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0讲)  2002/8/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10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偈颂第三首:

【香水宝光清净色,恒吐摩尼竞疾流,众华随浪皆摇动,悉奏乐音宣妙法。】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这一首颂是说的「光云言音」。在华藏世界确实有这样殊胜庄严,这个庄严就是大乘里面常讲的「六尘说法」。华藏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六尘说法,我们再问,我们娑婆世界、我们现在住的这个环境六尘说不说法?说,一样说法!只是我们凡夫之人业习深重,没有能觉察到。什么人能够觉察?契入《华严》的人能觉察。凡夫可以学《华严》,我们在经典开端讲这个经的当机众,也就是说哪些人是这个课程学习者,有条件接受这个课程。凡夫里头有大心凡夫,也是《华严》的当机者,这个就说明白心量小的人不行;心量小的人看《华严经》上所说的,他一定排斥,他不能接受,拒绝,他说这是佛的一些比喻,不是实在的。

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能够体会得,他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心量不能不大,不大不行!心量一定要大,一定要包容,一定要离分别执著。有执著心量就小了,有分别心量还是不够大;离分别执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在这个经上字字句句你才能看出无量义。要契入,没有别的方法,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听佛说法、看佛的经典,你才会契入。所以凡夫的病没有别的,放不下!这个病没有别人能医。佛是大医王,对你也无可奈何!佛只能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你要是真听明白了,自己放下了,你得度了。真正聪明人一定肯放下,不能放下的是六道里头业障深重的凡夫,他没有办法;实在讲,他不是没有办法,他不肯放下,他不相信佛的话。这个地方说起来,信佛难!真难,真不容易!

『香水宝光清净色』,这是三桩事情,这都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看到果,我们就想到因行,我们如何来修因?「水」,水之香从哪里来的?从戒来的。宝之光从哪里来的?「清净色」,清净从哪里来的?从定慧。所以这一句里面,「香」「光」「清净色」,真因都是戒定慧。末后一句:『宣妙法』,戒定慧三学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统统包括,总不离三学。所以这一句里头,是三学的果德。如果你真修戒定慧三学,这个果德报在哪里?首先报在你的身。我们身有毛细孔,这大家都知道,毛细孔流出来是汗,汗是水。有戒德的人、有禅定功夫的人、有真实智慧的人,他的汗流出来是香的。我没有遇到过,香港同修早年我来讲经的时候,一九七七年,许多老同修来听我讲经,告诉我,他们见到虚云老和尚。大陆解放好像一两年那个时候,虚老和尚在香港住了一个星期。老和尚不洗澡,又不剃头,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他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所以你们看他那些照片,如果是剃头的,那就是过年的时候。平常头发都很长,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他身上的衣服,虽然那个衣领子都是黑的,汗垢都是黑色的,闻一闻是莲花香味,香水!「宝光」是他智慧光采,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色身清净。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才走的,清净色身!

这是说明,这都是事实,你认真修戒定慧三学,报在你的身体,身体是戒定慧三学成绩的样子,你修行的成绩就在这个身体、这个形象上,不要到别的地方去看。有一种人看得非常清楚,练气功的人他有这个能力。他看的是气,佛法讲的是光。我也遇到过练气功的人,他告诉我:真正修行好的人,他的光是金色的,其次是黄色的;最不好的,是灰色的,灰暗色,那是烦恼习气业障很重。烦恼轻,白色的光、金色的光。宝光是戒定慧光,这一句是讲一切佛法总的纲领。

『恒吐摩尼竞疾流』,「疾」是快速,好像在竞赛一样。显示什么?显示诸佛菩萨度众生的心切、行动敏捷。像观世音菩萨示现千手千眼,眼到手就到,这大慈大悲。我们今天有苦有难,观音菩萨有没有见到?见到了。手有没有到?没到!为什么没到?我们不愿意接受。菩萨不是没有见到,是见到了,很清楚、很明了,我们愿意接受,他就来了。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为我们说法,一定适合於我们的根性,我们肯定得利益。我们不能接受,什么叫不能接受?根本不能奉行,不要说听不懂,听懂了也不会去干,佛菩萨不来。佛菩萨要来的话,加重众生造罪业,为什么?毁谤圣贤、批判圣贤、侮辱圣贤,那个罪过是地狱罪,菩萨怎么忍心叫一切众生因他而堕地狱?这个佛菩萨不会做的。所以,佛菩萨来是大慈大悲,佛菩萨不来还是大慈大悲。你果然肯依教奉行,他来了;不能依教奉行,他不来!

