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五二讲)  2006/5/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请看第十五首偈: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於苦行。至究竟处。】

佛法教人离苦得乐,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佛法是教人离乐得苦,大概就没有人学了。可是世尊当年在世,对於修苦行的人(这个行念去声,念ㄏㄣˋ,那就是个动词,就是修苦行的)特别赞叹。与佛所说的违不违背?跟诸位说,不违背。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看,好像跟佛说法是相悖的,实际上是相成的。苦,离苦得乐,苦是什么?三途苦,六道苦!六道,说人道,我们现在在人道,所见所闻这是现量的境界,这是事实。你讲天上,天上乐,讲地狱、饿鬼苦,他说我们没见到过,很难体会。可是佛法跟你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跟你讲十法界,跟你讲过去现在未来,说明宇宙的真相,这就变成高深的佛法,不是初学或者是浅识之人所能够理解的。为什么佛会赞叹苦行?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自己业障习气很重,哪个不希望自己消业障、长智慧?这个大家提起来,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的。可是诸位要知道,甘心过艰苦的生活,业障消得最快、消得最彻底。这个不难懂,只怪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粗心大意,把这桩事情疏忽掉了。

世尊,人间天上,界内界外,确实证得究竟圆满的福报。我们在大乘经里面读到,佛的相好说不尽,一般大乘经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无量是个笼统的称呼,谁也没法子说得清楚,可是经教里头确实有详细的说明,「微尘相海身」。而《华严》里面说得更明白,前面我们读过,「十个莲华藏微尘数相好」,我们通常在经上看到恒河沙数。这是讲的人间,讲的大世界,讲的整个宇宙,我们常说遍法界虚空界,那个报身就是十莲华藏世界微尘数的相好,我们无法体会。恒河沙数就没有办法体会,世界微尘数相好,就更没法子体会,现在是十个华藏世界的微尘数的相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在这个世界)还要修苦行?从成道,三十岁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僧团建立了,过什么样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这是苦行人!佛为什么?

过去我们初学佛,初出家的时候,疑惑也很多,老和尚跟我们说的,没说清楚。只跟我们讲,世尊出世那个时候,印度真的是所谓宗教之国,宗教门派很多,佛经上讲的那都是著名的,有九十六种。每个宗教的修行人都修苦行,所以佛如果不示现苦行,一定被社会大众讽刺、毁谤,说「你看他们这一派不修苦行,他们要享受」。所以佛必须要示现跟其他宗教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才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尊敬、信仰,来接受佛陀的教化。这种讲法也不无道理,但是这个讲法讲得很浅,就当时社会情况来论说。而实际上佛的言行举止,所谓是有密义,就是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真的是以身作则,化导众生。

这个密义是什么?密义是告诉我们,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苦,这都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包括十法界,包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这个范围多大。为什么要讲到其他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刹土与我们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有时候我们会移民到那边去。什么时候移民?这个世界坏了,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个大千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可以居住的,这四中劫里头的一个中劫可以居住,其他三个劫都不能住。只有住劫能住,世界成,这个时候不能住,刚刚成的时候不能住;坏,不能住,这个世界坏了,我们许多宗教讲的世界末日,世界坏了,这世界不能住;空,当然不能住。但是每个中劫里头有二十个小劫,时间很长。

我们知道修禅定的人,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於包括四空天,寿命都是论劫来讲的,这个劫是大劫。这个世界坏了、空了,他们寿命还没有完。你看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你知道那个多长吗?八万大劫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一个大劫里头有一次成住坏空,你说他那个寿命多长。那他到哪里去?我们这个世界坏了,佛经上常讲,他们迁移到别的世界、别的佛刹土去;我们这里坏空,那个地方在成住,可以迁移到那边去。三途里面,饿鬼、畜生、地狱,他们的寿命也是论劫算的,他的果报到哪里去受?这个世界坏了,他也到别的世界去。

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与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这些刹土全是佛菩萨的教化区域,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去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在前面刚刚读过,清凉大师跟我们开示的,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的十种恩德,这是提个纲,细说说不尽。所以人不能不知恩,知恩报恩,经上讲得非常好,不知恩的人多遭横祸,经文上讲「横死」。不知恩的,死了以后决定堕地狱,不是饿鬼、畜生,决定堕地狱,所以忘恩负义这个罪很重。

