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七讲)  2006/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第十地位,第一段八首颂,最后一首看起:

【若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则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

在经文里面,清凉大师注得也很好,后面的两首颂是「意业胜」,意业里面「智先导故」。为什么意业殊胜?统统都是以智慧为首先,就是我们通常讲先决的条件,一定要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这个一定要知道。现代的人知道求知识,不知道求智慧,也有不少人误以为知识就是智慧,其实是两桩事情,知识决定不是智慧。智慧是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那是智慧;知识没有这个能力来辨别,到事情做错了,后悔莫及,都是没有智慧的过失。

智慧跟知识差别到底在哪里?要从根源上来讲,智慧是从禅定生的,知识是从见闻生的,不一样,这是广学多闻,在佛法里面讲,它是从心意识里头生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就是第六意识,从这里生的,这是妄心,不是真心。定是真心,从甚深禅定里面生的,那是真心。纵然没有很深的禅定,有一点点小禅定,他也就有一点小智慧;定功愈深,智慧也愈深、也愈广。你就晓得这五十一位菩萨,愈是高位的菩萨戒定慧都深,地位低的,戒定慧比较浅,但是他还是有智慧,比我们世间人还是不一样,他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我们在经里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世间人不知道,低级的菩萨都知道。最低级的初信位菩萨他知道,这是智慧。什么是苦中有乐?修行人物质生活很艰苦,尤其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所有的财产就三衣一钵,真是简单。三件衣通常都搭在身上,一个钵托在手上,所以你看他手上没有东西。三衣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五衣、七衣、九衣,从九衣到二十五条衣都叫做大衣,只有这三件。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所以不需要很多的衣服,有三衣就足够了。晚上睡觉,树下一宿,盘腿打坐。休息,佛规定的是四个小时,晚上十点钟到早晨两点钟。两点钟起来,就要诵经、念佛,要做功课。你看生活那么简单,苦!在我们看到这生活太苦了,苦中有乐!如果没有乐,谁愿意受苦?

佛陀教导我们,目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不是教我们吃苦的,佛是教我们得乐的,真有乐趣!这种乐趣世间人不知道。在中国,孔子知道,中国这些圣贤知道。他们生活也非常清苦,不过比起佛教僧团里面,那还是超胜很多,至少他都有个房子可以住,遮蔽风雨,饮食起居,就是物质生活都还能过得去,不富裕,读书,讲学。孔子学生里面,物质生活最贫乏的是颜回。夫子常常赞叹,颜回很苦,但是颜回最快乐。他乐的是什么?我们佛门里面说,「烦恼轻,智慧长」,他乐的是这个,你说这多快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物质生活很贫乏,精神生活非常丰富。佛家的乐尤其不必说了,天天在做什么功夫?断烦恼的功夫,长智慧的功夫。干的是什么事?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苦中有乐!

世间人乐中有苦,为什么?贪恋五欲六尘的生活,他每天过日子是增长烦恼。如果你再细心去观察一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许有人说,佛说的话未免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听到也会同意,「是太过分了,我们也没有损人利己,为什么有罪?」违背了性德。你这一生得人身,尤其是闻到佛法,得人身、闻佛法就有脱离轮回的机会,你这一生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你就错了,你说这是不是罪?是!为什么有这个机会也不能脱离?就是你还留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有什么好留恋的?《法华经》上讲「三界火宅」

所以一等聪明人,他一旦遇到的时候,他什么都放下。释迦牟尼佛是聪明人!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绝顶聪明人,他们统统都过苦行僧的生活,把世缘统统放下。尤其是佛法。世间很多宗教,他们的目标是脱离欲界,这很了不起,在我们世间人讲,是高级宗教,脱离欲界,他到色界、到无色界去了。古印度很多的宗教,他们修定。一般次一等的宗教,他要脱离饿鬼、地狱、畜生,人间很苦,他愿意脱离,他生在欲界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这是他们的目标。只有愚痴、业障很重的人不愿意离开轮回,想在人间还享受五欲六尘这种生活。这个乐,乐里头有苦。要很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你才恍然大悟。

