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传说:夺财害命,修桥解怨
从前,就在这宛平城里,有个姓芦的,是山西老西儿。他就光杆一个人儿,在这儿开买卖。买卖越来越大,一来二去的就发大财了。
这天,芦掌柜一想,该回家看看了,就带上金银财宝顺着大街到了永定河边,要过河回山西探亲。谁料,这摆渡的一看是芦掌柜,顿起歹心,找了个机会,将芦掌柜推到河里去了,又把芦掌柜的金银财宝搬到自己家据为己有。
摆渡人得了财,还能摆船吗?就不干了。在这城里也开起买卖来,成了个大财主。后来摆渡人又娶了房媳妇,生了个小小子,长得又白又胖。可有一宗,就是天天打他爸爸,一天打三回,一回打三个嘴巴,不打吃不下饭。一回两回,这摆渡人还不理会,寻思孩子小,不懂事呗!可是天长日久,就觉得不是事啊。
那时候,这城西有个兴隆寺,庙里有个老和尚。这老和尚告诉摆渡人:“你这是做了亏心事啦,他怎么能不打你呢?”摆渡人心虚,忙问怎么办?能不能解?老和尚说:“解是能解,那你就把家产拿出来修个桥吧!”
摆渡人到家就把家产钱财都拿出来修了这座桥。为什么叫卢沟桥呢?这就是纪念那个姓芦的老西儿啊!从这以后,果不其然,摆渡人的儿子就不打他了。老和尚说,这是他还卢某人的债,就叫“芦沟桥”,有“一笔勾销”的意思,因事情因水而起,想让账目“勾去”,便取了这个名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今并入北京)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当日夜间,驻丰台日军诡称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抗击。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政府决定增兵,调关东军及驻朝鲜日军各一部进攻北平(今北京),调日本国内陆海军一部进攻天津。17日,蒋介石表示应战。27日,日军陷廊坊、宝珠寺等地。28日,日军猛攻南苑,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殉国。至30日,平津陷落。从此,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注:郭德纲讲过类似的卢沟桥传说故事,网上有许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