苦行,尤其是甘心乐意过清苦的生活,那个功德无量。功德从哪里来?为一切众生做榜样,这个功德就大。你看哪个众生愿意吃苦?没有!人为什么会造罪业?就是怕苦,他想离苦得乐,他不懂得道理,也不懂得方法。正如同这个社会有些青少年,我们在旁边看,苦中作乐。什么叫苦中作乐?找刺激,吸毒、打吗啡。他为什么?他以为这是乐,那个乐只是非常短暂,得那一点短暂之乐,你要付出多少痛苦的代价。这是非常明显的,一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念念还不是希求离苦得乐吗?想尽方法去获得名闻利养,去获得五欲六尘,不就是贪图这个享受吗?实在讲,跟那个无知的年轻人吸毒没有两样。

你的心不善,行为不善,手段方法不善,尽干些损人利己的事,眼前纵然得到一点小利,就算你在世间夺得王位,也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夺不到!命里有的,何必要去夺?命里有的,决定丢不掉,那是你过去修积的善根福德,你这一生必定得到的果报。你无知,不晓得事实真相,拼命用你的计谋、用不正常的手段获得。获得怎么样?还是命里有的,命里有的打了折扣,亏折了。中国人讲的,讲得多!你命里头有十世帝王的福报,你家里一定出十个皇帝,代代承传。你家里面有一百个帝王的福报,那是祖宗自己积的福大,必定有一百个子孙承传,你得相信。可是你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王位,用不正当的手段剥削人民,你那一百世的福报,可能只剩下十世,亏折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或者有,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这个福报的现前不在这一世,而在来生后世,但是你在这一生当中,是用不正常的手段夺取,也都来了。本来是来生后世大福报,现在得来的,变成一个小福报,就是你把你的福报提前了,还是自己福报,提前享受掉了。因果律里面讲「禄尽人亡」,你有几百年之福,你提前的时候,一生就享完了。享完了,你还造作很多罪业,你害的那些人,人家要报复,你夺取的这些财物,时间到了他要来讨债,你说你的麻烦大不大!所以看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昨天,我们这里有位同修,也是我们道场老义工,昨天来见我。有个冤亲债主附在他身上,他很痛苦,冤亲债主告诉他,前生这个冤亲债主是被他杀的。他绝对不是造谣来欺骗我,你们很多人都见到,他也不是个造谣生事的人。这个冤家是来讨命的,但是他这一生学佛很多年,心地很善良,这个鬼也很难得,看到他不忍心下手。现在问题是他在他身上,他出不来,这个事情我们在过去曾经遇到过几次,我们了解。进去之后他出不来,非常想修行,来问我,希望我介绍一个地方让他去修行,我介绍他到东天目山,他很欢喜。不是假的,冤有头债有主!一个人这一生在这个世间做人,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地位,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老实,决定不要伤害众生;不要说不能伤害人,畜生不能伤害,不可以破坏自然环境。

《华严经》前面我们读过,山神、地神、河神、海神、树神、草木神、苗稼神,我们念得太多了。山河大地,这些草木丛林有没有主?有,鬼神在做主。我们要用这个树木,佛在戒经上告诉出家人,出家人住在山野,要想砍几棵树,搭个小茅蓬,可以的。应该怎么样?三天前,你看中哪几棵树,你要去祭祀他,祭祀树神,供养、诵经、持咒,跟树神展开谈判。我不得已,要在这个地方搭个茅蓬修行,需要这个材料,请他搬家。诸位要晓得,树神不是那棵树成了神,是鬼神依附这棵树做为他的家,他住在那里,请他搬家。这就如法,不得罪他,他一定会搬。

我们懂这个道理,所以前几年,三年前,我们在澳洲图文巴买了个教堂,旁边几栋房子都买下来。有一栋房子很破旧,我们就拆了重盖,门口有两棵大树,我们也在三天前去祭祀这个树神。祭祀过后,我们同学,就有个同学晚上作梦,树神来找他。告诉我们这些出家人,以后祭祀请他们搬家,要我们提早到七天之前,他说三天时间太短了;他还是搬了,但是很匆忙,要求我们七天。我们听了这个讯息,想想很有道理,为什么?澳洲人的习气,所有一切动作都非常缓慢,不像我们这边人做事讲求效率,动作都很快。澳洲人确实像无尾熊一样,他们不讲求效率,真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你跟他们往来要很有耐心。所以澳洲的鬼神、树神也跟澳洲人一样,说三天不行,要七天,我们就明白了。以后,当然我们现在在澳洲,建筑的事情是常有的,以后需要这些材料,我们就懂得了,七天之前就祭祀他。这哪里是假的?

