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四五讲)  2004/4/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45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千界,偈颂第六首看起:

【体性常不动,无我无来去,而能悟世间,无边悉调伏。】

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个后面五首,从第六到第十,说的是「即体悲用中」。这一共有五首,第一首就是这首偈,这第六偈是第一首,是「不动普应德」,前面两句讲「不动」,后面两句讲「普应」。他有个提示,「二我永亡,称性不动,智周法界,何有去来」。经常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看到清凉大师的注解,大意我想都能够体会得到。

这首偈,我们在今天来读,就有很多的感慨。为什么?今天的世界可以说动乱到极处,完全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也就是说大幅度的脱离道德的轨道。不但人世间大乱,连我们居住的环境也乱了,风不调,雨不顺,气候显著的反常,这个统统是脱离道德轨道所产生的现象。这些现象,我们可以从江本胜博士对水结晶观察里面发现到。整个宇宙,在《华严经》里面讲,都是活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法性。法性的本能有见闻觉知,本性本具的性德,我们从现相上来说有色声香味。这些东西,这个色声香味,完全与有情众生的思想、行为的净秽、善恶有密切的关联。人心净善,风调雨顺,一切正常;人心秽恶,一切都反常。我们今天以为这是自然的灾害,不是,自然灾害也是人为的。只有佛法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佛法讲境随心转,我们外面的物质环境是随心的念头在转。

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所以近代这些志士仁人,都在用心寻求怎样化解冲突,如何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都在这儿努力。你看这个经上,「而能悟世间,无边悉调伏」,调是调解、调顺;伏是降伏,用我们最俗的话来说,心服口服。何以能伏?理!这有道理,人不能不服理。如果道理都丢在一边,这个不得了,这问题严重了。所以这首偈我们念起来很感慨。我们先看这首偈的内容,然后再想想,这首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体性常不动』,这是要悟,「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空寂,所以它「不动」,永远不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超越空间维次,它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大小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时间、空间跟体性来说,时间、空间等於零,虚幻而无实;体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科学家讲这是能量。这个能量有没有发现?好像是有那么一点意思,但是真正还没有确定,还不能够确定,所以科学家还在摸索,还在怀疑。

佛告诉我们,这是能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能变一切境界,所以是境随心转,随著妄想、分别、执著转。如果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所形容的是一真法界,「往生经」里面所说的是一真法界。「往生经」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那个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所显现出来的色声香味美不胜收,美好到极处。所以世尊为我们介绍,称那个叫极乐世界,性德圆满的显现,没有丝毫扭曲,没有丝毫变化,所以称为一真。

我们今天住的世间,生活的环境,佛法里面称为十法界,我们是十法界里头人法界。人里面又有十法界,那我们在人里面是哪个法界,你得自己去想。人法界里头,有人中之佛,有人中菩萨,有人中声闻,有人中缘觉,有人中之天(天人),有人中之人,有人中修罗,有人中畜生,有人中饿鬼,有人中地狱。我们又是属於哪一界?自己要很认真冷静去反省、去观察。然后,就是佛教导我们的,佛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如果我们是人中三途,学了佛之后,能够提升到人中之人,能够提升到人中之天。这是什么?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花报。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我们这个业报身了了之后,来生就是果报现前。我们这一生,花报是人中之人,来生还得人身,来生比这一生一定要殊胜,福报要大、智慧增长,来生福。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提升到人中之天,那好,来生一定生天;看自己的功夫、修行,古人讲,功行!你来生是生欲界天、色界天,还是无色界天;人中之天。如果我们这一生能够把自己提升到人中之佛,我们来生决定作佛。念佛求生西方,稳稳当当,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人中人、天往生的。人中的声闻、缘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花报、果报相应,一点都不差。

要怎样把自己提升到人中的佛、菩萨?佛高,我们说菩萨。菩萨修六度万行,菩萨用菩提心,发菩提心,也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内修六度,这是自己的功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对外是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常讲,讲的遍数太多了。念念行行与这个相应,人中之菩萨。人中之人,是修五戒十善。人中之天,是修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在经典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去干。