过什么生活?什么都没有的生活是最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己成就了,帮助别人,你说这个多快乐。物质生活清苦一点,身心健康。每天贪图饮食,现在的果报就在面前,他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许许多多的疾病,这是乐!像我们吃长素的人,「你们太苦了!」我们这个苦有果报,什么果报?身心健康,很少疾病。你看在饮食上苦乐的,我们这个他说是苦,我苦里头有乐,健康;他那个乐里头有苦,他病多,这很显然的!你有很多财富,你天天操心,晚上都不能睡觉,天天吃安眠药;我们没有财富,一无所有,睡得很安稳,不一样!你细细想想,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所以,智慧跟知识不相同,真正高明的人求智慧。

所以意业的殊胜是『若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这是最快乐的一桩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教学。「随众生心」是契机,「以智慧」这是契理;前面讲的「智慧辩才」是契理,「随众生心」是契机;「而化诱」是成就,你教学有了成绩。成绩是什么?他学了之后产生变化。我们世间一般人讲,这是古时候,现在没有人说了,古时候常讲,「读书志在变化气质」,读书是为这个而读的。变恶为善,变愚为智,变俗为雅,最后是变凡为圣。

你看我们古人教学的目标,读书决定不是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不是这个。这个太俗气了,哪里会求这个?我们这段经文前面不是念过吗?「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不求,「自乐」不求,「大名称」不求。这是世间人所追求的,在佛法来讲是没有智慧的人他所追求的,有智慧的人不求这个,这个要知道。有智慧人所追求的,自己智慧成就了,要帮助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帮助?教学,这是最有成就的,是最彻底的做法。

我们看孔夫子,如果当年他周游列国,有诸侯愿意用他,请他做大夫,大夫的职位就像现在的总理、部长一样的,有人用他,他在中国历史的地位顶多不过像周公、管仲一样,就如此而已。没人用他,他回家去教学了,变成万世师表,历代帝王都不能跟他比。你看哪个帝王,全中国每个县市都给他建庙来纪念他?没有。每个县都有孔庙,过去我们也称它作「文庙」,纪念他。没有听说哪个县里面有帝王的庙,没有;周公的庙也没有,除周公的家乡;管仲庙也没有。你就晓得,教学的工作多么伟大,教学是多么令人尊敬、令人感恩。

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从事社会教育工作,做了四十九年,今天普遍全世界,变成佛教,你看佛教道场有多少,大雄宝殿上都供著他的像,纪念他!他的教诲流传到今天,我们还来学习它。《华严》是他老人家讲的,我们今天展开的经卷是中文的译本,翻译的本子。这是什么?智慧的选择,这不是知识。所以有智慧的人跟有知识的人、世智辩聪的人,生活理念不相同,人生的目标、方向不相同。有智慧的人决定是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求世乐,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个自在。

所以「化」这个字,就是教学的成绩。「诱」的范围很广,对学生来说,老师对学生是用诱导。诱是以真理来诱导,不是世间的财富、地位、荣耀,不是用这个;是用真理,是用真学问、真德行,对社会大众真的是感化。

后面这句,『则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身语意」是三业,「失」是过失,只要是一切依智慧,你三业就没有过失了。为什么?三业与法性相应。所以智慧,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多闻、不是多读而得来的。多闻多读是增长常识,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一定是从戒定里面得到的。所以戒是德行,持戒是守规矩。老师教导我们的一定要奉行,所谓依教奉行!然后第一步你得到的就是轻安,身心安稳,中国人常讲心安理得。这个「得」也有浅深差别不同。譬如我们讲最浅的,佛教里面,不分宗派、不分法门,必须要学的功课就是十善业。我们对於十善业做得怎么样?如果真正做到,身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身健康;口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你做到人和,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与哪种人交往,人家都欢喜你。为什么?你诚实,你不妄语。再能够在意业里面,在你心里面没有贪欲、没有瞋恚,不愚痴。你就想想看,佛家这么样简单,十条,你真正能做到,在这个世间,中国人心目当中是贤人君子;虽然不称你为圣人,贤人君子,这是真的,一点不假。贤人君子向上提升,就是圣人。

佛门戒定慧三学,这是戒学的根本,还不是真正的戒,这是戒学的基础。没有这个就没有戒学,戒学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三皈五戒是以这个为基础,没有十善就没有三皈五戒,那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话,你身的造作、言语、心里面的见解思想,你就想到,怎么能没有过失?《地藏经》同学们念的多,经上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想想这句话,再想想自己,再想想周边这些大众,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难道是来造罪业的吗?造罪业的果报都在三途,《地藏经》说了个大概。