佛门不拜鬼神,这个拜不是像宗教里面,把鬼神看作上帝,看作是主宰,佛门不是这样的。佛门里面拜鬼神,鬼神是众生,鬼神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彼此在一起也要礼尚往来,他不是主宰,这个跟宗教的意义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做超荐的这些佛事,是劝导他,我们一起来共修。我们净宗目标是求生净土,我们共修,一起发愿求生净土。净土有没有?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介绍给我们,尤其对中下根性人来讲,有,肯定有,你执著有,你才能往生;你要是执著它没有,你就不能往生。佛要是对上上根的人来讲,跟我们讲的又不一样了。上上根,佛怎么说?净土有没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净土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怎么有的?你自己心现识变,不离心识,这叫真性。

什么叫上上根人?分别执著放下了,叫上上根人,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中下根人。所以,中下根人往生净土是带业往生。这个法门很特殊,蕅益大师,那是了不起的人,给我们做示现,给我们做榜样,皈依净土法门,取了一个别号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是有无的有,就是直接明白教给我们,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你看他注解的《弥陀经》《弥陀要解》,注解的份量不多,他的序文上写得很清楚,九天写成的。近代圆瑛法师有《讲义》,宝静法师有《亲闻记》,都是《要解》的注解。我们过去也详细讲过,刘承符老居士从录音带里面写出一本讲记。《要解》这本书,印光大师赞叹到极处,这《文钞》里头有,印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到极处,没有办法再赞扬了。

早年,演培法师就这个问题来问我,我是修弥陀净土的,他是修弥勒净土的,他求生往生兜率内院。问我,印祖说这个话是不是太过分一点?这也是个讲经的大法师。我就告诉他,我说印祖讲的话一点也不过分,实在讲,他讲的话是恰到好处。我们现在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他这样的赞叹,那这个人是什么人?可是蕅益大师一生身分没有暴露。我们看到大势至菩萨既然这样赞叹,在我们想像当中,他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才能注得这么好、这么透彻。文字不多,字字句句真的是阿弥陀佛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哪里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

蕅益大师,你看那么样的谦虚,也算是个苦行僧,为我们作示现,给我们末法众生做个榜样,持戒念佛。蕅益大师在当时,大家也称他作律师,他对於戒律下很深的功夫,像民国初年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在戒律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持戒念佛,你才真正能往生。佛教人,中下根性的,偏重在事相上,上上根的人偏重在理性上,但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理虽然明了,事不可废弃,如果执著在理而废事,那就大错特错了,还不如一个理不明了,专门著重在事相上的,凡圣同居土他真的有分;要是执著在理,废弃事修,凡圣同居土都没有分!你对於理知道得并不透彻,透彻就见性了,那真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理是明白一些,不透,这不管用。理要到什么时候才透?透了又是什么样子?这个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你常常回光返照,勘验自己,我到底透了没有。真正透了,一闻千悟,一悟一切悟。

你哪一天真的开悟了,那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样,所有一切经典你全都通了。我们知道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你看看无尽藏比丘尼,受持《涅盘经》几十年,天天读诵,读诵得很熟,没开悟。她向惠能请教,那时候惠能大师还是在家相,没有示现出家相,那个比丘尼是出家人。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只是在碓房里头在舂米,我们现在的话,他是义工,不是出家人,可是祖师衣钵传给他。无尽藏比丘尼并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个人很懂佛法,讲出来很有道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把《涅盘经》搬出来向他请教。惠能大师就叫她,你念,念给我听。她念,念完之后惠能大师给她讲解,她开悟了。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就证明你真的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如果没有到这个地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要相信净土真有,你这一生才不至於空过。

