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二讲)  2003/8/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72

诸位同学,昨天我们将清凉大师对这一品经的介绍读完,接著下面就是经文,他的介绍非常重要,我们在此地简单做一个总结。四谛法不仅仅是小乘学习的纲目,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讲经说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所以清凉讲「世界有异,此独无改」。这世界有异最明显的,就是今天科学家给我们讲的,宇宙之间确实存在不同维次的空间,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十法界。十法界,这「十」实在说它不是数字,它代表圆满,就跟《华严经》用十表法是一个道理。十代表圆满,代表无量无边的法界。

严格的说,每一个人自己就是一个法界,绝对找不到两个人同一个法界,决定找不到。大乘经上常说,只有一个人法界相同,什么人?如来,究竟古佛,佛佛道同,那是真正同一个法界。等觉菩萨都不同,虽然每一位菩萨都是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那一品生相无明有差别,所以说是每一个人是一个法界。再给你说真话,每一个人本身就具足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我们不好懂了。从事上说,从相上讲,我们这一个人是五蕴和合之身,这个身是色法,色法是物质。我们身上这物质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我们组成这身体,有多少个原子?有多少个电子?有多少个粒子?佛法里面讲的微尘,微尘讲到色聚极微、极微之微,我们无法想像。极微之微,它是一个法界,它是法性,它具足性的本能见闻觉知,它具足自性圆满的德相,能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不读《华严》,没有听说过!所以就一个人的身就这么复杂,那个受想行识就更复杂了。

我们听佛在经上常说,这讲以我们凡夫做例子,我们阿赖耶里面含藏业习种子,佛说如果这种子有形状,形状再小,像极微之微,那阿赖耶含藏的有多少?佛说遍虚空都容纳不下,这话是真的。好在阿赖耶业习种子不是物质,没有体积;极微之微还是有体积,所以世界有异,不一样!无论是精神的世界、物质的世界,不相同。我们一般讲同分是一部分相同,还有一部分不相同。但是四谛是决定没有改变的,那是永恒不变,我们世间人称为真理;这苦集灭道四谛,那是真理。因此,十方诸佛出现在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我们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教导一切众生离苦,世间苦,佛教导我们不是别的,离苦。在这一品经里面,真的,我们能够看清楚,真的是搞明白了,读了经文之后就晓得,平常我们生活在苦里头不知苦。

世间只有佛知苦乐法,这《地藏经》上说的,这一句话很不容易,没有人能说得出。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度众生都是这原则,都是这纲领。世尊在《涅盘经》里面有几句话说,他说「我昔与汝等」,我过去跟你们大家,这世尊当时在世的时候所说的。「不识四真谛」,这是世尊讲过去世,他没有成佛之前也是众生,跟我们大家一样不明了四圣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生死大苦海就是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头,长劫,无量劫在六道轮回里头流转,永远没有休息。这四句是一首偈,这一首偈提醒我们、警告我们,我们要想离苦,要想永脱轮回,不能不知道四圣谛。换句话说,不能不知道佛法,佛法就是四圣谛。

四圣谛是讲的世出世间因果报应,明白这事实真相,佛从哪里学?佛从信因果入门。这不信因果,那就没有法子,佛没有办法教他。没有法子教他是现前,现在他不相信因果,没有法子教他,将来他会信。为什么?他果报受尽的时候,就是苦头吃够了,他才会相信。现在不相信的人是苦头没吃够,这是事实,所以佛教化众生一点都不著急。有一些我们世间人,看起来比诸佛菩萨还要慈悲,恨不得把这些众生统统赶快都度化,都度成佛道了,要知道这诸佛如来都做不到。什么原因?就是他不相信因果,他相信他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不能接受圣贤教诲。也就是说,他要搞六道轮回,他要搞三途地狱,地狱里头苦头吃尽,说不定还是迷惑颠倒,那还要继续再搞。三途六道进进出出无数次,看他什么时候觉悟?他一觉悟,佛菩萨立刻就来帮助他,真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所以我们学佛,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慈悲心要有,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有!