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你细心去观察,长时间观察,在几十年中一定会有一两个、几个人真的依教奉行。我们就明了佛菩萨住世为什么?就是为了这几个人,旁边的这些大众沾光。这里头不是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来吗?不舍一人!有一个人真正能够依教奉行,他来示现,他为这一个人也能住世几十年,帮助他、成就他,其他一概旁听生,种善根,那一生不能成就。细心去观察,世法里头有多少人讲「观察入微」,我们就看到了。粗心大意看不到。这个人往往我们一般佛门里讲的,传法的人。这个传法,绝对不是说我是这一代、你是下一代的祖师,我写个证书给你,你是下一代的祖,不是的!是你真正学到了,真的你跟这个老师学的时候,你开悟了、你证果了,契入境界!学《华严》,你真的得华严三昧,入华严境界!不是文字证书,这是假的,那有什么用处?世间人迷惑,执著这个东西,诸佛菩萨、天人不执著这个,要这东西干什么?是要你真正的德行、真正的造诣,有没有契入?换句话说,烦恼习气你有没有真的放下?有没有真的断尽?智慧、德行你有没有成就、有没有增长?讲求这些!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佛菩萨帮助众生,那个心真!那个心切!众生求佛菩萨的心绝大多数的心是妄心,绝大多数的人求什么?求升官发财、求荣华富贵、求名闻利养,佛菩萨帮不帮助他?不一定,要看缘。什么样的缘?心地善良、能够断恶修善,佛菩萨帮助他。「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一点不假!佛菩萨怎么样教他得到?教他修因,自然他就有果报;他要不修因,果报从哪里来?佛菩萨不能赐给他果报,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教他修因。你要想求财富,佛菩萨教你修财布施,你很听话,真干,你财富的果报你会得到。要修多久?我们一般人初学,初学说实在的话,心不够勇猛,信心还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多半在初学的时候半信半疑,你看了凡先生就知道。

了凡先生修布施,做好事,佛菩萨那里去许愿,做三千件好事,十年才圆满。我们一般人断恶修善都是这个样子,了凡先生算不错,十年完成三千桩善事,差不多是日行一善,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三千六百天。他的果报现前了,佛法里讲得没错,信心增长了,修善的念头跟行为恳切了,速度加快,再许三千桩善事,四年完成。你们想,大概平均一天他要做三桩好事,果报愈来愈殊胜。当了宝坻的知县,许愿要做一万桩好事情,一万件!一个念头、一个作法就圆满了,那是什么念头?宝坻县的田赋、田租他觉得太重了,减税。这一个命令下去,减税,宝坻县农民不只一万家,每一个人家都得好处,一万桩好事一次就完成。诸位要知道,当你在有权、有势力的时候,容易做好事。你想想看,他要不做县长,他没有这个权力、没有这个机会,那一万桩好事恐怕也要做不少年。他在这个地位有这个权势,一念之间就完成了,「公门好修善、公门好积德」。但是如果一个错误的念头,一样!你要造罪业也容易。如果觉得自己的享受、政府的税收不够,加税,加重人民的税收,那就造的不善业,那不是好事,也一念之间造了几万个不善的事。别人不在那个地位,没有这个权势,他想做大的不善业,他也做不到。所以平民修善积德难,没机会,不容易!

