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二八讲)  2007/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九段,「主伴严丽三昧门」。六首偈,我们前面学到第四首,现在从第五首看起:

【譬如明月在星中。菩萨处众亦复然。大士所行法如是。入此三昧威神力。】

前面三首,从「有妙莲华」,第二首到第四首都是说一方业用,前三首是法说,末后这一首是比喻。这一大段经文不长,只有六首偈,可是它含义很深,尤其是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让我们读了之后感触更深。为什么说现在读起来感触更深?现在我们住的这个世界,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便捷了。不像从前交通不便,没有资讯,人生长在一个地区,活动的范围非常狭小,确实有老死不相往来。我们生长在农村,真的有人一生没有进过城,他的活动空间大概都没有超过一百里,他一生就活动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造成文化跟语言种种不相同。

现在交通方便,早年,我记事的时候,十几岁,从香港到我们家乡,走路差不多要走半个月。如果利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有轮船、有火车,从我家乡到香港也要一个星期。哪里像现在这么方便?现代的火车速度比从前快,我没有坐过,家乡有人来看我,说晚上坐火车,第二天早晨九点钟就到香港,你看多方便!飞机只一个多小时,不需要两个小时。於是我们的生活空间大了,观光旅游,特别是国际的观光旅游,已经变成现在一般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假期稍微长一点的,都到外面去走走、去看看。这是不能不讲求多元文化了。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参观旅游,预先是不是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你才知道去看什么,观光旅游有个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我们看到这一章的经文,告诉我们这范围更大。佛菩萨活动的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今天科学带给我们的才只有一个地球。虽然人也能登陆月球,月球毕竟不是那么方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不是太空船天天都有航班,所以现在还局限在这个地球上。但是我们的眼光已经展望到太空,太空太大了,现在的目标只希望在太阳系这里面的几个星球,希望去探险,太阳系以外的,现代的科技还达不到,还不可能。於是这个世界一家,《华严经》是法界一家,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要讲一家人,我们不说法界,也不讲太空,我们就说我们这个地球。现在在地球上生活的居民将近七十亿人,七十亿人的大家庭,怎样和睦相处,这是大学问。可是人类确实是向这个方向在进展。

七0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就多次提出,他说,要想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上的居民能够和睦相处,必须要走向统一,这就是所谓现在讲的全球化,那个时候已经提出全球化了。可是全球化里面,其他的人没有提出来,汤恩比提出来,政治全球化,也就是成立一个世界政府,全球统一。每个国家依然存在,就像联邦一样。这个样子全球变成一国,这一国里面,国与国的战争就能避免,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很好的理想。他说了,谁能够来统一世界?说最有资格的是中国人。他为什么说这个话?他一生是搞历史的,历史哲学家,他研究历史跟东西方这些史学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样。你看我们中国历代的史学家,是很详实的把这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诚实的写下来,留给后人做参考。而汤恩比博士他不是研究这些,他专门研究文化,那文化超越国与国的界线,超越地区的界线,他研究全世界的文化史。这是别树一帜,他才会有这种观念产生。所以,他对於中国、对於印度文化的渊源,他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些他才真正发现,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中国始终维持著大一统,这就是说,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经验、方法,中国人比其他国家民族多多了。所以他才有这种想法。

如其说是中国人,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实在讲也非常的奇特,因为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讲求自爱爱人,中国人真正懂得大自然的原理原则,称之为道;随顺大自然,这是德,中国人讲道德。所以古人,人如何能够效法大自然,於是很容易的看出,人与人的关系跟大自然的法则是一不是二。中国人发现人与人的关系,五伦: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君臣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是道!这不是哪个人发明,不是哪个人能支配、能控制的,不是的,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德,德就是他相处的原理原则,完全与大自然的运作相应,不违背。父子之亲,这个亲爱是天性的,不是人教的;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都不是人教的,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的老祖宗看出来,这个看出来,就叫发现,因为它不是创造的,中国人也称之为发明,就是发现、明白了,发现是你看到了,明白是从这里产生了智慧。