我在澳洲叫了几位同学,请他们到《大藏经》,把《大藏经》整个翻一遍。凡是世尊讲到地狱的部分全部把它节录下来,我们编成一本书,取材是《大藏经》里面二十多种的经论。这个书现在印出来了,很多同学都看到过,我们定了个题目,《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比《地藏经》讲得清楚多了,业因罪报,你一看就清楚了。如果常常读这个经,对对我们一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明白你将来准备到哪里去。如果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所讲的完全没有违犯,那很好,你来生至少生天。你要是念佛,你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你是好人。你看看净土经里面「善男子、善女人」,你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念佛求生,没有一个不如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人生在世,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快乐?身语意业没有过失,你说多快乐。念念不为自己,念念为众生,自己的生死都不顾。为什么?你真正要是在佛经里面契入少分,不说多,契入少分,你就晓得没有生死,人不会死的;有轮回,没有生死。生死是什么?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一般人讲灵魂,现在外国人也讲灵魂。美国的魏斯医生出了四本书,三本的节要我们都印出来,提供诸位做参考,还有一本,现在正在做。他是完全肯定,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人都没有真正死的,没有,只是怎么样?换个身体。这个身体不好使用了,换一个。所以人老死是换身体,不是死亡,没有死亡。但是他有个结论,就是人造的业会带到来生去,所以他也讲轮回,他肯定是有轮回。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这外国人说的,美国人讲的。所以他这四本书很能收到劝世的效果。

他是完全从科学的态度,他学科学的,本来不相信这些。是用催眠的方法给病人治疗,没有想到一催眠,这个病人就回到过去世,他感到很惊讶!跟这些许许多多病人用催眠治疗,结果都能够回到过去,说到他过去的事情,过去生中。累积的经验太丰富了,让他不能不信,真的是事实。这种信仰在东方很普遍,西方现在也有,他这个四本书出来之后影响很大。大概在十年前调查的时候,美国跟加拿大地区相信人有轮回、相信有报应的,一般调查统计是百分之二十七,十年前。我相信经过十年,我估计应该有一半,差不多应该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样子,这个好事。

所以人不能害人,为什么?害人,将来要还他。不能占人便宜,占不到便宜,你将来还他还要付上利息。自己跟人往来,有没有吃亏?绝对不吃亏。我现在是吃亏了,将来会有报偿的。所以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你想有没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吃亏真的是福。

在佛门里面,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你真有点成就了,想做点佛教的事业,确实就有人送钱给你,送土地给你,送房子给你。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我接受过来之后,我是不是真的做了好事?是不是真的不辜负他赠送供养的本意?如果要有违背,我们自己拿来贪图享受,就像前面我们讲的五扇提罗的故事。佛门的谚语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现在接受好像很容易,你将来还起来可麻烦了。所以是不是好接受的?不好受!尤其在现代这个时代,真正修行的人不多。

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的话我们要听,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他老人家教导我们,在现代这个时代,建小道场,同参道友不要超过二十个人,有道理!真正的志同道合,那个标准应当像当年初祖远公大师的标准一样,我们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二十个人,二十个人都能往生,这就无比的殊胜。不要大,要晓得人多是非多,见和同解可不是容易事情。六和敬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见和同解,人太多了,我们现在讲建立共识很困难。二十个人还可以,再多就不好搞;能够少,就更好。

你看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那道场只有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觉明妙行,是他自己说的,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名号叫「觉明妙行菩萨」。他是真正往生之后回来告诉我们,这是大慈大悲。印光大师为我们证实,他说《西方确指》也是从驾乩扶鸾里面出来的,但这个可以相信。因为它里面所说的修行的方法,跟经论上完全吻合。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十二个人,何必要人多?人多,名气大,供养多,不是好事。往来的人太多,我们不说别的,现在一般讲,决定消耗你的能量。你要应酬,你要接待,你还能保持清净心吗?不容易!