可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你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一句话我们有没有听懂?佛说我自己没有度,没有能够断烦恼,没有能够出六道,没有能够证得菩提,我自己没有度,要想去度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错了。应当怎么样?度别人要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一切众生都得度。这一切众生都得度了,不是在事上讲,是在理上讲。理上怎么说?你有能力度脱一切众生,你有智慧,你有德能。众生能不能得度要看缘分,他接不接受?我们知道这世间诸佛如来很多,法身菩萨更多,这都是自己已经得度。现在芸芸众生为什么还不能得度?芸芸众生不接受,芸芸众生不相信。不是佛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是众生不愿意跟他学,对他没有信心。所以佛有能力度众生,自己成就了,一切众生都成就。事上讲,一切众生什么时候缘成熟,什么时候得度,这叫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成熟,佛菩萨慈悲也来,来做种种示现,促成他得度因缘的成熟,让他看佛菩萨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修行证果。

我们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我们接触佛法了,我们见到的,我们听到的,许许多多人念佛往生的瑞相,这都是在示现,示现给那些不相信的人看。他看了之后,这很希奇,这不可思议,阿赖耶识里头落这印象。他为什么还不能回头?这印象太浅,烦恼习气太重,这印象敌不过烦恼习气。他必须看到几千个人,几万个人,几十万个人,几百万个人,这印象深。一看之后,一听之后,自己就可以有感动,这是真的,这世间是假的,能够放下万缘,一心向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轻我们周边这些念佛的同学。他们肯定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接触净宗法门,看到真是亿万人念佛往生,他有这么样深厚的善根,阿赖耶识里有这样殊胜的种子。今天一听到这法门,一看到这法门,他就动心。也许你要问:法师,你说这话是你有理想还是你有根据?我告诉你,不是我的理想,是有根据。

佛在《无量寿经》上说过,你们大家都念得很熟,《无量寿经》上有一段经文,这是佛赞叹阿闍王子。他有个小团体,阿闍王子一共有五百个人,这么一个小团体。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听了很感动,每个人以幢幡宝盖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心里面有这念头,没有说话,「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他没有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只动了这念头,「将来我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一些人,阿闍王子这一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就明了,供养四百亿佛,这样深厚的善根,听到这法门,见到念佛人,还没有生起念佛求往生这念头,只是对阿弥陀佛有了好感,还没有想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就能够肯定,我们今天同学听到这法门生欢喜心,生起向往之心,要发心求生极乐世界,那你的善根比阿闍王子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这肯定的。你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这法门遇不到,极乐世界去不了。

也许有些同学说,要这么深厚的善根,我恐怕没有,我这一生能有指望吗?你自己没有神通,你不知道你过去,你就那么样武断过去生中没有善根吗?所以这些妄想应当放下。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到自己的善根发现?从你的信愿行,你就能看到。如果这法门一接触,真信真愿意去,真愿意去这世间一切就放下;这世间一切还没有放下,你的信愿不是真的,大概跟阿闍王子差不多。好,好一点,好得不太多,为什么?这一生不能往生。果然万缘放下,真信切愿,那你就笃定往生,一点怀疑都没有了,那你就可以肯定你的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肯定超过。细心思惟观察,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这地方建立信心。

如果我们过去生中善根福德纵然还有不足,这一生可以恶补,这话也有根据。但是佛法里头没有叫恶补,恶补是我们现代话。善导大师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把这事情称之为恶补。如果你真的相信了,万缘放下,学祖师大德一卷《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其他统统都不要。二六时中不间断,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要用三年功夫,你所累积的善根福德等於无量劫的修学,密集的补习把不足的统统都补足了。有个三年五载,这人真的往生,这一桩事情,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在《往生传》里面看得很多。