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人中之佛,这个高!我们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怎么做法?夏莲居老居士讲得好,他老人家教我们的,给诸位说,他不是开玩笑的,不是随便说的。夏莲居老居士肯定是佛菩萨再来的,决定不是凡人,他是来度我们的。为我们会集大本《无量寿经》,会集得好,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靠这个会集本得度。印光大师指导我们修行的态度,我们要遵守,那就是什么?小道场,大成就。你能不能愿意搞个小道场,三个人、五个人在一起修行?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老法师在台湾埔里住茅蓬,五个人,我非常怀念那个时候的小道场,五个人!他那个小茅蓬有六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六个房间有一个房间做仓库,五个房间住人,一个小佛堂,五个人修的一个小佛堂,一个厨房,简简单单。厕所是在茅蓬外面,不跟茅蓬在一起,外面,上厕所的时候要出去。那真的是茅蓬,墙是竹篱笆编的,竹篱笆外面糊一层水泥。里面好像是石灰,里面是白的,外面是灰色的,上面盖的是茅蓬,非常简陋。地是泥土地,没有铺水泥,只有佛堂铺地板,好拜佛,那么样的简陋,五个人修行。只要有一个年轻的发心,一面在那里修行,一面在那边做义工护持,就够了。帮助大家烧饭,洗衣服,小环境,整理起来很容易,工作量并不算太多。所以印祖提出这个我很喜欢,没听说有人做,我很希望我有这个缘分带头来做,就从我们图文巴净宗学院做起,小茅蓬,小精舍,真正成就人。

如何能够把心定下来?真正离起心动念很难,就是不分别、不执著,夏莲居老居士说,「三年不说话」,他老人家下一句很有意思,「保证开悟」!但是这三年不说话,你要知道,这是外表,如果心里面妄想、杂念很多,这没有用处;里外要一致,这才管用。三年不说话这是外表,里面,心里面呢?心里面一切都放下,真的叫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心里面一天到晚,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虽然不说话,不说话怎么样?写纸条。没有用,费事!那个不行。六根真的把这个六尘环境放下,不再沾染,不再接触,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每天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这样三年,真的,行!小茅蓬,人少,没有是非,没有争论,那就到不动心了。起心动念,微细的有,粗的没有了。

『无我无来去』,这是深定,这不是浅的功夫,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样的人要是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我们只要真正能做到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就有大受用。

后面两句,普应。注解里面,前面两句讲不动,不动是禅定,我们用念佛的方法能做到心不动,这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禅定,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禅定,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不同,大分,「理一心不乱」,这是高等功夫;「事一心不乱」,中等功夫;「功夫成片」,是下等功夫,这三等功夫。功夫成片,这里面执著很淡薄了,不再执著,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中等功夫,事一心不乱,分别也没有了,执著、分别都没有,生方便有余土。上等功夫,就是此地讲的「无我无来去」,法身菩萨,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同样修念佛三昧,时间多长?三年。看你自己功夫浅深,准能往生。生到哪一土、什么样的品位,这是个人功行不相同,要靠你自己努力精进。

下面是普应。普应当然是讲上等功夫的人。定生慧,定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而能悟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不明了的,悟是明了,依正庄严统统明了。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说,十法界里面的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不是学的,不是在经教上学的,是你悟入佛境界。这个功夫,这个不动,或者这个三昧,这种功夫是高级的,不是凡圣同居土的,也不是方便有余土的,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这是实报庄严土。

『无边悉调伏』,无边悉调伏,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普应」,十法界的众生有感,这个佛菩萨就来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有这个神通、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八相成道,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这个身相。佛身都能现,其他就不必说了,菩萨身、声闻身、缘觉身、人天身、童男童女身,什么身他都能现。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有时候真的来试验试验我们,我们肉眼无知,常常得罪佛菩萨。

早年,我的老师,是我在抗战时期在国立第三中学念书,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以后他在台湾,也住在台中,我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我们就常常见面。我的师母周夫人,她就是得罪了佛菩萨。抗战胜利之后,他们住在南京,她住的房子很大,我曾经去看过。房子外面有庭院,真的有大门、二门,才到她居住的这个房子里面。中国古人讲的,大户人家,庭院深深,大门跟她自己住的地方相去有相当的距离。这一天,周师母在家里,忽然来了个出家人,化缘的。那个时候她不信佛,也没接触过佛法。我们师母心地非常慈悲,是标准的好人,我们同学没有不赞叹的。她确实能够舍己为人,对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是终身感激,念念不忘。在那个时代,我们很苦,她照顾我们,比自己父母还周到,这真正是令人终身不忘。