往生的这些瑞相,我在这一生当中看到好几个,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临终没有生病,预知时至。前天还有一个从北方来的老居士,告诉我,她的先生往生,七十八岁,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她亲眼看到的,现在信心生起来了,告诉我她还有些放不下的。我跟她讲,放下吧!这个世出世间全是假的,一个人能不能往生,关键就是他有没有放下,果然真的放下,念佛决定得生。她说她先生往生的那天,还手牵著她,告诉她看到路上两旁都是莲花。跟她讲,她看不到,她先生看到,大概就是一、二个小时之后他就走了。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很多,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对於一切经论展开还有疑惑,还不能通达明了,没有悟!一般讲悟,小悟,不是大彻大悟。小悟、大悟都不管用,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大彻大悟的人能脱离六道轮回,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不是到极乐世界,这个要晓得。我们今天讲天天有悟处,小悟,古德常说积小悟成大悟,我们现在做的是这个功夫;积大悟成彻悟,这就不是容易事情,一万人当中大概一个都找不到。必须要做。能不能悟的关键,跟诸位说,苦行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人甘心情愿过清苦的生活,欲望没有了。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是爱欲,这个东西难断;甘心情愿过清苦的生活,爱欲的习气就淡薄,这是好事情。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的示现,你再看看世间圣贤,在中国,你看孔子,看孟子,你看孔子一个学生颜回,这是夫子常常赞叹的。颜回是个苦行僧,箪食瓢饮,过最清苦的生活。现在在这个世间,少数,不是多,真正修行人,在山上不下山,住茅蓬。自己在茅蓬旁边种点青菜,日中一食,哪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可是他挺长寿、挺健康的。你看新加坡的许哲,今年一百零八岁,她是一百零一岁到我这儿来皈依的。一天吃一餐,她吃生菜,一点点饭,没有油、没有盐、没有糖,什么佐料她都不吃,她的生菜是用开水烫一下。就过这个日子,她过了几十年,身体非常健康,为我们做示现,听说这两天到上海去了,一百零八岁还到处跑。你看她一生照顾二十多个老人,其实那个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她自己一百零八岁,照顾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二十多个。所以她自己告诉人,她是一百零八岁的年轻人。

我们世间人又怕这个营养不够,又怕那个营养不够,结果怎么样?结果真的都不够。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常常想它不够,它怎么会够?像许哲,像世尊跟他这些弟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什么都够了,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见苦行人,自然菩萨引起的大愿,希望永远『依於苦行』,自行化他,到究竟处。在我们的究竟处就是往生净土,这是我们的究竟处;到净土之后,必定一生证无上菩提,再不会有第二生,一生成就。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十六首偈: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这首偈也是在出门,在从前说托钵,路上可能遇到的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坚持戒律、有操守的人,我们一般讲严持戒律。出门看到了,引发大愿,『当愿众生,坚持志行』,志是志向,行是行为,『不舍佛道』,志在作佛;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我们的言、我们的身,身语意一定要像佛。佛的心是禅,佛的言是教,佛的身是戒律,所以禅、教、戒就是佛道,时时刻刻不能舍弃,这样的人哪有不成就的?不但成就,而且肯定是一生成就,不会再到来生后世。凡是还会拖到来生后世的,都是这一生修行志行不坚,才把这一生的光阴虚度,甚至於空过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

我们想不想在这一生成就,这首偈是关键。前面教我们要依於苦行,世尊当年入灭之前,教诫弟子,因为阿难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是以佛为师,佛入般涅盘之后,我们以什么人为师?佛说了两句话,「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只要你能够不舍苦行,坚持戒律,等於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佛一生给我们示现苦行。就是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皈依供养,佛还是托钵,还是三衣一钵。供养的园林、精舍,只是做为讲经教学用而已,决定没有以它为自己的财产,没有,佛是真的出家了。出家人如果还有财产,那哪里叫出家?克实而论,你出了你的小家,因为你那个家,你的土地、房屋没那么大,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家。住持一个寺院,那个寺院就变成你的家,土地面积、殿堂房舍比你家大得多了,你又入了个大家。小家障碍你了生死出三界,大家就更不必说。这一点我们要看破,就是要看清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向他学习。