早年倓虚老法师,这大概在三十年前,不超过半个世纪。在香港老人家常常说,说他的师父谛闲老和尚有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跟他就是师兄弟,一个参禅的法师,以后当了土地公;一个锅漏匠,念佛站著往生了。

参禅的这位法师,那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禅堂里面参学,以后一直被方丈和尚看重,提升到首座和尚,几十年的时间。后来当了首座了,名闻利养就来了,皈依的信徒来了,供养多了,道心退了,这就是我们常讲禁不起诱惑。这一退道心,冤家债主找上门来,这冤家债主是他没有出家之前的太太。太太不让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河自杀,这冤魂始终围绕著他。但是他修行修得不错,有一点功夫,护法神守护,所以这鬼魂不能贴他的身。到名利一现前,道心退掉了,护法神就走了,冤亲债主找上身,附上身,就像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著魔,神经不正常,他也投江自杀。以后知道,这是夫妻两个还修得不错,有一点福德,功德是没有,福德是有,当土地公去了,太太就是土地奶奶。这都是事实,距离我们都不远。

锅漏匠这也很了不起,他就一句佛号,因为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什么也不懂。中年吃尽苦头出家,所谓是苦吃尽了,容易觉悟。我们今天一般学佛的人,为什么不能够放下?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没有别的,苦没有吃够,就这么个原因。如果苦头吃够了,他真的觉悟,为什么?他对这世间一丝毫留恋没有了。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看看自己,看看周边的同学,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就明白,那就是什么?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不错,都过得很好!过得好就是魔、就是障碍。我常常提醒同学,要想真正成就,我们不求高的成就,只求一个功夫成片。像锅漏匠那样的人也是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

什么叫功夫成片?烦恼确实没有断,断烦恼那不是容易事情。禅定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断烦恼要开智慧,要破无明,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转烦恼为菩提,烦恼没有了。所以我们知道锅漏匠的功夫是成片,成片的样子就是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不会起一个别的念头,这就叫成片。烦恼断不断不要去理会它,你只有这功夫,你就决定往生。这种功夫也有九品,上三品的就可以自在往生,站著走、坐著走,不会生病,自在走。功夫差一点的,下品生、中品生的,可能还有一点病痛、病苦。那个病苦是什么?消业障。业障消除,纵然有病,他头脑清楚,他一点不迷惑,他的佛号不中断,这决定得生。这叫真正办道,真正学佛,先度自己,然后度众生。

锅漏匠一生一次经也没有听过,他也没有能力读经。谛闲老和尚传给他的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一生就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这之外,他什么都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他做到了。短短的三年时间,他成功了,果报那么殊胜,谛老法师给他办后事,对他赞叹:难得!你真成就了,天下的丛林方丈不如你,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识,也比不上你。这赞叹是真实不虚。他为我们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要真正成就,「像我这样修你就成功」。可是世间人迷惑的人多,觉悟的人不多。什么是觉悟人?照他那个样子修,真的觉悟;不肯照他那个样子修,没有真觉悟。三年时间取极乐世界,这种事情很多。

早年我们在台湾,这大概也是四十年前的事情,总有四、五十年。台湾南部的同修还有人知道,我有一年在南部讲经提到,下面有人跟我说他知道,将军乡一个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这老太婆也不认识字,心地非常善良,很慈悲,乐善好施,什么佛都拜,什么神都拜。三年前,儿子娶了个媳妇,媳妇学佛,懂得佛法,劝她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要拜。这人就是有善根,我们前面讲的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她接受。从此以后,家里头设个佛堂,只供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三年,站著走。我在这三、四十年当中,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放下万缘,专心念佛,真正往生的有十几个人。