我们这一次美国的同修给我们寄来一些美国最近半个世纪研究轮回的报告,有些同学看了之后告诉我:他怎么生生世世都投人胎?好像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轮回?没有听说他到畜生道、到饿鬼道,死了以后来生还到人道?仔细观察都是平民,而且都是很苦的人,生活并不很好。就是说他想做善事,做不了大善,没机会;他想做坏事,也做不了什么大坏事。大善大恶,那个升降的幅度很大,往上升升到天堂,往下堕堕到地狱。他生生世世没有什么大善大恶,都在人道这个水平上飘浮,居然能够在人道轮回几十次之多,有一个好像有八十多次。算算时间,差不多有四千多年他都在人道,但是做人都很辛苦,没有大善、没有大恶,这个在佛法理论上讲得通。

这些例子,外国人搜集这么多的例证,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证明果报是真的,「欠命还命,欠钱还钱」。都是属於个人的,对社会、对别人影响不大,所以说是小善小恶。因果报应!这些事如果将来有机会,应当把这里头的因缘果报详细来解说,增加社会大众的信心,给我们深度的启发,起心动念要为来世负责任,这个重要!跟一切人交往,你一定要想到来世遇到的时候怎么办?如果这一世跟他很不愉快,来世还是冤家对头,因此人与人之间不能交恶。世出世间圣贤都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把怨结解除,来世再遇到,变成好朋友。真正通达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肯定你会转怨为亲、转敌为友,你一定是这样的。你的生活,生生世世愈来愈殊胜,真的是往上提升。

从这个地方我晓得,这一生当中,我们在这一生遭遇到许许多多人事环境上的障缘、魔障,我们知道这是过去生中造不善的业因感召,想通了,不再怨天尤人,知道什么?自作自受。无论什么恶劣的环境,也甘心情愿承受,这一生把这个怨结全部报掉了,来世肯定比这一生要好、要殊胜,提升!这是在佛法修学最低的利益。当然第一殊胜的利益,是你真正觉悟,不但六道没兴趣了,十法界也没兴趣,一心求生净土,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经典里面跟我们讲的一些道理要懂,方法要懂,境界要清楚,你这个修学真的是法喜充满,没有疑惑。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佛菩萨相应,尤其是熟读《华严》,懂得《华严》里面的义趣,深解义趣!

每天交往,跟谁交往?跟诸佛菩萨交往,你说这个多快乐!这世间人哪一个人能跟你相比?生活在哪里?生活在华藏世界!现前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不是在别的地方。诸佛菩萨在哪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常讲:你的境界转过来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入这个境界了。转境界,记住:在心里头转,转变你的看法,转变你的想法,这是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这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念头转过来了,这是修行里面最上乘的。最下的、最笨拙的,是在事上改正自己的过失;最上等的是心上,这《了凡四训》都说,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那是一本好书,要多读!所以这一句它所说的内涵,度生的心行恳切,千处祈求千处应。

『众华随浪皆摇动』,你们看看这一句里头讲的是什么?「众华」是实体,「随浪」是水里面的影子,你想这个境界!这个河两岸种的这些树,这些树开的花,花影倒影在水里;水里头有浪,这些树花随著浪,你看到都在那里摇动。你先去想这个境界,然后再体会里头的意思,表法的意思。众华,表六度万行;随浪,浪是我们念头的起伏;摇动是影响。菩萨起心动念决定与三学、六度、十愿相应,我们净宗同学采取的学习科目,简单明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五个科目。念头一起,与这五个科目相不相应?如果起心动念与这五个科目统统相应,言语造作哪有不相应的道理?这个人是什么人?跟诸位说,普贤菩萨。因为有十大愿王,岂不是《无量寿经》一开端所讲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五个科目是众华的总纲领,展开是万行。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一句。

自己修学,修学的形象影响九法界众生,这是「摇动」。人、畜生、地狱这三道领悟比较困难,饿鬼道里头有一些,不是完全的,有少数叫福德鬼,佛经里面叫多财鬼,他的引业是贪爱心太重,贪心太重引他到饿鬼道。虽然贪心重,他做人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在鬼道里头他享福,他生活也还不错,甚至於很多做鬼王的。他有五通,这些修行人起心动念他知道,你动一个善念,动一个求佛道、利益众生的念头,他们欢喜赞叹,前来拥护。念头动,这是「浪」;他们欢喜赞叹拥护,是「摇动」。刚才说了,诸佛菩萨他们修学永远没有间断,菩萨在未成佛的时候,修行是自行化他;成了佛之后,完全示现教化众生,所以永远没有停止的,永远没有间断的。身体言语有时候有间断,那是缘不具足,意业不间断。真诚心没有间断,慈悲心没有间断,这个地方没有缘,别的地方有缘。