当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种种供养,佛是一分一毫都没有取,只是借他这个地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办班教学。你提供一个场所,很好,我们就在你这个场所办,讲完了,这个课程讲完就走了,决定没有留恋。所以我们今天把它称为办班教学,大家就好懂。有些地方佛只讲一部经,我们今天说一个单元,有些场地佛讲了好几部经,像只树给孤独园,大概是所有场所里头讲经最多的,他在这个地方讲了十几部经。在灵鹫山,灵鹫山没有房舍,大树底下,学生们围著释迦牟尼佛在听课,没有桌椅,都是坐在草地上。这样的办班教学,在世尊一生那是时间最长的,有精舍、有房舍,那是别人提供,那很少。佛是丝毫留恋都没有,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佛在任何地方,境界都是佛境界,在旷野里面,大家席地而坐,佛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冬天会不会冻著?夏天会不会热著?印度,我们知道是热带,没有冬天,所以三衣一钵就够了。雨露风霜有没有遇到过?这个我们相信。佛在那个地方教学,除了我们肉眼能看见的这些大众、听众之外,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但是须陀洹以上的都能看见。须陀洹是小乘初果,他的断证功夫跟大乘《华严经》里面讲的初信位的菩萨相同,六通他得到两个,天眼通、天耳通;换句话说,他能看到天龙鬼神,也围绕著释迦牟尼佛在听经。有这么多天龙鬼神,肯定风调雨顺,现在讲的是最好的气候。佛无论到哪个地方,山河大地你看到都是非常吉祥、非常和顺,没有风雨,没有障碍,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为什么?来听讲经的这些人都是善人,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不造罪业。

不仅仅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让我们从科学方法里面明白了,外面境界真的是随我们的意念在转。我们有好的意念,善念,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无有一物不善;如果我们的念头不善,那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善的。佛从前说过,现在科学家做出证明,能不相信吗?值得我们深深去思惟。

这些修行人,真正有操守的人,我相信他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一个成就,成就就是佛道。什么是佛道?我们在讲席里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成佛;妄想纵然放不下,分别执著可放下了,菩萨;分别也没有办法放下,执著放下了,也难得,证阿罗汉。所以,佛、菩萨、罗汉是人做的,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话说得多么清楚,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放下,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你就成佛了。所以关键是你放得下放不下,关键在这里。

你真正发心修,你能不能坚持志行?关键在坚持,坚是坚决,持是保持,刹那之间也不会失去。志,用现在的话,是你的愿望,行是三业行为。志在佛道,佛道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不从外得,外头没有,自性本具。自性从哪里得来?自性从大定得来,这个大定的名字,在《楞严经》里面叫「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不是从外头来的。你的自性本来定,现在也没有动,现在动摇的是什么?动摇的不是自性,是什么?是无明、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这个东西动,它绝对不是静态的。烦恼习气动,为什么?它是从无明变现出来的,无明就是动的。而明,明是不动的,明是照,照见,照见是不动的,就像水一样。我们出去旅行,看到的湖光山色,江河看不到这个现象,湖、池塘,看到这个现象。

我在前两个星期,有这么个机缘,到云南丽江去住了两天。在丽江看到的湖泊,清净没有染污。湖水平,没有波浪,像一面镜子一样,玉龙雪山倒影照在里面,像照在镜子里面,清清楚楚,照见。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觉悟的,再跟诸位说,本来是慈悲的,从来没有动摇过、没有染污过,那是我们的真心,那就是佛道。我们今天为什么搞得这个样子?佛在经上常讲,不守自性,什么时候不守自性?就是现前,现前你有妄念,妄念就是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烦恼,你有习气,这统统是不守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些东西。