最近的,就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任的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他是生病,年岁大了,生病在家里养病,每一天躺在病床上。李木源居士把我们的《无量寿经》光碟送给他,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每天听七、八个小时,听完了重头再听,反覆的听;不听经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念累了他就睡觉,醒过来,不是听经就是念佛。两年,他跟李木源居士说,他要到极乐世界去了,两年,这话不是假话。李木源居士就跟他说:林长,你现在不能走,居士林人事很不稳定,只要你在世,居士林的运作就没有问题。老林长说:好吧!那我再等两年好了。这生死自在!又过了两年,四年,真的往生。在往生之前,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居士林开改选的会员大会,他把林长辞掉让给李木源,好像是一、两个月他就走了。所以我们从他这地方体会到,他是两年就有把握往生,他真的能去了,因为李木源的请求,他再住世两年。生死自在,万缘放下,没有别的。

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麻烦在放不下,所以去不了,极乐世界消息都没有。什么时候你跟阿弥陀佛通了消息?放下就通了。有丝毫放不下,就像我们这无线电传播故障,你有故障,故障不在阿弥陀佛那一边,故障在我们自己这一边,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读这一品经,真正体会到我们的苦头没有吃够。每一天还打妄想,还分别,还执著,不能够把意志集中,念头集中;办一些世间鸡毛蒜皮不相干的事,把人生最大的事情疏忽了。人生最大的事情,不是世间讲的「立功、立德、立言」,小事;人生最大的事情是成佛作祖,是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是大事。世尊就为这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我们能懂得吗?所以《涅盘经》上这一句话,佛很感慨的说,也是劝导我们,提醒我们,因为不了解四圣谛,所以流转六道生死苦海。

本经把四圣谛展开,跟小乘经里头讲法迥然不同,在这里一展开是「无量四谛」。这里讲苦,无量苦,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生、老、病、死」,我们常讲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三苦八苦,那是小乘经上常说的,你在这里看到的无量苦。无量苦集,这苦集是业因。讲到修道,讲到出离,无量苦灭谛,无量苦灭道谛。无量苦灭道谛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苦灭谛,那就是小乘偏真涅盘,阿罗汉所证的,辟支佛所证的,权教菩萨所证的,藏通佛所证的,然后再看大乘诸佛菩萨所证的果位,那真的是无量无边。像这一些很细微的说法,确实佛在一般教学当中不多说,《华严》里面讲得透彻,讲得明了。从无量,从无作,真的,整个佛法统统包括了。具足性相,包容大小,不但大小,显密宗教没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这我们要知道。

清凉给我们讲到开权显实这意思,更殊胜。佛法的成就,我们常说一定要拓开心量,古人常讲「量大福大」。气量小的人没有福,可怜!这个量要包容。怎么拓开心量?我说的次数太多太多,要从内心里面去做功夫。最重要的,把内心的对立消除,把内心里面的矛盾消除,你就恢复到本来的心量。本来的心量,大乘经上形容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些都是真实话,不是形容,不是理想,是事实。什么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每一个众生都是的,你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心量为什么变的这么小?迷了,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本来是这么大。开权显实的意思就是帮助我们觉悟,觉悟之后心量拓开了,所以要学著包容。

我们学了之后要落实,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我们迷而不觉的时候,我们心量很小,凡是合我自己意思的能包容,喜欢他;自己看不惯的,不合自己意思就排斥,这造罪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不晓得舍了多少人?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也常常念这四句偈,但是你看不顺眼的众生,你决定不度他。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你是什么?你是爱缘慈悲。我喜欢他,我对他慈悲;我不喜欢,对他一点慈悲都没有,这怎么行?这样学佛你怎么会有成就?现在怎么办?我们究竟要从哪里做起?没有别的,读经,听经。

诸位同学,我们用的这本子《华严疏论纂要》,这一段后面是李长者的论文,《论》《疏》不同,有不少独到的见解,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难得道霈禅师将《疏》《论》合起来,这很不容易做的一桩事情,使我们在这本子里面,《疏》《论》同时都能够读到。我们看李长者的《论》

「於此一品之中,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长者介绍跟清凉大师的介绍大同小异,我们把他的文念一念,《疏》里面有相同的,我们就略略的带过;有不相同的,我们来细细研究学习。

「一释品名目者。谛者,实义也。明如来说四种实义,令诸众生起信解故」。我想这一段我们也可以把它省略,因为跟清凉大师所说的完全相同。清凉讲的比长者说的详细,这谛有谛实的意思,有审谛的意思,比这里说的详细。他这地方这谛是「实义」,这实义也包含谛实跟审谛。下面也有问答。

「问曰。何故不说多,但云四」。为什么不多说,只说这四谛?