所以真的能够有个清净地方,把它舍得干干净净,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需要多少时间?三年足够了。三年取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要干?我把这个世界舍得干干净净,这个示现是无比殊胜的示现。闭三年关,念三年佛,真正做到三业无过。印祖告诉我们,三年当中,身体天天拜佛,身业没有过失,天天拜佛;口念佛,没有闲杂的言语,止语,不跟人说任何话,就是念阿弥陀佛,口业无过;心里面天天想阿弥陀佛,念念都是想阿弥陀佛,三年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不难。难在什么?你自己没有决心,你自己没有认识;你没有智慧,你没有认识,你不知道六道轮回苦,你不知道。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让你能成就,比什么都殊胜。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认知,没有这种决心,没有这种毅力,这一生当中虽然学佛,意志不专,烦恼习气还很重,要想在这一生成就,真的没有把握,这个问题严重。我们要问问自己,不是说著好听的,真学,一定要争取时间。不要认为我现在还年轻,我还在社会上再干几年,等我老的时候,退休了,我再做。你能保得住你有那么长的寿命吗?要知道一口气不来,机会就失掉,随业流转,这个事情多么可怕!

为众生,话说得好听,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住,还是错了。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的机会可多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得弥陀威神加持,你永远不会迷失自己。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只要是过去有缘的,他有感,你就有应。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你得大自在!所以你要知道,三、五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取得,为什么舍不得放下?

如果人问我,为什么你不带头干?我是非常非常乐意带头干,三十年前我就说了这个话。那个时候香港的几位法师还在,老法师,我就提议了。太多人要我讲经,希望《华严经》讲圆满,我就可以闭关了。好,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著看下面第二小段,「若以智慧为先下四颂,明三业广大功,三轮摄生德」。下面有四首偈,我们现在看第一首:

【若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

这就是说这一首讲的是身业。前面两句,我们就晓得是承著前段而来的,它这一段一段连结得非常的密切、密集。『智慧』,真实智慧为主导,我们的『身语意业』就没有过失了。

【则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我们要想跟菩萨一样,唯一的方法就是求生净土。我们能跟菩萨一样,『普随诸趣』,「诸趣」是十法界,十法界众生有感,我们可以随类现身。那个时候到世间就不是业力来的,就是佛家常讲的「乘愿再来」,你说多自在。乘愿再来,决定不受这个世间的苦报,世间人是受业报的,乘愿再来的人不受业报。他来干什么?教化众生的。就像魏斯医生报告里面所讲的,他现在很了解,人到这个世间来他说有两种,两桩事情人到这个世间来,一种人是工作的,一种人是受报的。这个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一样,佛法讲一种是业力受生,他是来受果报的;另外一种是乘愿再来,他是来教化众生的。教化众生,就是他所讲的他来工作的,他不是来受报的,他来工作的,讲得也很好。可是佛说得非常清楚。

他的『愿力』,你看只要有智慧,三业没有过失,他的愿力就『得自在』。什么叫自在?在佛法里面讲,进退无碍就叫自在;另外一个说法,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得自在。只要到这样的程度,所谓烦恼轻、智慧长,人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了,智慧就现前。这个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你自己本来有的,这个要懂得,本有的。《华严》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不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吗?所以智慧是自己本来有的,不是学来的。那些常识是学来的,智慧不是学来的。你只要把障碍去掉,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就通达无碍。世出世间法,像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问什么问题,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都详细给他解答,这就是通达无碍,这就叫自在。

在佛经里面常讲的,有二自在,有四自在,有五自在,有八自在,有十自在,有很多种讲法。诸位看佛学大辞典,看《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都可以查得到。这是一般常识,你在读经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你要懂得意思。今天在此地,我们依照《大乘庄严经论》里面所讲的四种自在,我们把这个介绍给同学。

四种自在第一个,「得无分别自在」,这是讲八地菩萨,「舍一切功用之行」,这个不念ㄒㄧㄥˊ,这个当作动词讲,就是有功用的这种修行,他把这个放弃了;「得无功用法,於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这是第一种。《大乘庄严经论》里面讲的四自在,是讲这三个位次的菩萨,八地、九地、十地,这个三地,十地里面最高的三个位次,八地不动地讲了两条,九地一条,十地一条。八地菩萨是不动地,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前面念过,现在是到了学习十地。

「一切功用之行」,像我们现在学《弟子规》,有功用,学十善业,我还劝大家学《感应篇》,用得上力,要认真用力去学习,这有功用。有功用要到什么时候?到八地,这是讲的别教。如果在圆教,十信菩萨里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他们也接近了,这圆教,无功用道。你看我们现在讲的经是十信菩萨,贤首菩萨是第十信位的菩萨。为什么?因为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破无明,没有这种方法,你就破不了无明。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你就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你就生到极乐世界,生到华藏世界,生到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统统称之为一真法界;那不是十法界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用功的方法就是无功用道,不是有功用道,无功用道。

