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七五讲)  2008/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五段「精进慧菩萨」。今天我们从第四首偈看起。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我们念三首,四、五、六:

【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若见等无异。於物不分别。是见离诸惑。无漏得自在。】

这三首是第二个小段,清凉大师在科题里面跟我们讲,「明缘起无生观」。这个「次」就是第二段,三首偈,缘起无生。第一首偈,就是第四首,「遣所缘」,下面一首是「泯能缘」,最后一首是「辨观益」,这个意思就很清楚了。我们现在看第一首,就是我刚才念的遣所缘。「然依他二义,一者幻有,从分别生,即是上半」,前面两句,「二者无性」,就是后面两句。上面两句,『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这是讲幻有是从分别生的。『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这是无性,后面所讲的。我们在第一段前面所学的,三性当中是遍计所执性,你看他第二段跟我们讲的是依他起性,七、八、九末后这第三段里面讲圆成实性,三性、三无性我们在前面都学过,但是可能也有一些新来的同学没有听到过。不过这个三性、三无性在佛法里面是非常普遍,一切经里面都讲到,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

遍计所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抽象概念,根本没有这个事实。所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举的例子,其实这个例子是佛经上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常常用这个例子来讲。我们晚上走路,月光被云彩遮住,亮度也不够,看得也不远,远远看到一棵枯树,树叶都没有了,看到那个树就像一个鬼站在那边,这就是遍计所执,完全是虚妄的,一种误会,这个抽象产生的误会。这些事情很多,类似这个,在佛法里面,我们晓得世尊教学把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归类,《瑜伽师地论》里面,这是弥勒菩萨讲的,把一切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类,就好讲多了。天亲菩萨,也是学唯识的,跟著弥勒菩萨学的,六百六十类,对於初学的人来学还是非常困难,很聪明的人、上根人还可以,中下根就感到困难,所以他把六百六十类再归纳,归纳为一百类,这百法,来教初学。他造了一个论,叫《百法明门论》,归纳一百法,一百法就方便多了。一百法里面又归为五大类,大类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后面是无为法,就分为这五种,分为这五大类。

心法跟心所有法这都是精神现象,我们现在讲精神,色法是物质,精神跟物质都是依他起,所以叫缘生,因缘所生法,缘生之法。不相应行法里面有二十四类,这是抽象概念,它不是依他起的,它是我们一个错觉里头产生的,不能说没有。譬如你看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第一个是得,我们讲你得到了,我得到钱了。我不说我这个人,不讲我哪一个得,也不说得到什么,单单讲这个「得」它是属於哪一类的,单单讲得。得钱,钱是依他起,我得到,我也是依他起,众缘和合的,钱也是众缘和合的。我们现在不讲哪个人得,也不讲所得,单单讲这个得字,它属於什么法?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色法,可是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个错误概念,哪来的得?你得什么?你什么也得不到,可是他就有这个概念,还很执著,属於这一类的,这叫抽象概念。时间也是这里头的,空间也是这里头的,哪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可是你执著它真有。现在科学家比我们一般人聪明,科学家也不承认有三世,为什么?你说现在,现在变成过去,一刹那就过去了。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现在不可得,这是什么?这是给你讲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所以这属於抽象概念,这一类的法就叫不相应行法。遍计所执性,它的性质是从我们妄想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是真的。