「答曰。此四种谛义,总摄多故。为明一切世间,不离苦集。一切出世间,不离灭道」。我们先说这两句,这两句清凉大师《疏钞》里面也说得很多,为什么还要说?要特别强调,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真的像世尊在《涅盘经》里面所说的,不知道四真谛,所以才无量劫以来流转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换句话说,不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才落得如是地步。由此可知,这真正是我们学习一桩大事情,再没有比这事情大了。

「苦集」,世间因果,世间法不出这因果定律;出世间法不出「灭道」,因果定律。在这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世出世间没有别的,因缘果报而已。天台大师在《法华经》里面,也是特别拈出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讲的「十如是」,十如是里头也特别强调「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因缘果报。虽然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诸大善知识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真的我们现在才真正明了,真正听懂、真正觉悟的人不多。听了之后,虽然当时也好像有所感动,欢喜赞叹,但是出了讲堂又迷惑了,又颠倒了,故态复萌,无济於事。这到底什么原因?用佛门的术语来讲,业障太重!这样严重的业障,有没有办法能够把它减轻一点,化解一点?能,这肯定。但是总在遇缘不同,最殊胜的缘,天天能听善知识的教诲,善知识是佛菩萨,佛菩萨现在不住世,但是佛菩萨的遗教还留在世间。

今天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想听经,应当不舍弃这很好的工具。除了讲经之外,读诵也非常重要。读诵,往后我看愈来愈艰难,为什么?古人集结经藏,经本里面没有标点,没有段落,所以很多人句子读不下来,段落分不清楚,於是读诵的意愿、兴趣就没有了。我看到近代也有一些善知识,他们把经典重新排版,加上标点符号,段落分得清清楚楚,这是很大的功德,值得赞叹。但是我希望真正有人发心,能更进一步来读诵,做成读诵的录音光碟、CD,不必要影像,像录音带一样。读诵,能够把这一部《大藏经》从头到尾都能够读诵出来,句子念得很清楚,段落清楚,让人家一听就生欢喜心,这功德不可思议。有一套什么?有声音的《大藏经》。看什么人能发心来做这工作,这不是讲经,把全部《大藏经》念一遍,做成读诵的《大藏经》,有声《大藏经》

现在文字的《大藏经》已经有了,这《大藏经》已经做出光碟了,好像是用电脑做成光碟,一部《大藏经》浓缩好像是只有几十片,在电脑里头查资料是很方便。但是我深深相信,广大的群众更需要的是有声的《大藏经》,我想听《华严》,有人带著我读《华严》。读诵,最好现在光碟如果能够有字幕,就像书本一样,这样很方便。为什么?他不必去找书了,不必另外去找经典。每一部经把音声、经文录下来,有文字又有音声,我想这样的《大藏经》能够流通在全世界,不知道要度多少人?他要起了信心了,有了兴趣了,再听讲解。

有不少法师出来弘扬解说,这是有必要的。讲解是一桩难事情,怎样才能把经讲得好,讲的没有错误,这与修行功夫是分不开的,解行相应。所以我们细心观察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示现的,先自己修行证果,然后再说法利生,这先自己度,然后才能度人。自己没有修行证果,没有入佛境界,这经你怎么能讲得出来?古大德给我们注解的都是修行证果!清凉大师不入华严三昧,他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李长者不入诸佛境界,他这论做不出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照这样说法,很难!是难,难得要克服。