由此可知,有功用道,我们讲功夫用得上力,有功用,是在六道,要特别努力修行。到十法界、到四圣法界,还是有功用道,不过愈来愈接近无功用道了,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现在天天努力在念,念阿弥陀佛,这是有功用道。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放下万缘,一心执持名号!执是执著,持是保持,不能失去,有功用道。你不是这样,你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秘诀就是执持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执持统统放下,用一样代替一切法,一切法都舍掉,就一句名号,真行!

你要记得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倓虚老法师的师兄弟,锅漏匠,不就一句佛号吗?真的是一心执持,万缘放下,他老人家做到了,什么都没有了,做得真好!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谛闲老和尚对他的赞叹,说「天下丛林的方丈住持,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都不能跟你相比!」谛老讲的话是真的,他自己也是方丈住持,也是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哪有走得这么自在?往生,人还在那里站三天。这个事情不是假的,民国初年的事情,距离我们还不算太远。当年倓虚老法师常常提起这桩事情,勉励念佛的同修,老和尚苦口婆心。他能成就,我们怎么会不能成就?哪有这种道理!关键在哪里?关键就在他放下。你看放下就成就,放不下就完了。放不下,继续搞六道轮回了,苦不堪言;真正肯放下,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我们应当常常警觉到,提醒自己。

现在这个世界上很混乱,灾难很多,不怕。三年的时间、五年的时间,有,足够。真正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时间够,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决心?你是不是真的想干?你看那么简单,谛老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没有任何仪规。你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这种念佛的方法,身心都没有压力,一个小破庙就供养一尊阿弥陀佛。所以他能够远离一切分别之想,得自在。念到功夫纯熟了,阿弥陀佛接他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还念不念阿弥陀佛?他已经念成习惯了,那个时候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得大自在!为什么?虽念佛,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也没有妄想。有妄想分别夹杂在里面,就是有功用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夹杂在里面,无功用行。

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示现?他是自然的,跟性德完全相应。这个理非常之深。他在示现的时候,示现就是应化在十法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只要离开十法界,诸位要晓得,那个身是法性身,跟我们现在身体不一样。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有物质,他们那个身体不是物质。虽然讲相分,他有相,他那个相不是物质;我们这个相是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他已经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所以他的国土叫法性土,他的身叫法性身、叫法身。没有离开阿赖耶识,是法相土,国土是法相土,身是法相身。法相身是物质,我们讲的物质,这里面有精神,就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跟相分是离不开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道理非常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大经里面佛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不能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看得很清楚,你才能亲证,证得;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夹在里面,你就不能证得。所以现在我们要不要有功用之行?要,要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念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功用道了;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要有功用道,这个要知道。

所以八地菩萨,别教八地,舍一切有功用之行。他为什么舍?完全性相一如了,到这个时候连舍也没有。如果还有个舍,他还没有舍。为什么?他意识里头还有个舍,意识还没有转过来。真正转八识成四智,言说相没有了,名字相没有了,心缘相没有了,才真得自在,转八识成四智了。这个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还没做到。十法界里面贤首菩萨是达到这个边缘,将舍未舍,在这个边缘上。只要他一舍,就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就无功用道了,这个诸位要懂。不到那个边缘,你怎么舍都舍不掉。为什么?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你哪里真舍?

我们今天说一切放下,还是有功用行。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锅漏匠也没放下,锅漏匠一切放下了,分别执著这六字洪名,这个执著好。这个执著它的果报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没有阿弥陀佛,六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分别执著行,净土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有分别执著,不能成就;念佛的人,有分别执著能成就。就是其他的分别执著统统丢掉了,我只分别执著阿弥陀佛,凡圣同居土往生;功夫好的,方便有余土往生。就是分别执著淡一点的,他就到方便有余土;分别执著很重的人,就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平等,妙不可言,十方世界里头所没有的。所以,生凡圣同居土就是生实报土,就是生寂光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我们总得要晓得,那叫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在末后总结的这句话好,「於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在这里头。《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舍,何况世间法?舍得干干净净。舍什么?舍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要知道。这些事上面,舍不舍没有关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是要舍念头。凡夫能把事舍掉,对自己的清净心有帮助,因为事要是不舍,天天放在这个地方,随时他就想起来;统统丢掉的时候就不想了,我们谚语所谓「眼不看为净」,不能不舍!得无分别自在,为什么?不分别了,执著分别没有了。