依他起就好像有一点真的了,众缘和合产生这个现象。其实它也不是真的,因跟缘也不可得,所以缘起无生。像《中论》里面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说的。譬如我们讲这本书,书是因缘所生法。这个书,大家说这是书,什么因缘?你看有封面,里面有纸张,在中国书用针线把它穿订起来成一本书。你要是拆开,线是线,这个封面,纸是纸,这就不叫书,叫纸、叫线,你看名词马上就变了。我们把它装订在一块,这是一本书,就叫书。你要晓得,真正会看的,有没有书?没有,这是几十张纸而已,他看到几十张纸。纸也是因缘所生法。像这种纸大概都是树木纤维制造的,你再还原,纸也没有了。这是告诉你缘起性空,它不是真有,它是幻有,你错认了。可是这种比抽象概念好像是有一点真实,好懂,抽象概念是不好懂,可是这个东西都是有的。到最后跟你讲真的,真的是圆成实。那是讲什么?那是讲到自性,讲到能生,能生是真的,所生是假的,因缘所生,所生是假的。所以能缘、所缘都不是真的,都是依他起性。能缘是什么?我们最明显的,欲望,我想得到这个,我想得到那个,能缘。所得的,我得到财,我得到荣誉,我得到地位,那是你所得的,我们讲财色名食睡,你所得的。能所都是空的,都不是真的,你要知道是依他,性空,缘起性空,你就能放下。

把能所都放下,能缘、所缘都放下,这是什么人?菩萨,这就不是凡夫了。凡夫不知道,以为真的我能得到,五欲六尘我确实已经得到了,他以为是真的。如果真的明白人,我们自己身心都不可得。我们的心是什么?佛法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我们的心。身呢?身是四大,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是讲元素,佛经里有科学。地是什么?地是代表物质,你看得见、你摸得到,它代表物质;水是什么?水是讲它有湿度;火是讲它有温度,这我们中国人讲的。现在科学里面他不说这个,他讲电,湿度是什么?阴电,带阴电;火,火是阳电,带电;风大,风是什么?它是动的,它不是静的。现在我们晓得,最小的物质,原子,你看原子核,它像宇宙一样,电子绕著原子核旋转。所以一个基本的物质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你看看佛经讲的元素,我们现在讲粒子,基本粒子,它的性质就是地水火风,它确实是个物质,它带阴电、带阳电,它永远在那里动,它是动态,它不是静态。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那时候没有科学,佛经里面就讲这些东西,讲得非常微细,比现在科学讲的还要细密,还要讲得圆满。

依他有两个意思,依他起,第一个意思是幻有,第二个意思是无性。为什么说幻有?从分别生,这讲得深。《华严》里面讲的跟其他大乘经里面讲的不一样,这个讲得深,从分别生,这真的讲到根本,这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分别是识,心能现,识能变,心怎么现的?心动了就现,不动它就不现。它为什么要动?这个没有原因。什么道理要动?它真的没什么道理。用我们现在讲,自然现象,佛经上的名词叫「法尔如是」,它自自然然就是这样的,可是心动了,境界就现前。所以宇宙从哪里来的?不是现在科学家讲的爆炸来的,大爆炸,不是。但是他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大宇宙这些星球用最快的速度离开我们,都是向外面走,而且速度非常快,离开我们。这种现象就像爆炸一样,爆炸之后物质四散,散到外面去了。他看到这个现象,以为宇宙的出生是属於大爆炸。也难得,亏得他还想出一个爆炸的原点,原点很小,爆炸出来是这么大的宇宙,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宇宙的原点,这是近代的科学家说的。

我们下个月,也很快,九月一、二、三,三天,香港理工大学邀请我们去做一次讲演,三天。第一天我来讲「华严经的智慧」,第二天我找钟茂森居士讲「华严经的科学观」,第三天我找的是胡小林居士跟我们讲「传统文化带动企业良性的发展」。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来听听,听听《华严》的科学观。现在的科学家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宏观宇宙,一个是量子力学,《华严经》都讲得透彻、讲得好。宇宙,《华严经》上说的,是从起心动念产生的。起心动念我们没法子知道,这在大乘教叫根本无明,现在的科学里面讲,波动。起心动念是波动的现象,非常微细,微细到不但我们人间没有这个能力感受到它这种波动。就像我们居住的地球,你们现在常常看到地震,那是什么?那是很大的波动,你测出来了。其实地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绕著太阳运行,虽然有轨道,但它并不是很规则,它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动,你测不到,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只有地壳起了变化你才会测到,实际上它不断在动。我们人身体,你看血液循环它也在动,这是大的,用仪器可以测到,我们的毛细孔、我们的细胞它是原子组成的,原子里面你有没有办法测到?没法子,仪器也测不到。