看到这个出家人来化缘,化什么?想化五斤香油。她没有给他。没给他,这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突然想起来,这和尚怎么来的?我家院子这么大,大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走了之后,不见了,门也没有开,他怎么走的?怀疑了好多年,解不开。到台中,遇到李老师,周老师、师母两个人都常常听李老师讲经,都学佛了,皈依了。有一天就把这个事情问李老师,她说这怎么回事情?李老师告诉她,那是九华山地藏菩萨化身,你跟佛法有缘,他来化缘你没有能给他。她后悔得不得了!这是显示出诸佛菩萨无时无处不现身,只是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不知道那是菩萨,等到你知道了,后悔莫及。不要说开智慧,连种一点福都没种上。所以周师母以后终身念地藏菩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

在台中那么多年,她的大悲水是出了名的,真能治病。你拿一杯水,她拿在手上念三遍大悲咒,那个水就灵了。这个道理,我们从江本胜博士水结晶实验里面,我们得到证明。为什么?师母是真正的大悲心,那不是假的。真实大悲心加持,所以这杯水管用。你自己念大悲咒,没有大悲心,就不灵。要有大悲心,念大悲咒,这个咒就灵,不可思议。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度就用什么方法。「无边悉调伏」,无量无边众生没有不受调伏的。调是对心,心开意解,开悟,觉悟了;伏是讲行,所有烦恼都伏住,调伏是对解行的。这是这首偈的大意。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后面有简单的注解。「二我永亡,称性不动」,这是理一心不乱。这个二我就是本经所说的「我」「我所」。我不再分别、执著,我所有的也不再分别、执著,一切都随缘,所以他才能到不动心,就是清净心才能现前。「智周法界」,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智周法界。「何有去来」,所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完全契入,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他的智慧观察一切众生,能够看到众生过去世,阿罗汉能看到你过去世五百世,这五百世的因果他能看得出来,所以他说法契机。菩萨的境界就更高,你过去生中几千世、几万世他都看清楚,他都明了,所以说法契机,众生容易度。不像凡夫,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神通。

现前众生福薄,这是真的,佛菩萨在不在这个世间?也应化在这个世间。福薄,变成怎么样?变成不能说法。现在这个世间不能说真话,说真话人家骂你,人家不相信,毁谤你、侮辱你。大家都说假的,你也得要说假的。佛菩萨在这个时代教化众生难,太难太难了!但是要帮助人,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我们要能够接受,能读圣贤书,还是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譬如老子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句话对我们现前社会,真是非常切实的描绘。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真的是很大的怨恨。这个怨恨怎么能和解?联合国和平组织针对这个事情做了几十年,效果不彰。他没有念过《老子》,老子讲「和大怨」,眼前是和,签了条约,放下武器,握手言和了,内心里头还有余怨、余恨没了!这不是个好办法。老子的话就这个意思。

所以古德读老子这段话之后,有很多人提出他的心得、他的见解。有人说,你只知道「和大怨」,化解这个大的怨恨,你没有认真去反省、检讨这大怨从哪里来的。就是你以大公无私的心行来调和,两方面都接受了,两方面都有余怨,都有余恨,这老子所说的。我们学佛、修道之人,对於问题的观察比较深入。怨恨属於贪瞋痴,怨恨绝对不离开贪瞋痴,怨恨生於情执,我们用佛法讲,怨恨生於三毒。三毒从哪里来的?三毒是迷失了心性,把自性本具戒定慧这三德迷了之后,就变成贪瞋痴三毒。这是我们学大乘教的人,佛在经上常讲,我们才明了。要调解,把余怨拔除,这才是好事,才真正和了,这不太容易!把人内心贪瞋痴给化解,转变为戒定慧三德,这要靠什么?这要靠讲经说法才能办得到。所以,「和大怨,必使无怨」,唯有提倡道德教育,神圣的教育。