第二个,「得刹土自在,菩萨住於不动地」,这一句还是八地,「深心清净,於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也」。所以,你统统舍尽之后,你真的心清净了,心清净所感的一定是净土。凡圣同居土不清净,方便有余土还不清净,实报庄严土才清净。所以真的到了深心清净,为什么?土是心变现的,这个道理要懂!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平常真的是没有留意,佛说的是「心净则佛土净」;换句话说,心染则佛土染,心秽则佛土秽。

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佛土。为什么我们这里不清净?我们的心不清净,在此地地球上住的众生心不清净。所以,如果住在地球上的人心统统清净了,十善业道全做到,世出世间法都不留恋了,这个世界马上就变成极乐世界。为什么?境随心转,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想香港这个地区清净,香港这个地区没有任何灾难,天灾人祸统统都没有,能不能做得到?能。怎么做法?香港人心都清净了,这个地方就是佛国土,就是净土!

净宗同学你们常常做「三时系念」,你看中峰禅师不是说得很好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从哪来的?我心变现的,自性弥陀;「此方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此方」,唯心净土。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怎样去转风水。要不要去看风水?不需要,风水看不准的。为什么?地貌,大地的形相,随著人心在变化,人心善,它就变得善;人心不善,它就变得不善,矿物!山河大地是矿物,你看看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用水,水是矿物。你的善心对著它,它给你的感应,结晶非常之美,善的;恶念对它,它的反应非常丑陋。这不是说明了吗?矿物,山河大地,动物、植物,全都随著人心刹那刹那都在那里变化。懂得这个道理了,你还求什么?

所以中国老祖宗讲的话讲得太好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跟佛讲的话一样。佛讲你不要到外面求,外面求不到,回过头来向内心求。所以佛法称作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一切都向自己心里面求。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的经教,从哪里来的?自心的流露,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没有。你向内求就对了,你决定会开悟,会得大自在;你向外求,什么都不自在。为什么?一切都受外面的限制,你还有什么自在可言?没有限制的是自性。现在人所讲的压力,精神的压力、物质的压力,压力是来自外面的,没有来自里面,里面没有。里面那些烦恼习气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清净心里头没有烦恼、没有习气,这是真心,烦恼习气是妄心。深心清净!

心清净,环境就清净,它就转变了。所以你居住的刹土一定现清净相,出生自在。我们虔诚的祈祷、祝福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们的虔诚祈祷有效吗?有一点效,效果不大。要真正产生大的效果,我们要修清净心,人人都修清净心。我们求社会大众,不可能。我们的道场,道场里面人也很多,也不见得各个都能修;真正肯发心的人一起修,人愈多力量愈大。诸位要记住,真的要记住,江本博士在琵琶湖的实验。人不多,三百个人,请一位法师,在河边上祈求湖水干净。那个湖很大,像海一样,这个海湾的水不干净,气味很难闻,很肮脏。三百个人到这个海湾去祈祷、去祈求一个小时,他法会只做一个小时,用自己的真诚心祈求,「湖水干净了,湖水干净了」。三天之后,果然干净了,这是真的事情。这一次的祈祷,湖水干净保持多久?六个月。如果有三百人天天去祈祷,这湖水永远干净。所以,祈祷的力量、愿力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真的有个一百、二百的人,天天在这里祈求,诚心诚意在这里祈求,我们的社会安定,我们这个地方灾难化除,可以做得到。意志要集中,才会产生力量。所以我们有同修提倡,全世界的朋友们,在网路、电视机面前的跟我们一起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大家诚诚恳恳的在一起,为了消灾免难,念《地藏经》。如果这个世界上,我们约的有一百万人,在各个地方同时一心一意的念《地藏经》,给整个世界回向,祈求化解冲突,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会产生效果。这个就是江本博士琵琶湖水实验的扩大。能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完全在自己我们的真诚心,真诚心,力量就大了。