所以起心动念,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算时间用秒做单位,我们知道老式的电影是用幻灯片制作成的,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样,一秒钟二十四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起心动念,一秒钟有多少?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单位是兆。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的幻灯片,这样速度放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这说的什么?这说的我们现前的这个宇宙,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外面境界相,从自己身能够接触的,外面所接触的,速度就这么快,这要知道,这才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佛经说得这么清楚,科学家没说出来,确实从分别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分别生的。十法界之外的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怎么来的?从起心动念来的,起心动念里头没有分别,不但没有分别,而且连起心动念也没有,那它为什么还有世界?像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我们在前面念过「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现在我们晓得了,那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所以这个世界存在;如果习气断了,习气断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好像我们晚上睡觉作梦,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梦中境界都没有了,这是永嘉禅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醒过来了,醒过来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那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这是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四土,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一片光明,那是你的自性。所以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是清净的,没有丝毫染污。

《华严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说出来,自性是什么样子?他说自性是「清净圆明体」,清净、圆满、光明,那个光明是智慧,圆满是德行,清净是本体,所以清净心自然智慧光就放出来,你德能就显出来。修行,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修清净心。念佛也不例外,《无量寿经》上经题第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把清净放在第一。清净是真心,平等、觉是真心里面的德能,这个要知道,那是本有的。惠能大师见了性,见了性才能说得出来性是什么样子。能大师说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自性是圆满具足的,就像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自性里面包括这些东西,它有智慧,智慧是光明,它有德能、它有才艺、它有相好、它有福报,都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虽然它没有现相,但是它具足,它什么都不缺乏,有缘它就现出来。所以自性本来是没有动摇的,自性本定,它本来是定的,它从来没有动摇过,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第三句里面所说的「本自具足」现出来了,现出来是宇宙,妙不可言。不现出来的时候含藏在里头,不是没有,现出来的时候,不能说真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

能大师讲得简单,讲了五句,释迦牟尼佛见性时候说得详细,他怎么说的?这一部《华严经》就是讲的自性,自性的本体、自性的现相,这个现相就是法身,本体就是法性,它的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它起的作用。所以在一真法界,佛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刚才讲了,他有起心动念的余习,习气没断,这是清凉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会有四十一个等级?习气厚薄不一样,习气很多的,他品位就下,习气很薄的,他品位就上。这种地位高下,这是世尊不得已用这种方法,教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在华藏世界里头有没有这种概念?没有,为什么?他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有什么高下?没有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他就堕落,他就到十法界里面来了。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有分别没执著,六道凡夫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统统具足,这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再深一层去认识,认识清楚这就是看破,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看破之后你就放下了。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然后这个世界怎么样?这个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经》上讲的,世界是无障碍的法界,不碍事,为什么不碍事?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有妨碍。

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确实就像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的现相一样,我们把银幕比作自性、法性,这里讲无性,里面的现相那是法相,法相是分别有的,它没有自性,自性是真性,真性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事相是刹那刹那在变,它有什么自性?它没有自性。所以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得好,我们要常常记住,要常常作如是观。《金刚经》上讲的不详细,提一个纲,《金刚经》末后四句偈教给我们,事实真相是「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在百法里面,五法,前面四法叫有为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四类都叫有为法。什么叫有为?它有生有灭,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呢?真的叫无为法,无为什么?它没有生灭。无为法是什么?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自性,自性是无为法。虽然它没有任何的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没有,它能生万法,万法都是依他而起的,依他生起的。自性不可得,我们六根缘不到,眼耳鼻舌身,连意,意就是我们的思想,都达不到、都缘不到。所以佛经上不得已用个空字做代表,佛才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代表法性,色代表法相,法相从哪里来的?法性变现出来的,能生万法。