联合国搞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在搞,就是没有把这个根本找出来,没有从根本上下手。根本上下手,真的,今天讲教育,真困难,教育全部崩溃。中国人是最重视教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正式制定教育政策。在诸子百家里面细心的选择,选出孔孟(就是儒家)做为国家教学的正统政策,国家认真的来推行。到汉明帝,佛教传到中国来了,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上才有三教这个名词,三教就是儒、释、道,或者称三家,或者称三教。这个教就是我们今天讲学派,还不是讲宗教。宗教在中国这个名称是很晚很晚,大概在清朝中叶才有宗教这个名词。宗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没有。我听老一辈的人讲,宗教最初这个名词传到中国来,是从日本传进来的,而日本是从西方传进来,所以中国没有宗教这个名词。佛教里本身称宗教,但是跟现在这个宗教的定义完全不相同。佛家称宗教,因为它有宗门、教下,所以称「宗」,宗是专门讲禅宗;「教」,禅宗之外的都叫教,都叫教下。所以这十个宗派,禅称宗,其他九个都称教,宗门、教下,不是现在宗教的意思。这些常识我们都要有。

所以这个源,怨恨的来源,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迷失了自性。现在中国重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从前是私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现在我们讲宗教教育,就是儒、释、道三家的教育,这四种教育并行,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今天在全世界,四种教育都没有了,所以家不成家,国不像国,苦不堪言!我们生在这个乱世,史无前例。要想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除了宗教教育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所以我在全世界跟许多族群,也跟许多宗教,乃至於国家的领导人接触,我是大力在劝导怎样来推动宗教教育,希望宗教教育能够再恢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样子和平才能落实。所以我读这首偈,我的感触很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七首偈颂:

【常乐观寂灭,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现无量神力。】

前面一首,是讲到心不动的时候,到寂静的时候,清净心生智慧,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那是真实智慧。这首偈,是讲清净心能现无量的德能,神通、神力。有智慧、有能力,这才能帮助十法界苦难众生。单单有慈悲心,想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智慧、没有能力,用尽了心思,收不到效果,所谓是徒劳而无功,这话古人说的。所以,要帮助苦难众生,只有一个方法,自己认真修行。修行一定要依佛陀的教诲,不能有自己的意思,不能有违背。为什么?自己全是妄想,全是错误,可是自己偏偏又不承认,对佛菩萨教诲又抱著一个半信半疑的态度,怎么能有成就!有再大的好心,也成不了好事,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这首偈说的是「动寂无二德」,动寂不二。四句,前面三句「入寂」,后面一句「起用」,起用就是动;换句话说,前面三句是自受用,末后一句是他受用。必须自己有成就,才能帮助别人,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自受用这里说得多。首先先决的条件,『常乐观寂灭』,「常」是恒常,「乐」是爱好、喜欢,观察「寂灭」。这就是我们一般常讲好静,喜欢清净;心清净,身清净,生活环境清净。心清净,要少分别、少执著,把分别、执著要尽量的把它减少;身清净,对於一切的染污要懂得远离。

所以修道的人,不仅仅是佛家,在中国,修道的道士,甚至於我们看看外国宗教。我有一年在洛杉矶一个广播电台里面,那边同学邀请我参加座谈会。有个基督教修道院的院长,带了七、八个院士,开了一辆大车,他是听到我的名,非常希望跟我见面。到洛杉矶来,也参加我们电视的讨论会,我非常感动。我说你们开几个钟点的车?开八个钟点,这个距离就相当远。他们是住在乡下,非常清净,真正修道的都喜欢找一个清净环境,远离都市,远离村庄。中国从前儒跟道家建道场,都找到深山,人迹不到。你要上那个山,山上有小路,你得要走路,至少要走两、三个小时,你没有那个耐心,你不愿意到那里去。两、三个小时,是常常走山的人,普通一般人要三、四个小时,你才能到高山里面看到他的道场。这是什么?我们的身要远离一切干扰,身寂静,居住环境寂静,喜欢清净寂灭,容易修道。要是喜欢热闹,喜欢繁华,我们一般讲这个人有红尘福,没有办法修行;修行人要享清福,清福就是远离繁华热闹的场所。