中国圣人也发现,人有善的一面,还有不善的一面。不善的一面,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在佛法里面讲,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这个佛法里面讲得非常透彻。这些东西不能发展,如果发展就会破坏大自然的法则,破坏自然法则,结果会带来灾难,真的叫天灾人祸。天灾人祸决定有连带的关系,决定不是说天灾跟人祸没有关系,现在人就有这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我们人为,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灾害没有关系。现在我们懂得,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大自然息息相关。尤其是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里面包括虚空、法界,包括现在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人心真的与它有感应。

学佛之后懂得这一点道理,有时候做做小试验,十次都会有八、九次能成功,相信佛所讲的没错。佛法值得人尊敬的,佛不是说,我说的都是真理,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佛从来不说这个话。佛所说的,他要求我们去证得、证实,那才叫真的,凡是没有通过自己证实的,都是传说,这是佛最值得人尊敬之处。如何把佛讲的东西证实?这里面最重要的,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怎么把它证明?这个问题要是真的解决,证明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佛、菩萨,你就拿到这个学位了。

证实之后才晓得原来整个宇宙是一体,《楞严经》上所讲的,从比喻上说,众生世界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里头佛说的意思跟中国古人翻经,一念不觉,初接触佛法的人听不懂,什么叫一念不觉?几时起的这个一念不觉?什么原因起的一念不觉?你看我们会提一大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几千年来都没有答案。如果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提这个问题,他会对你笑笑,就像禅宗里面的禅机一样。所以禅宗里面讲,「答在问处」,这妙绝了。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你问的那句上,一念不觉,那就是答案!就是一念,没有前,没有后。而且这一念,佛跟你讲叫妄念,不觉是妄念。你本来是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你本来是觉,你怎么会不觉?这个意思很玄很深,真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现在读《华严》,读了这么多,用这么长的时间在一块研究讨论,现在对这个事情才有点眉目。真的,确实是如此,这是妄念。

可是这一念不觉,连著,可以说还是在一念当中,由不觉就生起变化,也就是说不正常了,产生变化了。这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我们现在讲的思想,佛法名字讲的识心,唯识家讲的八识,这个东西起来了。这一起来,连带就是境界相现前。要知道,自性里面,自己的真心本性里头,这心性多大?心性遍法界虚空界,它不是精神,它不是物质,这个要知道。六根接触不到,六根、六尘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我们讲六根的根性是见分,阿赖耶的见分,而六尘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物质统统现出来。这一现出来之后,立刻就化成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念起来的,一念不觉就起来了。

佛在经典里面,讲比喻,讲得最多的是用作梦,讲得最多。《金刚经》四句偈是大家很熟悉的,讲四个,「梦幻泡影」,祖师大德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主要的比喻就是个梦,后面幻、泡、影都是衬托的,最重要的就是梦这个比喻。梦怎么来的?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有没有想到这梦怎么来的?你要去问佛,佛会告诉你,一念不觉。你在睡觉的时候一念不觉,梦境现前,醒来之后,梦境没有了。因为这时间短,你知道这是虚幻,这个不实在,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堕落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里面,就跟在梦境当中一样,什么时候你一下觉悟了,这梦境就没有了。没有之后是什么现象?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梦境。我们现在在十法界里面,这个梦老不醒,在这里搞轮回,老不醒。多长的时间?你要是问真的,佛跟你讲没有,就是一念。

时间不是真的,这学佛初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懂得,但是不真切,我们还是以为有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没有,真的没有。我们从电影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体会到一点,没有时间,能体会到一点。那个一念是什么?一念就是镜头的一眨眼,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那叫一念。一大卷的片子,一直放完,你在银幕里看都是一片,没有同时放两片的,都是一片,一片叫一念,一念不觉。给你讲念念不觉,那是相续相,相似相续相,那更假了。相似相续相更假,假的是一念。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归到一念觉,一念觉你本来是佛;一念不觉,你堕到凡夫,这是真的。现在我们这段经文里面跟我们讲的,觉跟不觉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难讲,生佛不二。实在讲,你懂得一念,这个问题你就体会到;你不懂一念,你体会不到。