所以要晓得,相是假的,相是幻相,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释迦牟尼佛说这桩事情,难得,说了二十二年,讲般若,二十二年就说这么一桩事情。千经万论,希望大家能听懂,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你才肯放下,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但不分别、不执著,六根在境界上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是菩萨;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是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都具足,这叫六道凡夫,这把事实真相全告诉我们了。所以在此地,一切法里面,佛举了一法,举一个例子,一个明白全都明白了。举个什么例子?「言语法」,世间在六道里这些众生的言语法。言语法从哪里来的?「众生妄分别」,你知道言语法是妄分别,一切法跟言语法一样,是生灭法,全是虚妄分别,这个要知道。我们看清凉大师的《钞》,这是《疏》的注解,他说「依他二者」,这是依他起,「一幻有,二无性,从分别生,释依他义」,它是依分别才有。要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依他才有,实报庄严土里面没有这个。所以实报庄严土叫一真,叫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是依他起性,就是识变的,实报庄严土是心现,识不起作用,不是识变,它就是心现。所以跟十法界比,那就是那个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十法界是梦中之事,醒过来之后就是实报庄严土。

「依他因缘而得有故,分别即他故」,所以这是无量因缘。无量因缘,佛在经上通常跟我们讲四缘生法,这个四缘是讲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个解释十法界相当吻合。亲因缘,每个人都有,那是什么?阿赖耶里面的种子。好像我们种植物一样,种五谷杂粮得先有种子,种子能够生出。譬如我们种稻米,稻的种子种下去,它慢慢长出来会结成稻米,结成稻穗,这是稻米的亲因。佛告诉我们,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种子,有辟支佛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人的种子,有人的种子,也有饿鬼、地狱、畜生的种子,统统都有,每个人都具足。你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我有佛的种子,我想作佛,能不能成就?能,你那个想不能间断,想是什么?想是所缘缘,你一心一意的想,攀缘这个,这就是大乘教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所缘缘,我天天想佛,怎么会不成佛?天天想菩萨,他就成菩萨。天天想发财、想升官、想五欲六尘,那是什么?那是贪。天天想贪,到哪里去?鬼道。天天瞋恚,脾气很大,一点点小不如意事情马上发脾气,常常发脾气,他天天想这个,到哪里去?到地狱,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愚痴是什么?糊涂,真假、邪正、是非、利害都搞不清楚,糊里糊涂的,畜生道。所以是你想什么你就成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在人间,每个人都想仁义道德、都想孝悌忠信,这个世界是和平的、和睦的,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净土。

我们中国人讲和谐社会,礼义之邦,人人想这个,它就现前。中国古代的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你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想。为什么大家会想?有圣人教导大家。什么人叫圣人?圣人是明白人,知道事实真相的人、明白人他来教我们大家。所以中国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是圣人,就是明白人,他教我们五伦八德。这种教诲,一直到民国初年,我们的社会普遍学习。我这种年龄,从小十岁以前接受这个教育,知道孝亲尊师。五伦是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在这个世间人与人相处不出这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要知道。所以应该怎么相处?那就是有德,父子亲爱,这种亲爱的精神要把它扩大,爱一切众生。君臣有义,义是什么?义是合情、合理、合法,也要把它推广到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相处都应当如理、如法、如情,有情,那这个社会多美好!长幼有序,这是讲敬,恭敬,朋友有信,讲诚信,这个社会就祥和,就是和谐社会,就是礼义之邦。中国靠这种教学,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历代帝王都是把教学摆在第一位,政府里面所有一切设施是为教育服务的,你看那个排行你就晓得,他把教育排在第一。宰相底下从前是六个部,管教育的是礼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他排在第一,宰相如果说是有事故不能上班,不能视事,礼部尚书代替。几千年都是这样的,一切为教育。

现在的社会最近这一百年,我们把中国东西抛弃了,学外国人的,外国人可不是把教育摆在第一,他把自利摆在第一,自己的利益,把利益摆在第一,所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自私自利,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中国人过去是以家为本,他有家族,中国是大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所以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家庭,人数少的,人丁不旺也有七、八十人,人丁兴旺的有四、五百人,那是个家。家和万事兴,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从小就教育子弟不能有私心,起心动念要为整个家族去想,荣宗耀祖是一生追求的目标。我在社会上做些好事,我的祖宗光荣,家族光荣。所以他不是为自己,他能够舍己为人。不像现在人,现在人是损人利己。我们中国教育是损己利他,不是损人利己,是相反的,所以这个社会长治久安。