「常乐」,就是非常喜欢,对於热闹繁华,人多事多,不欢喜,现在讲,不能接受。欢喜清净寂灭,这先决条件,我们说你这个心能不能静得下来。一天不见人、不说话,你能做得到做不到?所以,住山、住茅蓬只有几个人,言语确实少。没有事情,大家见面合个掌,一句话不说,各人用各人的功夫。见面,合个掌,点点头,有事情才讲几句话,长话短说,绝对没有去聊天的,也没有什么研究讨论的。难得,真正难得有一、两个问题请教请教,很少!我住在台中跟李老师一个星期见三次面,一年当中难得有几次有问题向他请教的,难得有几次。

所以,你的心常常在定中,你真修道。念念不要去想是非人我,不要去想五欲六尘,不要去想名闻利养,一切忧虑、牵挂、得失统统放下,只留一个阿弥陀佛。每天观想阿弥陀佛,我们不是参禅,我们是念佛,我们也静坐,我们静坐念佛,忆佛、念佛。我们拜佛,我们观看佛像,那是观像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一天到晚除了睡觉之外,就干这个事情。三、五个人在一起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勉励,互相警策,好事!各个功夫都得力。所以,修行成败的关键,实在讲是你修学的心态,方法还是在其次。环境是缘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德行,德行从哪里表现?言语少、妄想少、分别少、执著少,跟一切人和睦相处。

下面这一句,『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你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一切人一相、一切事一相、一切万物一相,这个高明,这个功夫很容易得力。什么叫「一相」?清凉大师有注解,「一相是表」,外表,「所谓无相。无二是遮,体不可分」。遮就是止的意思,一相是叫你观,遮就是止,这就是叫你修止观,有止有观。观一切法,怎么会生一相?你要不会观,你就用《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无相」,虚妄就是无相;或者「凡所有相,皆是梦幻泡影」,这是事实,这是真的,这是诸佛菩萨所见的。他见到这个是诸法实相,实相如是,我们应当要学习。

特别是观怨亲平等,你遇到这个冤家对头,宿世的余怨。我们用老子的话来说,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余怨,所以这一世因缘聚会碰头了,芝麻粒的小事情,会起很大的冲突,这叫无缘无故。我们凡夫看是无缘无故,他自己也不晓得,实际上是什么?过去生中的余怨,只要一点点小事情引一引,火就发起来,就能把事情闹僵了。这个事实真相,你看连美国预言家凯西,我们现在用他这个报告作英语课本,他说得好。世间所有一切人,在他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突发的事情,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的事情,统统与过去相关,与来世相关。所以我们常常要想到,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世麻烦很大,所以聪明人这个怨要把它化解。我们今天常常说消弭冲突,这是学校常常讲的,从事於和平工作的这些教授。我不用消弭,我用「化解」,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我常讲。

可是最重要的,是怎样化解我们宿世余怨,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这些冤家对头、怨怼,怎么能把这个问题化解?这个问题化解了,你才能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如果内心这个问题不能化解,你有什么力量化解别人的冲突?这就是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的,你没有智慧、你没有德能,你就不能解决这个严重问题,和解两方面的怨恨。小的怨恨,小的也是大怨恨,我们讲杀父之仇;大的,大的是国与国,国与国的战争,你来调和。虽然调和了,都是表面的,余怨在。过不了几年,或者过个十年、二十年,这两国又会爆发大战,余怨在!怎么样能把余怨化解?所以要做这个大事情,先要把自己宿世的怨怼,这个余怨化解掉。

从哪里化解起?先从自己本身化解。我要求对方化解,难,不容易,从我本身化解。本身要是化解了,对方见了面,他有余怨,余怨一定有挑衅,挑衅都是小事情。我们怎么样?一笑了之。不当回事情,不会因小事而惹成大的对立,造成大的误会,就不会了。什么事情一笑了之!尤其修学大乘的,一相无相,哪有不能化解的!真的化解掉了。「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不增不减,那个心就是正常的心,就是平等心;有增有减,就不平等,就不正常。必然是过去的余怨,现在遇到这个缘,又发展成大的怨恨、大的冲突。

中国谚语常讲,这都是智慧的言语,「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是化余怨的方法。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做起,处事待人接物姿势要低,惹起麻烦的时候,都是贡高我慢,所谓是不能忍让。你只要能忍、能让,什么都化解了,再大的怨恨都化解;化解之后再见面,朋友了。对人,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不定在哪一世有缘又碰到一起。碰到一起,机缘也是不容易。我们晓得,人死了之后,轮回有六道,到底到哪一道去,各人造的业不一样。人道的寿命不长,其他任何一道,寿命都比人道长,要是走了不同的道,你想想看,什么时候又搞到一道聚会?非常难得。过去世的极大的冤家,我们这一生碰到也要珍惜,好不容易遇到。何必要两个作对,彼此两方面都痛苦?为什么不和解?我们互助合作,我们双方都快乐!所以你总要想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最怕的是钻牛角尖想不开,那就苦了。自己苦,也叫别人辛苦,这又何必!