我当年到台中亲近李老师,目的不是学讲经,目的是想去听经。听说他老人家在台中常常讲经,常年不间断,我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讲经这一桩事情是他劝我的,我害怕!讲经这念头从来没有动过,知道这东西不容易,很困难,我哪能做得到?我去的时候,正好他办了个经学班,培训弘法讲经的人才。这班上上课,老师告诉我,叫我去看看,这可以,我也很喜欢,去旁听,坐在最后一排旁听。听完之后,我才晓得:老师,这班我也可以参加。为什么?我一看这不是很难的,这是教初学,像教幼稚园一样,我可以报名参加,李老师很欢喜。

学了一部经之后,老师就告诉我,那不是跟我一个人讲的,上课的时候跟同学们大家讲:佛法,经典要想讲得好,一定要通佛法,要通世间法。这事情难,通佛法,通三藏十二部;通世间法,李老师举了个例子,他说古今中外的学术不要谈,单单说中国一部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你有没有能力通达?通佛法不通世间法,说法不契机;通世间法不通佛法,说法不契理。佛菩萨说法,理机双契,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不通达的。这事情难了,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通不行;通,决定做不到。

李老师最后教我们求感应,就是我们一般讲求佛菩萨保佑,这是没错的。佛菩萨保佑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佛菩萨凭什么保佑你?用最简单的话说,你要真正为佛菩萨工作,这工作里头不能夹杂一点点私心,不能夹杂丝毫个人的名闻利养,夹杂一点点,感应就没有了。所以老师教导我们「诚」。诚要真诚到极处,「至诚感通」,他老人家写了这四个字给我,告诉我:你一生有没有成就,就在这四个字。这正是跟印光大师一鼻孔出气,我们在《文钞》里面读到,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要真诚,要敬,真诚心是敬,这真诚表现在外面是敬,敬事,敬人,敬物。儒家,《礼记》里面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你的诚从哪里做起?诚从敬做起,诚敬。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不敬就一点诚意都没有。於是我们学敬事,敬事是对事负责任;敬人,对人知道礼敬;对物,物是讲天地鬼神,讲一切万物。对畜生要敬意,不能轻慢它,为什么?它是人变的,人造不善业,到畜生道投胎。不能它换一个身,你对它就不恭敬,那错了,它这畜生身将来还会变成人身。这两天,我们从网路下载下来,今年一月,纽约鱼市场有一个九公斤的鲤鱼,在被杀之前说话。这一份资料的原文,英文里面讲得详细,翻译好像是报社里头翻的,翻的简略不详细,英文里头详细,最好重新再翻一翻。他说犹太人投胎,投鱼胎,这犹太人死了大概一年的样子,纽约的很多人都认识他,死了才一年,这又回来了。回来变个鱼身,你能不尊敬他吗?这是投胎到畜生道,投胎到动物。还有一些投胎到植物的,他变成树神、变成花神,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对於花草树木能不恭敬吗?投胎到另一道,譬如上面我们讲的,谛闲法师那个参禅的徒弟,他到鬼道,土地公是鬼道里面的有财鬼,鬼道里头有身分、有地位的;城隍,这是县市长;土地,乡镇长,我们对他不能不恭敬。