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隐现」,这里没有缘就隐,隐就不现了;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有缘,佛菩萨又现身了。诸佛菩萨无量无边,隐现不可思议,你要问什么原因?那就是感。感应的时间长,感的力量大,佛菩萨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长,教化众生影响力量大。感这个心很薄弱,时间很短,佛菩萨在这个地方示现住世的时间短,教化众生影响的面不大。所以从佛菩萨那个地方去讲,感应道交,这些全是事实真相。

『悉奏乐音宣妙法』,这一句经文显示的是什么?奏乐,显示出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高度艺术,做为教化众生的方式,高度艺术!连讲演都是高度艺术,不是直截了当跟你讲。为什么?直截了当跟你讲,这话都讲死了!你看他这种讲法是活的,这个讲法里头的意思是没有止尽的,随著你自己的境界体会的意思不一样。《华严经》我过去曾经讲过一遍,没讲完,但是这个讲过了,我讲到「十回向品」就中断了,「十地品」没讲。「十回向品」好像也没有讲完,第六回向我记得是用很长时间讲过去的,好几个月的时间讲第六回向,这是讲过的。可惜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保留录音带、录相带,那个时候我们的设备还不够。那个时候讲的跟今天讲的境界完全不相同,我们今天这一会是第八百一十次,这个经讲了八百一十次,一次两个小时,一千六百个小时。如果诸位再听听我开头讲的,八百次你跟前面的一百次,你仔细去听,你去对比,这个境界跟前面第一百次的不相同。你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你就晓得我这个境界天天在进步、天天在提升。所以有人问:法师,你在《华严经》怎么会讲出这么多意思出来?实实在在说,我能够说出来,大海之一滴!《华严经》的义理哪能讲得尽?字字句句无尽义!佛讲经这种善巧,实在讲我们作梦都想不到,他的话是活的,这是真实智慧。字字句句都是活的,随著你的境界、随著你契入的程度,你就说出不相同的解释、不相同的认知,活的!「悉奏乐音」四个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高度艺术。这个手法展示出来,让你自己去体会,美不胜收!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偈颂第四首:

【细末栴檀作泥垽,一切妙宝同洄澓,香藏氛氲布在中,发焰流芬普周遍。】

我们先看这一首。向下五、六,四、五、六三首清凉大师说的,这三首都是赞颂「旋澓出影」「旋澓」就是前面长行里面讲的「洄流」,这个在「洄流」里面显现出影相。在第一首里面说明「洄澓」,第二首里头有出生妙宝,第三首里头有现佛身,这是举例言之。实际上,在洄流里面出生的妙相繁多,不可思议,在总结里面我们读过,确确实实像长行里面总结,「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由此可知,无论长行偈颂,都是举例而言之。我们在这里面要学的,是要看它表法的义趣,从这里面去体会。