佛是辛辛苦苦教导我们,教什么?教我们回头,正是《楞严经》里面讲的,讲得太好了,简单明了,修行人怎么成佛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以不生灭心为修因,这成功了。凡夫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他用生灭心作本修因,所以修无量劫都不能成就,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也就是说明,你修行,你没有放弃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就是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你都不能成就。如果你用不生灭心做为你的因,修行的因,你这一生就成无上菩提,你就成功了。这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提出来的,《楞严经》修行最重要的是舍识用根。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识,根是什么?根中之性,六根,眼根,眼根里面的见性,耳根里头的闻性,鼻根里头的嗅性,舌根里头的尝性,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识有。所以我们今天一般凡夫修行人,用什么见?用眼识见,用耳识听,用鼻识嗅,用舌识尝,这里就有分别执著。如果反过来,我们用根中之性,用性全是照见,用性见,见性见,用闻性听,用嗅性嗅,用舌性尝,这个人就成佛了。

你看看众生跟佛的差别,《楞严》上说得多清楚、多明白。你能把心意识放下,心是妄想,意是执著,识是分别,把心意识放下,不用心意识,就是不用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把这个放下,你六根所用的就是性,就是见性、闻性、嗅性、尝性,就是性,不是识。外面境界变了,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眼见外面的色是什么?色性,不是色尘,眼识见色尘,见性见色性,见色性、闻声性就叫做明心见性,宗门说得好,见性成佛。佛教人,实在讲没有丝毫隐瞒,我们中国古人讲和盘托出,一丝毫没有隐瞒,全部都给你了。你愿不愿接受?你有没有体会到?你真正听懂,体会到了,念头一转,凡夫就成佛,所以凡圣确实在一念之间。转不过来,这就是说习气太重、烦恼太深。

可是这些教诲,我们听了、读了,就像闪电一样,虽然很短暂,这是一念性光,性光乍现,像闪电一样。难得,从来没有闪过光,现在闪了一次,希望往后闪的次数多,慢慢密集,由闪光变成常光,你就成就了。怎样才能帮助自己提升,把闪光提升到常光?坚持志行,这个太重要了。再跟你说得明白一点,坚持苦行,坚持持戒,你不从这儿下手,你那个坚持是有名无实。从什么地方下手?我现在劝同学从《弟子规》下手,从《感应篇》下手,从《十善业》下手,儒释道三家的基础,你不从这儿下手,做不到!下手处要最容易的,不能太难,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就成功了。

所以总要晓得儒释道的根,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根,自己一定要做好。你去教别人,有些人乍听很欢喜,听了一个月、二个月,他就退心了,一年、二年,他就不来了。古人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变成老油条。这个现象在今天的社会是非常的普遍,常见的现象。怎么办?回光返照,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么这些听的人会听跑掉?刚刚听几天,欢喜得不得了,受到感动流眼泪,慢慢就跑掉了。是我自己没做到。

为什么古时候尧王、舜王,他们教的那些人,一生都不会跑掉?天天追随,天天不舍,释迦牟尼佛教学,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生都不舍离,都没有跑掉。什么原因?自己做到了。所以今天教学,头一个你自己要认知,众生本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首先要认知这一点。你可不能说「他们没有善根,他们没有福报,听了几天不再来了,没善根!」错了,你一辈子不会成功。你怎么能怪人?你要想我自己修得不够好,我自己讲得不够好,所以把人讲跑了。

一部经,同样是一部经,譬如一部《弥陀经》,讲一遍当然挺新鲜,二遍、三遍还可以,十遍、八遍不听了,为什么?我听过了,我听得很熟了,我不要再听。为什么佛菩萨来讲的时候,众生就不会跑掉?什么原因?你要晓得,佛菩萨讲经遍遍不一样,有听头。你讲的经是遍遍都一样,听了一遍还要听第二遍吗?为什么他遍遍不一样?他修行的功夫天天提升,他的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所以他讲的不一样,那就是遍遍都有听头,都能吸引人,这成功了。所以你要回过头来问自己,你不能怪别人,他没有善根,他没有福报,全都错了;自己错,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晓得去怪别人。