所以,「和大怨,不使有余怨」,真的,只有觉悟,觉悟可贵。要求觉悟之道,佛法确实是第一法门。不是其他的没有,其他的有,佛法讲得多,佛法讲得详细,它有圆满的理论,它有周详的方法。理明白了,你的信心、愿心建立。细密的方法懂得了,你知道怎样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真诚,真诚心起作用,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正觉,对别人就是慈悲。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那是完全讲对人,处事待人接物要慈悲,要用最妥善的方法。人与人之相接,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姿势愈低愈好,愈谦虚愈好。特别是言语、文字,常常是因为言语、文字让别人产生误会,结下的怨恨。今生的怨恨跟过去余怨有密切关联,现在的怨恨与来世的冲突又有密切的关系,今生的怨恨是因,来生的冲突一定有缘。缘、冲突,那是现行,讲因缘果,现行是果,冲突爆发了。小冲突是两个人,斗争;大冲突是两个国家战争,绝对不是好事情。

喜欢清净的人,不容易冲突。能够常常观察诸法实相的人,心里头没有余怨,心地清净,一片慈悲。他对於十法界里面情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即使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也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尊重你,决定随顺你。我遇到一些灵媒,这鬼神附身的,也跟我透了一些讯息,我曾经跟诸位报告,因为经文讲到「常数」「变数」,这讲世界的灾难。预言里面讲的常数,可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还有不少善人,真正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能够把这个灾难推迟,能够把这个灾难化解。所以有很多预言不灵,不是没有,不是不灵,这是常数里头有变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发心救苦救难,能不能做?能做。怎么做法?认真的修行,认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德行,把自己修持的,如诸佛菩萨教诲,全都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真有用!

所以,我看到江本胜博士,他们对琵琶湖的污水祈祷,三天之后,果然这个水就清净了,我有很深的体会,这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应,境随心转。我们以极善的心,这几年我们提出纯净纯善,做为我自己修行的目标。我也同时勉励一切同学,我们共同向这个目标迈进,我们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十几年前提出来,我依照这个目标修行。这十几年之后,我们就更精简了,从这个走上「纯净纯善」「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心纯净,行纯善。纯到极处,就是一相无二相,其心不动摇,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常住真心」现前了。常住真心没有生灭,常住真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性,就是法身,就是空寂。生灭都没有,哪来的增减!它起作用的时候,展现出无量无边的神通妙用。清凉在这里注得很好,我们要常常观察,一相无二相。尤其是无二说得好,无二,「体不可分」,体不可分就是同一个心现的,同一个识变的,阿赖耶识。

末那、意识,一切众生各个不相同。但是阿赖耶识跟前五识,一切众生差别不大。最大的、最不同的就是第六、第七,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著,这是一切众生各个不相同。阿赖耶里含藏种子,前五识说实实在在话是自性的反应,就跟水实验结晶的反应是相同的,它没有意识,它没有末那识。那你问它有没有阿赖耶?有!阿赖耶决定有,唯识所变,没有阿赖耶识它从哪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唯识所变。所以它有反应,我们以善心对它,对花草说,「我很喜欢你,我很爱你」,它每天就生长得很活泼、很美,它给你欣赏。你说,「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它就垂头丧气,精神就没有了。所以,宇宙是活的,不是死的,整个宇宙是活活泼泼的,与我们思想、念头感应道交。你看看,动物、植物、矿物跟我们都起感应道交,天地鬼神哪有不起感应道交的道理!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是最敏捷、最快速了。众生有求是感,诸佛有应,有感就有应,『现无量神力』,感应那么快速。实在讲,十法界里都离不开感应。