相似相续,所以佛才讲因缘,「宿世成就善因缘」。因缘有善、有不善,不善是恶。觉悟的人,觉悟的人他看善恶,善恶不二,染净不二,真假不二。给诸位说,说真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从有了一念不觉之后再也回不去,不能回源?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你要知道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才讲,六道众生出不了轮回,叫可怜悯者。这叫什么?这叫迷。菩萨眼睛里面看,迷悟不二,给诸位说,原来不二是觉,二是迷。你看看,不二就一真,一真是觉。我们现在听佛这样说,我们也对什么事情都看做不二,行不行?不行,这个事情没有办法模仿,必须要你亲证。如何亲证?放下就是。我们今天的关键就是放不下,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实在讲,那个很想放下,并不是真的,真的想放下,那真的就放下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给跟我们表演的,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放下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放下了,这一放下就入不二法门。

十法界依正庄严存在,诸佛菩萨的刹土也存在,碍不碍事?不碍事,只要你一分别、一执著就成障碍。我们今天已经堕落在二、三,二、三是什么?二就是意识,三就是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识。讲二,那就是讲意识跟末那识,这是二,讲三,就加上阿赖耶识,这是二、三,你落在二、三,你不是一了。你不知道这三是一,一变成三,一而三,三而一,一三不二。为什么他说二?转识成智是从因上转,果转不了;阿赖耶跟前五识是果上转,它不是因上转。这样就把修行的方法给我们指出来了。

第七识,执著造成的,坚固的执著,执著什么?我。意识,意识是分别,分别有我,执著有我;换句话说,真正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要你不执著、不分别,你就能回得去。只要不执著、不分别,真做到,阿赖耶自然也就放下,跟前五识统统都转了。相宗讲的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转第七识为平等性。诸位要晓得,只要有我,就不平等,我跟人怎么会平等?为什么不平等?第七识里头有四大烦恼常相随,我们也可以说,第七识这个公司是四个股东组成的。这四个股东就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就是佛常常讲的烦恼,贪瞋痴慢这四个股东组成的。所以只要有我,他就有贪瞋痴慢,他跟人自然就不平,不平等,叫四大烦恼常相随。转的时候,有人从第六识开始转,有人从第七识开始转,小乘多从末那识,大乘多从第六意识。但是这也不能一定这个说法,有人两个一起下手,六、七同时转。一转过来之后,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

这个四智就是世尊在《华严》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阿赖耶就变成了智慧,见分就变成了德能,相分,那就是相好。前五识起作用了,产生力用,这个作用就是三明六通,起作用了。由此可知,三明六通是我们每个人本来有的。眼见没有障碍,见的能力能见各种不同空间维次,这是没有障碍,范围遍法界虚空界。这一转,给诸位说,空间、时间没有了,所以他叫一。没有远近,远近是二,远近叫空间,远近不二,空间没有了;时间是先后,先后不二,时间没有了。亿万年就在现前,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就在此处。中峰禅师明心见性了,他要不明心见性,他那两句话讲不出来,「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叫自性弥陀;「此方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此方」,唯心净土。心性是一不是二,这个时候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得大自在。

它起作用的时候,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里起作用的时候,就是一个是主,其他都是伴,主伴严丽,严是庄严,丽是美好,庄严美好,无与伦比。好到什么程度?实在讲,古人说了一句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那个美好,还是用佛的话来说,要不然你没有办法形容。四摄、六和敬、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王统统落实了,统统变成依正庄严。在人道里头,人间的依正庄严,在天道,天上的依正庄严,这不可思议。畜生道、饿鬼道里面有没有?有。有障的人见不到,有障就是烦恼习气没断的人,见不到。地狱、饿鬼里头也有。有,你有什么证据?《华严经》就是证据。我们读「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这是一真法界,我们在这里面看到许多的神众。这些神众代表三恶道,他们那个道里头觉悟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娑婆不二。契入境界,这三昧门就是境界,契入境界你就见到。你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极乐世界,生活在华藏世界。什么时候?就是现在,就这一念。所以凡圣在一念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知道有这一念,一念是什么?一念是三昧,三昧叫正定。二念,二念就乱了。《弥陀经》上,一心不乱,二念就乱了。一乱,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全起来了,《楞严经》把它比喻作水泡,把我们的法性、真心比喻作大海,我们一念不觉,大海起个水泡。你一念不觉,你起了个水泡,他一念不觉,他也起了个水泡,水泡再多,都没有离开大海。所以体,讲法性、讲自性是一个。比喻,总是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一个彷佛,让你从这个彷佛里面去体会、去证得真实。为什么?佛说大海,大海有个相,大海水泡我们也看过,也有相。我们自性没有相,自性里起的水泡是有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可是你把这个相当真的,实在讲,实在讲相是假的,哪有真的。