『细末栴檀作泥垽』,说的是海间的河流,河床底下是泥土,泥沙沉淀在河床底下。「垽」是沉淀,沉淀在河底下。什么东西沉淀?「细末栴檀」,细末栴檀是栴檀香里头最好的。这一句的意思非常好,非常重要,对我们学佛来讲是决定不能够疏忽。现在我们识心里面沉淀的是什么东西?一般大乘教里面讲,阿赖耶里头落谢的是什么种子?「垽」还不就是落下来吗?沉淀下来吗?凡圣关键就在此地,我们常常讲转,转境界就从这里转起,决定不容毫分不善沉淀在我们心识里头。我们今天亏就吃在这里,一天到晚落什么印象?无非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所落谢的全是烦恼习气。你用佛法一一来对照,以我们平常自己常说的修学的纲领,我们落谢的是虚伪,不是真诚;我们落谢的是染污,妄想分别执著,见思、尘沙、无明。我们心里天天落这个东西,是非人我,五欲六尘的享受,念念都不离这个,那还得了吗?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一切所作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轮回业。纵然你口里头谈的是佛法,做的好像是好事,你没有戒、你没有善,换句话说,来生到人道的引业你没有;天道的引业更不用说,天道的引业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你就想想,来生人天两道没分!人天两道没分,你到哪里去了?你心里头离不开贪瞋痴,贪瞋痴是引业,贪引你到饿鬼道,痴引你到畜生道,瞋引你到地狱道,这个佛在经上讲得好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这些东西天天落谢在阿赖耶识里头,这还得了吗?这个事情我们自己要反省、自己要检点,绝对不要再落这些东西,希望你落的是细末栴檀。细末栴檀在此地表的是戒定慧,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檀香,细末是檀香末、檀香粉,我们以这个来供佛,这是香里头最名贵的。香表戒定,香表五分法身,希望我们落谢的是戒定慧,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千万不要再落贪瞋痴慢。

所以在这几年当中,我是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修行抓住一个重点、抓住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做到:心纯净,行纯善。我们的行为就像《十善业道经》佛所开示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推进。心,不容毫分不净夹杂。遇到逆境,有不少同修常常打电话问候我,「师父,你不要受气!」我如果还受气,我就不净、就不善了。所以顺逆境缘是什么?梦幻泡影,皆是虚妄。学佛如果境界里头这一点都提不起来,我们就一点受用都没有了。我们至少要能学祖师大德,佛菩萨太高了,学不到,至少要学祖师大德,随缘而不攀缘。哪里有缘哪里去,有缘就动,没有缘就止,这是说在一个地方。我们自己明了,古来祖师大德跟我们示现的,我们要记住、要学习,那是你居住在一个环境,没有地方去。有缘就动,所以活动,做佛法利生的事业;没有缘、有障碍,就止,不做,老实念佛。遇到大恶劣的境界,你念佛也有人干涉你、也有人找麻烦,「我心里头念,口不念」,你没有他心通!心里头佛号不断。这就是外面声是止,心还是在念佛,随缘度日。

现在由於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我们活动空间大了,比从前祖师大德那个时代要扩大得多,这个地方没有缘,别的国家地区缘成熟了,我到那边去,这个地球还不算小。所以最要紧的是什么事?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结善缘,你的缘多,这里有障缘,那里没有,我们活动的空间就大了。活动的空间是看你结的缘分广狭,不但我们在这地球上每一个国家地区广结善缘,我们心的心量,读《华严》肯定能够意识到的,尽虚空遍法界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一一刹土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的微尘,一一微尘里头又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重重无尽,我们的缘要这样结法。普贤菩萨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这个缘结到尽虚空遍法界去了。

我天天这样结,天天回向,我的摄影棚里面供了一个牌位,这个牌位上写的「佛光普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尊神」,我把我自己的修学这一点点功德回向虚空法界,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统统都结缘了。我的活动空间很大,不是一个娑婆世界,不是一个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对我来说太小了。不是这样的学《华严》,那不叫太冤枉了?因此,如何跟虚空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结这个缘?这一句话重要,「细末栴檀作泥垽」。我们的心要纯净,只有纯净,才能与法界相应;只有纯善,才能跟法界一切众生结缘。我们修纯净的心、纯善的行,一丝毫渣滓不夹杂,在这上用功夫,你才能真正入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想这一句话的意思多深!

『一切妙宝同洄澓』,「洄澓」是什么?漩涡,河里面的漩涡,前面讲过。这个现象我在抗战期间常常看到,抗战期间做学生常常逃难,遇到河流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坐船,坐小船、帆船,有的时候小船是划桨。这个小船,一条船坐的人不多,五、六个人,也要走一两百里。河流当中常常看到漩流,漩流船在里面走是很危险的,船走到那个地方,船会打转,你要避开。要认识水道,知道哪个地方有漩流。漩流的原因是河底那个地方特别深,大概有个洞下去,它造成的;或者是下面有岩石,才会形成这个现象。经文是用这个做比喻,「一切妙宝同洄澓」,漩流的相是循环,永远没有止息的,不断的在循环。它不是死水,它是活水,你就想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很妙!