凡是起心动念都会产生波动的现象。起一个恶念是波动,刹那之间周遍法界,比电磁波、比光波快得太多了。光波、电磁波跟我们的意念来相比,那叫小巫见大巫。我们意念的波就好比是光波,光波像什么?光波像蚂蚁在地下爬一样,太慢了,不能相比。所以每一个人都发出善念的,同时发出善念的心波,意念的波,这个力量多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有信心,认真的来做。可以说这就是心净则土净,你居住的环境就清净了。

第三个是「得智自在」,这是九地,善慧地,「得无碍智慧,演说诸法,称理契机而得自在」。智慧从哪来?智慧从深心清净来的。深心是什么?我们在《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面讲过,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正觉,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的心,深心!深心是自性本定,不是从外头学来的。在这个境界里面,自性本具的智慧自然就现前,所以得智自在,得无碍智慧。

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得到了,为一切众生真的是演说诸法。许多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业,信仰不同的宗教,见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都给他们详细解答,令这些人各个都是法喜充满,得殊胜的功德利益。这是什么智慧?绝对不是学来的。佛距离我们远了,我们再看,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最明显的代表人物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你看看他是不是得无碍智慧?你在《坛经》上看到他的历史,前面第一篇就是他的传记。你看他的生平,出生在平民的家庭里面,生活非常的清苦,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有什么长处?深心清净,大概他有这个。每天做些粗重的工作,樵夫,现在没有了,那个时候有樵夫。

我在年轻的时候,大概二十岁,二十岁之前,都市里头还有卖柴的,有樵夫,到山上砍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有卖柴的,有卖水的。那是抗战期间,中国一般讲是非常落后,一些新的科技的设施完全没有。旅行还是要走路,以走路为主,交通非常不方便。在交通里面最舒适的就是坐船。船是什么?帆船,摇橹、划桨的这些小船,在江河里面航行,那是最舒服的。长途旅行有个小驴代步,那就很不错了,在那个时候就很奢侈了,贵人、有钱的人;普通的没有,要靠走路。所以我在抗战八年,大概走了好几万里路,我走了十个省,就靠两条腿走十个省。年轻,也没有觉得苦。真是辛苦!自己还背上自己的行李,行李很简单,真的,跟苦行僧差不多。两套换洗衣服,一个铺盖,打成一个包背在身上,长途旅行。

所以惠能大师是这么个出身。可是,他在黄梅参访五祖,只见一次面。然后派他到碓房里面干他的本行,破柴舂米,粗活,这个工作就干了八个月。八个月后,五祖传法,就把衣钵传给他。听五祖讲《金刚经》,我估计顶多两个小时,半夜,三更,半夜!到五祖房间,《金刚经》讲三分之一,那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就是得无碍智慧,那后头不要讲了。不但不要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讲了,他全通了,「演说诸法,称理契机而得自在」。在逃难的期间,头一个遇到的,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受持《大涅盘经》的,《大涅盘经》念得很熟,不懂什么意思。碰到这个年轻的,那个时候他还没出家,居士,懂得佛法,但是他不认识字,很奇怪。无尽藏比丘尼把《大涅盘经》念给他听,他听完之后就给她讲,讲这里面道理,把无尽藏比丘尼讲开悟了。称理契机,而得自在,这个事情可不是简单的事。我们从佛跟祖师的证明,就相信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你要想得辩才无碍,你要想真正能够教化这个世界苦难众生,你不舍怎么行?你样样都想得到,那你永远做不到。你真正能够放下,你求清净、平等、正觉,你只要能做到这个,智慧就开了。人真的到清净平等觉,戒定慧三学圆满了。虽然你没有学过戒,惠能没有学过戒,惠能那叫道共戒,道是什么?道是智慧。人有智慧,怎么会做错事情?戒律是防非止恶,他没有非,就是没有过失,他不作恶,戒律就圆满了;他心是清净的,一个杂念都没有,定圆满了,他当然开智慧!

我们今天,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那你是十足的凡夫,你戒定慧三学都没有。虽然很想学戒律,想学《弟子规》,用分别执著心去学,是好一点,那是初步,功夫得不得力?不得力。真正放下,功夫得力,进步就快了!所以整个关键,佛在这个经教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著,「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要知道,你本来是佛,你有无量的智慧,你有无量的才艺、有无量的德行、有无量的福报,就是被这个障碍了,为什么不肯放下?这四种自在讲了三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