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佛陀宣说了不可胜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门,而在这所有法当中最为殊胜的就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
念修金刚萨埵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咀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
宝箧印陀罗尼经大藏经在线阅读全文检索(支持智能手机) | 般若文海(智能手机版) | 冯冯特辑 | 宣化上人开示(智能手机版) | |
念佛比喻示意图 |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 | 生死书·二十四周年整站 | ||
大正藏·续藏经 在线阅读经名检索 | English |
生和死,是每个人最大的两桩事情!行走在生死的旷野,每个人都在路上……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忘记的。如果忘记其他事情,只有那件事没有忘记,你就不用担心;反之,如果你记得、参与并完成其他事情,却忘记那件事,那你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这就好象国王派遣你到一个国家去完成一件特殊的工作。你去了,也做了一百件其他的事,但如果没有完成你的任务,你就是什么事都没有做。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如果他没有做那件事,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做。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 |
||
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列子》仲尼篇 |
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已生皆有苦,孰能至不死? |
|
老子也曾谈到佛,他说:“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西升经》说:“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 | ||
您经过探索后,会发现本站内容不同于一般网站:超越常识、博大精深、登峰造极,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说明,蕴含着生命终极意义的论述和实践,究竟、彻底、圆融、清晰、深远、真实…… |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
本世纪以来,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个研究领域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许多课题都已慢慢接近或已等同于佛法的理论……但另一方面,佛法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科学永远无法涉及。至尊佛陀已经彻悟宇宙的终极真理,达到无上的智慧,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和一切空间的所有事物的本质实相,即明了一切时空维数中万事万物的本相……佛陀无所不知的智慧眼里能洞见十方无穷的世界,现见有情世界的种类不仅限于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而是遍于虚空界的整个六道众生……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我们吃住等物质上的一些便利,在佛陀无所不知的眼里,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利益,而不是最究竟的利益,真正最大最究竟有利众生的事情,就是从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之中解脱出来获得涅槃。比如一个孩子,本来父母非常关心他,但从孩子自己的角度讲,他会认为他自己的玩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对他最有利益的,而他的父母则对他一生的前途很关心,知道学习和教育对他们的孩子来讲是非常地重要。可是如果父母一直强调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没有顾及他的玩耍和享受的话,这个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我,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当孩子一旦长大懂事以后,才真正地知道实际上父母已经为他实现了真正的利益。那我们现在世界上的凡夫众生也不懂这个道理,象小孩的玩耍一样,以为这个暂时的科学是很有利的,但当我们一旦懂得了这个因果轮回的道理,或者是通过修行真正从轮回苦海中获得了解脱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知道佛陀实际上早已经把世界上最大的安乐最究竟的利益告诉了我们…… 请阅读索达吉堪布的著作《佛教科学论》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显密一切佛法之基础,令一生成佛的究竟正法,堪称为极其难得稀有之殊胜论典。未受密宗灌顶者亦可阅读修学。——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龙钦宁提是集广大班智达派《龙钦七宝藏》及甚深古萨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于一体、即生可获得金刚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胜窍诀要点。因此,诸欲解脱者必须实修。尤其是当今时代许多人不经过前行修炼,却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圆满等正行法,以致正法与补特伽罗背道而驰。所以,诸位首先唯一实修此前行至为重要。 此深法摄集了藏地兴盛的萨迦、格鲁、噶举、宁玛派的引导文及广弘于汉地的净土、华严、禅宗等一切显密修要,并且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祈请三根本、护法神赐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缘者加持并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传承:华智仁波切传与乐喜堪布公美,彼传给喇嘛罗珠仁波切,大恩上师罗珠仁波切传与我。 