我们今天社会的动乱也不过就是近百年而已,清朝亡国之后,我们学外国人学坏了。所以现在外国人也是社会动乱不安,他要学中国古人。这不是我们提出来的,是英国人汤恩比提出来的,他说「解决(这是全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世界社会问题,他说「要靠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他提出来的,向中国学习。这是真正有眼光、有见地,我们不能不知道。举一个例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看大师《钞》「从分别生」,是解释依他义,「依他因缘而得有故,分别即他故」。下面他引用《唯识》的话来说,「唯识云,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依他起的自性,这个性就是讲或者是精神或者是物质,它的性质。这个性当性质讲,它的性质,是从分别缘所生的。四缘,我们要记住,所缘缘重要。如果我们一生,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这个人决定生极乐世界。天天念阿弥陀佛,心里还想著名闻利养,还想著贪瞋痴慢,这去不了,为什么?不相应,你那个念佛是假的,忆佛念佛是假的,你还贪图这个世间。所以要放下,对这个世界一点都没有留恋,一心一意去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决定得生,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里头没有迷信。第三个叫无间缘,就是你的所缘缘不能间断,我们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不可以间断。最后是增上缘,增上缘,很多帮助你的,譬如道场,帮助我们,经教,帮助我们,我们天天学习经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经教用处在此地,能信、能解、能行、能证,经教提醒我们。道场这是我们的增上缘,同参道友是我们的增上缘,到最后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是增上缘,所以统统具足。

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分别执著还是没放下,所以你生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如果你把分别执著在这个地方就放下了,到极乐世界去不是这两土,你生实报庄严土。我们得好好想想,我们是现在放下还是到极乐世界去放下?这个帐要会算。现在不放下,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观无量寿佛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多久的时间才能修到实报庄严土?十二大劫,实际上讲,十二大劫在西方极乐世界算不了什么,为什么?那个地方人有无量寿,所以十二大劫在无量的寿命里来讲,那不算是很长的时间。可是如果在这个世界你就把分别执著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一到那里去就成就了,你就省了十二大劫的时间,这要懂得。所以你现在肯放下,《华严经》上教导我们的,你就占了大便宜。真正是密宗讲的即身成佛,那是真的,一点不假。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

举这个例子,「今言世间语言法,即所起之法,众生妄分别,即是能生」。为什么会有语言?这是众生分别心起来的。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知道缘起性空,缘起无生观,无生就是性空,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无性,缘起性空,你自然就放下了。所以在大乘教里面,三论宗讲的八不中观,这个意思在大乘教里面,无论哪个宗派都很认真的学习。「不偏就叫中,不邪就叫正,中道就是正道」,这是八不中道观。三论宗把这八句话认为是最高的修行指导原则,至极的宗旨。这个至极宗旨,我们把它用现在话来解释,就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凡夫修行成佛,「八不」就是正观。四句偈说了这八个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反过来讲,讲对面,讲对立,反过来那就是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这八个字叫八迷,迷了。我们有没有这个观念?有没有生灭的观念?有没有断常的观念?有没有一异的观念?这个一异观念很可怕,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是一,你们大家都是异,就对立了。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没有一异。世尊在楞严会上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喻作法性、比喻作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把大海里的水泡,浪花冲起的水泡,比喻作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水泡。迷了,不知道大海是自己,认为水泡是自己,我这个水泡跟别的水泡就对立了,这是执著、分别;如果分别执著放下了,水泡破了,破了,原来大海是自己。回头看看大海里面还有很多的水泡?那还是自己,不一不异,这句话你才真正算是懂得。大乘教里面讲不,这里讲八个不,实在讲,讲「不」是无量无边。「不门虽无量,此八该摄一切法」,全部都包括了。