所以一定要晓得,要常常去体会,自性空寂。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所变出来的东西,我们说它做精神,说它做物质,是它变现来,它真的有精神,真的有物质吗?真有!这个真有是什么?真有是你从心想生的,这个心想是妄心,不是真心。妄中之妄,我们古人有个比喻说,梦中之梦。真有,作梦的时候,作梦的时候又梦到自己作梦,梦中有梦,愈迷愈深,所以永远不能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跟人与人相处真的相亲相爱。

种种众会之中,这第一首偈,「佛子众会无伦匹」,这个众会就是聚集,一切众生聚集在一起,这是讲遍法界虚空界,无论哪个做主,你没有不欢喜的。你不会执著,这个一定要我做主,那个说这个一定要我做主,那就冲突起来了。为什么冲突?不了解,任何人做主都是自性,没有离开自性。永远没有冲突,为什么没有冲突?一跟一怎么冲突法?二就冲突,一不会冲突。佛菩萨永远不会冲突,阿罗汉还有,菩萨不会有,契入境界了。阿罗汉虽然法身没有证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现前,他得一点自在。所以大乘教里常讲,阿罗汉得一部分的解脱,因为他不执著,所以在佛法称为正觉。菩萨才称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他不是佛。所以天台家讲「相似即佛」,这相似用得好,相似就是正等正觉。

我们从这些地方就明白了,有这么个概念,现在要用功的,回到当下。怎么学习法?就是学习跟一切人相处不起冲突,你是真佛弟子。在我们的地球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统统都能相处。确实做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自然在其中。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用,作用,你全都用上。不论别人用什么恶意对待你,你都是真诚、慈悲对待他,而且这种心态永恒不变;换句话说,到最后没有不被你同化的,这就兴起了教育,所以教育重要。我们从佛经里面读到的,真的有这样的经文。

永明延寿大师编《宗镜录》,里面有这么一句,佛说的,世间所有外道的经典,不是外道说,是佛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们想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就懂了,「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有很多信仰,你信什么教,佛就现什么教。这个话现在我们能理解,我们能够接受,为什么?《华严》上常讲的,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的现象,全是心现识变,这句话不就解释了。你心里欢喜什么?自性它的反应自自然然就反应出来,全是心现识变。我们今天一定要执著,我们佛最大,那都是外道,错了。所以佛家讲外道,跟我们现在一般讲的外道意思完全不同。佛讲外道,说什么意思?心外求法,迷了,迷了全是外道,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现识变的,那叫外道。