对于此次译成汉文、校订并传讲,本人由衷随喜。同时,祝愿弘法利生事业吉祥圆满!——释迦比丘晋美彭措勇列致 生和死就在心中,不在别处,这种教法至今仍具有革命性的佛教智慧。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 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个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 答案也许一下子很难让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把心简约成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者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有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觉醒的佛心,这是远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验、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统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大家。 实在是了解佛法最好的初阶读物。佛陀智慧言语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令我们生起了正知和正见。 佛准许他的弟子们自由思想,这在宗教史中是向所未闻的。这种自由是必要的,因为,根据佛的话,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而不是因为他顺从神的意旨,行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脱以为酬庸。 佛陀告诉他的比丘们:弟子甚至须审查如来(佛)本身。这样他才能充分地相信他所追随的师尊的真正价值。 《觉悟之路》由斯里兰卡上座部佛学大师那兰陀长老所著。长老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以其广博的佛学知识和高深的佛法修证而闻名于上座部佛教国家。 本书共分四十四章。以原始经典为基础,真实地介绍了佛陀的一生,结合现代科学和哲学,精辟地论述了上座部佛教的特色,系统的讲解了因果业报、六道轮回、涅槃及菩萨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更有作者自己修证后的真知卓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的必读书。它既适合普通佛教信仰者,更适合广大智慧探索者,二者均可在本书中品尝到法味。正如作者所说:“小孩可以在此得到新鲜奶水,成年人可以从中获得美味佳肴。”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分文不取——关于“不持金钱”戒 在两千多年前,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世时,有一天,佛陀告诉弟子们这样的一件事。 “诸位比丘,这已经是相当久远的事了。有一个叫塔萨拉哈的皇族,拥有一个用来报告时间及警报的战鼓,取名为阿能诃战鼓。这个战鼓每天都为城里的人民报告时辰。若遇到急迫事件发生时,士兵们更是大力地将鼓敲击得震耳欲聋,以便让人民做好防备。时光飞快地流逝了,这个簇新的战鼓,慢慢地出现剥落及裂痕。塔萨拉哈皇族见到这个情形,赶快吩咐木匠找新木片将裂痕换补上去。过后当鼓皮再出现剥落及裂痕时,他们也同样地换上新的鼓皮。就这样重复地换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原本的木片及鼓皮都完全被新的木片及鼓皮取代了。”佛陀说到这里,便问弟子们说:“比丘们,这个阿能诃战鼓还在吗?” “敬爱的佛陀,战鼓还在呀。” “它还叫阿能诃战鼓吗?” “这个战鼓是不是原来的那个阿能诃战鼓呢?” 这时,佛陀才说:“比丘们,同样地,如来所宣说的教理也会在未来出现和阿能诃战鼓一样的情形。到了某个时候,会有一些比丘,因为当时的情势所需或由于个人的贪心、欲望、无明而把佛法一点一滴地换掉、更改,甚至歪曲。最后如来的圣教将会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所剩下来的仍然被称为‘佛教’,但实际上佛陀的教诲已经荡然无存了。” 修行通常被认为是阅读经典、研习、背诵、辩经、课诵、做法事等等。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应该怎么修行。《打开满足之门》 堪忍法师著述 有一天他见到一个和尚正在绕寺,就对那人说:“绕寺是件好事,不过修行会更好!”,和尚心想:“也许拜佛会比较好。”种敦巴看到和尚拜佛,又对他说:“拜佛很不错,不过最好还是修行。”和尚又去课诵、禅修,种敦巴还是说同样的话。最后和尚问种敦巴:“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得到的答覆是:“打从内心,舍弃此生吧!”他对和尚说了三遍:“打从内心,舍弃此生!打从内心,舍弃此生!” 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所作所为和佛法有关─课诵、读经、禅修等,行为本身就自然成为佛法,大家很容易这么认为。 不是出于俗虑,而是对治俗虑的行为,才称得上是佛法。从早到晚,不管做什么事,行住坐卧,只要是为了对治烦恼,都是佛法。反之,出于俗虑、贪恋现世的作为,就是世俗法或恶行,不是圣法。 境相本身不是问题。拥有财富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才是问题?问题是渴求、贪著财富的心,那才是问题。拥有朋友不是问题;贪著朋友的心,使得拥有朋友变成问题。 《无我的智慧》 吉噶·康楚仁波切 著 以令人不安的诚恳写下的智慧之书,《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佩玛·丘卓、马修·李卡联袂推荐 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冲突,为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放下自我重要感,穿越幻相,以看到真正的自己,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正是我们修行的道路。 