这几天,我们在《大藏经》查地狱,地狱里面的现相是不是感应?是感应,恶业的感应,恶业业力变现出来的。天堂呢?天堂是自己善业变现出来的。实际上,自性空寂当中,哪里有什么天堂、地狱!古大德说得很清楚,「觉后空空无大千」,无大千就是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大千里面就是包括六道跟十法界。这个东西本来没有,是业力感应变现出来的,善业感应的三善道、感应的四圣法界;恶业感应的三恶道、感应的阿修罗道。虽然有这些相,能感的业力、所感的境界皆是虚妄,一念回心,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就像做梦一样,一下醒来,梦中境界马上没有了。所以佛给我们讲回头是岸,你要知道回头。

「现无量神力」。他这个注解,后面我们也把它念一念,「又无二者」,这无二第二个解释,「非对有说无也」,如果对有说无,这个有、无是相对的,此地无二不是相对的。无二,前面讲的是一体,体不可分,不就是一体吗?所以从体上讲是一,不是二,相上看是二,体上是一,所以它不是有无,这个意思说说就行了。「观无始终,故心不增减」,无始终就是超越时间。前面「一相无有二」,空间没有了;「其心不增减」,时间没有了。这是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的意思,正是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时间跟空间在某种条件之下等於零。这个时候什么?这时候就是一相现前,一相是实相,一相就是一真法界。你只要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决定不会失去,那就恭喜你,我们俗话里面讲,你成佛了,你超凡入圣了。一得永远不失,一觉永远不再迷。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真的不少人疑惑,连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都疑惑。富楼那尊者曾经请教佛陀,他说我们凡夫修行,好不容易把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断了,证得无上佛果。他说要请问世尊,成了佛之后,还会不会又起烦恼、又堕落?就是说,你得到无上菩提会不会还失掉,退失掉、退转?佛举了个比喻,好比真金在矿里面,矿里面那就像我们现在凡夫。矿比喻什么?烦恼,真金比喻我们的佛性,我们的真如本性。多生多劫修行,就好像在冶炼,把矿沙冶炼,使沙子淘汰掉,就是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去掉,淘汰掉,真金出现了,纯金。炼成纯金之后,佛说这个金不会再变成矿。用这个比喻来告诉他,成佛之后,绝对不会再堕落成凡夫。

所以佛法里面讲三不退,三种不退都得到了是圆教初住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证三不退的菩萨;虽证三不退,不圆。净土法门常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圆」这个字差别就太大了。在华严会上,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都是证三不退的菩萨,不能讲圆。什么人才讲圆?七地菩萨才可以说圆,所以说圆证三不退是七地以上,七地以上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圆证三不退,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桩事情我们要特别珍惜,你要修其他的法门,真难!净土法门一生可以成就,为什么不干!为什么你还会受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干扰?实在讲它来干扰,是你有心接受,你才受干扰;你要是无心,什么样眼花撩乱也干扰不了你。古大德常常讲「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就是功夫。花花世界,没事,一点不干扰。大灾大难,整个地球崩溃了,与我不相干,於我一丝毫都损伤不了,那就是片叶不沾身。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真的是不退转,一得永得,不会再失。

「三轮之化,云无量力」。这后面「现无量神力」。什么叫三轮?轮代表圆满,可以说在一切形相当中,圆是最圆满的。在大乘佛法里,它代表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就是此地讲一相无二相。一相是什么?圆心。二、三是什么?圆周。圆周是动的,圆心不动;圆周有,圆心空,空有是一。用这个空寂代表真心、本体,圆周代表现相,宇宙是一体,一相无二相。这样一来,一切万物跟我是一体,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什么好分别的?我就是吃一点亏,上一点当,受一点冤屈,自己人!就好像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相亲相爱,这有什么关系!互助合作,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它自自然然,本来就是这样,这是性德。我们今天性德迷失了,才讲这些,觉悟了,还有这些废话吗?统统都没有了。心清净,口也清净,口清净是一句话都没有,所以佛跟佛在一块,绝对没有一句话。

三轮是身、语、意,这叫三轮。心跟宇宙、一切众生合成一体;口决定是善言,给人说好话;身一定做好事,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现在讲的舍己为人,肯定是这样的。为什么?人跟我是一,不是二。现在的现象,现在是人跟我是二,不是一,完全颠倒,完全错误,所以才搞的有纠纷,才搞的天下大乱。谁受苦?自己受苦,自作自受。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