《本业璎珞经》里面说,「二谛义者」,二谛是真谛、俗谛,八不是真谛,反过来八迷是俗谛,他讲的这八句,「不一亦不二」,二就是异,就是不一不异,「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八不。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到八不?你细心去体会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一弹指,是世尊问弥勒,弥勒是专门学唯识的,他是唯识宗的祖师,世尊问他,凡夫常讲的起心动念,有几个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念头一动就有形色出现,那是什么?物质现象,跟著就有识的现象出现,识是什么?精神的现象。所以精神是心法,物质是色法。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色法跟心法是一不是二,现在世间里面把它分作精神、物质,心法他们叫精神,色法他们叫物质。精神跟物质是同时生起的,精神里面有物质,物质里头有精神。物质里面有精神,现在科学证明了,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是非常好的证据,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是见闻觉知。水是矿物,有见闻觉知。我跟江本博士谈,我们也谈得很投缘,我告诉他,不但是水,任何物质都有见闻觉知,你慢慢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它。精神里面有物质,这个就难了,这就不容易看到。譬如我们现在讲的,有许多没有身体的,就是没有色相这个身体的众生,我们讲幽冥界、灵界,他有没有色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在佛法里头有,说他有色,他的色叫无表色。表就是表示出来,他这种色是我们看不到的,没有办法在我们面前显示出来,他有,有天眼通的人就看到。

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分不开的,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而且是同源的,同时兴起的。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看到的,第二条,「起二用」,一体,从一体里起二用,两个作用。这两个作用,第一个就是宇宙,宇宙现前了,第二个就是生命现前了,这个生命是自己。像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没有生之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在大乘教里,那叫正报。所以正报是说自己,不是说别人。别人对我自己来说是我自己的依报,依报是环境,环境里面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我们的依报,我个人才是正报,所以这个依正一定要搞清楚。不是说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叫做正报,那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正报是指自己,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是同时诞生的,没有先后。生命是多元化的,不一定一出生下来我们就是一个人的形状,不一定。你看宇宙之间这些动物现相就太多了,还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可能在宇宙诞生的时候,我们跟整个宇宙诞生,现在所讲的天界,不是人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同时诞生的,就是看每个人的业力不相同,这个业力是自然的,法尔如是。所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法解释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缘起,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迷了以后,最重要的要知道回头,如果不回头,愈迷愈深,那么你的烦恼习气就愈来愈重,你在六道里面的日子就愈来愈辛苦。所以觉悟的人慈悲,他看到这个现象他来帮助你,帮助你回头是岸。业障实在太重了,佛菩萨做种种示现,示现怎么样?看不懂,看了不会觉悟;跟你讲,讲解也听不懂,很可能听了之后错会了意思,还是回不了头。所以诸佛菩萨真的是,我们的话来说,慈悲到极处,我们在六道里生生世世他统统照顾,从来不舍弃。所以佛菩萨的恩德没有人知道,他也不稀罕我们知道,他永远跟著我们,为什么?他知道我们跟他是一体,道理在此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不知道他,他知道我们,他帮助我们回头,诱导我们放下,放下就是。所以为我们处处现身,时时现身,不一定现什么身。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心清净就能够觉察,我们不能觉察实在是因为太烦躁了。所以心浮气躁这很糟糕,心浮气躁什么善法都没有办法接受,这是一道很坚固严重的屏障把它障碍住了。所以要跟佛菩萨接触心要清净。

我们再细心去观察一下,在现前这个社会,中国、外国都有,通灵的人,凡是通灵的人他们的心比我们一般平常人的心清净,他要不清净他马上就失掉,他这个通灵的能力马上就失掉。其实我们每个人出生下来都通灵。你细心观察,你看婴儿生下来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睡在摇篮里面,你仔细观察,他一会儿笑,一会儿他有表情,那是什么?他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这些灵。无论他睡著或者是睁开眼睛,他自己会笑,他自己有表情,你细心观察,他真的看到东西,他不会说。到他以后慢慢长大,慢慢就有一些分别执著起来了,他这个渐渐就失掉。有些能够保持到十岁左右,但是他不说。偶尔也说出来,说出来大人讲:胡说八道,你说什么?吓得他不敢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细心观察你就知道。所以佛法讲的这个「八不」是真的。

