能见到,你看看祖师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修学的道场,老人家在世居住的关房。你就知道,常年闭关。闭关里面是自修,也度众。他用什么方式度众?用文字。你看很多人跟他写信,他回答的,以后搜集起来印成书,《文钞》。他用这个方法度众生。

关房里面静修,没有人打扰,所以我们看有一些信徒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回的信都很长,都写上几千字,讲得很详细,很透彻,字字句句出自於真诚心,感动人。从这个地方能看到祖师心地是多么清净,多么慈悲,充满了智慧。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成就。成就之后,你的缘成熟,缘是什么?有人启请,请你出来弘法,这个时候要出来。闭关是成就自己,等待因缘;缘不成熟,出来没有用。为什么?众生不听你的。缘成熟之后,大家想听,想跟你学,你就得出来。这些都是说明有次第,有先后,有秩序。

出家人能放下,一定要知道身心清净,自在随缘,像这个地方讲的阶陛行列,栏楯围绕。栏楯也是庄严,也有保护的意思,要懂得护自己的法,晓得怎样护持自己。护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要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行,不受外在的干扰,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你当然会成就。第三句:

【四天下微尘数一切宝庄严芬陀利华,敷荣水中。】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在这个香海里面就是这一种,其他的都是在香海外面。「芬陀利」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白莲华。这个地方说的真的是庄严,『四天下微尘数一切宝庄严芬陀利华』。这个庄严我们说不尽,不是恒河沙数,恒河沙数很渺小,我们地球上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大部分的时间在恒河流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讲到数量之多,佛常常用恒河沙来做比喻。恒河沙数,我们在佛经里头常常看到,这个地方不是。

「四天下」,四天下这是怎么个讲法?佛经上跟我们说的,这是一个单位世界,叫「一四天下」。早年我们读佛经,把这个一四天下看作太阳系。但是经上给我们说的又不像太阳系,他是说一个单位世界,当中是须弥山,日月都在须弥山的当中(半腰),在那个地方围绕,这就不像。所以黄念祖老居士他认为佛经上讲的一四天下,讲的单位世界是个银河系。说银河系,真的太阳确实是围绕著银河系转的,公转。那这就大了,这一个银河系的微尘数,这么多的宝。

「庄严芬陀利华」,芬陀利华,香花,这是心华。华藏世界海有大莲花,那是藏识。藏识里面一一种子,这个种子变现出香海,香海里面又有芬陀利华。这是什么?是表性体还是表性德?这两种都能讲得通。一一种子的体性、德性,真的是芬陀利华。

『敷荣水中』,说什么?正开著;不是没有开,正开著,在香海里头。这是说明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著一一种子,不离自性。所以清凉在注解里面讲,「一一具於性德,故皆有庄严」。这个话说的没错,境界不可思议,确实我们凡夫很不容易体会。佛法里面有一个成语,诸位都很熟悉,「万德庄严」,万德庄严真正的境界没有人能够想像得到。《华严》给我们透了一点讯息,让我们体会到万德庄严里面的含义,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接著下面一句,第四句;

【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数十宝尸罗幢。】

清凉大师在这里有注解,「尸罗幢,应云试罗」,试是试验的试,「试罗」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美玉。如果像现在经文里面所讲的尸罗,梵语有,尸罗是戒,它有清净的意思。清凉说这两个意思都通,两个意思都好。由此可知,佛无有定法可说,我们后人学习经论也没有一定的解释,只要有说就好,就是你能说出一个道理出来就好。佛所讲的是原理原则,我们所讲的是在现前要怎么个用法,怎样对我修学有利益,对社会大众有贡献,这个说法就好。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就用经文的名词来说。

『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数』,这个是古印度,「不可说」是古印度数字单位里面最大的十个数。这十个数是第九个,最后一个是「不可说不可说」,他只说了一个不可说,第九个大数。不可说下面加上百千亿那由他。『十宝尸罗幢』,「十宝」,这个十不是数字,前面到那由他数,那是数字,形容其多,这个十表圆满。哪一种宝?任何一种宝,我们经上通常讲七宝。任何一宝,圆满无缺;像金,纯金,没有一丝毫掺杂。我们这个黄金,你看金铺里头常讲十足,十足就说纯的。我们常常也看到九九,那还欠一分。这个金的成色九九,不是十足。这个十宝是十足,比九九还要纯。这个纯是「尸罗幢」「幢」是高显的意思。如果我们用戒来讲,那就是圆满的戒行。

戒行不是一种,我们今天讲五戒,五戒是戒行里五个纲目。你说「不杀生」这一条,境界有多大?可不可以说成「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数」?可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持不杀生这一条戒,能持得清净吗?真正清净的不杀生戒,对於一切众生肯定没有伤害的念头。伤害的念头尚且没有,怎么会有行为?众生害我,众生杀我,我要不要报复?没有,佛法里头没有报复的。那怎么办?六波罗蜜里头,十波罗蜜里面,教你修忍辱,你要能忍,这个是在修行初步。到功夫深的时候,忍辱加上波罗蜜,波罗蜜是圆满。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相,世尊常常用歌利王割截身体来做例子,那是十宝尸罗幢,就忍辱来讲,他是十宝尸罗幢。无缘无故无理加害於我,一丝毫瞋恚的念头不起,就是忍辱波罗蜜;决定没有报复的行为,持戒波罗蜜。所以忍辱仙人接受歌利王割截身体,六波罗蜜里面这两个圆满;这两个圆满,其他六个统统圆满。不但对於加害於我的人没有一丝毫怨恨的念头,还感恩,这个是一般世间人不懂。

深入经藏,深入经藏并不是你念得很多,不是的;一部经,两部经,一样深入。入到什么程度?入到明心见性,佛家常讲彻法底源,你开悟了,你在这个法门在这一部经论上,你得三昧。我们学《华严》得华严三昧,学《无量寿经》得念佛三昧,智慧现前,知道这个忍辱、这种持戒,把无始劫一切的罪障到这里消尽。所以是好事,不是坏事,要感恩!不可以有恶念。我们学佛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遇到有这些人,以恶逆的态度来对我,一定要晓得消我的业障,我能够欢喜接受,这有大受用。如果你心里头还有不平,你不能接受,你业障没有消除,还在。学佛人天天在这个地方检点反省,改过自新,那叫真修行。所以看到这个庄严,要晓得他的意思,知道自己怎么样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