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要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都是我们心外有的,我们求他,那你就变成外道。你必须要知道,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是自己心现识变的,这样解释就正确,那就一点都不错。西方世界有没有?有,阿弥陀佛有没有?有,为什么有?因缘生法,这跟你讲因缘,不是无缘无故的。佛法从缘起,给你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这个地方悟不了,悟不了就是放不下,换个环境,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比我们这边环境好得太多。为什么?贪瞋痴慢在极乐世界自然就淡化,大家都一样的。西方世界一切都是化生的,我们今天贪心,是因为什么?这边烦恼习气重,我们希求生活的资源缺乏,他才有贪心。金银珠宝稀有的物品,我们以稀为贵,大家都想求,起了贪心。如果很普遍,每个人都很容易得到,贪心起不来。所以实在讲,金银珠宝有什么用处?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对我们最有用处的我们不谈它,一刻都不能缺少的,空气,谁贪空气?将来慢慢可能有人贪空气,为什么?现在空气有毒,哪个地方空气干净,没有毒,大家一定贪那个地方。空气为什么会有毒?我们里面三毒的心太重,只要有这个心,走到哪个地方,空气都有毒。内外是一不是二,内里面三毒能把外面境界变现为三毒。水也有毒,空气也有毒,你所吃的食物都有毒,那个毒的根源不在外,在贪瞋痴慢。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不再怀疑,我们要想过一个干净的生活,那你就晓得不在外,把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疑除掉,无论在什么环境,你都生活在最干净的世界。他们饮的水有毒,那个有毒的水拿到我这里,我饮了就没毒,为什么?我心里没有毒,它到我这里就变质,就变成没有毒。你要不相信,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你细心去想想。我的心是慈悲心、爱心,这水对著我面前,它里面变化的结晶非常之美。你心里面有贪瞋痴慢,它对你的时候就变成很丑陋的结晶。这个你懂了,科学实验出来的。然后你晓得道理是一个,空气也是如此,你心里面充满我们今天讲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心太好了,这是佛心,这是真心,对人对事对物,所以你只要一接触,什么都化解。

如果自己修行的功夫深,愿力很大很强,我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意念非常强,那就像我们前面读的这一章,「毛光照益」。毛光就是我们的能量往外面放,你就能加持许多的众生。我们中国古老谚语里面有句话说,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个人有福,这个地区不遭难,为什么?毛光照益。毛光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这个修行人在此地,你的磁场很强,在你磁场范围之内,所有东西都变成最好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他念头很恶,邪恶,他的力量也非常之强,进入他那个范围之内,磁场就变坏了,同样的道理。这里面有共业,有别业,共业是少数修行人,少数善人,少数的恶人,他的福报大,影响力大,这一个地区不遭难。多数的人是大众,大众虽然修为功夫不很深,但是都是好人,都是善人,这个地区就善。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选择居住环境,你就晓得怎么选择。要选择磁场好的,这就是中国人讲风水,风水实在讲就是磁场,就是氛围。可是你要晓得它会改变,因此风水家也有句谚语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的人、心地好的人、善良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这个风水不好,他到那里去住,风水就变好。一个心行不善的人,这个地方风水本来很好,他去住了之后就变坏,就不好了,这事真有。然后你就能够体会到佛讲的话真的,不是假的,境随心转。境是环境,环境是随人心转,随谁的心转?主宰的是自己,别人,别人是伴,伴也有一半的力量,自己的主宰比伴的力量要强。这些大道理都是我们从《华严经》上学来的,才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德行就比什么都重要,德行是什么?与自性相应的。与自性圆满相应的是无念,禅宗说无念为宗,宗是最主要的,那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有染净,清净心为宗,清净平等觉为宗,这不在六道。六道,六道染污,染污是什么?自私自利,今天讲的是人本,自我本位主义,一切都是自我为主,这是六道,轮回心。什么都是以自利为第一,这是严重的染污。自利肯利他,利他是善,所以六道里头有善恶,於是有三善道、有三恶道,这么来的。六道是染,法界是染污,四圣法界是清净,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是清净,四圣法界。我们明白了,搞清楚了,这就是章嘉大师教我们的看破。看破之后,一定要放下,自然你会放下所有一切烦恼习气。在哪里放?在生活里面放,在工作里头放,在待人接物里面放。

今天我从道场跟大家见面的时候,悟道法师送个小袋子给我,从台湾带来的,最近印的一些书,有好几本。里面有一本《忍经》《百忍箴言》这两种东西装订成一册,精装本的小册子。我翻了一翻,很好,这个书我好多年前就在找,找的不完全,我们也曾经印过。这是个完整的本子,很难得。我们放下从哪里学?先学忍辱,不能忍的也要忍,忍就是放下。在生活方面,对自己不再过分要求,实际上真正能忍的人就是随缘,没有一样不好。念念与道相应,道是什么?诸法实相,你就不迷了。真的是念念与道相应,你的般若智慧生了,你的生活会大幅度的改变。这个改变并不是说你发财,升官了,不是的,是你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变了。过去迷而不觉,你是凡夫的心,轮回心,起心动念造轮回业,现在你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什么?菩萨行,转迷为悟。所以在一切大众聚会当中,你就像明月在星中一样,大放光明。『大士所行法如是,入此三昧威神力』,这个三昧就是主伴严丽三昧门。我们再看末后一首偈:

【如於一方所示现。诸佛子众共围绕。一切方中悉如是。住此三昧威神力。】

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前面举的例子讲『一方』,一方介绍出来,然后再告诉你,方方面面无不如是。一方是一个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佛菩萨所展现给我们看的,用我们现在的俗话来说,究竟圆满、幸福美满的世界。早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主伴严丽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最好幸福美满的人生。人与人真的做到如同父子兄弟一样,相亲相爱,互相推让,没有竞争的。起心动念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没想到自己,自己不要想,别人还要想我,我想他,他也想我。主伴是一体,就这一点,我们就很得受用。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里面,每个人忘掉了,都是自我本位主义,不肯替别人著想。主伴严丽是决定没有为自己想,都是为他人想,人人都为别人想,庄严美满到极处。然后你才晓得为别人想才是真正为自己想,为自己想是真正在作践自己,糟蹋自己,为什么?把自己变成孤立,跟人都不能相处。

人跟人必须要和睦相处,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身体,五官,内里面是五脏六腑,它是互助合作的,不能单独存在的。眼睛说我只要眼睛好,其他我都不要,行吗?不行。甚至於身体每一个细胞都非常重要,一个细胞有病毒的时候,可能就感染一片,人就要送命,是互相依存的,它是一体。我们现在晓得我们跟宇宙是一体,不仅仅是地球,宇宙一体。宇宙里头万事万物,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你自性变现出来,他跟我们是一体,你能不爱他?爱他才是真正自爱,自爱才是真正爱他,自他不二,这就对了。所以做确实让我们想到《金刚经》上一句话,「一切法得成於忍」

《忍经》《百忍箴言》好,这部书要处处去讲演、去流通,特别是现在人,心浮气躁,不能忍辱,不肯吃亏。其实明白人晓得,哪有吃亏的,哪有占便宜的?没有,如果真正通达,原来吃亏是占便宜,占便宜的人真吃亏;助人者,真正是帮助自己,助人者人恒助之,没有一个不愿意帮助你。不肯照顾别人的,不会得到别人照顾,这是讲到因与果了。一方如是,方方如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悉如是。这些诸佛刹土与我们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我们这一佛土,这是讲大的,大的是华藏世界,我们在「华藏世界品」里面念过,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都在华藏世界里面。华藏世界二十重,就像二十层大楼,娑婆、极乐都在第十三层,同一层,所以它东方、西方。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虚空里面太多了,无量无边数不尽,这是佛家的世界观,佛家的宇宙观。

这一切诸佛刹土都是我们活动的空间,为什么?全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把他看做亲人,你把他看做一家,无论到哪个世界都是回家,你所遇到的「诸佛子众共围绕」非常亲切,你说这多美好!我们要真学,就在当下。不但对一切人,我们明白了,是一家。对不同人种的人,我们晓得是一家;对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我们知道是一家,他不知道,我知道了。对所有一切动物是一家,连小动物,蜎飞蠕动、蚂蚁蚊虫是一家。再跟你说,所有一切植物,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是一家,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这才是你真的明白了,真的觉悟了。如果还有疑惑,那你还是不清楚。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你晓得为什么是最大的障碍?疑是无明,疑是不觉,只要他不觉,他就不能行,也就是说他就不能放下。不疑,他就能真放下,不疑就是他搞清楚、搞明白了。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是《法华经》上佛说的,「一大事因缘」。佛说了,他出现在这个世间,应化在娑婆世界,为的是什么?就是为这桩事情,帮助你,希望你明白过来,觉悟过来。暂时做不到,没有关系,先省悟过来。省悟过来之后,这一生做不到,做不到还是放不下,那个利益都不可思议。为什么?来生的时候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这肯定的。来生再得人天身,再遇到佛法,你学佛就会有大的进步,接著来,前世的根在,底子很厚。这一生能成就,当生,第一殊胜;不能成就,这个种子薰习力量太大了,这是纯正的佛法,正法。如果能常常薰习,常薰习,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提起观照。这个提起观照就是《金刚经》上四句偈末后两句,「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应该这样看法,你看这个世界,你看万物,你看众生,你看一切人事,人与事,你都这样看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对了,这跟佛菩萨看法一样。如露如电,简单的说就是佛家常讲的无常。