从最浅显的,我们看电影的幻灯片,看电影的底片,看这个好。你常常看,你看它一张一张的,前一张,第一张不是第二张,第二张不是第三张;第一张也没有进入第二张,第二张也没有攀缘到第一张,个个互相不往来。快速度的给它移动,它成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好像我们日常生活活动没有两样。你从这个画面就省悟过来了,原来我们所有的活动,前后都不相干,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它哪有来、哪有去?它哪有生灭?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真看出来了。这是什么?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你在这个电影底片里面看到;这是整个宇宙,诸法实相,我们把它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清楚了之后,大乘经里面讲的你就懂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个如露如电就是速度移动太快,电是闪电。这个电影的幻灯片在放映机上放映的时候就像闪电一样,你看错了,你误会了,你没能看到真相,你被这些幻相欺骗了,被这些幻相迷失了,迷失了它的真相,你看的是妄相。

阿罗汉、菩萨以上,他们看到真相,所以他们能放下。看到真相的人,你想叫他不放下不可能。听经学教几十年的人还没有放下,他所听的、他所学的没懂,不是真懂。真懂看什么?看放下多少,放下多少就真懂多少。可是放下之后还有很浓的习气,习气可不容易断。习气遇到境界的时候它就发作,遇到可爱的,贪的习气发作,遇到讨厌的,瞋恨的习气发作,一发作就又变成现行,立刻就退转,就退到原位,甚至於还堕落,你说这个多可怕!那怎么办?这就是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练,顺境界里面,所谓顺境、善缘,炼什么?炼不起贪心,没有贪恋。怎么炼法?提起觉观,你能不能提得起来?你马上就要想到佛在经上怎么教我们的。《金刚经》中国人念得最多,不学佛的人也念,为什么?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个贪的念头才一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平了。假的,不是真的,不值得喜欢,不值得留恋,想留恋也留恋不到,为什么?它不存在。遇到逆缘,逆境、恶缘,心里难过,不高兴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者想到《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习气马上就降温,就不会发作。

所以修行修什么?真正修行的人,顺境里面修不贪,逆境里面修不发脾气,就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个毛病最严重,贪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你从这两个修,修成功了,你就是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恶道。对於一切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契入境界之后,有一点功夫了,你态度变了,你变得很柔和。「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质直柔和」,质直是什么?真诚心待人。什么是真诚心?我希望别人用什么心对待我,我就用那个心对待人,那就是真诚心。你待人接物的态度就变了,温柔、和睦,不但现前的冤亲债主可以化解,累劫的冤亲债主都会化解掉,真正讲的消灾免难。所以修行,说老实话,不是每天念多少经,磕多少头,不在此地,读经、学教,我们常讲是提醒自己,真正修行是在生活上,吃饭,在饮食上不执著。所以我们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沿门托钵,给什么吃什么,哪有选择的?没有选择,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平等的。清净心、平等心能转境界,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他托来的东西,他心地很欢喜,他吃的时候味道就好,境随心转,他心好,不管什么东西到他那里,都是最美的味道。我们很可怜,我们是心被境界转,这就受外面的控制,他不会,他们是境随心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心地善良,纯净纯善,那你看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真正能够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

《涅盘经》二十七卷有这么几句话,「十二因缘」,辟支佛所修的,「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你看十个不,「龙树菩萨承之」,真做到了。《智度论》第五卷有这么一段话说,「如说」,譬如讲「诸法相」,说诸法相,有这么几句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它也讲八个不。由此可知,《八不中道观》通大小乘一切法,为什么?这是讲的诸法实相。《智度论》第七十四卷里面说,《大智度论》是一百卷,「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末后是两个非,前面十二个不。龙树菩萨学到了,用这几首偈,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就作如是观。这个观成功了,他修学是大幅度向上提升,他是初住菩萨,不但是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我们要想想,他能做到,我们也向他看齐,要向他学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实的利益。