对一切事、一切物要有诚敬之心,至诚要从这里做。唯有至诚就能感动诸佛菩萨护念,能感动一切善神护持。所以正法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问题在哪里?是这道场在家出家的同修们心都在道上,都能够依教修行,就感通。偶尔有几个不守法的人,我们肉眼凡夫没有神通,他到我们道场来帮忙,我们接纳了,然后在这道场捣乱,破坏。我早年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人手不够,有一位居士,他还不是义工,我们支他的薪水,他来帮忙。但是做了两、三个月之后,发现他不如法,他不守清规。那个时候道场实际负责的人,简丰文居士,他是总干事,来跟我说:怎么办?如果我们要把他开掉,得罪人;不把他开掉,这道场这样下去,我们的信誉要受很大的损失。他来告诉我,我给他一句话,告诉他:道场出现了这些人,我们自己的德行不够。他说:怎么办?我们求佛,每天拜佛、念佛、诵经,求佛菩萨保佑这道场。他说:这有效吗?我说:肯定有效。好,我们董事会的这些同仁,每天诵经念佛回向,祈求三宝加持。这样大概不到一个月,这一位居士来告假,他不想做了,辞职。简居士告诉我:师父,果然有效。我说:好!他辞职,你不要挽留,你就准他辞职。不就没事了吗?不得罪人,以后还照样好见面。我们晓得他毛病了,下一次再想来,我们就不收他,我们对他敬而远之。

这佛菩萨真有效,护法神真管用,你不如法,就是我们自己这里同修德行不够。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感应不可思议,他自动会走;如果他的心很毒,也许阎罗王就把他请去了。这事情,我们在因果报应这些典籍里面,我们看到很多很多,鬼神把你请走了。在现在许多道场,这一种感应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这绝对不是迷信。我在这里不举例子,举例子,大家以为我在这里宣传迷信,你们自己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你自自然然就明白了。

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这一品经讲世出世间的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因必有恶报。业障轻一点的人,他自动辞职了,他走了,离开了;他要是不肯辞职的话,他一定要遭别的灾难,他没有办法在这道场继续下去,肯定的。所以佛弟子遇到这些困难,求佛菩萨,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感应不得罪任何一个人,而且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自己的善心、善愿,只求佛菩萨保佑这道场,求龙天善神拥护这道场。这道场真正是个正法道场,对於这一方众生有利益,正法所在,这一方人少病少恼,少灾少难。

如果我们个人以自己的想法、做法来处分事情,有时候会做错,做错要背因果。我们是凡夫,对於事实真相,前因后果,过去未来,我们一无所知,往往是好心做错了事情,这事太多太多,没有法子防止的。所以真正学佛人,处事的心态,逆来顺受。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认知世出世间因果报应,这是佛法所讲的四谛法,根本的根本。下面文,这再回过头来讲到本经。

「此一乘经言四圣谛者,是其实义」。这「实义」就是真实的道理,「实义」两个字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真理,义是义理,实是真实。古人讲实义,现在人讲真理,真理永恒不变。这《华严经》上讲的四圣谛是真理,跟小乘经里头讲的确实不一样。下面说。

「何以故。达苦信真,无欣厌故。以是义故,一乘四圣谛,三乘四谛,各各差别,各有信解。如来依根,方便设教,皆非凡夫能立」。李长者这一段的开示很精彩,一开头他教导我们「达苦信真」,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达」是通达,是明了,是真正觉悟。四谛的相,苦集灭道的相不一样,四相不一样,性都是真性。怎么知道是真性?这大乘一乘经上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苦集灭道这是法,这没有离开诸法,它也是诸法的一种。这一切诸法里头四法,苦集灭道四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你真正通达性识,那个性是真的,四相是假的,义性是真的,义是理,就是理性是真的,是真性。知道一切法性真相妄,《般若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四相;如果讲性,「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一说那就是讲到理性,理性是真的,四相是虚妄。

真妄怎么个说法?依什么来说?佛法里面讲真妄,它有个定义,凡是会变的就是虚妄;凡是不变的,那就是真的。理性不变,四相会变。像人,佛在经上讲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包括所有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变化无常。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像山河大地,我们讲星球、星系,有成住坏空,这是四相。四相必然的,为什么会有这些无常的现象 ?因为它唯识所变,识是不稳定的,刹那生灭。识是念头,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心想就是识变,就是唯识所变。能变的识刹那刹那不停,所以识是生灭法。