所以我在前面讲这个意思,这是长时薰习,重复的薰习。菩萨在修学过程当中,无论你根性利钝,你要知道薰习的重要。古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儒家教我们,「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就是此地「洄澓」的意思。这一切妙宝是什么?要是从事相上的指出,那就是圣贤的教诲,在佛法就是三藏经典。这是一切妙宝,我们要不断的反覆来学习。佛学院要怎样培养人才?没有别的,离开这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你要想把这个学院办好、办成功,你去想想中国古时候那个教学方法,跟现在方法不一样。那个方法有效,教你背书,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背。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很笨拙,非常有效!

学讲经呢?一遍一遍的讲。我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我的方法是这个经学会了,赶快讲,讲十遍,这是我的标准。接著不断的讲,十遍讲下来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你要是不讲,三个月忘掉了,六个月恢复原状了,什么都没有了!李老师教导我们,所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用这个来比喻,教我们打拳的人天天要练,你三个月不练就不行了,身子就不够灵活了。不要说别的,唱歌的人、唱戏的人天天要吊嗓子,天天要唱,不离口。老师说我们学讲经的,不能离讲台。没有人听,老师讲:对面放一面镜子,自己讲自己听,看镜子上的讲态,修正自己的错误。没有人听,我对镜子讲。

现在比从前进步,小型录相机很便宜,小小录相机摆在对面,你对著录相机讲。录相机接电视的画面,你看得很清楚,能够看到自己表态,听到自己的声音,你自己听听看满不满意?你要不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一遍一遍重复去练习,你怎么会出来?这个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锻炼出来的?他不是天生的。我告诉同学们,我这个讲台的练习是从十岁开始,念小学的时候。老师选拔我去参加讲演比赛,我上讲台的兴趣就从这里开始的。在学校里喜欢上讲台,那到以后讲经就方便多了,为什么?有讲台经验,不会说在讲台上紧张,不会怕人。从小练出来的!现在小朋友很厉害,三、四岁就上讲台表演,比我还厉害。

但是这桩事情决定不能中断,洄漩、洄澓,我们才能会有成就。我可以说从十岁,讲台经验六十六年,这是讲台经验,讲经四十四年。你要不苦练,那怎么成功?我懂得。所以早年在美国,美国不是天天有讲台讲经的机会;在美国的时间很长,通常在那边讲经一个星期顶多只有两天,星期六、星期天,美国那边同修放假,他们一个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可以来听经,一个星期讲两天。还有五天怎么办?五天我就对著电视机讲,自己录相自己听,至少录一个半小时。天天不能空过,空过就生疏了。我讲这么多年都怕,三个月不上讲台一定退转,这是此地「洄澓」的意思。经典要重复的去读,不是读一遍就了了,温故知新,常常去读诵。你要想契入境界,你就要记住依教奉行。

一切经典流通分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那个信受奉行四个字重要!你要不信、你要不接受,你要做不到,经里头四个意思「教、理、行、果」,教理懂得,你不能行,你后头没有果,你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但是你必须要知道,如果没有行,你那个解不透彻,你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的时候,一定你会行。你说「我真正读明白了,我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是你自己迷惑。这个事情我也给同学报告过,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请教过这个问题,大师教给我,佛法知难行易,我体会到了,行真的不难,知太难了。就是因为知难,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行太容易了。行就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转凡成圣了。放下虚伪,马上你真诚心现前;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清净心现前;放下贡高我慢,平等心现前。

真的,那个不难。凡夫成佛,你说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转过来就是如如佛。你为什么转不过来?知不够!你不明白,不了解。每天听经好像是了解,其实是一窍不通!你又不肯承认,又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麻烦大了!这个造成自己非常大的障碍。真正学佛得利益的人,他不是谦虚,他讲真话,「我不够,我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知道!这个意思我们到《华严经》最后「入法界品」,你就看到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从事相上去看,全是法身菩萨。吉祥云比丘,初住菩萨;海云比丘,二住菩萨;妙住比丘,三住菩萨,法身菩萨!你看他们对善财童子那个态度,那种谦虚,都说:「无量法门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其他的那些菩萨大德,他们殊胜,他们知道得多,我不如他们!」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这他示现的,实际上他是什么人?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真的。十住菩萨你要把他看真的是十住菩萨,你看错了!诸佛如来倒驾慈航示现的,教我们要谦虚、要恭敬。