本书二十一章的内容,是吉噶·康楚仁波切针对学生修行中所遇到问题的解答。吉噶·康楚仁波切认为,所有的修行,都要从自我省思开始。而自我省思的练习重点,就是清晰地去体验事情本身,不要妄图改变或控制,而使事情变得更复杂。我们的心其实就像一部电影,外在世界林林总总的现象和内在世界纷飞的念头情绪, 都是投射于其上的幻影。一旦能看穿现象的流动本质,让妄念之心自然来去,我们就可以像看电影般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放松心情,欣赏演出。 在你身体有病或遇到不幸的时候,在你感到厌倦、孤独和失落的时候,在你对人生和人事关系感到不满意或失去信心的时候,甚至在你很快乐,或是觉得一切似乎都不错的时候,你都需要这本书。 我们需要研习佛法,不仅只是因为佛陀如是说;而更基本的原因乃是我们都想要离苦得乐。不论科学技术再如何发达进步,只有佛法能带给我们想要的快乐。我们的心念是自己所有苦乐的泉源。任何外力都没有办法改变或去除这些苦因,只有靠心念才可以达到根除的目的。了解内心世界的真正本质或实相,使我们有能力打破不清楚与迷惑的心态。这种智慧就像是一把刀,能够切断烦恼。 佛陀用了一个简单的字眼来描述,称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欲界”。为何用这个字眼来形容。这是一个欲望的世界,欲望就在这里。你可能听到某人发表完全错误的看法,却认为:“他说的很有趣,管他说的是否真实,让他多告诉我一些事情。”人的心就是这样,很有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听得进去,但是,实际上,在这种态度下所攫取的每一个错误观念和资讯,都更加深你的烦恼。我们吸收了许多资讯,这些制造影片与书籍等的人,对人的心理有实际的了解,他们很明白什么东西会引起人的欲望与迷信,也知道什么东西会使观众比现在更加迷惑。简言之,如果缺乏明辨的智识,错误的观念与知识,会造成更多烦恼。心被迷信蒙蔽,就造成痛苦。 |
对佛陀生信之再微小善根也永不会耗尽 | |||||||||||||||||||||||||||||||||||||
法身是清净的,本没有生灭。然为了度化群迷,亦可乘大悲愿力,示现受生。释迦牟尼便是示现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应身佛。释迦是梵语,译为华语称能仁。所谓垂迹,以法身为能现之本,而变化诸多分身以济度法界众生,是佛自觉觉他达到极圆满极神妙的境界。譬如明月,静处虚空,而垂迹于江河湖泽,水现月影,明月为本,水影为迹。迹可消,本无失。 且如释迦如来,实于久远劫前早成正觉,而仍以八相示现人间,虽仅短短数十年间,但为化导众生而留下许多事迹。我们可以藉着许多事迹,进而体悟法身的实相妙理。其实,法身、应身皆属不可思议,所以,不可以平常“生灭”的观念认定当时释迦真实诞生于王宫,其后又当真在双林谢世。要知道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怜愍众生长迷不醒,为化导凡俗同归大觉,于不生灭中示现生灭,受生于王宫贵族,具三十二相,号称释迦,而后弃王位而出家,悟道成佛,度化无量众生。 一切众生有四种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劫初之时一切众生都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化生,如来世尊得八种自在,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示现胎生而不示现化生呢?如果佛陀真的有无等力量,为何寺院及佛像又会在战争及天灾中被毁呢? 《佛说法灭尽经》 |
|||||||||||||||||||||||||||||||||||||
|
|||||||||||||||||||||||||||||||||||||
|
|||||||||||||||||||||||||||||||||||||
提示:左侧导航栏有本站名、域名、MORE下拉框等可以点击 | |||||||||||||||||||||||||||||||||||||
|
|||||||||||||||||||||||||||||||||||||
以戒为师 四念处 佛法三根本 三个神圣的原则 回向 正论邪论 辨别真正佛法与形象佛法 闻思修
学习佛法的原则: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印证佛法的原则:小乘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四法印 大乘一实相印 【三法印】﹝出法华玄义﹞ 【一法印】 ﹝出宗镜录﹞一法印者,谓一念心,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不悉备。然此诸法,于一心中,炳然显现。如印印泥,文无前后,故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是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
|||||||||||||||||||||||||||||||||||||
佛学常见词汇 俗语佛源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问答750题 | |||||||||||||||||||||||||||||||||||||
汝等于此行苦生死大海。勤修净心莫失念慧。疾求正智速出诸有。三界受身苦轮无际。无明郎主恩爱魔王。役使身心策为僮仆。遍缘境界造生死业。贪恚狂痴念念伤害。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何有智者不反斯原。汝等当知。我旷劫来已入大寂。无阴界入。永断诸有。金刚宝藏常乐我净。我今于此显难思议现方便力。入大涅槃示同世法。欲令众生知身如电生恋慕心。生死瀑河漂流速疾。诸行轮转法应如是。如来涅槃甚深甚深不可思议。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飘没爱河。众苦长夜。黑暗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大般涅槃经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如来日轮已没,法近中夜(末法时期)。最后觉车(回到真如法性的故乡)将开,唯一智船(渡到清凉解脱的彼岸)快去。六道游子,若不急寻搭乘,待夜雾渐浓(五浊恶业深误众生),不见车船,便成蹉跎。要待黎明,弥勒住世,方有救济。悲哉!浪子!沦没长夜,备受众苦,尘沙劫数,未有了期。血性汉子,怎不悚然?智者宜当猛省,赶紧上路,持戒 念佛,必能回家!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净修捷要 |
|||||||||||||||||||||||||||||||||||||
eMail: fosss2@hotmail.com |