八识在《百法》里面,它的排列排在第一,心法,那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不灭,不生不灭;识心是生灭法,所以它排列在有为法里头。有为法就是生灭法,一切有情,动物;无情,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全是识变的,所以它是生灭法。它的相变,事在变,它的理不变,性不变。性是什么?性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质,法性遍虚空法界,它是能现能变。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事物现象是所现所变,这我们得搞清楚。

所以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通达了,怎么样?你的心清净,「无欣厌故」,你对待天堂,你不会生欢喜心;你对於三途地狱,你也不会生厌弃的心。为什么?你知道那是假的,是平等的。十法界平等,相上不平等,性上平等,性上既然平等,相焉有不平等的道理?这样你才真正明心见性,真正契入不二法门,无障碍的法界。你看到天堂,就像看到萤光幕里面现相;你看到地狱,也是萤光幕的现相,萤光幕里面虽然现的相不同,所有的相决定没有一丝毫染污,你这萤光幕上没有一点点染污,相是影像。

像我们看电影,电影银幕上,电影无论你演天堂、演地狱,电影的银幕一丝毫没有污染,它没有欣厌,没有好恶,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觉而不迷,「无欣厌故」。这就是事实真相,这就是前面讲的「实义」,苦集灭道的真相,苦集灭道的真实义,你见到了。这什么人?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到这时候,你才真正了解,一乘四圣谛是佛教法身菩萨的,像《华严》《法华》里面所说的,这是一乘经。

「三乘四谛」,三乘是菩萨、缘觉、声闻,他们程度不同,迷悟有浅深广狭之别,佛跟他们讲四谛法门,我们就很明显的观察到,浅深次第不一样。佛教程度浅的人有浅的教法,他得利益;程度高的人,佛有高明的教法,他也得利益。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这《论》这一段后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皆非凡夫能立」,换句话说,六道里头的凡夫做不到。这一句话不好懂,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佛讲经说法就是上课,他这课堂里面的学生,有程度很高的,像现在讲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有程度很低的,不认识字,连一年级的程度都不够,都达不到。他这边教室里头有这样的学生,有幼稚园的学生,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所的学生,都在一个课堂。佛在这里上课,会让这所有的人听到各各欢喜,「非凡夫能立」,凡夫做不到。这就是说佛在这里上课讲的东西,每一个人听到都有味道,就好像佛为我说的,正好适合我的程度。程度深的人,听到深;程度浅的人,听到浅;程度高的人,听到高;程度低的人,听到很低。这叫「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有佛能做到,菩萨、法身菩萨也得如来加持才能做到。

祖师大德这一些弘宗研教的善知识,那就不必说了,哪一个讲经的人,做注解的人,你把这书一打开,前面都有归敬偈,归敬偈是什么?求三宝加持。这就是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的「至诚感通」。要上讲台,特别祈求,我们通常在道场升座讲经,在升座之前,礼佛求加持;讲完之后,下了讲台,拜佛,感谢三宝加持。这一堂课里头,自利利他,自他两利,不靠三宝靠什么?没有依靠。古人注经,前面的归敬偈,后面的回向偈,都是这意思。

佛对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不同的根性,佛的总的原则、纲领决定不变,决定不变就是这四谛,苦集灭道这是决定不变。但是苦集灭道怎么个说法,那千差万别,无量无边的变化。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佛法是活的,佛法不是死的。我们缘还是不足,没有生在释迦牟尼佛的当时,没有亲自见到佛陀教学的盛况。我们生在末法,末法也算不错,末法只能从传说、只能从经典上去观察、去体会,从经教里面来学习。这里头尤其重要的,就是要懂得观机,因人施教。

我们明了现在众生很难度,这总要记住《地藏经》上的话,「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尤其现前这时代,无比的刚强,无比的难化。在这时代里头,自己要警觉,要有认知,头一个要度化自己,决定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才是利益众生,为什么?我做出榜样给大家看。经典的榜样就是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真成功,我做出样子给你们看。至少在你阿赖耶识里头种下种子,你知道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肯不肯回头是你的事情,我已经做到究竟圆满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