真正契入华严境界,自以为不能,自以为不如人,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即使对於恶道凡夫,我还是不如他。哪一点不如他?他敢做恶,我不敢,我这一点还是不如他。这样才能真正把贡高我慢的习气断掉,自己的平等心现前、恭敬心现前。要不能够深入经藏,这个深入经藏并不指一切经,一部经就行!要入得深。深到什么程度?明心见性,到见性的时候,一切法门就通了。你要不在这一部经上下功夫,你有个依靠,你有个路子好走;你要不依经典,那你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很容易走向偏差,偏差在佛法里面讲是魔道,著了魔!你有经典依靠的时候,诸佛护念,菩萨、罗汉、护法善神拥护你,魔外不能够侵犯你,这个要知道。我们是凡夫,不是上根利智,你看看普贤菩萨在每一段偈颂前面,都还要「承佛神力,观察十方」,我们是什么身分、什么地位?我们不靠佛,怎么行?

依靠佛绝对不是没有面子的事情,不是丢人的事情,想想我们六道凡夫,搞了这么长时间,真的叫无量劫来搞六道生死轮回,我们今天不靠佛,怎么办?没有出头的日子。你要想出头,出离六道轮回,除靠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真正靠佛,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欢喜,欢喜你找到脱离六道轮回的方向门路,恭喜你!一定加持你、成就你。关键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有坚定的意志依教奉行,这是关键的所在。阳奉阴违,不能成就。欺骗自己,欺骗不了佛菩萨。人只要不自欺,都有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还不肯承认,这样的人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没有善根」。所以「洄澓、漩澓」意思很深很深,就是儒家讲的温故知新,天天要干,决定不能够中断。

『香藏氛氲布在中』,「氛氲」是一种雾气,弥漫!布在哪里?布在「洄漩」当中,就是「漩澓」。这是什么意思?不难懂,你每天认真努力在学习,不断的重复在学习,那是你的感受,我们一般人讲法喜充满、智慧增长,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不知不觉都在向上提升,就像「香藏氛氲布在中」一样,在你不断重复学习当中,这一句是自受用。要用《论语》上的话来说,「学而时习之」「一切妙宝同洄澓」是学而时习之,「香藏氛氲布在中」「不亦悦乎」。你们诸位仔细看,我们用《论语》这一句来解释这两句,你就能体会到。古人讲读书乐,你要不读书,这个乐你体会不到。这个乐养人,无比殊胜的养分!养心,养德,养智慧,哪有不养身的道理?

这种修养,下面一句显露在外面,『发焰流芬普周遍』,焰是光,「发焰」就是放光。你的身真放光,放智慧光明。一看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有智慧!」放道德之光,这个人有道、有德。用普贤菩萨十愿来讲,你放礼敬之光,对一切众生谦虚有礼,内心诚敬,那是光。布施供养是光,忏悔随喜是光,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没有一样不是在放光!「发焰流芬」,芬是你的性德自自然然流露,周遍法界!为什么?起心动念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是什么?在儒家讲,伦常八德是性德。五伦五常,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行!都是性德。性德就在你这个形象上,你统统做到了,一切时一切处,你一点造作都没有,自自然然在表演,放光!

在佛法里头,我们今天提出来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放光。净业三福、六和敬是光,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佛光,佛光普照!只要你能够做到依教奉行,佛在经典上常常嘱咐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是放光。受持放光,读诵放光,为人演说那个光就更大,大放光明!如果演说,你这个心量很大,用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心量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放的光明等虚空法界,这是光明普照。所以,经中的义趣诸位同学在此地你就能体会到,说不尽!我们能说,也只是点到为止,希望同学能够体会得,自己信受奉行,你就得利益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