佛说得好,未能自度,怎么能度人?你要教别人,先要把自己教好,所以做老师难!为什么古时候老师那么受人尊重?道理在此地。老师是修行人,修什么?修正自己思想、言语、行为的过错,天天在修正,天天在改过。所以他的东西就是一部经,万古常新,可深可浅,可长讲,可短讲,没有一样不精彩,道理在此地。你自己不真正去修行,修行没有别的,断烦恼,长智慧不要求,烦恼断了智慧自然开,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真的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觉得很难,是你不会,你要会的时候,不难。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习气要改,工作里面的习气,待人接物的习气,一定要改。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就像佛菩萨一样,恒顺六道众生。六道里面愈是往下,随顺就愈难,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随顺上面的容易,为什么?他善多恶少;随顺下面的,恶多善少,不随顺怎么行?你不随顺,他真的就掉头而去,所以随顺是德行;随顺,我们世间人讲迁就。不可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一定要以众生的标准,以他的标准为标准,他就容易接受,接受做朋友,做好朋友。你自己行得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跟性德相应,时间久了,自然感化他,他觉悟了;觉悟他自然回头,没有不回头的。他还没有回头,要晓得我做得不够,我感得不深,他还没有体会到,还没有省悟过来,我还要继续认真努力。天天改,时时改,为自己也为众生。

实在讲菩萨发心,为自己的少,为众生的多,这样勇猛精进。我要不好好的改,众生就多一天迷惑,多一天造业,多一天受苦,菩萨怎么忍心?看到这么多众生堕在三途受苦报,怎么样去救他?只有自己做好样子来感化他,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讲,他不听,一定要做出榜样来。我们有时候也从灵媒那里得到一点讯息,饿鬼、地狱道,听说观世音菩萨常常去。我们听到了,欢喜,相信,不怀疑。去干什么?去做修行的好样子,在鬼道现鬼道身,在地狱现地狱身,在畜生现畜生身,才能够教化他们。所以一定要现同类身,同样的言语,你才能帮他,才能帮他慢慢向上提升,这个事情不能著急。提升到《楞严经》《华严经》的境界,已经不是人天了,比人天还要高。

所以这种大经大论,清凉大师说得很好,《华严》十种当机,里头有一种,凡夫。什么样的凡夫?大心凡夫。什么是大心?看到别人受苦,心里很难过,就想要帮助他,虽然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个心真的有余,这种人是大心凡夫!他能听,他能体会,能接受,接受就是依教奉行。志愿永远不改,无论是顺境,我常讲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一生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没有一处不好,没有一桩事情不好,没有一个人不好,这随缘。为什么?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所以他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在环境,尤其在人事环境,要挑挑拣拣?那都是分别,都是执著。这个习气无量劫来久已养成,所以随时随处自自然然它就起现行,叫自己无法控制,这就是所谓的习气烦恼。

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觉就改,觉就改,常常觉悟,时时觉悟,天天觉悟。古大德用功过格,你想想有没有道理?莲池大师就有功过格,现在在《全集》里头有,它的名字不叫功过格,叫「自知录」,他每天用这几条来反省,也有几十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一天当中有善有恶,善恶都要记下来,对比,我今天是善多还是恶多,用这个方法来坚持志行。方法虽然笨拙,但是很有效,特别是对於初学的人,特别是对於现代人。

所以世出世间法,要真正想学习有成就,可不能够因循苟且,这不能成就,要认真,要坚持!方向、目标不能有丝毫偏差,自己正,别人自然就正;甚至於不必去想别人,看到别人有过,马上自己检点,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行得正,就会影响别人,我行得不正,也会影响别人,别人都不正。所以汤王有一句名言,「天下有罪,罪在朕躬」,中国谚语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为什么犯罪?为什么不善?皇上自己有了问题;古圣先王,这个跟佛菩萨有什么两样?岂不就是观音菩萨所说的,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是不是?是!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宰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各级政府的领导人,省长、市长、县长、镇长、区长、里长都是的。你要行得正,老百姓就正,你行得不正,老百姓就走邪了,这一定的道理。

我们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在哪个岗位,统统是行的菩萨道,统统行的佛道。你在家里面是位家长,你家长正,你一家人没有不正的,家人有不正,我这个家长没做好。公司行号的老板是个领导人,他要正,所有员工都正,他自己不正,员工当然走邪了。什么是正?儒释道三教都是正,都有可取。儒家重在事相,讲伦理,偏重在伦理,道教里面偏重在道德,佛法讲中道,中道第一义谛。我们如果明白这些道理,认真努力坚持自己的志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自古以来,十方世界所有菩萨诸佛的大愿!愿成之后,必定以自己的行持来帮助众生,普度众生,不舍佛道。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