世间东西全是假的,你拼命去追求,追求到最后一场空。你要了解事实真相,很寒心,古大德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在造业。纵然造的是善业,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可是人天还不容易得,人怎么样?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讲到善法,诸位都应该知道,善从哪里生的?它的根是孝亲尊师。你看看《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一部《地藏经》就是讲这个道理。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里头,孝道的精神、核心就是亲爱,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用现在的话说,是爱的教育。爱,头一个就是要自爱。他不自爱,他怎么能爱人?自爱,爱自己什么?爱自己的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爱自己的本善,本善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本善是什么?本善是自性性德,这是本善。「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的四德,那是本善,随缘妙用、威仪有则、质直柔和、代众生苦,这是性德里面的四善,具体给你讲就是十善业道,自己能够把十善业道百分之百的落实是自爱。

我们今天再引申出来,《弟子规》《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感应篇》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你做不到,做不到你不自爱,不自爱怎么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你看你把《弟子规》做到了,你的父母喜不喜欢?真喜欢,那才叫孝顺;老师喜不喜欢?老师真喜欢,这叫尊师。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是不孝父母、不自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就这个道理吗?不孝的人,背师叛道的人,这个业造得就重。这些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你要知道,他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真正了解,哪有做不到的!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是求自己。求自己,只要自己一下觉悟了,立刻就回头,回头是岸。我们今天迷得重,迷得深,不知道回头,一定要亲近佛菩萨。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我们要认真去学习、去读诵。读诵读不懂没关系,一遍一遍读,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什么道理?一千遍念下来,心清净了,清净就懂了。为什么现在听不懂?心不清净。我们听讲听不懂,心不清净,心要是清净,看书就看懂了,听讲就会开悟了。所以我们想学习,先要把学习的障碍排除,障碍就是心浮气躁,障碍就是烦恼习气。

《中论疏》里有几句话说得好,「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教下所讲的,正道,八正道,止观里面的妙观,「方等之心骨」,方等,释迦牟尼佛讲方等讲八年,通大小乘的。「定佛法之偏正」,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这八不就是标准,就从这里来定。如果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是正法。我们还落在生灭、一异、断常,那我们走的是邪法。这东西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不是假的,是真的,都要依这个做标准。后面还说,「示得失之根源」,依八不,你得到了,得到正法;反过来说,你把大乘佛法的根没有了,失掉了。「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八万法藏是什么?现在就是《大藏经》。你要是迷了,这部《大藏经》你看不懂,你天天念它,等於夜游,什么都看不见,风景没看到。「悟之则十二部经如对白日」,十二部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十二种方式叫十二部经。我们初学的时候,就是一般学术里面讲,十二种不同的体裁,实在讲就是对不同众生他有十二种的方法,你要悟之,这个《大藏经》那就是白日,青天白日。由此可知,这个「八不」是多么重要。

《止观》里面又说,《止观》第六卷,《摩诃止观》「横门者」,横对竖讲,横是广,推广,「如中论八不,一论明八门」,一论就是《中论》,它说明八门,「诸经论则无量」,你要看《大藏经》《大藏经》里面讲的是无量,不是八个不,无量不。《八宗纲要》里面也有几句话,都值得提醒我们的,「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我们凡夫都堕在妄想、堕在戏论里头,像这些灰尘一样,「八不」是一个拂帚,它能把这些灰尘拂去。「无得正观之月」,无得是正观,「无智亦无得」《般若心经》上说的。六百卷《大般若》,我读了之后做了一个总结,四句话,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要常作如是观,我们就会心平气和,这就是正观。正观像明月一样,「浮一实中道之水」。八不显实,这就像月亮的月影在水中一样,水清净,水没有波浪,月亮在水里面就看得清清楚楚,正观。时时刻刻你能够用八不提醒你,你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方向是成佛之道,这个要记住,我们走的是成佛之道。这一段的意思还没讲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明天接著再学。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