从前人学佛,我们一定要知道,伦理道德因果的底子很厚,所以他很容易成就,这是从小教的。为什么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弟子们悟了,都到四面八方去传道,佛陀灭度之后,开始结集经藏,四面八方流通。有些几十年就没有了,有些二、三百年,有些七、八百年就没有了。唯独传到中国来的这一支,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反而超过印度。这个原因我们要知道。中国儒、道的底子好,非常适合於佛法的蓬勃生长,水土好。中国自古以来讲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个道理、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自己学佛不得利益,你想弘护正法,你也做不到。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很认真努力弘护正法,才会有成就。所以,儒释道这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如何你都要扎下这三个根,然后像《金刚经》,你学《金刚经》、学般若,行,你真能看破,真能放下,哪有不成就的!这三个根重要。

我们今天在大乘教里面,确实明白了许多事实真相,为什么还是放不下?为什么还是很容易受外面的诱惑?没有根,原因统统在此地。如果有根、有基础,就不会出现这个现象。像古来祖师大德,你细心去看他们的传记,都是根底非常好。蕅益大师、印光大师,年轻的时候都不相信佛,都对於佛法有严厉的批评,不能接受。儒的基础打得好,先入为主,崇尚儒家,受儒家的影响,不接触,那个批评当然是错误的。到以后一接触之后,不能不修忏悔。怎么样忏罪?出家,当了法师,专门来弘法利生,忏罪、报恩,真干了。这是真正得利益,真的明白过来了。明白过来之后,儒释道是一,不是二。儒跟道的确是佛的基础,从这个基础上来,稳稳当当。没有这个基础,那就得听佛的话,一定从小乘奠定基础才能入大乘。小乘基础是做人,怎么做个好人!确实在这方面,伦理道德因果,中国儒道讲得比小乘还要圆满,内容还要丰富。所以取代小乘,直接入大乘,这大乘在中国有这么好的成就,我们一定要知道。

怎样能够赶上古人,不落在古人之后,我们能做到,不是做不到。你只要把现在的衰,衰的原因找到,真正把它改过来就行了。我们今天要想扎这三个根,还是《金刚经》上教诲的纲领,一个要修布施,一个要学忍辱。《金刚经》上虽然讲六波罗蜜,这两条讲得最多,讲得最详细。布施是放下,放下要不能忍,不能成就,你所修的是有漏福报,不能成就无漏的功德。所以布施要加忍辱才圆满。忍辱不肯布施,不行,你没有办法修福慧,那很容易变成小乘,变成外道。所以一定要抓住《金刚经》上这几句非常重要的教诲。忍辱现在有这个《忍经》《百忍箴言》,我们知道在哪里下手。《百忍箴言》是讲一百桩事情,你要忍,穿衣要忍,吃饭要忍,工作要忍,待人接物要忍,没有一样不要忍。真是《金刚经》上的一句话,「一切法得成於忍」。将来再印的时候,《金刚经》这句话应该印在前面,佛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

十方世界那么样的美好,这里总结一句,『住此三昧威神力』,这个「三昧」就是主伴严丽,主伴严丽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我们这几年,在国际上团结宗教、团结族群,主伴严丽。我们去参访其他宗教,到人家教堂,人家教堂是主,我们是伴。我们见到它的神像,我们要顶礼、要膜拜,见到他们的经典,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学习,他是主,我们是伴。我这次听说新加坡的教师团到汤池去访问,锡克教的、回教的,他们这些教徒见到孔子他都三鞠躬,这个难得。这就跟我们一样,我到锡克教,拜他们的经典,锡克教没有神像,主伴严丽。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